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12-21 21:22:14| 人氣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禪修方法的演變 文/聖嚴大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禪修方法的演變


  
禪的修行方法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在六祖惠能以前。
第二個階段,是在六祖惠能以後的兩百五十年之間。
第三個階段,是在五代宋初起至明清之間。

菩提達摩的禪修方法
  
六祖以前,菩提達摩即把禪法介紹到了中國來。菩提達摩所介紹的修行方法,有一篇文獻〈二入四行〉中有記載,分為二部份:「理入」及「行入」。

「理入」,不用理論,也不用方法,只是教人心不要有念頭,心就如同牆一樣,也因此傳說達摩在嵩山面壁九年。牆是不動的,但你可以在牆上掛東西,你可以在牆上寫、在牆上畫。也可以說,心可以有反應,只是它本身是不受外境所動的。

菩提達摩又說了四種修行的方法,稱為「行入」:
1.
報冤行當你遇到不如意事時,不要抱怨,因為那是過去世所做的因而得的果報。
2.
隨緣行當你感到幸運、順利時,不必太歡喜。那是由於過去世中自己的努力,以及現在眾多的助緣而得的成果。
3.
無所求行做任何事並非為了目的而做,只是為工作而工作,為修行而修行。
4.
稱法行應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能夠怎麼做就怎麼做,不是有主觀的想做或不想做什麼。

以下介紹六祖惠能以前的二位祖師,一是四祖道信,另一位是五祖弘忍,但不介紹他們本身,只介紹他們的修行方法。

四祖道信的禪修方法

四祖道信的《入道方便》告訴我們,若是剛學打坐的人,應選一個安靜的地方,衣服要寬鬆,並要有正確的坐姿,也就是要把全身的肌肉、神經放鬆。開始時,身心沒辦法放鬆弛,因此我在教人禪修時,教人需要以手按摩來幫助放鬆,然後深呼吸,以驅出體內的濁氣,吸入新鮮空氣,使頭腦更清醒,心保持平靜,注意呼吸的出入。心不急,念頭愈來愈少,頭腦越來越清楚,這時,你的心會由雜亂、不平衡而漸漸平靜下來。

凡是打坐,身心都會有反應,這些反應會擾亂你繼續努力,阻礙你修行到更好的情況。所以四祖說的修行方法是要放下身心,不管身心的任何反應。

這樣以後,有二種情況可能會發生:一是入定,即是心念統一;另一是身心和外在的環境統一。一般人說這種情形是解脫或開悟,事實上,並沒有開悟,只是前念與後念之間保持著穩定的狀態,集中在一個點上。因此四祖說要「內外空淨,即心性寂滅」,不但環境空、身空、雜念空,連統一的一念心也要空。

這是由打坐進入定境,然後再從「捨下」定境的層次,進入禪法的悟境。

靜坐、禪定與禪的內容大有不同。靜坐的層次,只能使你身體鬆弛,頭腦輕安;禪定的層次能使你達到身心統一,最高的境界則是前念與後念,念念統一,但不能把自我中心的念頭放棄。而在禪的境界,是要放棄定境後,無我的智慧自然出現。

五祖弘忍的禪修方法

再談五祖弘忍的禪坐方法。在他的《修心要論》中說,剛學坐禪的人,應依據《觀無量壽經》中的十六種修行觀法之第一種,叫做「日沒觀」,在太陽快下山時,光線柔和最宜作落日觀。五祖的《修心要論》云:「端坐正念,閉目合口,心前平視,隨意近遠,作一日想,守真心,念念莫住。」《觀無量壽經》的原文則云:「有目之徒皆見日沒,當起想念,正坐西向,諦觀於日沒之處。」五祖的意思是說,心裏觀想著在平視線外,有一輪落日光景的太陽。太陽可遠可近,繼續觀想著,不要離開那太陽,漸漸地,你便忘了自己,你的心中只有落日時分的太陽。如此的落日觀,開始還很清楚有一日輪,慢慢的,太陽可能不見了,而只有落日之光,連你自己也與落日之光合而為一,沒有身體,沒有心,好像整個宇宙都化成了落日之光的世界。這種方法很有用,只要浸淫在落日的光裏,則這可以使你修成「落日三昧」。

五祖弘忍又說,夜間打坐時,可能見到種種善惡境界,也可能見到青、黃、赤、白等種種光,甚至會發現自己的身體變成很大的光,或見如來身相在你面前出現,或見種種變化,凡此種種似乎都是好的現象。如果只是靜坐、誦念經咒,或禮拜諸佛菩薩,這的確是很好的瑞相。

但是五祖弘忍卻要我們習禪的人把這些境界當成妄想境,他說,當這些境界出現或變化時,應該「但知攝心莫著,並皆是空」,應當立即收起你的攀緣心,不能把念頭執著、沈迷於這些境界中,且告訴自己:這些都是幻覺,都是空的。他還舉了四句經證:「十方國土,皆如虛空,三界虛幻,唯是一心。」也即是,十方諸佛國土,及十方的一切凡夫世界,不外乎是唯心所現,心外既然無物、無法、無境界,尚有什麼善惡境界可取可著的呢?

為什麼有虛幻?乃因心理出現了意識。這意識可分為二種,一是使我們的心在造種種因,而產生反應的意識;另一種是心在想像,而產生的反應。

由此可知弘忍的修行方法,是從「觀」入手,而所得的種種反應,不管是身相或是心相,都認為是虛妄的。這才能獲得禪的智慧,也就是解脫的境界。

 

台長: 果前
人氣(6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聖嚴大師開示錄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 禪修的功能 文/聖嚴大師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 轉自私自利的我為功德的我 文/聖嚴大師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