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0-05 03:36:18| 人氣1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评论之39A (吳震寰﹕我所熟知的非馬先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非馬先生曾給我寄過一篇題為《有詩為證》的短文,中云:「我希望,有一天听到
人們提起非馬這個名字的時候,會說:這個人還可以,有詩為證」。我看了大為感
動,曾作《詩人-- 給非馬先生》寄先生:

我請求,時間和眾神
讓日子抵達黃金
抵達,時間和眾神,大地被遺忘部分
刀被子刀切削,時間被時間消耗
光榮,失而复得
但我是詩人,我朴質的工作
是寫詩

我是詩人,像所有普普通通的
生命,在應該活著時活著,在
應該死去時死去

但是我如此鐘愛生活,鍾愛生命和
詩。在這個适于記憶的黑夜
在人類的黎明

先生之作為一個詩人,是早得著世人認承了的。而先生創作數量之丰,質量之高,
更是我中華新詩史之罕見。我想一個詩人稱不稱得上詩人,是怎麼樣的詩人,唯一
能作為明證的,正是他自己的詩歌創作。在我個人的理解,我認為如果一個詩人,
他哪怕只寫出一首杰出的詩作,也是無愧于詩人的稱號了的,譬如初唐詩人張若虛,所留不過兩首,也只一首《春江花月夜》讓人尋味歌誦,但他之作為真詩人,卻是不爭的歷史事實。作一篇真正的作品,不獨詩歌創作如此,我想便是推而廣之的小說、散文,或是人生萬事也是如此,都是十分不容易的。

如果我們能平心靜氣,縱觀整個新詩史,我們或者會惊訝地發現,太多所謂的詩人
(哪怕是名盛一時者)也只是或真誠努力拼命地做詩、或裝模作樣、或自欺欺人、
或自鳴得意,卻並不曾創作出一首真正的詩歌,並不曾讓自己真成為真正的詩人。
而也有另一類詩人,他不但是創作出了真正的詩作,而且還創作出了許多的真正的
詩作。這一類詩人,自然是少之又少的,卻每一時期都有一些詩人在。

毫無疑問,歷史是大家的歷史,歷史是大家創造出來的,但我想,歷史之所以成為
現在這樣的歷史,而不是別樣的歷史,重要、內在的原因的卻只是各個領域极少數
幾個或偉大、或自己和時局運命創造出來的生命。像我們中華的新詩歌早期史,依
靠便只是並沒有創作出真正的新詩作品,只是自己和時局創造的胡適先生、魯迅先
生、郭沫若先生,以及創作出真正詩作如《雨巷》的戴望舒先生等前輩努力的結果。

一般來說,歷史總是一步一步地發展起來的,但歷史有時卻在積累到一定時期之后,一下子就走到了高峰,成為「或可並列卻不可逾越的高度」,像古詩詞創作,《詩經》如此,唐詩宋詞亦如此。至于我們中華的新詩史,若與輝煌的古詩史相比,很明顯是十分膚淺的,但即便如此,卻還是有一些真詩人(一指創作出比較高度的作品並對詩歌忠誠者,一指創作出傑出詩歌者)在,像徐志摩、聞一多、戴望舒、艾青等。到得現當代,以台灣為背景發展起來的一批詩人如紀弦、洛夫、非馬等詩人,也一生為詩,並創作出了相當高度的詩作的。

每一個真詩人都有值得大書特書之處,我這裡只說非馬先生。前面說過先生創作數
量之豐,質量之高,是我中華新詩史之鮮見的,數量我覺得並不是十分重要的,也
不等多言,質量之高,以《獅》、《秋窗》、《醉漢》、《功夫茶》諸詩來說,每
一首也是能進入歷史,直面歷史而無愧色的。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身在其中時,有時會特別地鐘情熱愛某一個詩人,但我們
一日長大了,冷靜了,能作獨立周全的思考了,卻發現我們所喜歡、所熱愛的詩人
卻只是一個或由別人、或由自己、或由時代炮制出來高大卻虛幻的影子呢,我們甚
至無法在他眾多甚至是無數的詩作中找到一句真正的詩句。但非馬先生是不同的,
他的許多詩是能一目了然(一些詩讓人一目成誦),卻又愈久愈堪回味甚至震憾靈
魂。在這一點上,我相信任何一位真誠、有目光、了解詩歌、了解詩歌史且能做公
允評价的詩讀者是樂于承認這點的。

我一再地說過,能真正說明一個詩人的只有他的詩。我也一再的說過,一個藝術家,對于自己的作品,其實不必說什麼話,最好的說話(真相)是讓觀者和作品本身直接、真誠的相遇和面對。而現在,當我讓自己成為評說者(這是我十分不喜歡的角色),我發現,我最該作的事也只是忠誠地把詩人的詩作忠誠地照抄下來,讓那些愿意傾听我的評說的听者直接的面對:



把目光從遙遠的綠夢收回
才惊覺
參天的原始森林已枯萎
成一排森嚴的鐵欄
虛張的大口
再也呼不出
橫掃原野的千軍萬馬
除了喉間
咯咯的幾聲
悶雷


醉漢

把短短的直巷
走成一條
曲折
回蕩的
萬里愁腸

左一腳
十年
右一腳
十年
母親啊
我正努力
向您



我有一种沖動,就是把自己喜歡的先生的詩一股腦兒打下來而不再多說一句話,這
才是我真正想做和應該做的,但我也清醒這不是我的工作,先生的詩許多出版社出
版過,在全國各地的書店都能買到,若真買不到,也可到網上去看,只要在網上打
下非馬兩個字,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先生的詩作的。

我是先生的學生,更是先生的朋友(我以老師朋友心待先生,先生以朋友心待我)。但當我在這裡打下這些文字,我只是一個真誠的讀者和真誠的文人,以一顆真誠的心面對另一位真誠的文人,真誠地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作為一個熟知先生的人,我所了解的,或者會比別的人多一些。我想要告訴大家的,不僅僅是先生的詩歌,先生還是一個有著高尚人格的人。

我听聞過一些人對先生的不屑(並非針對先生個人,是現代詩壇中相當數量的青年
詩人存在的一种觀念,以為前輩詩人的詩是不足為觀的),我听聞過更多人對先生
的敬仰,不過,在這裡我不想說別人的看法感想,我只說我所經歷的事。我從小喜
歡文藝,在我還沒有上小學時就發瘋地讀我所能找到的任何一本書(好奇怪我當時
竟沒有得著過一本新詩集),但一直到高中以來,我都對新詩漠不關心,這种情形
一直維護到大學的二年級,直到被同學阮海標君一手的拉進詩歌創作的圈子。但在
高中時,即便我這樣排斥新詩的人,在第一次接觸到先生的詩時也為之震動感動,
並毫不猶豫地掏錢買下第一本也是大學以前唯一的一本新詩集。在別人或者是不足
為奇的,但在拼命買書,並買過上萬冊書的我卻唯一買了先生的新詩集是十分不尋
常的(當然,那是那時情形,現在我有許多中外新詩方面的書籍),甚至到現在我
還能体會得出當時的感動震動。

現當代作家的許多書我已經不看了,主要原因是覺得沒必要再看,一些書因為這樣
那樣的原因不得不看時每每看到的只是各樣的不足和理解下的好玩。但有些作家的
書過去看了喜歡現在看了依然是喜歡,或者更加的喜歡和受到更多的教益了。在我
過去喜歡現在依然喜歡的極少數作家中,非馬先生是其中的一位。

喜歡非馬先生的理由是很多的,其中一項便是為先生的人品人格魅力所打動。在我
們持續通信的十多年中,先生每次面對戰爭、苦難人民(天下的人民)、生命的傷
害种种天災人禍都打內心感到痛苦,甚至希望親歷其境作力所能及的幫益工作,並
把自己的關注、關怀賦諸筆墨。小方面對一朵小花、一株小草以及對我生活、生命、創作的關怀幫助,都讓我十分的感動。

我讀過許多先生為這些受到傷害小花、小樹、小鳥和別的許多的小生命寫過由衷的
悼念文字,既身体力行,亦盡一己之力,呼籲大家關怀、尊重別的生命存在。先生
曾給我寄過一篇題為《我曾希望一隻鳥飛開》的短文,其中就呼吁:「其實身為萬
物之靈又占盡了便宜的人類,在其它動物面前應該能表現得更自覺更慈悲為懷才對」,並在一次看到一隻野鹿在橫越樹林中的車道時被一部汽車撞傷在空中翻騰掙扎,惻惻多日後寫下了《野鹿穿越區》,用野鹿垂死的眼光譴責那位無視黃色警告牌而仍橫沖直撞的駕駛員:

你當然可以怪我
違規犯法
但我要回到樹林的
那一頭
不得不穿越
你們的馬路

當你的超速撞上了
我的低估
你用你的保險杠熱吻
我寸斷的硬骨
與柔腸
而我,為了回報
用鮮血沖洗
你污濁的車窗

然后你猛踩你的油門
開溜
我則傾我的全力
向上
作孤注一躍
想最后一次瞻仰
那高高豎立的黃色路牌
醒目而璀璨

先生說:我想如果我的詩能讓人類,即使僅僅是一兩個,在野鹿或螞蟻的家園鬆開一
點油門或放輕一下腳步﹐便功德無量了。

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一位世界知名的「權威科學家」,用了幾种方法都無法測知一
棵活了四千九百多年的老樹的确實年齡,最后竟把樹活生生攔腰鋸斷,感到十分悲
傷、震惊和憤怒,打信同先生提及,先生也很快就作了詩《都是年輪惹得禍》寄來:

莫非
歷史上許多腰斬刑罰
都同年輪有關
既然你死死不肯透露你的
真實年齡
我倒要看看你這亂臣賊子的肚子裡
究竟懷了多少圈鬼胎

至于那些被處凌遲的
則都因為太過精明狡猾
把年齡化整為零
分藏在他們身上每一個部位角落
有如把厚厚一疊鈔票
零星塞入前前後後大大小小的口袋

這种科學驗證的年齡
既不減少更不會增多
自然最確切可靠

大學時我出版自己的第一本詩集,冒昧地給先生寫信請先生作序,先生雖與我素昧
平生,在當時又是詩壇風頭正勁名人,卻不以我這名不見經傳、冒昧唐突的後輩為
嫌,不遠萬里的從美國寫了序寄來,還毫不吝嗇的說了許多鼓勵贊揚的話,使我深
受感動。接下來的十多年交往,先生更是一路的從情感、生活、創作、人格上給我真切的鼓勵、指導、幫助和感染。2003年我同先生一起參加在珠海舉辦的國際華文詩人筆會,住在同一房間。我身体強壯,百病也無,但近幾年太過勞累身体,平時睡覺不打呼嚕,但一過勞累就會打呼嚕。一夜深夜起身,發現先生的床空著,正十分奇怪呢,先生捧著一卷詩稿從廁所出來,說是詩會上一個青年詩人請他看的。我想必是我打呼嚕影響先生了,但先生只憨憨地笑笑說:我習慣在廁所看書思考。還舉了許多作家思考或創作時類似的怪僻。或者先生是怕我難為情,或者先生真是有這樣的習慣,但這一件事讓我每次想起都莫明的感動。

我出版畫冊時請先生作序,也請先生為另一畫家為我畫冊作的序和我自己作的五六
千字,其中有佛教玄學亂七八糟大段文字的序翻譯成英文,因急著印刷,先生應我
的請求,只在兩天時間裡連夜的趕出來。有時報刊急要的稿件,我趕寫出來,卻沒
有時間或足夠的清醒審視時也每每求助先生,先生總是不厭其煩地幫我看稿,有時
連標點符號也幫我改得端端正正。

我也記得99年參加中國作協在北京為先生舉辦的作品討論會,與先生顛顛的到處跑,訪問朋友,閒逛,在小食攤一人一瓶啤酒,幾牒地方小食,過先生的生日,快活得像兩個孩子。

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平淡善良又熱心的人,平淡得即便他就站在你身邊,你也可能忘
記他。他的善良使他看到路邊的一朵野花被摧折了也覺著難過心疼,他的內心卻又
像火一樣的灼熱,讓人在塵世的紛扰裡變得麻木的心也燃燒起來。

我不知怎樣才能真正說明得了先生,想到先生時我內心只是滿溢的感激和感動。
真的,我自問不是孤陋寡聞的人,「名人」也多少接触過數百十個,但先生卻是我
所見過最為人著想,最寧靜平和,淡薄名利,沒有任何「名人架子」的名人。而先
生對文藝的忠誠謙恭,先生對生命的尊重高瞻,先生對世俗的包容寬厚,也是世所
鮮見的。

一次我在自己的一幅水墨畫《愛蓮圖》上抄錄周敦頤的《愛蓮說》,曾不自覺地想
起先生,在某种程度上先生就是一朵蓮,生長在紛扰塵世的一朵蓮,立于或清或濁
的水中泥中,如此真切,又如此淡遠。

周敦頤先生的《愛蓮說》讓世人記住了蓮之為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也讓我
們有理由說周敦頤先生是懂得蓮的,但周敦頤先生之不知蓮之愛世俗卻也是顯而易
見的,而世人由周敦頤先生之言知蓮之清之潔,而不知蓮之愛世俗也是顯而易見的。

就蓮之精神本性而言,蓮之能出淤泥濯清漣者,是蓮之愛世俗也深也切的緣故。這
也是天下萬物存在的道理,沒有完全的愛,也沒有完全的恨,沒有完全的接受,也
沒有完全的拋棄。而存在的真相卻更多是,愛本身也是恨,接受本身也是拋棄,或
是愛中有恨,接受中有拋棄。正如蓮花,出淤泥濯清漣,卻並沒有拋棄淤泥。我這
樣說不免吹毛求疵或有不知古賢,不知真文之嫌,卻是我個人把蓮放到特定時空環
境時品格的觀照,也是我所以要以蓮之觀照先生的原因理由,蓮一樣清且洁兮的非
馬先生同時兼有了蓮之深愛的實在。

因為愛著,所以真切了(對自己真,對世俗別人真,對生命文藝真,對歷史時間真),因為真切,所以有深的愛在,深的愛成就了先生,成就了先生的詩、文、畫、雕、科技,而因為有這太深的愛,也不時使先生受了別人的誤解、輕慢與傷害。

一次參加某國內舉辦的詩人會議歸來,先生打信我說及國內某知名詩人,說某詩人
「落落寡合幾乎不同任何人打交道」。遇著這樣情形,便是一般人(更不用說先生
這樣輩分、名氣、成就、影響更大更高者),也至少是懂得敬而遠之的,而先生卻
「我兩次主動同他打招呼」,倒得著了人家的「都愛理不理」了,自己卻還「頗令
我不解」。更為人著想到「或許是如有人所說的他患了重聽」地步,到最後無法可
解釋了,也只是滿懷疑惑地想到:「或者他根本就不把別的詩人放在眼裡」?並得
出個「無論如何,這種粗魯的態度多少讓我為他感到悲哀」的悲天憫人的遺憾結論
來。

以我個人了解知道的情形,我覆先生信說:一些人是被當下的社會風氣弄得暈頭轉
向了,一些人是被別人或自己寵壞了。我自己的做法是:盡量理解和包容所有人,
盡量理解和包容所有事,到忍無可忍,便指天指地做獅子之吼。

  國內文藝人,或者是洁身自好,或者是妄自菲薄,或者是奴顏婢膝,或者是自
命清高,或者是狂妄自大,極少能自知亦能知人者。至于質自高標,容人容物者更
未得見。

  以創作論,也只是心浮氣躁,自以為是,自說自話,自鳴得意者多。

  詩之作業,亦如為人處世,縱是千萬驕傲,也當實實在在才好。不過人之所以
為人,我之所以為我者大致如是,一些話是不好說或無法說或不用說的。

  我並無意批評誰,我上面的說話也並不是具体的針對誰,我只是說明我所看到
的一些人,一些現象。在這裡我要鄭重聲明的是:我個人的看法只是我個人的、並
且也只是現在這階段的我的個人的看法,我並且認為這情形不獨是我們處身的當下
如此,在任何的一個時代也是如此的。只不過有的時代表現的激烈,有的時代雖平
淡得多罷。

  我同時認為這是正常的現象,並且在這裡鄭重的聲明我認為任何時代、任何的
領域也總有希望在,總有另類的脊梁式力量在。

蓮不是以形的高大而高大的,蓮的高且大兮,乃在其質。質之高且大兮,所以淡且
遠了。世人但知先生之淡,能知先生之遠者鮮矣!

(下接39B)

台長: 非馬
人氣(16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