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0-22 04:21:55| 人氣2,450|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方法論的意義(CH 4)摘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導論
「社會科學的科學性在哪裡?」
1. 古典社會學家:
Ⅰ孔德(Auguste Comte)
Ⅱ涂爾幹(Emile Durkheim)
Ⅲ馬克斯(Karl Marx)
Ⅳ彌爾(John Stuart Mill)
Ⅴ韋伯(Max Web)
2. 一個社會問題有多種可能的答案並非意味著怎麼做都行,而是意味著社會學著必須擇一來符合科學性。
3. Collins(1989:134),社會科學是否適當代「科學」的爭論,其實對科學採取剛性的定義。
4. Couch(1987:106)總結如下:
在當代社會學裡這些研究傳統提供更激烈的爭辯的基礎,每一邊都宣稱字底所主張的思想架構能夠提供一種有效途徑已從社會中獲取知識,認為其他取向都是徒勞無功。

三種取向
1. 實證主義(positivism)
2. 詮釋社會科學(interpretive social science)
3. 批判社會科學(critical social science)
◎ 為了簡化這些問題將這些取向的假設和理念重組成回答以下八個問題:
1. 為什麼要進行社會研究?(WHY)
2. 社會實體的基礎本質為何?(WHAT)
3. 人性的本質為何?(WHAT)
4. 科學常識的關係為何?(WHAT)
5. 社會實體的解釋和理論的構成為何?(WHAT)
6. 如何決定一項解釋的真假?(T OR F)
7. 好的證據和實際尋的特徵為何?(WHAT)
8. 社會政治價值又是從拿裡滲透到科學中?(HOW OR WHERE)
實證主義的社會科學
各種實證主義分別稱為:
1. 邏輯實證(logical empiricism)
2. 傳統的觀點
3. 後實證主義
4. 自然主義
5. 涵蓋律則模式(the covering law model)
6. 行為主義
★ 緣起於19TH法國孔德,「實證哲學的課題」 (The Course of Positive Philosophy)一書。
★ 英國哲學家彌爾,在「邏輯系統」(The system of Logical)一書做修正。
★ 古典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在「社會學方法律則」一書中勾勒出樣式。

詮釋取向的社會科學
★ 緣起於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以及德國哲學家狄爾泰「人性科學導論」,前者基於抽象解釋後者扎根於對生活在特定歷史環境中的人們之生活經驗的同理心或稱「體悟」。
★ 大量運用於人性科學:
1. 哲學。
2. 宗教學科。
3. 藝術史。
4. 語文學和文學批評。
★ 詮釋取向可分為:
1. 表意的(ideographic)
2. 歸納的(inductive)
3. 詮釋理論可以讓讀者去感受他人的社會現實,經驗主要的典型(typification)
批判社會科學
★ 融合了「法則」、「表意」兩種取向。
★ 溯源:
1. 馬克斯
2. 佛洛伊德
3. 阿多諾
4. 馬庫色
★ 聯想:
1. 衝突理論。
2. 女性主義。
3. 激進心理處遇學。
★ 相關論文:
1. 阿多諾「社會學與實徵研究」(Sociology and Empirical Research,1976a)
2. 哈伯馬斯(Jurgen Habermas,1929)《知識與人類意趣》(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1971)

★擴展個案方法與批判社會科學:
Michael Burawoy(1998)的擴展個案方法就是一個批判社會學科的例子。
反省學科的四項特徵:
1. 研究者主觀的參與互動。
2. 研究者採去受試者在特定情境下的世界觀,但並不停在那裡。
3. 研究者看世界是兼採由內向外。
4. 研究者持續的建立和重建他們的理論。

女性主義與後現代研究
★ 女性主義社會研究特徵:
1. 對女性主義價直觀點的維護。
2. 反對性別偏見。
3. 重視研究者和研究對象同理連結。
4. 敏銳觀察性別與全力如何滲透到社會各個生活層面。
5. 重視研究者私人感受融入到研究歷程中。
6. 在選擇研究技術和銜接不同學術領域上具有彈性。
7. 確認人類經驗的情緒和互相依賴的層面。
8. 是行動取向的研究,企圖促使個人和社會改變。
★ 後現代研究(postmodern research)
1. 大環境中現代風潮的一支。
2. 包含藝術,音樂,文學,文化批評。
3. 起源於人文學科,以存在主義,虛無主義與無政府主義等哲學以及海德格(Heidegger),尼采,沙特與維根斯坦等人的思想為基礎。
◎ 三種研究取向間差異的摘要
實證主義 詮釋社會科學 批判社會科學
1. 研究理由 發現自然律。 瞭解描述有意意的社會活動。 打破神話賦予權能,改變社會。
2. 社會實體的本質 穩定既有的秩序。 對情境流動定義。 充滿衝突,由潛藏結構在主導。
3. 人性之本質 自制和理性的個體,由外力朔造。 社會性生物會創造意義使世界理化。 有創意的憾事性的帶有未知的潛能,會受挫決和宣傳所迷惑。
4. 常識的角色 和科學劃分清楚。 一般有力理論。 錯誤的信仰潛藏著權力和客觀的條件。
5. 理論的形式 邏輯和演繹交互定義。 維持意義的系統。 一種批判,揭露真實狀況。
6. 對真理的解釋 邏輯和原則相接,以事實為根據。 是被研究對象的共鳴與感受。 提供人們改變世界的工具。
7. 好的證據 基於精確的觀察且可以複製。 蘊藏於流動的社會互動脈絡中。 由揭開錯覺面紗所提供。
8. 價值的地位 科學是價值中立的,除了在選擇議題時,不然價值毛無地位。 價值是社會整體生活的一部分:沒有任何群體的價值是錯的,頂多只有不同。 所有科學一開始都有其價值觀,有些是對的,有些是錯的。

◎ 社會科學三種取向的故同特徵:
1. 都是實徵的
2. 都是系統化。
3. 都是理論性的。
4. 都是公開的。
5. 都是自我反省的。
6. 都是無止盡的過程。

台長: 菲歐娜
人氣(2,450)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關於台灣文學 |
此分類下一篇:寫給年輕女性主義者的信( 書摘) 
此分類上一篇:我們一起走走看(戲劇表演賞析)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