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11-04 20:19:57| 人氣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少欲無為 文╱聖嚴法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少欲無為

文╱聖嚴法師

「少欲無為」,是緊接著前一項的修習四念住觀而說,因為修四念住觀是為達到離欲而得解脫的目的,故在修習禪觀的同時,必須要以少欲的心理建設來配合,否則「身心」會被多欲多求的苦惱所困擾,就會與成為離欲阿羅漢的目標背道而馳而不得自在了。

《佛遺教經》云:「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和這裡所說的「多欲為苦」是一致的。經律論中所講的欲,原則上是五根對五塵而產生對五欲的渴求、享受、占有,進而貪得無厭。五欲主要是指色、聲、香、味、觸,具體的說則為財物、男女、名位、飲食、睡眠等。

多欲多求的人,永遠會為了不能滿足而苦惱;在追求欲望時,往往會有求不得苦,一旦追求到手而正在享樂之時,又會為了不能每一項都滿足和永保不失而憂愁苦惱,又會擔心好景不常,或者恐懼遭遇他人的明爭暗奪,那就是愛別離苦及怨憎會苦了。

如果往未來世的因果報應來看,多欲之人,追求五欲之樂,往往損人利己,此生死後,便受地獄、餓鬼、畜生的三惡道果報之苦;如果是追求五欲之樂,但不損及他人,甚至也以五欲和他人共享,來生即於欲界的人間天上,享受欲樂的福報,福報享盡,還受苦報;如果貪求定樂,執著定境,死後即於色界、無色界的禪定天上受生,當定力退失時,還受生死流轉的苦報。所以經文要說:「生死疲勞,從貪欲起。」

因此,世尊在經律中,處處說少欲少惱是離生死之苦的主因,例如《佛遺教經》說:「少欲之人,則無諂曲以求人意,亦復不為諸根所牽;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佛說的少欲,不僅是少一些欲望,實際上是把貪欲少掉的意思;對於聖者無欲名為離欲,對於凡夫賢者尚未離欲,亦當「少欲」,故於《涅槃經》中有云:「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之時心不悔恨。」

至於「無為」,是不假因緣造作,不屬生、住、異、滅四相的,即是佛的法身、涅槃,也是諸法的法性、實相、真如;在小乘的《俱舍論》標列有三種無為法,大乘的《唯識論》說有六種無為法。這段經文說「少欲無為」,是指若能少去欲求的生死法,便證涅槃的無為法,不再接受生死疲勞之苦,而從有為的身心獲得「自在」解脫。(摘錄)

(本文摘自:《佛陀遺教:四十二章經、佛遺教經、八大人覺經講記》)

台長: 果前
人氣(7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聖嚴大師開示錄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佛遺教經》講記 ↑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心淨則國土淨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