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燼
A gyertyak csonkig egnek
作者:桑多.馬芮
譯者:汪芸
出版社:大塊文化
這一個月,我閱讀了超過三十本以上的書,越讀得多越益發覺得內心平靜,而這本書一直缺貨,從我下訂單到今天送到我手上,整整已經過了一個多月了。
「命運是你自己選擇的,噩運更是你自己邀請來的;觀察一個人的生活,就能知道他的中心思想,就能知道為什麼噩運只跟著他、卻不跟著其他人。」
「........你也相信,我們生命的意義來自激情,它突然侵襲我們的心靈、靈魂和身體,不管生命中發生了那些其他事情,它永遠在我們裡面燃燒嗎?我們若體驗了這麼多,或許我們並不算活得毫無價值?激情真的是如此深刻、可怕、輝煌和野蠻?它的重點真是在於渴求任何一人,還是渴求慾望本身?問題就是這個。」
「一個人也可以塑造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這人塑造它,召喚它,讓無可避免的事往下扎根。這就是人類的處境。一個人採取行動,即使他一開始就知道,他的行動是致命的。他和他的命運無法分割,他們彼此簽了合約,這合約塑造了彼此。命運並不是悄悄溜進我們的生命。我們打開門,邀請命運進來,命運就從門口走進來了。沒有人是堅強到,或是狡猾到能夠藉著言語或行為,扭轉深植在性格和生活鐵律中的噩運。」
「忠貞是什麼,我們對自己所愛的女人該有什麼期待?我老了,我把這件事想透了。難道忠貞的概念不是一種令人震驚的自私的表現,難道它不是跟人類關注的絕大多數事情一樣,終歸是枉然?當我們要求忠貞,我們是否希望對方擁有快樂?如果對方無法在這座精巧的忠貞牢獄裡得到快樂,我們能否藉著要求絕對的忠貞,來證明我們的愛情?」
「你有什麼看法?你也相信,我們生命的意義來自激情,它突然侵襲我們的心靈、靈魂和身體,不管生命中發生了那些其他事情,它永遠在我們裡面燃燒嗎?我們若體驗了這麼多,或許我們並不算活得毫無價值?激情真的是如此深刻、可怕、輝煌和野蠻?它的重點真是在於渴求任何一人,還是渴求慾望本身?問題就是這個。或許,它的重點在於,渴求特定的一人,單一神秘的另一人,一旦碰上,就是永遠,無論對方是善良還是邪惡,還有,我們情感的強度與這人的特質或行為全然無關?你最好給我一個答覆。」
《餘燼》作者桑多‧馬芮是匈牙利文壇巨匠,出生在十九世紀最末一年的奧匈帝國,三十多歲即成名,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被迫流亡,先到義大利,後遷徙美國,在外流亡四十一年,一九八九年,他摯愛的妻去世,兩年後,他心愛的養子因病去世,他也隨之在八十八歲高齡時舉槍自盡身亡。
他的書在匈牙利遭到共產黨迫害而全數焚燬,直到一九九八年後,他的作品才在無意中被出版商重新挖掘,五年前,他的小說《餘燼》翻成英文出版,大為轟動,橫掃英國國家的排行榜。他一生都困頓顛沛,但創作不懈。
這就是作者充滿傳奇的一生,他生於一個充滿變化的大時代,他被迫流亡異鄉,默默無名的活著,又一個人孤單的選擇死亡,然而卻從來沒有減損他對於道德與人性的堅定信仰。
馬芮的文是既深沉又精準,穩重卻又激情的,看完以後會有種最真實的痛苦與哀傷,卻又帶著一種了然於心的愉悅,在這本書裡可以多少看出馬芮的人生哲學,而當他完成這本巨作時,時年才四十二歲,我想他當時他一定不知道,他後來的人生跟他所描述的主角一樣,等待了整整了四十一年。
我們都用漫長時光來考驗自己,藉著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辯答與思索,最後從回憶的餘燼裡所換得的其實並不是真相或者所謂的秘密,而是曾經失落的那一段時光,與深埋在灼熱內心裡的那一份愛。
有些情誼,即使你一直告訴自己要否定它,但它就是一生深刻而且不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