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目標導向行動和人生發展的這週,我終於拾起購買已久的一本書『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我只能說,很平易近人的一本小書,但是裡面確有大大啟示,或許你都明白,也知道你的人生要怎樣過才叫精彩,那我還是要說,這本書會讓你細細品味箇中美好,你會不由的想念這位已故的Morrie教授,想跟他聊聊天,談談最近在你生命中所發生的事,停下來,感受這個世界和你之間的連結,你會驚訝,你所追尋的其實很簡單。
當我看到書中說『太多人像是行屍走肉,就算他們做著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也似乎是半夢半醒,這是他們的追逐的目標不對。』這句話時我停住了,因為我明白Morrie教授所說的行屍走肉,在我們的社會當中有太多背負著”父母期待”包袱的小孩,或是爲了滿足於這個社會中價值觀的事情而行走的青年族群,其實多半我們都是無能為力的,就連要來唸個研究所,也都有長輩很『關心』的問說『哇!!你真的很喜歡念書耶』這種話,要不然就是『喔,你真是當學生當上癮了耶!』,聽到這類話的當下總覺得來唸書好像是一件很錯的事,我應該要努力去賺錢,努力當個正常地大學畢業進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才對,但是我知道這不是我想要的,不是說我不想賺錢,而是在賺錢之前,我需要投資自己將來有賺錢的本事;或許你以為你已經有了,可是學習的過程是沒有句點的;當然我為此感謝父母的支持,我知道所謂”使命感”對我的價值,要不然我今天不會在這裡打這份心得,我相信事出必有因,但是因是什麼,我還不那麼確定,我只是知道它存在著。
Morrie說:「每個社會都有自己的問題,逃走不是辦法,你得要努力創造自己的文化。」我知道這很難,尤其是當你在乎別人的眼光的時候,尤其是當你害怕孤單的時候。我只是在想我們所做的一切是為要讓自己得到掌聲嗎?如果是與不是之間那又如何呢?!因為有太多的不得不之掙扎而有不得不的承擔嗎?!而那個所謂的承擔又使你迷失了嗎?!如果什麼事情都這麼的絕對,就沒有討論的空間了,我們可以選擇自已要成為怎樣的人,選擇如同連加恩曾在書中說過的『因為我知道自己是個好命的孩子,所以我要多給別人一點,這樣才對得起我的好命!』
當你最需要溫柔的時候,不論你有多少的金錢或權力,都無法給你那種感覺。Morrie說:『生命若要有意義,就要投入去愛別人,投入去關懷你周遭的人,投入去創造一些讓你活得有目的、有意義的事情。』
耶穌曾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裏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聖經的話語我們生命中的活水源頭,不只讀經而已,還要去身體力行,耶穌說最大的誡命是什麼呢?「是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其次就是要愛人如己。」『要投入去愛人,投入去關懷你周遭的人』,不是對周遭冷漠,不是只求自己的享受。
『生命一開始時,我們只是嬰孩,得要靠別人才能存活,到了生命的盡頭,你若必須躺臥在病床上,你也需要別人才能存活。在開始和結束之間,我們同樣需要別人。』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
目標是讓別人感受到你愛他們,行動就是付出愛。妙的是,有時候你以為你付出愛了,但別人感受不到你愛他們。所以我想,付出愛的方式應該是別人能夠體會到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