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云何為『眾生能生夜摩天常樂』
眾所周知:『眾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眾多生死,名為眾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至於云何為『眾生能生夜摩天常樂』?依《正法念處經》開示:觀夜摩天所住之地,名曰常樂。眾生何業而生彼地?所謂
-
若人不殺不盜,如前所說,常離邪婬,乃至見畫女像,不念欲想,於彼畫女不生勝相。見畫女時,不生念想:『似某女人。』心亦不生可愛之想,不如是觀,不以欲心觀畫女像,心不迷惑,心依正法。
-
以正念故,捨離欲心,遠避女人自毀其身。既自思念,不邪婬己,心生歡喜,未生欲心,常作方便令使不生;勸邪婬者,令住正道,為說欲過,不可愛樂。若能如是捨離邪婬,則是第一清淨身業,正見不貪,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在夜摩天常樂之地。
-
彼在中陰乃至天處,皆因善業,五根受樂,色聲香味觸皆悉具足,次第生天。於彼天中三處化生:一者生於蓮花臺中;二者生於拘婆羅耶鬚中;三者生於曼陀羅花。
-
天子生已,常具眾樂,不斷不絕,常受天樂,不可譬喻。於彼樂中,但說少分,譬如海中一渧之水,此所說樂亦復如是。若於人中作善業者,聞此天樂,心則精勤。何以故?知業果故,望此樂報,勤修善業。如為解脫,勤精進者,為破有中無量苦故,破壞愛毒,彼見有中無有少樂。以是因緣,說善業果,此說天樂,不為有果。
-
天子既生此天常樂地處,常於其中五欲功德遊戲受樂,百千天女歌詠讚歎而供養之。於園林中蓮華河池,在如是處種種歌舞共相娛樂,不相妨礙,自業受樂,在園林處、平地山峰、蓮華林中常受天樂。時諸天眾以放逸故,雖聞此法,不生厭離,諸根自體性輕動故。受樂多者,諸根輕動,則亦難伏;以樂勝故,諸根輕動,不可調伏。以此因緣,此諸天眾雖聞真實堅固利益,然於此義不覺不知。設有覺知,愛毒所害,雖覺不受。以此因緣,雖聞實語利益真語而不攝受。
-
時諸天眾既遊戲已,復飲諸天上味之飲,離於醉過。既飲上味,受樂功德,如念即得,如意念香、如意念色、如意念味。如其憶念種種寶器,於彼池中即有寶器,上味充滿,從池而出。美妙天酒從池流出,此諸天眾飲斯上味。飲上味已,復向異處遊戲而行,見蘇陀聚,色香味觸皆悉具足,意欲食之,歡喜往趣。
-
其殿四面,種種眾寶勝妙欄楯,觀之可愛。其欄楯上或有鵝鳥、或有孔雀、或命命鳥,種種眾鳥住在其上。處處皆有眾鳥止住,如心所愛種種眾鳥而現其前。天眾見已,共諸天女昇此宮殿遊戲歌舞,一切皆往向廣大池。在宮殿中,下觀大池,見諸蓮花,生希有心。
-
如是天眾,多行放逸,如怨詐親,非實利益,詐為利益。其心堅著六欲境界,久於此處歌舞喜笑,以無量種無量差別而受天樂。如是等樂,隨心所念,具足成就。以善業故,隨其所念,一切諸樂,隨念差別,皆得成就。
由此觀之,如是『八者』,即所謂眾生能生夜摩天常樂,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夜摩天』者,梵語夜摩,華言善時。謂時時唱快樂故也。此天由修施、戒二種福業,勝忉利天,是以感報得生其中也。彼一切地有三十二,一名勢力;二名乘處遊行;三名雲處遊行;四名積負;五名心相;六名山樹具足;七名廣博行;八名成就;九名勝光明圍;十名正行;十一名常樂;十二名增長法;十三名一向樂;十四名樂行;十五名種種雜;十六名心莊嚴;十七名風吹;十八名崇高;十九名沫旋行;二十名百光明岸;二十一名山聚行;二十二名月鏡;二十三名憶念量;二十四名遮尸迦;二十五名解脫禪;二十六名慢上慢;二十七名下入;二十八名階行;二十九名自身鏡;三十名慢身光明;三十一名上行;三十二名林光明。
總而言之,眾生有多義:(一)眾人共生之義。如同《法華文句》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據最初也。」(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如同《法鼓經》曰:「萬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注維摩經》曰:「生曰:眾生者眾事會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義章》曰:「依於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大經慧苑疏》曰:「眾法成生,亦名眾生。」《法華文句》曰:「若攬眾陰而有,假名眾生。此據一期受報也。」(三)經眾多之生死,故名眾生。不曰眾死者,以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生故也。如同《般若燈論》曰:「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眾生。」《大乘義章》曰:「多生相續,名曰眾生。」《法華文句》曰:「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俱舍光記》曰:「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夫生必死,言生可以攝死,故言眾生。死不必生,如入涅槃,故不言眾死。」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9年12月17日星期二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官網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