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6-12 20:19:21| 人氣1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自我肯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自我肯定、自我提昇、自我消融

↑TOP

佛教講「空」、「無相」、「無我」。空的道理,前面已經解釋。無相是一切現象的本身,即是本無自性的空。無我是因一切的現象,無論身心世界,均非永恆,妄想執著,為我及我所有,無我是從發現了妄想執著的假我而來,要從妄想的「我執」轉為「無我」的智慧,便是學佛的目的。可是一般人連自己的「我」是什麼都不清楚,又如何能「無我」呢?就好像一個人從未見過錢,對於有錢沒錢,有什麼不同,自然無法分辨。因此,一定先要認明了自我,肯定了自我的存在,才能再談無我。

一般接觸佛教不深的人,都是跳過「自我」來談「無我」,那是不切實際的,也把佛法誤解了,便誤以為佛教是否定現實的。殊不知,一個尚不了解現實為何的人,又如何否定現實呢?必須先落實到現實、肯定了現實,更進一步超越現實,才是佛教的本意。

佛教徒中的許多人,不明白無我是要從有我起步的,故不知需要經過自我肯定及自我提昇的成長階段,一開始就要求自己也要求別人無我無相,因此而導致一般人誤會佛教徒是消極厭世、逃避現實之輩。

晚近中國的大乘佛教,具有中國文化好簡、好略的性格,結果簡而不實,略而不詳,人人都想一步登天,頓悟成佛,而沒有做紮實的基礎工作。這種偏差的思想觀念,瀰漫於晚近的中國佛教界,以致知識分子的士大夫階層,普遍地輕視佛教,討厭佛教。

現在先請諸位菩薩做到自我的肯定,如何肯定自我?要從現在的立足點開始。

自我肯定,必須從因果的事實和因緣的現象來認識自我是什麼?這是一種自我價值的肯定,如果否定這種價值,將會覺得人生只是一場無聊又無奈的惡夢。因此,有許多人,在遇到無法跨越的障礙、無能解決的困難、無從挽回的挫折時,便會慨嘆他們自己,為何要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擔驚冒險,受苦受難,忙忙碌碌,到底為的是誰!

其實,佛法告訴我們,不論從有漏的因果看,或從無漏的因果看,人的生存與生活,都是為了自己辛苦,為了自己忙碌。總歸一句話,人生的意義,是對過去的所作所為負責,是為將來的似錦前程努力。俗語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事實上我們都知道,有瓜有豆,必定由於種瓜種豆;同時也必須明白,種瓜未必得瓜,種豆也未必得豆;但若不種,則肯定是什麼都得不到的。

時間是過去、現在、未來,無止盡的延續,因此一定要肯定自我存在的價值,要時時把握現在,處處活在當下,盡量避免造罪,努力種植善因,如能得到好的助緣,自然能得好的成果,否則將來的命運,即可能身陷罪惡,無法自拔,就要負擔起後果堪虞的責任了。

佛法於唐朝時期傳至日本後,他們一直加以實用,用佛法來強國家、強民族、強文化,其後的武士道、茶道、花道、劍道等等,都是從禪佛教的精神衍生而來。而中國的禪宗卻偏落向兩個現象:不是僅止於口頭禪的空談,便是在山野的叢林修行。此與日本比較,大異其趣,這些都是直接、間接導致我國佛教近幾百年來衰微沒落的原因。

我曾說過這樣的三句話:「你家有事,他家有事,我家沒事。」正因為「我家」沒事,所以我能為他人隨緣行事,隨時結緣,所有的事都不是為「我」而做,乃應他人的需求而做。重要的是這個「我」,也不認為自己有做了什麼好事,否則仍是有個「我」的存在而落入我執。換句話說,不是主動去幫他人的忙,也不是被動去幫他人的忙,只是因緣促成,做了幫助他人的事。所以說是:「你家有事,他家有事,我家沒事。」這在禪宗來說,悟後的大德,便是一位忙碌非常的「無事人」。

人們經常會用「萬事如意」,來為他人祝福,也為自己祈願,但是真的能夠萬事如意嗎?追求如意的時候,往往已在不如意中;追求如意的過程和結果,往往又是使得自己增加痛苦的經驗。相反地,如以無所求心,來盡其在我地全心努力,則當遇到困難挫折之時,便能不受成敗的影響,而能不以為苦。

認真生活的本身,就是在重重困難中展現生機的過程,不斷地努力,也會不斷地遇上挫折及困難。即使是為有益於社會大眾而付出自己的努力,一樣是要面對艱難辛苦及阻礙打擊的事實。困難不順利的情況,既然已是自己的意料中事,豈不就是萬事如意呢?人生就是要在如此的情況中,肯定自我及提昇自我。

消融自我或「自我消融」,也是要從這種「萬事如意」的心態開始。

以凡夫的立場而言,若想要達到自我消融的目的,必須要學習佛的心量,至少要做到如下的三點: 1.包容心,以廣大無邊的心量,包容一切眾生; 2.關懷心,以平等的慈悲,關懷一切眾生; 3.無相心,以無私的智慧,消融自我。包容是靜態地不拒絕任何一個眾生,就是在自我的心中包容一切眾生。關懷是動態地不捨棄任何一個眾生,就是經常主動去照顧一切眾生。無相是超越了能度的自我及被度的眾生,而在包容眾生、關懷眾生,那是慈悲與智慧的總和,廣度眾生而不以為有眾生已度、正度、當度,這便是學佛的目的,消融自我。

自我消融,要靠無我無相的智慧來完成,但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隨時練習。現代人的社會中,充滿了父子、母女、師生等人與人間的相嫉相妒、相爭相抗的情形,上對下不慈憫,下對上不尊敬,或是為了一丁半點的利害關係,就會弄得兄弟鬩牆,骨肉反目,倫常顛倒。剛才談到要把消融自我的第一點,就是要能有包容心,即使一時間做不到怨親平等地包容一切眾生,至少應該做到包容自己的親友。

就關懷來說,關懷他人,似乎只是單向的付出,實則付出之後,必有回收:一者能夠使得被你關懷的人對你產生信賴;二者對你本身而言,付出就是一大歡喜。故對他人多一分關懷,就能多得一分來自他人的安全感及安慰感,在無形之中,增長了自己的福德智慧,在成佛之道,又前進了一程。

諸位居士們,在家庭生活中,就夫妻而言,要相互包容彼此的缺點和不同的意見。包容他人的缺點,能夠發現他人的優點;尊重他人的意見,能夠促成彼此的和諧。這也是提昇自我及消融自我的方法之一。

首先必須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不論在性格上、心理上、言行上,都有很多的缺點,也用這樣的想法看待他人,便可諒解他人有缺點也是正常事,豈容自己一味地挑剔他人。當他人的意見與自己的不一致時,切記要將心比心,若能換個立場為他人想想,往往角色轉換後,便能夠接納對方了。彼此都能以包容心及關懷心相互對待,即有助於彼此間的相互接納,共同成長。可見,徹底的消融自我雖不容易,但也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包容心、關懷心、無私心。

總而言之,做為一個人,必須先要認識自己、肯定自己,唯有能夠自我肯定的人,才有自信心來努力提昇自我。

對一個學佛的人來說,最終目的乃是成佛,如果能夠透過無限的包容與平等的關懷,來廣結善緣,普濟眾生,將來一定能夠消融自我,成就佛道。

台長: 果前
人氣(13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聖嚴大師開示錄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信受演說《金剛經》的功德 ↑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七支坐法 ↑T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