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朋友的表妹,今年 29 歲,每個月薪水兩萬多塊,在上海這個大城市,這薪水雖然算不上高薪,但也絕對超過大多數人。
而且,她還住在父母家,沒有房租,沒有任何日常開支,薪水全給自己花,日子過得特別輕鬆…
被省困住一輩子,就永遠只有窮人思維
表妹和姨媽之間有個最大分歧,就是金錢價值觀,每次當姨媽說:「你省著點花,存點錢,要結婚生孩子。」
兩個人都會如世界大戰般的大吵。表妹最見不得的就是「省」這個字。她覺得自己的爸媽這一輩子,除了省就是省,一個省字困住了一輩子,這就是典型的窮人思維。
沒有追求,沒有享受,沒見過舒適,怎麼會有動力去賺錢?
不去賺錢,怎麼成為富人,怎麼超越自身階級?
再說了,我花的錢,都是自己拼命賺來的,不靠男人不靠媽。有問題嗎?沒有!那就花啊!省吃儉用的習慣,會固化成永久生活模式
在退休前,姨夫是個公務員,姨媽在廠裡的工會,管下屬。這一輩子,他們都是靠死工資過日子的好人,要精打細算,省吃儉用。
現在退休了,有退休金,有醫保,上海有套三居的房子,有輛不錯的車,還有些存款。他們算不上大富大貴,但是算不上窮。
可是長久的生活壓力,已經把他們固化成節省模式。
姨夫每天在市場休息前時才去買菜,一週就買一次排骨,魚總買正在翻白眼的那隻,蔬菜水果只買當季,因為便宜好講價。
表妹是外婆家最小的孩子,從小穿的衣服,大都是表姐們剩下的。偶然的新衣服,都是姨媽自己做的。
姨媽手很巧,常常按照雜誌上的樣子做。但是自己做,無論做工還是面料和買的總有些差異。
九零年代,當表妹進入青春期後,班上同學們父母的經濟實力,也明顯拉開距離。
體育課上,有人已經穿愛迪達的運動鞋,有人還穿著要塗粉筆的白球鞋。
從那時候開始,表妹拒絕穿姨媽做的衣服。
因為只要洗乾淨熨好,別人也不知道衣服是不是表姐穿過的,但是自己做的衣服,卻永遠都是自己做的。
每月透支只剩富人思維,比只懂節省更令人鄙視
去年表妹結婚了,表妹夫是月入超過兩萬的高薪。
表妹和表妹夫加起來月入絕對有五萬,可是兩人都是月光族,每月靠著透支信用卡過日子,工作這幾年,甚麼都沒存。就算是在上海,也不是每個人都在靜安有幾套房子的身價。
公婆用盡了洪荒之力,付了一套老公房的首付。剩下裝修、買家電、辦婚禮,拍婚紗,用盡了姨媽和姨夫的積蓄。
現在問題來了,表妹懷孕了。
姨媽說:「表姐們都生過孩子了,有很多衣服玩具…」
還未說完,表妹如爆炸的氣球一樣,生氣的說:「我從小到大都穿舊衣服,我絕不允許我的孩子再穿舊衣服!我自己賺錢買,你們別插嘴。」
姨媽在膽戰心驚的等,因為安排婚禮的時候,表妹也是這麼說的,結果最後花了她幾十萬。
孩子要養幾十年,自己的女兒外孫,真的沒錢的時候,做父母能不管嗎?
要因應時代的趨勢,選擇節省或花錢
「節省」最近變成比「窮」還可怕的字眼。
因為在經濟社會中,窮本身就是一個令人恥辱、自卑,抬不起頭的事情,如果再窩囊的節省,那簡直就是比窮還更加噁心的習性!
總有人說,千萬別節省,節省會讓你陷進「窮人思維」的怪圈中。
你窮是因為沒有富人思維,沒有富人的格局,被釘在窮的十字架上,世世生生。
這就是格局,這就是眼界,這就是富人和窮人的區別!
事實上,講故事的人估計自已也不知道,這個故事還有一半。
路人丙也買了一個幾平方的爛房子,路人丁也把錢存進了銀行。
十年後,整個街區夷為平地,路人丙的房子變成了 0,而路人丁的存款取出來,還有二十幾萬。因為,路人丙丁大約是路人甲乙的爺爺或者祖父。
十年的戰亂和經濟暴漲,時代不同,機遇迥然。
在時間的長河中,對於一個單一個體來說,比格局、思維,眼界更重要的是時代趨勢,而不是個人的努力。
所以,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小富由儉,大富由天。」
有消費需求,社會才會創造財富
男人們,你當年的福斯現在跑也完全沒問題,你為什麼要換奧迪?
女人們,包只不過用來裝東西,為什麼要買愛馬仕?
事實就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大部分的需要,根本不是人生必須。
今天我們早就從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跨越到彼此需要的消費經濟。只有每個人都在不斷的創造需求,不斷的消費升級,不停地消費自己,社會才能順利運轉下去,製造更多的財富,供給全社會,然後按照個人佔有率分配下去。
然而,如果提倡節省,縮減需要,那麼就會變成另一種社會消費模式,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社會中,沒有刺激,就沒有消費和收入。
我並不反對消費升級,為了刺激這個消費需求,總要有更舒適愉悅的人性化設計。
我反對的是對於提倡節約的鄙視,尤其是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那個鄙視節約的人,自己根本脫貧還不久,甚至還在入不敷出。
散播那些可怕的窮人思維的人,到底有多窮,才這麼怒火中燒,才這麼心有餘悸!
大多數的人,仍靠省錢讓自己變有錢
沒有人能夠通過對富人思維,富人格局,富人品味的學習來達到成為富人的目的。
如果你擁有富人的一切,唯一沒有富人的資產,這才是令人尷尬的際遇!
其實絕大多數的父母,並沒有孩子們想的那麼有錢,他們的錢都是一分一分在牙縫裡省出來的;其實絕大多數的錢,並不是花出去,就能賺回來;其實絕大多數的人有點安身立命的資本,靠的是省,不是用格局賺回來的;其實有句話,對全天下的人都適用:「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