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2-19 21:53:37| 人氣4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一師一門,同心同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師一門,同心同願

目前我們正在提倡「一師一門,同心同願」,何謂一師、一門、同心、同願呢?「一師」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弘揚的是佛陀的本懷,正信的佛法,而不是迷信的外道法。迷信的產生是有些中國人摻雜了固有的風俗習慣、民間信仰,而對佛教的誤解。我們是破除迷信,提倡正信的佛教團體。
 
「一門」是禪門,中國佛教的宗派很多,不念佛的卻很少,禪宗一向不僅參禪也念佛,只有少數臨濟宗的人只參公案,不念佛,但晚期的臨濟宗也念佛了,這次在大陸巡禮時看到禪堂中貼的「參念佛的是誰」便是最好的印證,曹洞宗也是參禪和念佛的。禪門是用話頭、默照、念佛的方法來修行,譬如我們現在的念佛禪、念佛念得好時再來參話頭,參「念佛的是誰」,因為不念佛怎麼參「念佛的是誰」呢?
 
禪宗不否定密宗,持咒、拜佛、念佛都是回歸於禪門的,持咒具有持名念佛的功能,我們的心在持咒的時候知道三業相應,這就是在用禪法。持咒的目的不為求感應,而是一種修行的法門。我有幾十年漢傳佛教研究和修行的基礎,然後參考藏密的東西,轉換其一部分為漢傳佛教能用的材料。我深明漢傳佛教的好處,再研究藏傳、南傳的佛教,比較優劣,加以整理後教授給你們,使你們不必捨近求遠,各位清楚我們修行的法門很明確的是「禪門」。
 
同心同願

同心是秉懷一顆相同的「菩提心」,其中包括了智慧與慈悲。要如何表達及發揮出來呢?用心靈環保,即心五四運動,將它具體化呈現出來。讓自己產生煩惱,是智慧嗎?使別人產生煩惱,是慈悲嗎?不是的,因為「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使別人不起煩惱心,而產生歡喜心、安全感,便是慈悲。讓自己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便是智慧。有些人跟我學了一段時間,覺得沒什麼深奧的東西可學,就跑到別處去求法求道了。我花了畢生的精力研讀佛經,把艱澀難懂的內容,轉化成現代化簡易的道理,也有一些用處的。我做個比喻給你們聽,一隻笨老鼠跳到米缸裡,看到都是米,反而不敢相信不敢吃,結果解了大小便就逃走了。

為什麼菩提心是慈悲與智慧呢?菩提心是要成佛的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菩薩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必先消融自己的煩惱,有了這種智慧,才能上求佛道。要化解眾生的煩惱才能下化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慈悲。我們同發的是慈悲心和智慧心,也就是無上的菩提心,即菩薩心、成佛的心。

為了實踐菩提心的慈悲和智慧,必須要持久地「發願」。如何使大願得以著力?要用我們的三大教育,即「大學院教育」、「大關懷教育」和「大普化教育」。不照著具體的辦法去做是發空願,不能著力。發空願像坐在蘋果樹下等待蘋果掉下來吃,等來等去等不到,結果發現這棵樹不是蘋果樹,白白苦等掉下來的竟是鳥糞,發空願就是這樣不切實際的事。我們發大願心的著力點是用三大教育,支持三大教育,參與三大教育。我們自己不但是受教育的人,也是去辦教育的人,既做學生也做老師的人。這叫教學相長,一面接受教育,一面從事教育。

摘自:《法鼓山的方向》全六冊【編者序】實踐人間淨土的指南

台長: 果前
人氣(44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聖嚴大師開示錄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分清楚該不該要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學做千手千眼觀音菩薩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