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見的消炎藥大多為西藥,如阿莫西林、頭孢等,很多人都用過。
相對於西藥,中藥的副作用會更小一點,給大家推薦一張古方,堪稱中醫消炎藥中的“萬金油”,可以有效緩解因為熱毒引起的各種炎症問題。
在中醫的體系中,特別是現代中醫,解毒必定會跟清熱相結合,事實上,解毒跟清熱沒有半毛錢關係,但是我們就這樣稀里糊塗的用上了這個術語。
比如說,我們最常用來解毒的藥物是甘草、綠豆。 甘草所以能解毒,那是因為甘草可以調和眾藥,減少藥物偏性,使之相互之間形成制衡效果。
綠豆解毒,也是因為綠豆有這個效果,不過綠豆解毒按照現代科學解釋其實就是綠豆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蛋白質能夠與有毒物質相結合,從而減輕有毒物質對人體的傷害。
所謂:「陰陽不衡,病則生。 “人的病無非陽病、陰病。 這個方子專門治療陽亢之病。
就是不管什麼樣的上火發炎,在它面前都能很快平息。 所以古人講它是熱病的常用方。
如果掌握好這個方子,治病基本上半邊天都可以拿下來,因為它的作用實在太大了。
這個方子叫黃連解毒湯,黃連解毒湯是一張古方,是唐方,出自《外台秘要》,叫做《黃連解毒湯》黃連9克、梔子9克,黃芩6、黃柏6克。
四味葯,清熱瀉火解毒功效都比較強,常用於治療發熱、身體各個系統感染的急性炎症,屬於熱毒火毒癥狀的,都適合使用這個藥方,清熱解毒的功效很強大,直洩火毒。
中醫所謂的解毒,其實是一種對毒的誤解,火熱之邪盛極即為毒。
這就好比一鍋水開得很旺的時候,你給它潑點冷水,相當於用點清熱、降火法。 《成方便讀》載:“治一切火邪,表裡俱盛,狂躁煩心,口燥咽乾,大熱乾嘔,錯語不眠,吐血,衄血,熱盛發斑等證。 ”
黃連味苦,治療中焦實火,善清心、胃之火。 黃連可以解毒,那是因為可以燥濕,能夠厚腸胃,而黃芩的加入,更加增強了黃連的厚腸胃的效果,因為黃芩可以降相火,相火上炎必定會導致胃氣上逆,黃芩加上黃連之後,胃氣上逆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黃芩苦寒,如果說黃連降的是心火,黃芩更偏重於降肺火。 黃芩還有一個比較奇妙之處,熄膽火,小柴胡湯,用它來熄膽火,膽火重的表現是什麼? 口苦咽幹,嚴重的目眩。
黄柏苦寒,治疗下焦实火,善泻肾火炽盛。除此之外,黄柏还能补水,人体之所以发热发烧,其实是因为火气太旺,如果用石膏等寒凉的药物没有效果,那就是因为“寒之不寒,是无水也”,黄柏的加入就增强了这个方子滋补肾水的疗效。
栀子性寒,栀子这味药太厉害了,善清三焦之火,使热邪从小便排出。
栀子上能清心肺热,中能清肝胆脾胃热,下能清膀胱水府热,又能引众热下归水道,使浊火下排,不上炎上扰,自然神明清静,身心和调。
三焦是一个中医概念,是“六腑”之一,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
上焦一般指膈以上的部分,包括心肺两脏、头面部及上肢;
中焦指膈以下,肚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和肝胆等脏腑;
下焦指肚脐以下的部分,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下肢以及男女的生殖系统。
三焦是人体之气上下运行的通路,也是人体的水液上下运输的通道。
火曰炎上,炎上的火,我们用清凉的药。热火牙痛,牙齿里头长了痈疮,牙龈肉都爆起来的,黄连解毒汤,简直就是它的克星。
一般逢年过节,肯定煎炸烧烤,大鱼大肉,一吃下去肠胃一堵,牙齿上火就肿。黄连解毒汤,喝一两包下去大便一通,火就下去了。
所以《内经》说,膏粱厚味,足生大疔。膏粱厚味能够积热毒,毒热久了它就会成疮。所以清淡饮食很重要。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