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人生終究是場空,那什麼都沒有會不會比什麼都失去後好過?
例如失業又失戀的人就真的是人生谷底般。那什麼都沒有的無狀態,
是否會好過一些?
但還是希望我能自立更生...如此而已。
PS.工總建議政府取消最低工資怎不去死一死?!
以下轉貼
幫年輕人打破「畢業即失業」的魔咒
2009/6/9南方朔
十幾年前西方對青年的一代有「X世代」之稱。因為在老布希的時代,經濟不振,就業困難,年輕人縱使已經成年,但工作難找,縱使有工作也待遇菲薄,只能勉強養活自己,別說去買房租房了。因此年紀老大,都還只能窩在父母家裡,活得很憋氣,因而被稱「X世代」,「X」指的是問號,是不知前途在那裡的疑惑。
但當年「X世代」並沒有悶太久,因美國及全球的吹泡泡經濟開始出現,信用寬鬆,利息降低,房市股市一路飆漲,懂得用借貸來炒房炒股即可致富或用價差來維持不差的消費生活。於是「X世代」這個詞被「Y世代」、「Z世代」、「新新人類」這些帶有樂觀氣氛,而有消費品味的新標籤所取代。但那個樂觀,靠著借貸理財和消費即可快樂生活的歲月現在已不復返。於是轉了一大圈,現在又回到「X世代」的那種氣氛與心情。
現在,由於時代改變,「青年」已不再是資產,似乎一切時代的壓力都到了青年人頭上:
──目前全球無一例外,都是平均工資和薪資所得遞減,美元都已跌回了十年前的水準,台灣則跌回了五年前的水準。但相對的則是新富階級的財富又造成資產價格的持續上漲。這意味著要靠薪資過安穩的一生已愈來愈難,英國最近統計,廿至卅四歲的人有二○%左右被迫要賴在家裡,原因即在於他們已成了新貧預備隊。
──目前全球都失業率持續攀高,並將可能常態化;除了失業壓力外,工作已有可能愈來愈「派遣化」。這意味著許多人所想的「終身聘雇」一世安穩,已愈來愈成為一種難以企及的夢想。
──而在結構上,最讓人難安的,乃是目前各國皆不負責任,稅制不公,政府負債持續增加,因而青年一輩的「政府債務繼承」壓力日增,加以人口老化,四個人或三個人工作即要負擔一個老人,這不但是青年人壓力,甚至還成了新生嬰兒壓力,怪不得現在嬰兒降生的哭聲愈來愈大,來世界走一遭,原來壓力竟如此巨大!
因此,以前的人,年輕就是本錢,大學畢業先在畢業前或搞定出國獎學金,或早就已安排好出路,因此畢業典禮喜氣洋溢,而現在的人卻發現「畢業即失業」原來不是玩笑話,而是他們必須第一個面對的殘酷現實。
而這種殘酷的現實,它的嚴峻程度在台灣可能格外嚴重。最近,全球各國各種深度的調查研究陸續出現,最讓人驚訝的,乃是歐洲經濟惡化的程度其實並不像英美媒體所宣稱的那麼嚴重。歐洲雇用員工在二五○人以下的稱為「中小企業」(SMES),全歐就業人口有三分之二,即八千八百萬人都在中小企業服務。歐洲中小企業繼承了資本主義最古典的核心價值──即以工藝技術含量來提高附加價值和競爭力。縱使現在全球壞到如此程度,這些企業的衰退幅度也極低,甚至還有半數以上仍然獲利。中小企業也不太會動輒裁員改派遣。許多中小企業也懂得和全球新興的網路經濟交叉活用,反而在經營服務及商業模式上能夠創新。
但在台灣,我們對經濟裡的工藝技術含量從不重視,教育系統對這個部分也掉以輕心,至於政策上也是眼中只有大老闆大企業。這乃是過去一年多以來台灣救經濟只救到少數特定的上層,而在更與全民有關的就業、薪資、稅改等方面毫無進展,反而惡化的原因。而今年的大專及高中畢業生即是這種政策首波受害人!
因此,畢業即失業,這不是年輕人的錯,而是經濟環境與產業政策的錯。幫失業大學生安插一份工作來降低失業率,這不是政府應有的態度,如何振興台灣生產與就業極為重要的中小企業,如何在這個網路發達,就業模式已改變的時代,鼓勵青年的微型創業與創新試驗,或許才是政府應有的態度。救經濟,有的要開放,有的則要提升,政府的精力要花在後者!
圖片取自衛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