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4-05 20:59:14| 人氣1,0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誰是我的教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教育專家 Sir Ken Robinson 在 TED 大會上說:“教育不只要改變,教育要革命。”今天的世界不缺乏內容,我們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任何我們想學的科目而學歷再也不是ㄧ種藉口更不能成為門檻。然而,最需要改變的是人心,如果我們看待教育是用ㄧ種啓發,鼓勵而重視過程的態度而不是ㄧ味的要求結果分數或許我們會有更多更快樂學習的孩子。



去年暑假我買了生平第一支智慧型手機,經過這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偶然機會下參加了教育局資教中心開設的新五力(行動學習)課程研習後,我更加能體會上述這段話。

那場研習的講師是葉士昇老師,研習結束前有學員問他以後如果有相關的問題,應該怎麼辦?葉老師想了一下後,回答提問者:可以上網查詢,應該都可以獲得解答。

這個回答在當下聽到,不覺有什麼。但如今再回想,不僅和上述Robinson爵士的(讓天賦自由、讓創意自由等書的作者)論點不謀而合,更代表著某種學習方式的改變,而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其實和現今台灣大多數教師過往所理解的學習方式有著根本上的不同。我自己的親身感受也是如此。





因為當我們(包括學生們)有了智慧型手機或其他可以聯網的智慧載具(平板、筆電)後,其實就等於隨身帶著百科全書,這意味著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網路和人類廣大的資訊庫或知識庫相聯結,我們可以吸收資訊也可以分享資訊。例如此時此刻,我人在墾丁,但仍然可以藉由手機當基地台,再打開隨身的INHON ultrabook繼續自己「每日一PO」的旅程挑戰。

那麼學校教育還能扮演什麼角色?教師又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當你我以及學生都能藉由網路,例如Google蒐尋相關網頁獲得相同的資訊時,甚至遠比教科書裡的資訊/知識更加豐富而即時,那麼教師如果只是單純講授這些過時的教科書知識,意義何在?

雖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擁有相同的數位資源,但台灣社會愈來愈數位且資訊化,卻已經是無法再漠視的趨勢了,那到底我們教育現場大多數教育工作者現在的做法是如何呢?

實際是大多數學校都不准學生使用手機或其他行動載具,為什麼呢?一個理由是妨礙學習,但如果我們教師根本就欠缺利用行動載具來學習的能力或素養時,真正妨礙學生學習的是那些行動載具或是我們這些教師呢?

但這並非就意味著學校或教師的工作因此只要負責教導學生學會使用電腦或行動載具,此外就別無它務了。畢竟這些技術的學習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學生和我們能不能藉由相關的課程理解到「資訊學習/數位學習」的限制與意義。亦即如同「通往未來的過去」一書的作者所提及的:電腦如何改變我們對世界的認識等涉及知識論或哲學層次的議題。這些劇烈的變化早已襲捲你我的生活,但我們卻是被動地去迎受一切,我們還未充份省思這些變化帶來的意義與限制。



另一方面,當網路或雲端硬碟已經能將一個人窮究一生才能累積的資訊或習得的知識全部保存下來時,我們為何還要在有限的課程時間裡,幫學生重新講述這些資訊呢?難道沒有其他更值得在課堂進行的課程嗎?難道沒有與學生的生活或生命更重要且緊密相聯的議題/事物需要被關注?

如果當身為教師的我們確實沒有因為過往學習那些資訊/知識而讓我們得到帶著走的能力或解決問題的能力時,為何我們教師還不斷複製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真的一點都不感到困惑?

這一年來,藉由網路的蒐尋與學習,我可以獲得自己需要的資訊,這些資訊也確實解決了我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問題,從平板的軟、硬體操作問題、居家生活大小問題到有關植牙、牙周病、阿斯匹靈類過敏等醫學知識;當然更開展了我的視野,正如同本文一開始我所引用的TED影片和文章,就這些學習的歷程來說,那麼請問誰是我的教師呢

台長: fianse
人氣(1,0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教學一事 |
此分類下一篇:為「什麼」而唸書?
此分類上一篇:如何引導學生畫心智圖:一堂偶然的公民代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