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27 07:19:18| 人氣7,904|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書雜感:情緒勒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書名:情緒勒索
作者:蘇珊‧佛沃
出版:智庫
譯者:杜玉蓉

本文作者:fianse

閱讀這本書的開始,我就發覺我在閱讀自己。不是隱喻意義上的「閱讀自己」,而是名符其實地閱讀自己,特別是當作者指出「情緒勒索者」的幾種類型時,我知道她說的是我這樣的人。

我這樣的人有某些特質:低挫折忍受力、自我中心以及喜歡小題大作。審視過往,察覺到這些特質特別容易出現在關愛我的人面前,例如母親和女友。換言之,只要她們的行為有一點點不如我意,我就會不發一語、沉默以對,直到她們妥協或首肯我的要求。在這種模式裡,我雖然知道她們不好受,我也並非沒有自覺,可是總一再透過引發她們的罪惡感來發洩自己的任性或滿足自己的需求。

直到些許社會歷練的積累以及投入教育職場後的困勉反思,才使得我比起以往更加警覺到自己的人格困境與問題,因而才有機會與能力嘗試自我教育。只不過這些自我教育或治療時常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因為一時的平心靜氣並不能全然豁解突發狀況的考驗,我的心魔經常回來啃噬內在的平和。有時不免陷入沮喪的惡性循環裡,好想找個地方躲起來,避免自己一再地對最親密的家人造成多重傷害。

另一方面,我慢慢意識到自身人格結構的窘困不可能在一時之間就能衝決化解,亦即我必須承認有生之年它極有可能與我緊密糾葛。我應該學習和它共處,將它安置在內心的某個角落,而不是妄想將它消滅。

也許這就是人人均存有的「本我」,也是宗教中常提及的--始終潛存人內心的「幽黯意識」。榮格認為人的幽黯面是和光明的那一面相依相生的,我們只能企求平衡,經由這種平衡得以認識到我們的有限與卑微,然後謹慎小心地看守它,保持心靈的健朗。反而是刻意漠視幽黯面的人士,遇到人生逆境時,會不假思索地將過錯與責任推卸給他人,因為他自認為自己是不可能犯錯的、他是全然無辜的,所以問題一定不在他身上......。

我們都曾經是這樣的人,出社會夠久也應該遇過這樣的人。這種人可能是我們的親密愛人,可能是我們的至親好友,更可能是我們的職場上司!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如果我們盡力安好自身,不讓自己造成別人的困擾,也願意讓世界一天天更為美好時,我們還是不幸遇上這樣的人,該如何面對呢?

就在寫這篇文章的前兩天,女友的一位女性友人來訪,這位友人剛結婚不久,結婚之前就聽她說到,她未來的婆婆和小姑都是難纏的人物,結婚後,她原本以為船到橋頭自然直,沒想到結果竟是每下愈況,婆婆曾經當著媳婦和她友人的面,破口大罵質疑她有什麼資格帶朋友回家?人身攻擊與叨唸找砸更是家常便飯,讓她每天視回家為畏途,即便如此,她依然走入婚姻,問她有何脫困之法?她則搖頭以對。她說她好像有憂鬱症的病兆。任誰和她易處,恐怕都會得憂鬱症吧!

她是一位工作能力相當強的公務員,每天幾乎都自願加班到晚上十、十一點不以為苦,我不免在想也許這也是她逃避回家的一種方法。

令人不忍的是不論她在職場上受到多大肯定,一回到家彷彿就走進時光隧道似,回到婆婆虐待媳婦的古早時代,只能隱忍不發,充當這家子的情緒垃圾筒或傭人。

我對她說,妳一定要救救妳自己,不要以為這些只是小事,她們的所作所為就像一種心癌不斷侵蝕妳的自尊。妳一定要設法救救自己。說完這些話,我介紹她這本書,建議她一定要看。

這本書不只詳談情緒勒索的成因與影響,它更是一本行動手冊,教導情緒勒索的受害者如何迎對情緒勒索和利用情緒勒索的加害者。

我看完後有幾點體會,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任何一段人際關係,即便是親密伴侶之間,都是一種雙方力量的彼此較勁,換言之,當我們察覺到某一段關係總是讓我們不舒服,或總是產生摩擦,我們就應該警覺到,問題並不在於雙方的溝通不良,而是其中一方「想要凡事都依自己的方式,卻因此犧牲另一方的利益」。而如果你發現不分事情大小,你的利益或感受總是被忽略或被犧牲時,你就得好好審視這段關係了。因為很可能你正陷入被「情緒勒索」的泥淖當中,而不自知。

二、所謂「情緒勒索」,是指親朋好友使用一些直接或間接的手段來勒索我們,表示如果我們不照他們的要求去做,將設法讓我們不太好過。

A:施暴型--可分為「積極施暴者」,這種人比較容易辨識,只要我們不答應他的要求,他會馬上出言恐嚇(如果你離開我,我就拿走所有的積蓄、如果妳跟我離婚,我就永遠不讓妳看孩子);以及「消極施暴者」,就是我這種人,採取低頭生悶氣的方式來傷害親人,從中獲取自己的目的。

詢問各位一個問題:在我們東方社會,最容易看到積極施暴型的地方,是在哪種互動關係裡?

我認為是在親子之間,可以說我們幾乎都是這樣長大的;很多小孩經常在公眾場合大吵大鬧,就是在使用積極施暴的方法逼父母就範。相對的,如果父母親對我們有所要求,也是利用這種方式來要求我們用功唸書或當乖小孩,問題是小孩子不成熟才誤用這種施暴方式來達到目的,但為何我們大人也是如此呢?而在這種家庭環境長大的小孩,日後當然不可能學會理性的表達方式,同時他的自尊早就在家庭的恐懼氣氛下消失殆盡,更不可能擁有強大的自信去面對外來的挑戰!讓我們捫心自問,在公開場合裡(演講、課堂、會議上),有多少人是保持沉默而不敢發表意見的,然而私底下卻牢騷一堆?

難怪,我們的國會殿堂、公共論壇一向欠缺理性的表達能力,真是其來有自。

B:自虐型--「如果你離開我,我就自殺」,質言之,這種人會警告我們如果不照著他的要求去做,他會非常難過,甚至無法活下去,或將自己的生活搞得一蹋糊塗,然後讓我們產生罪惡感或內疚感。

另外,還有悲情者以及欲擒故縱者。

三、為什麼我們會吃這一套呢?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和我們的關係深厚,更重要的是長久相處下來他們往往了解我們的痛處何在。作者用「情緒鍵」這個名詞來稱呼這種心理機制,亦即我們由於在童年或年少曾有過某種相似的悲痛或恐懼,長大後自然而然想加以逃避或不願去面對,情緒勒索者一開始當然不知道我們恐懼什麼或在乎什麼,可是長久相處下來,他在有心無意之間會做出某些試探或行為,當某一種行為格外引起我們的反應時,這時他就掌握了我們的「情緒鍵」!之後自然而然就愈加惡化了。

例如有些人害怕衝突,緣自小時家暴的陰影,所以當她/他日後經營自己的婚姻時,無論如何都會設法避免和自己的伴侶發生衝突,即便對方的要求相當不合理,她/他都會妥協以避免衝突。

四、所以具備以下幾種特質的人容易成為情緒勒索的受害者:

A:極需要別人的認同。
B:害怕別人生氣。
C:希望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維持表面的平靜。
D:容易對別人的生活,負一些不必要的責任。
E:極端缺乏自信,或經常懷疑自己的能力。

如果你也有這些特質,那麼你應該好好檢視一下你的親密關係有否陷入「情緒勒索」的可怕境況中。這些特質的分析是想說明一件事,就是「一個巴掌拍不響」!我們有這些特質本來可以讓我們變得更有同理心,可是一旦太過度或太嚴重,那麼我們的這些特質就會成為情緒勒索者威脅我們的利器。

除非我們正視這些特質並追溯它背後的成因,進而先找到改善自己的方法,否則我們將無法從這泥淖脫困!

五、為什麼要正視情緒勒索?作者指出它「也許不會威脅我們的生命,但卻會奪走我們非常珍貴的一項資產--自我完整性(integrity)。自我價值及自我評量全奠基於此項要素,而我們也依此來辨別是非。」換言之,自我完整就是當我們面對世界時的真實自我,據此我們可以有所為、有所不為,然而在情緒勒索下,我們的評判原則逐漸讓渡,直到是非不分,作者提供一份列表讓我們檢視目前是否還擁有「自我完整性」?

A:我堅守立場。
B:我不讓恐懼主宰生活。
C:我敢跟傷害我的人據理力爭。
D:我可以決定自己的道路,不必他人插手。
E:我信守對自己的承諾。
F:我保持身體和心理的健康。
G:我不會出賣別人。
H:我說實話。

如果我們和親朋好友的互動相處,讓我們開始一個一個刪除上述清單的若干堅持,那麼可以確定的是這段關係正在迫使我們一點一滴流失自我的完整性!

六、行動策略:

A:與自己立約。透過一份正式的合約或措詞提醒自己改變!學習一些正向的措辭來代替過往自己內在無助消極的想法!例如,以前--我告訴自己,我想要的是錯的。→現在--我要得到我想要的,即使會激怒情緒勒索者也在所不惜。不斷做練習,大聲說出來。不要覺得彆扭,更不要小看這些內在對話!
B:「當你覺得快要被情緒勒索的壓力淹沒時,就發出求救訊號(SOS)」

S-Stop:停
O-Observe:冷靜觀察
S-Strategize:擬定策略

「停」,指的是「什麼都不做」,讓自己遠離壓力,利用各種拖延戰術為自己爭取反應的時間,也避免自己一下子又掉入情緒勒索的惡性循環裡。可以告訴情緒勒索者:「我不想現在就做決定!」、「這件事非同小可,我不能輕易下決定,讓我想一想。」值得注意的是受害者嘗試對抗時,可能會感到很不舒服,並不會馬上就能抵抗對方意圖加諸在受害者身上的罪惡感,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難受的感覺正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會害怕等等,不過,這至少表示受害者已經打破了以往的處理模式。接下來,要試著面對自己的諸多不愉快的感覺,因為正是這些感受,讓受害者在過往一再受到勒索!

「冷靜觀察」,運用自己的想像力,讓自己化身為旁觀者,試著讓理智進入自己和勒索者之間。試著問自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並將答案寫下來,幫助自己整理思緒。首先,先看看勒索者到底有何要求?他是如何提出這些要求的?當我們沒有應諾時,他是如何反應的,儘可能具體描述出來。其次,想想自己又是怎麼反應的?在這裡要區分清楚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想法」是「我應該對他再一次讓步,也沒多大關係。」,此時,你的「感受」是「很沮喪」?「很難過」?「很氣憤」?最後,觀察自己的「爆發點」,到底是勒索者的什麼行為或言語,讓你無法招架,而尋求妥協。在做觀察的各項步驟時,最重要的是對自己坦誠,不要去評斷感覺的好壞,或判斷自己對或不對。

「擬定策略」:1、採取「非防禦性的溝通」,如「我很遺憾,你這麼不高興」、「我能理解你看事情的角度」;2、化敵為友:設法讓對方也加入解決問題的過程裡,如「你能不能幫助我了解,為什麼這對你如此重要?」;3、條件交換;4、運用幽默感。

我就分享至此,詳細內容請各位找書來看,因為這類的情緒勒索其實還蠻容易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我閱讀過後,真的覺得作者的分析和行動策略確實讓我受益頗大,至少更加了解自己的「消極施暴」的原因。

台長: fianse
人氣(7,904)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讀書札記 |
此分類下一篇:【好書推薦】民主在美國
此分類上一篇:轉錄:他山之石 離開學校去旅行

lily
一時不察,將個人通信內容公開,
麻煩你刪除8月5日lily的回應,以免造成困擾。感恩
2009-08-05 07:42:45
fianse
已刪除,希望你友人一切安好。
2009-08-05 09:30:4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