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9-02 00:00:00| 人氣18,1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9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滿滿抗爭史的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7/31)

日治時期,臺北城內、大稻埕、艋舺被稱之為三市街,亦即最熱鬧之地,分別隸屬臺北南警察署、臺北北警察署及萬華分署管轄。現今僅有位於今寧夏路87號的北警察署被保存,列為市定三級古蹟,也就是現在這棟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新建的臺北北警察署於1932年破土興工,次年興建完成,於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與錦西街街口日治時期的蓬來町街區。該棟建築為設於兩街口交接處的臨街兩層樓水泥建築,外觀呈流線形,入口設在轉彎處。 有一對變體的西洋式柱子外牆所貼的褐色面磚為北投窯廠所產,這種顏色也稱為國防色,據說有防空保護色之作用。從外觀看,這棟建物佔地不小。修護過的大廳,顏色很典雅溫和,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是警局那麼陽剛的單位。
一樓的一側有餐廳,我到的時候,沒什麼客人,可能用餐時間過了。磁磚和木材都有些斑駁,再加上偏黃的燈光,很有電視劇拍攝場景的感覺。
1920年代,臺灣的知識份子受到中國大陸辛亥革命及世界民族主義、社會主義思潮影響,體認到臺灣人民不能永遠淪為被剝奪參政權的被殖民者,決心以非武裝方式來對抗外來殖民者的政治箝制與知識封鎖。因此在1921年,林獻堂、蔣渭水等先賢號召成立「臺灣文化協會(簡稱文協)」,透過各地支社、發行會報、舉辦文化演講、設置讀報社、表演話劇、播放影片等,掀起臺灣新文化運動風潮。二樓的展廳,模擬了當時招幕的場景,設置了攤位。
對於不同部門有不同的專長發揮,負租不同的事務。現在還有一些當時的刊物展示,雖然是復刻版,但仍能看出當時人的用心和努力。還有入社活動,意義十足,也很慎重。
入社之後,會有定期和不定期的活動。
現場有展示一些當時的照片和章程可以參考觀看。

台中霧峰林獻堂的家,是大家聚會的重要場所之一。台灣民報,一車一車的派發,可以想像當時的盛況。
雖然,現代看來這樣的傳遞訊息方式很落後,但在當時,是很重要的管道二樓樓梯間,有一個小小的休息空間。
可以從窗戶看到外面,視野很不錯。有一些電子互動的工具,可以更清楚的了解當時新文化運動的活動場所和範圍。
1920年代的臺灣新文化運動,為臺灣重要文化覺醒年代,透過民主發聲、文化講座,以及各種形式活動,引領民眾重新認識自我,在民眾自覺推動之下,同時提倡臺灣電影、戲劇、文學、音樂等領域的突破,開展了臺灣史上思想最為奔放,現代性啟蒙的新文化思潮年代。舊時的戶外演說和聚會一樓展示間,還有一些舊時文物修復過程解說。
這裡曾經是警局,所以,還有保留一些警局內的設置。審問室的檯子當然,也有舊監獄的保留。
小小的送餐口,只是不知道那個時候,窗戶是不是也有打開,可以讓外面的陽光照進來監視台設定成弧型,方便一目了然,一次看到較大的範圍過去,還有水牢。
這間水牢有保留下來,但有點難以想像其中一間牢房有開放,可以進去體驗。

臺灣新文化運動的浪潮催生了許多臺灣本土的文學家與藝術家,大稻埕地區更是人才輩出。臺灣早期知名雕塑家黃土水、畫家郭雪湖、陳清汾、陳德旺、洪瑞麟等人均出生於大稻埕。1930年代興起流行歌曲,臺灣第一首廣為流行的〈桃花泣血記〉,歌詞出自天馬茶房負責人詹天馬手筆;而至今仍傳唱不絕的著名歌曲如〈望春風〉、〈雨夜花〉、〈滿山春色〉等,則是大稻埕音樂家鄧雨賢的不朽作品。

看著前人為了我們的生活而努力,覺得他們好偉大,好勇敢。
連著幾週這樣參觀不同的地方,看到不同位置的人都在為了自己,為了後代而奮鬥,覺得好熱血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https://tncmmm.gov.taipei/
台北市大同區寧夏路87(大橋頭站)
02 2557 0087
9:30-17:30(週一休

台長:
人氣(18,154) | 回應(0)| 推薦 (9)|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Daliy life |
此分類下一篇:老屋翻新 川端藝會所 (8/26)
此分類上一篇:期待颱風的八月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