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01 10:55:01| 人氣6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史前遺址 再現八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左)與挖掘工人在遺址內察看疑似伙堂的出土遺跡。 (記者吳嘉億攝)
〔記者吳嘉億╱八里報導〕八里新店線東西向快速道路,日前在台北港附近施做高架橋樑工程的環境評估時,由考古學者劉益昌在橋墩預定地挖掘出史前文化遺跡,經鑑定發現為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至少有四千年以上的「繩紋陶文化」遺址,並且成功挖掘到有明顯劃紋及繩紋的紅色陶片及其他相關出土文物。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表示,民國七十九年前後,在挖掘八里十三行遺址時,意外在附近地區發現有繩紋陶等器物出土,經過考古發現,陶器的口緣較厚、上面也沒有劃紋,應為觀音山上發現的大坌坑文化後期,為大多數人所稱的「繩紋陶文化」。

劉益昌指出,因為中南部都有以繩紋紅陶為主的牛罵頭、牛稠子等地方性文化,台北卻沒有一個屬於地方性的文化,才會在九十一年時以八里舊地名的「訊塘埔文化」為名,並作論文研究正式發表,本次在橋樑預定地,挖掘出來的裝米飯用紅陶瓦罐與石刀等出土文物,更可證明「訊塘埔文化」的存在意義。

考古團隊目前在八里台北港附近,廖添丁廟旁的路旁高架橋樑預定地各開挖三處遺址,距今至少四千年,除發現有疑似新石器時代生活遺跡,還挖掘到可能是用來炊煮食物的伙堂,證明該處極有可能為一個聚落遺跡。

這項考古挖掘工作,預計十二月完成,至於未來在高架橋下是否要再行開挖,發掘更多訊塘埔文化遺址文物,需再由研究單位與交通部研商。

目前八里鄉已經發掘的出土文化文物,除了有新石器時代中期位在觀音山腰大坌坑約五千至七千年前的「大坌坑文化」,以及後期約三千五百至四千三百年的「訊塘埔文化」(繩紋陶文化)以及金屬器時代的「十三行文化」,加上該地區興建營運的十三行博物館,可說為研究台灣歷史文化考古學者重要的基地,對於台灣的史前文化研究貢獻良多。(自由時報2005.9.30)

訊塘埔文物歷史更勝十三行

【記者林敬殷/北縣報導】

台灣考古又有重大發現。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日前在台北縣八里鄉「十三行遺址」附近,挖掘出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繩紋紅陶文化的「訊塘埔遺址」大批古文物,初步判定已有4000年歷史。

「訊塘埔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繩紋紅陶文化,比距今2500年前金屬器時代的「十三行遺址」年代更加久遠。繩紋紅陶文化的文物出土,證明台灣原住民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更加密不可分。

目前出土的文物,包括平埔族煮食用的罐形器(陶甕)瓶口、農事用途的石刀、織布用的石紡輪、生火用的打火石、燒煮食物的爐台基座等百餘件,整片遺址約有半個足球場的面積。

主持這項考古計畫的劉益昌表示,「訊塘埔」是八里的古地名,「訊塘埔遺址」是「命名」遺址,過去在台灣,繩紋紅陶文化僅有少量文物出土,在學界幾乎沒有進行任何研究。因此,「訊塘埔遺址」的發現,將是台灣在繩紋紅陶文化的考古學研究一項重大的里程碑。

【2005/09/30 聯合報】 @ http://udn.com

台長: 陳南榮
人氣(61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考古 |
此分類下一篇:雲林平埔族 冒出兩後裔
此分類上一篇:民間聯盟 搶救惠來遺址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