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22 20:43:54| 人氣1,3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養男育女調不同》讀書報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與《記憶七罪》較為不同的是,這篇我處理的方法是對各章提出自己的感想與看法,在書的內容方面較無提及。
這也是本很推荐的書,大家可以去找來看!!
---------------------------------------->>

●第一章 差異性

  這個章節主要是講男女之間的差異性,例如女生聽力比男生好。老實說我以前從來不知道男女在聽力上的差異,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種說法,且是具有根據的說法。在現今的社會上我們時常聽到“要求男女平等”,他們要受一樣的教育,要有一樣的待遇,然而男女真的能像他們所說的“平等”嗎?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關於這個議題的更好詮釋:「用不同的教育讓他們有相同的發展空間」。在之前,在我還不是那麼確定的知道男女之間有哪些顯著的差異時,我總是認為男女應該受一樣的教育,男生行,女生當然也行,在同一個課堂上就必須有男有女,因為他們是一樣的,剛知道這本書時,我還在想它應該只是一般的育兒書,拿來參考參考就罷,但沒想到它是一本具有科學根據的書,我真的是一邊看一邊呈現啞口無言狀態──原來男女之間在生理上的差異會影響到該如何教導他!


●第二章 女性腦,男性腦

  這個章節在闡述男女大腦的差異。一般總是認為左腦語言、右腦空間,然而這個說法事實上只適用於男性,以語言來說,男性用左腦說話,女性卻是同時使用兩個腦半球在說話,這是因為男女的大腦組織天生就不同。裡頭提到的“女孩畫名詞,男孩畫動詞”相當的有趣,女孩在畫圖時會使用多種暖色系的色筆,男孩會使用冷色系、較無變化的色筆;而在指路時,女孩會使用看得見的地標,男孩則是用絕對方位和絕對距離;就作者舉的例子,可以總結出“女孩注意靜態,男孩注意動態”,根據研究顯示,這是因為男女的眼睛構造不同所造成的,男性視網膜上的巨細胞較多,女性則是小細胞,這兩種細胞適於偵測的東西不同,故男女所會注意到的也就不同。一般也認為腦越大越聰明,這個也只適用於男性,IQ比較高的女性未必會有比較大的大腦。我之前也一直有這種腦大等於聰明的想法,因為自己的頭殼是扁的所以我常想我是否比較笨,看完這章後突然就豁然開朗了起來,幸好我是女生,腦大與聰明不成正比!


●第三章 冒險

  這個章節在說明男女在面對“冒險”時所擁有的不同的看法。男生似乎比女生愛冒險,這件事背後的真相是──男生系統化地高估自己的能力,而女生多半是低估。內文提到父母多半過分保護女兒,不讓女兒有任何的冒險行為,例如女兒如在球賽中受傷,他們會問醫生“她是不是不應該再打球?”;兒子在球賽中受傷,他們則是問“他何時能再重返球場?”。作者要我們鼓勵女兒冒險,預防兒子發生危險。我小時候父母親工作都很忙,鄰居和我年紀較接近的是兩個小男生,加上後門出去便是一片農作園,所以我以前時常爬樹、和男生們玩在一起,真可以說是野孩子一個,我母親從來不會對我的活動有所意見,除了忘記回家和不小心受傷會被責罵,基本上我媽不會阻止我進行動作的冒險,所以我想就這方面我母親還挺跟別人不一樣的。


●第四章 攻擊性

  這個章節在說明男女之間攻擊性的不同。男生的攻擊增長友誼,女生的攻擊摧毀友誼;女生比男生對痛敏感,在壓力下男生對痛較不敏感而女生則相反。如果說男生是流血暴力,那麼女生就是不流血的暴力了;前者造成身體創傷,後者則是心靈創傷,比較直接的說法就是:女生有的是“心機”。“心機”這個說法還可套用到高中大區域劃分的自然組和社會組,所以常常有人說女校的社會組是充滿“殺氣”的,我本身認為這個說法沒有一定的可信度,但要說女生之間的攻擊性這件事,我倒是很能夠理解。因為不喜歡流血衝突,所以都“來陰的”,其實我自己也是個比較暗著來的人,也被別人刺傷過,低調了許多年,度過這些難熬的年頭,現在倒看開許多,“這就是女生嘛,有什麼好說的!”,這也不過是一個生命的常態,太在意只會傷身,不知道我現在這種想法算不算習得無助感?


●第五章 學校

  這章主要在說男女之間的教育方式必須有所差別。男女生的學習型態不同,對師生關係的期待也不同,女生比較渴望和老師搭起一座友誼的橋樑,男生則不希望和老師有友誼關係;女生的友誼是面對面,男生是肩並肩;朋友之間的階級會破壞女生的友誼,但建立、組織男生的友誼。男女生在大腦發展的順序上也有顯著的不同,在某些區域女生成熟得較快,另些領域則是男生成熟得較快,故對他們使用相同的教法,對兩者皆不公平,孔子也曾經說過要“因材施教”,在一個性別還沒準備好上該課程前,便硬是將東西塞給他,然後說他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有障礙,我想那是非常沒有道理的,還記得以前有個口號“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有很多家長因為這個口號,早早就將孩子送去學各種東西,其實有時候常常是揠苗助長,後悔也來不及,因為孩子的教育不能等!不能在正確的時間給予他正確的學習,他的未來會相當的辛苦!


●第六章 性

  這一章在陳述男女對“性”不同的想法以及新世代對性行為的態度。男生的“性”即是目的,女生的“性”是希望能有更深層的關係。一般來說,女生必須在雙方有親密關係的條件下才會有與對方發生性關係,男生則不必;說簡單些,男生的性以生理為出發點,女生的性以心理為出發點。作者在此章建議父母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女兒,而也對“爽一下”的口交行為表達出這是不正確的態度。老實說我很不贊同這種類似一夜情的行為,也許跟我是女孩子有關,我認為性就該建構在愛上面,我沒辦法接受無愛的性,而且說真的我一直認為“男人是用下半身思考的生物”,雖然這句話是誇張了點且也無客觀性的包含所有男性,但女生真的是該好好保護自己,社會上常常發生女生太相信男方而被強暴、懷了身孕對方卻不肯負責或是感染性病,在墮胎方面或許男方也不好受,但女生不只要承擔心理的痛苦還有生理上的傷害!基本上我並不希望社會對性如此地開放!


●第七章 毒品

  這個章節在比較男女生用藥理由的不同以及如何讓孩子不吸毒。女生用藥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好,男生用藥是為了找尋刺激;而危險不會使男生卻步,大多數十五歲的男生不是有理智的人,他們是十五歲的男生。此章節裡舉了凱特琳和伊森兩個例子,這兩個例子都是因為父母不妥當的教育造成孩子的毀滅,在章節之後作者建議了父母讓孩子遠離吸毒的方法。目前台灣鬧得沸沸揚揚的可說是藝人抽大麻事件了,姑且不論大麻對人體的影響,既然在台灣它被列為毒品,抽大麻就是件錯誤的行為,更誇張的是明明犯了錯還死不承認,當初跑去抽大麻時怎麼不想想後果?毒品實在是碰不得的東西,有些人為了刺激而去吸毒,真的很不明智,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我的一位小學導師曾經這麼說過:「這不是會不會的問題,因為大家都“會”,是看你“要不要”。」我真的覺得這句話講得很棒,只要有心拒絕,毒癮不上身!


●第八章 紀律

  此章節在講述在管教男女生上的相異之處。男生適合嚴格的管教,那會有相當不錯的效果,女生則恰恰相反;女生適合用“設身處地法”,男生不適合。現在的父母往往太寵孩子,認為該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或是不忍心強迫小孩,導致父母親在孩子面前失去應存的權威,也害了孩子。作者認為一個良好制度的家庭不是“民主的國度”,孩子還太小以致於無法分辨對錯,不該把決定權交予他們,必須命令孩子該怎麼做,而不是建議孩子。還記得常常聽到有人抱怨自己的父母不夠民主,不准做這、不准做那的,其實我認為不適宜的民主只會破壞孩子的一生。以我為例,在我高一的時候,我們班的導師是個業界菜鳥,她是個富有所謂“民主性”的老師,到了高二,因為她原本就只接了一年聘所以我們換了班導師,這個新導師讓我們班吃盡了不少苦頭,然而到了後來,大家有志一同的認為“如果當初繼續讓高一的導師教,我們班就完了!”,這可還真不是什麼玩笑話,完完全全發自內心的驚呼,可見“紀律”是必定要存在的東西!


●第九章 同性戀、雙性戀、跨性人、娘娘腔和野丫頭

  這個章節在探討與一般“正常人”不太一樣的孩子。在這個部分我就不概略內容,直接提出我的想法。對於作者在裡頭提到的“真正的雙性戀男人很少”,這裡與在我高中時看到的資料有所出入,我那時所接觸到的是一個等級量表,量表的頭部與尾部分別標示著絕對異性戀和絕對同性戀,而說明中表示大部分的人是分布在中間,也就是說很少人是絕對的異性戀或同性戀,我不知道這兩種講法到底哪個是對的,只是在這裡提出一個疑問。還記得在高三時曾經看過某普通心理學中譯本,裡面寫了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遺傳選擇走向,環境決定未來」。這個章節最後提到偏差男性和偏差女性,偏差男性較交不到朋友,偏差女性較受到歡迎,我在這邊所理解到的是這兩種人都較“女性化”,偏差男孩因為有女性特質而被討厭,偏差女孩卻比一般女生更女性化,以我的經驗來說,不考慮男生的心情,光就女生來看,她們會喜歡偏差女孩而不喜歡偏差男孩,而男生是不會喜歡偏差男孩的,故偏差女孩會比偏差男孩吃香。


●第十章 粉紅和淺藍之外

  此章節在闡述我們應該超越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創造一個鼓勵和珍惜男女天生性別差異的社會,讓每個孩子有相對公平的機會;作者強烈支持男女生該分別上課並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對於作者的意見我是贊同的,就如同他在書裡描述的,當一個班級裡有男生也有女生,很自然的男生和女生會去做他們“該做”的事,而不會去做“另一個性別做的事”。我自己高中是讀女校,正因為沒有男生,平常女生不會做的事通通自己來,搬重物、登高‧‧‧等,剛開始就像在執行不可能的任務;在樂隊裡,喇叭系、鼓系那一類的樂器也都是女生自己負責,如果有男生在,這些就不會落到女生身上。我個人是絕對支持男女分校(或男女分班)的上課方式,這並不是走回頭路,而是引領這個社會走向真正的男女平等。

台長: 佐久間
人氣(1,3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偶爾認真 |
此分類下一篇:安琪狂想曲
此分類上一篇:《記憶七罪》略覽及感想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