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9-23 19:49:15| 人氣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傳載-受戒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受戒

《華嚴經》說:「戒是無上菩提本。」(《大正藏》九.四三三頁中)因此,佛教的根本精神,即在於戒律的尊嚴,即在於佛教弟子們對於戒律的尊重與遵守;所以,凡為佛子,不論在家,或者出家,一進佛門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受戒。否則,即使自稱信佛學佛,也是不為佛教之所承認的。換句話說,那是一個門外漢。
佛教的戒律,因為佛子身分的不同以及等級的差別,所以也分有如下的各種名稱:
(一)
在家戒,共有四種:
1.
三皈戒。
2.
五戒。
3.
八關戒齋。
P. 28

4.
菩薩戒。
(二)
出家戒,共有五種:
1.
沙彌及沙彌尼戒。
2.
式叉摩尼戒。
3.
比丘尼戒。
4.
比丘戒。
5.
菩薩戒。
在這裡,有三點要說明的。
有人以為,三皈不是戒,五戒以上才是戒。其實,三皈也是戒,因為戒是禁止的意思,三皈之後,也有三種禁止:
第一,皈依佛,盡形壽不皈依天魔外道。
第二,皈依法,盡形壽不皈依外道邪說。
第三,皈依僧,盡形壽不皈依外道徒眾。
所以,皈依三寶的本身,就含有一種戒的特質了。
其次,在家人的八關戒齋,即是出家沙彌及沙彌尼所受十戒的上來九戒。由此關口通向出家之道,關閉死生之門,所以稱為八關。另加午後不食,稱之為齋,合起來,便是八關戒齋。
P. 29

再說,菩薩戒,在中國的近世,通行《梵網戒本》,此一戒本,可以通於四聖六凡(地獄道不能受戒,但也有人以為或可受戒)的一切眾生,所以也不分在家的或出家的。近年,臺灣傳授菩薩戒,僧俗分開,出家人受梵網戒,在家人受《優婆塞戒經》的六重二十八輕戒。其實,這是尚有討論餘地的;因為《優婆塞戒經》中,明明告訴我們,六重二十八輕戒,乃是菩薩戒的根本,並非即是菩薩戒。
照理說,菩薩戒不論在家或出家,都是平等的。
不過,佛法雖講平等,乃是講性體上的平等──立足點上的平等,不是講事相上的平等──沒有老少,沒有尊卑,沒有前後的平等;佛說人皆可以成佛,因為人皆本具佛性,眾生不是諸佛,因其佛性未顯。故在佛教的戒律上,也是有等級和層次的,從三皈五戒,級級增加,層層上升,以三皈為基礎,菩薩比丘為具足,受了三皈戒的人,自然不能等同菩薩比丘戒的戒行,卻沒有一個菩薩比丘是不受三皈戒的。以此可知,三皈僅是引導入門的方便,菩薩比丘才是進入佛門的最後身分。三世諸佛在人間成佛,也都現的比丘相,因此,凡是受了三皈戒的人,應該繼續發心,求受五戒,受了五戒的人,應該再進一步,求受菩薩戒,受了在家菩薩戒的人,如果發心出家,自是功德無量,倘若無法擺脫世緣,無法披剃出家者,也該受持八關戒齋,為生死的牢獄打開一條出離的道路,切不要以為信了佛,皈依了三寶,就是佛子身分的「所作已辦」了。

台長: 果前
人氣(3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聖嚴大師開示錄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隨相而離相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學戒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