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2-02 23:35:25| 人氣5,0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和權: 談非馬的三首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談非馬的三首詩

 

 

 

       多年來,從詩刊報誌上讀到不少非馬的詩,常受其衝擊而為之低徊不已。

久想收集非馬的著作,卻苦無機會。直到最近,蒙詩人遠從芝加哥惠寄『非馬詩選』、『非馬集』及『白馬集』三冊,喜出望外,經細讀玩味後,深深欽佩他在詩藝上的努力與成就。

          非馬說:  「一個字可以表達的,絕不用兩個字:前人或自己已使用過的意象,如無超越或新意,便竭力避免。」由這段話,可以察知他寫詩的態度是如何審慎,對詩之語言是如何嚴格要求鍛煉、精簡與創新。

          他的詩多取材於現實,具有現代意識,同時又具備精確性與象徵性。非馬是一位研究科學的核工博士,卻醉心於現代詩,能夠掌握時代的脈搏,關切現實,秉持仁民愛物的「詩觀」,不斷地寫出富於哲理思想的小詩。

          非馬本名馬為義,廣東人。一九三六年在台灣省台中市出生,同年全家返回廣東省潮陽縣鄉下。一九四八年再到台灣,就讀於台中光復國小六年級。在台北工專唸書時曾與同學創辦『晨曦』月刊,用「馬石」為筆名發表詩作與散文。畢業後曾在屏東糖廠工作。

          一九六一年,非馬到美國去留學,次第取得機械碩士及核工博士學位。一九六七年,開始在台灣『笠』詩刊上發表詩作,並譯介英、美、法、意、波蘭、俄、澳、猶太、希臘、拉丁美洲等國現代詩人的作品。聽說他譯成中文的各國現代詩不下七、八百首。非馬著有中英對照的詩集『在風城』(笠詩刊社出版。一九七五年),『非馬詩選』  (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一九八三年),『白馬集』  (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一九八四年),『非馬集』  (香港三聯書店出版。一九八四年),此外尚有英譯白萩的詩集『香頌』(一九七二年),『笠詩選』  (一九七三年),和中譯『裴外的詩』(一九七八年)

          非馬現住芝加哥,任職美國阿岡國家研究所,從事核能發電研究工作。曾得台灣吳濁流新詩文學獎及笠詩社翻譯獎及創作獎。

          非馬之所以飲譽詩壇,備受各方的重視,乃是因為他的詩充滿了魅力,耐讀叉耐玩味。他一直遵循著自己的創作原則,不作假,更不作無病之呻吟。他對現實有深刻的觀察,在他敏銳的筆尖下,好詩源源而出。這些震撼人心的詩皆有鮮明的意象、飽滿的象徵、強韌的張力、透明的意義,以及準確而凝煉的語言。

           非馬追求「新」  ,但反對標奇立異。他所極力追求的「新」,實是發掘事物之「新」的意義。

          他用字平實,詩中少有冷僻的字眼和晦澀難懂的句子,往往能以最少最清晰的文字,深入淺出地表現事物之多重性意義。

          他的詩多是知性的短章,社會性異常強烈,他善用反諷﹐對比與突變的手法﹐每在矛盾的語法中孕育深刻的意義﹐使人讀後心中驚詫﹐回味細想。

          下面舉非馬發表於台灣『聯合文學』第十一期的詩「一千零一夜」﹐予以介紹賞析﹕

 

聽一個故事,殺一個妻

殺一個妻,聽一個故事

這樣的天方夜譚

幼小的我

竟深信不疑

 

人,總有長大的時候

 

誦一段經,殺一批異教徒

殺一批異教徒,誦一段經

這樣的天方夜譚

現在的我

才深信不疑

 

人,總有長大的時候

 

          此詩,作者把幼小時聽到的殺人故事與長大後聞見的殺戮事件作一對照,顯示現實的醜惡。

          所謂「聽一個故事,殺一個妻」實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而已,作者幼小時,竟然深信不疑,「人,總有長大的時候』,長大後,當然不再相信捏造的故事了。問題是,詩人現在卻深信世上真有「殺一批異教徒,誦一段經」的事情,因此他說「這樣的天方夜譚,現在的我,才深信不疑」因為「人,總有長大的時候」 ,顯然主述者已閱歷世事,並且人生經驗豐富,對於「殺一批異教徒,誦一段經」這類事,已是司空見慣,不足為怪了。而今,詩人當然深信有「這樣的天方夜譚」。

          此詩,以對比的手法,造成詩的張力,也造成反諷的效果。

          殺人的事情,以「幼小的我」 「竟深信不疑」和「現在的我」「才深信不疑」相比,令人驚詫,同時感到極大的悲哀。歷來宗教戰爭不斷,日夜夜發生在世界上的各個角落,死人無數,能不令人感到悲哀?而二十世紀科學時代,尚有這種「愚行」,該是多麼大的諷刺!

          首段主述者傳達了自己年幼時的天真無知,「竟」會深信「這樣的天方夜譚」,二段則顯示年歲增長後的閱歷,「才」會深信「這樣的天方夜譚」。在此,「竟」和「才」都是凝煉準確的字眼。

          這首詩,前後兩句「人,總有長大的時候」 ,具有不同的意義。第一句表示出詩人否定了他所「深信」的;相反地,第二句則表示出詩人更加肯定自己所「深信」的。

          這是一首充滿了詩趣的詩。全詩使用精煉的口語,表達由淺入深。用輕淡的筆調,把現實世界尖銳地反映了出來。值得細品。

          再看他的另一首詩「咳﹗白忙」:

 

柳樹

彎腰忙了半天

才把池塘

擦拭得晶瑩奪目

 

一群泥腳的野鴨子

便大搖大擺

聒聒走來

 

          這首詩寫於一九八二年,收入『非馬集』。作者用「柳樹/彎腰忙了半天/才把池塘/擦拭得晶瑩奪目」,這一連串的動作,把柳樹擬人化。

           第一段,是「景」與「象」的傳達,其主題動作是「柳樹彎腰」 「擦拭池塘」,暗示出水面本來並不晶瑩奪目,而且表示出對「潔淨」的渴望之情,以及努力求之的態度。在這裏「風」是看不見的,卻可以感到,正如詩中主述者的心情之可以感到一樣。「風」也暗喻詩人積極的思想,故「柳樹」會有「彎腰忙了半天」這種實際的舉動。

          「池塘」終於「擦拭得晶瑩奪目」了,可是「一群泥腳的野鴨子/便大搖大擺/聒聒走來」,出入意料,卻充滿了詩趣。

          第二段提昇了詩的境界,同時點出主題。「泥腳的野鴨子」一旦落水,那豈不是前功盡廢了嗎?對聯想力豐富的讀者來說,許會立時想到現實生活中諸種相同的遭遇。「大搖大擺」 「聒聒走來」的意象動作,也可象徵一股破壞者可憎可厭的形態,而野鴨子的「泥腳」,則象徵著他們的「骯髒」,意味著他們所到之處皆遭其「污染」。我們都經驗過奮鬥之後,卻有出人意料之外的失敗境遇,所以「泥腳的野鴨子」也可象徵人生不測的「命運」。

           這首詩,負有多重意義和象徵,詩人的思想情懷,藉「景」精簡扼要地表達了出來。宋人張炎在『詞源』中云:「情景交鍊,得言外意」,此詩已達到這種境界。

           再看非馬另一首也是寫於一九八二年,收入『白馬集』的「龍」:

 

沒有人見過

真的龍顏

即使

恕卿無罪

抬起頭來

 

但在高聳的屋脊

人們塑造龍的形象

繪聲繪影

連幾根鬍鬚

都不放過

 

          開頭第一段,敘述傳說中的「龍」,根本沒有人真正「親眼目睹」。第二段則描述人的荒謬、虛假。

          首段第二行的「龍顏」,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指的是傳說中的龍之形貌;二、指的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之「尊容」。為什麼說真的「龍顏」「沒有人見過」呢?作為中國人,無不耳聞過「龍的故事」,但走遍大江南北,踏遍千山萬水,甚至跑遍整個地球,誰見過「龍」來著?而「即使/恕卿無罪/抬起頭來」跪在底下的人,倘若敢於舉頭上望,也見不到帝王真正的面目。古往今來,許多為人君主者,皆有深沉的城府,所謂「天威難測」,嘴角閃現的微笑,未必代表帝王心中的歡喜。聰明如韓信者,何曾見過劉邦「真的龍顏」?故詩人說「沒有人見過/真的龍顏」。

          「恕卿無罪/抬起頭來」,是君王的口氣,讓人聯想到帝制的古國,以及許多殘酷君王的故事。同時讓人聯想到現代專制者,及奴隸社會。

          第二段,講人在高聳的屋脊,繪聲繪影地塑造「龍」的情景。常常可以看到國人的建築物,有「龍」張牙舞爪地塑造在屋脊,而且塑工精細:怒眼、裂毗,連「鬍鬚」  「都不放過」。其實,塑造者從來不曾見過「龍」,他們根據什 

來塑造龍的形象呢?其行為之荒謬,是顯而易見的。「高聳的屋脊」是「明顯的地方」,故,在該處塑造龍的形象,益見荒謬。

          或者此處我們可以把「龍」當作中國的象徵。在海外有不少對中國一無所知,卻為了趕時髦或達到某種目的,而在大庭廣眾間「繪聲繪影」談論中國的人。這首詩也許能使我們更看清他們的面目吧!

          綜觀非馬的詩,不但「惜墨如金」,而且幾乎每篇都能精警地展現主題,打動讀者,發生共鳴,他對現代詩藝的努力與追求,實在值得習詩者傚法。

 

 

錄自﹕『和權詩文集』﹐和權著﹐王國棟文藝基金會叢書()

陳瓊華主編﹐20109

 

作者簡介﹕和權﹐原名陳和權﹐生于菲律賓﹐主編菲華現代詩研究會《萬象詩刊》二十年﹐出版詩集《桔子的話》、《你是否撫觸到衣襟上被親吻的痕跡》《落日藥丸》、《我忍不住大笑》,詩評集《論析現代詩》(與林泉、李怡樂合著)﹐《和權文集》()曾獲多種詩獎。

台長: 非馬
人氣(5,0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