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1-27 22:50:29| 人氣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AAEE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是亞洲地區在台灣第一屆的體驗教育學設研討會
主辦單位是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些嫌運動保健學系以及台灣亞洲體驗教育學會
連續兩天的研討會,主題皆是環繞在體驗教育的推廣現況與發展趨勢
當中內容也包含了:
1.體驗教育之發展與推廣
2.戶外冒險遊憩與教育之發展
3.體驗教育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融合
4.冒險輔導、諮商與治療的探討
5.探索教育與企業人力訓練
6.服務學習的發展
7.以體驗學習為本之環境與生態教育及其他相關議題

舉辦方式有:專題演講、研究論文發表、工作坊以及資訊展示

對於我來說,每一個不同形式的呈現體驗教育對我來說都是一種體驗;在一開場的專題演講中,談到的是『帶出體驗教育的意義:反思與學習』,老師就開宗明義的問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們人要反思到什麼程度?我想到每次上完課程之後都有所謂的反思筆記要寫,這樣每個禮拜都不停的反思到底是要反思出什麼東西來?!,是真的對於每週探討的東西有啟發性的想法,對於自我的本身有所觸動,還是只因為需要交一份反思筆記,所以硬是生出一份思考內容來;那如果真的是這樣又如何,在主流價值的框框下,又會被認為是怎樣的一種評論,我們一直不斷的想要跳脫限制,但卻又不斷被限制住。

反思若是將事實、想法與經驗結合產生新的意義,而這裡所指的意義就是一種能力,在前些時候一本雜誌所提到人類應培養的關鍵能力有:知的能力、實踐的能力、相處的能力以及潛在能力;可惜的是,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我們只培養了所謂知的能力,對於其他,不知道是教育不重視還是這個世界的競爭力不容許我們太過於強調,國家在培養競爭力的同時,對於批判性思考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等,難道不也是一種多元的學習嗎,而教育界會說對,於是我們有了公民與道德這個科目,我們有了五育並重的觀念,以及書包重的快揹不起來的小學生,改成用拉的,還有要幫小朋友做作業的家長。

我們除了在獲得智慧之後,應該要在學習如何應用智慧,進而創造智慧。

我發現體驗教育研討會在這兩天有一個癥結就是對於各個不同層面的規劃設計能力以及引導能力上有所欠缺,基於這樣的理由,我越發覺得未來的市場絕不可能是一個人單打獨鬥的,一定是一個團隊,為著相同的目標而努力。所以要把體驗教育引到諮商輔導的領域中需要許多人力的配合,不過也和你做哪種體驗的相關領域有關,例如說你是戶外冒險的,那可能就需要找到可以帶領攀岩或是溯溪這類的人才,然後結合社工、諮商一起來做,這當中的定位需要深思,分工需要明確,不是很困難,但是人總是有人的定見。

關於高齡者體驗的部份,老師說確實在臺灣是一塊處女地,國外有這樣的研究,但是他一時也想不起來,需要找找,不過他倒是提供了我ㄧ個新的思考模式,就是不要把體驗教育歸納在遊戲和活動的框框裡,體驗教育是多元的,有不同面向的,老師也有舉一些例子,只是因為要找他講話的人很多,後來就沒再繼續。

我在想,要是未來體驗教育真的容納了這麼多元的東西套用在不同的族群身上時,原本體驗教育的這個名詞還會不會存在,還是就又回歸到原本低高空的體驗設施、戶外冒險這一塊上,譬如說可以用音樂、可以用舞蹈、可以用戲劇,那麼集合了這麼多,對,沒錯,它是一種體驗,但是難保不會有人跳出來說不,這是舞蹈治療,這是戲劇治療,這是××××,為什麼一定要套用在體驗教育的這個範疇之下,我可以獨立出來,若是未來在發展上又遇到這樣的狀況時,需要該如何應對?!再者,或許是因為體驗一開始就被用青少年這樣的族群,所以站在教育的考量點很多,但我依稀記得當年史英也創立了一個森林小學,沸沸揚揚,媒體也爭相報導,但是最後好像也還是倒了,那個森林小學好像感覺就像與會人士所期待的那樣教學環境不是嗎?那我們要怎樣讓我們的夢實現,甚或是根本就不可能有完全像這樣的學校,我們必須要實際點,做可以做得到的事,這不是沒有冒險精神,而是需要循序漸進,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剛起步,有待更多有心人的投入,需要神的愛在當中成為中保。

對於高齡者體驗的這部份,我需要好好培養自己這方面的知識背景,然後加以用運,我相信,這將是未來市場的主流。

台長: 加菲
人氣(5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