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1-22 20:54:43| 人氣2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老得有智慧 文/聖嚴大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老得有智慧

隨著步入高齡社會,老人議題愈發熱門,如何當個有智慧的老人,不成為家庭、社會的負擔?聖嚴法師說,只要心理正常、觀念正確,如果又能有宗教的信仰,年紀大的人仍然可以活得很有尊嚴、很有希望。

聖嚴法師

http://www.ddc.com.tw/ec/epaper/a-img/2017011101.jpg

答:如何面對孤獨?就是要把自己退回到還沒有出生以前的狀態︰母親還沒有懷胎之前,你在哪裡?又有誰陪伴?人一直以來都是孤獨的,人不一定要等到老年才會變得孤獨,之所以會孤獨,通常是自己的心理、精神、生活沒有寄託,才會有孤獨感。所以,無論是小孩子、青年人,或中年人都會孤獨。

一般人覺得無聊、孤獨的時候,會想去找朋友、看電影,或者參加一些舞會,與朋友聚會等活動。但進行這些活動的時候,孤獨感是不是消失了呢?

不一定。要知道,參加活動的時候覺得好多人在一起很熱鬧,可是一旦結束回家,還是只有自己一個人,所以仍然是孤獨的。

日本曾經有一位非常紅的歌星,他一上舞台就有千千萬萬的人為他尖叫鼓掌,他也相信這些人都是他的粉絲。但是下台後往回家的路上,車裡只有他一個人,回到家以後,洗澡、吃東西、睡覺都只有自己一個人。他開始懷疑,究竟自己是為什麼而活著?

他左思右想都想不通,後來就想要自殺。他覺得,出現在群眾面前的「我」是假的我,自己獨自面對的「我」才是「真的我」,而「真的我」是很孤獨、沒有朋友的。「雖然那些群眾為我瘋狂,但是他們看到的是在舞台上的我,他們喜歡的也是我在舞台上的樣子。我走下舞台後的模樣,他們沒有看見,就算看到了,也不一定會喜歡。」因此,他認為自己是沒有朋友的人而想自殺。

後來他跟朋友談起這個問題,朋友便建議他去參加禪七。他問:「禪七能做什麼?」朋友回說:「禪七是用七天的時間面對孤獨的自己,不跟任何人講話。沒有朋友,只有自己。練習著讓自己面對孤獨、反觀自己、跟自己相處,習慣了以後,會覺得天下太大了,宇宙是無限的,而且充滿了生機,而自己是和宇宙結合在一起的,怎麼會孤獨呢?」這位歌星聽了朋友的話去禪修,打坐以後效果很好,他不但不再想自殺,還廣為傳述這個經驗。

對一位有學佛的老年人而言,在面對孤獨的時候,若拿起念珠念「阿彌陀佛」聖號,當下就是跟阿彌陀佛在一起;念「觀音菩薩」聖號,就是跟觀音菩薩在一起。能夠有這種宗教的修持,自己就一點也不孤獨。儘管人老了,老朋友一個個走了,事業沒有了,過去車水馬龍、趨炎附勢的拜訪人潮也沒有了,還是可以過得很精彩。只要能培養面對孤獨的精神修養,那就不會孤獨了。

http://www.ddc.com.tw/ec/epaper/a-img/2017011102.jpg

答:我常常舉一些例子鼓勵年紀大的人,我說:「某某人雖然年紀很大,他們對國家社會還是有很大的貢獻。」這些人聽了我的話後就說:「師父,那些人是從小就被培養成做偉人的,所以老了以後還有價值。哪像我們這些普通人,是靠兩隻手、兩隻腳來掙飯吃的,我現在手做不動、腳跑不動,頭腦也不行了,怎麼能跟他們比?」他們還講:「師父,尤其是您,我怎能跟您比,您是修行人,我們不是修行人。」

年紀大的人往往對自己沒有信心,總認為自己沒有用了。很多老人聽到我的話,都以為我是唱高調,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但是我跟他們說,你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例如有一位不良於行的老人家,他沒有讀過什麼書,做苦工退休以後,走路都不方便,還得坐輪椅。無意間,他看到人家撿垃圾,他就想,自己也可以撿垃圾。自己雖然又老又殘,是個老廢物,但是他想,既然垃圾可以變黃金,他也可以讓自己發揮一點作用。

於是他坐著輪椅去撿垃圾,太大、太重的垃圾撿不動,他就撿一些罐頭、寶特瓶、袋子、紙製品等小垃圾,撿來分類後每天可以賣兩、三百塊錢,一個月累積下來,差不多也有一萬塊錢。不僅他自己可以過日子,還有錢可以做布施,布施給他自己的孫子和一些需要幫忙的窮孩子。就這樣,他過得很好,雖然還是要看病,但是政府有老人福利,他在這項福利的照顧下可以過生活,不會成為社會的負擔。

http://www.ddc.com.tw/ec/epaper/a-img/2017011103.jpg

答:人到老年,就該學會坦然面對死亡。

死亡就像是工作一天累了,需要休息、睡覺,去洗個澡就睡了。如果能把死亡和睡覺看成相同的層次和狀況,就很自然,也用不著害怕了。

這兩者的差別是︰睡覺後我們知道明天還會起床,起來後我還是我,吃早餐、去上班,還有其他許多計畫。但死亡以後到哪兒去?可以說是起來以後去再生。但,再生到哪裡呢?這個時候,就需要有宗教信仰了。

若沒有宗教信仰,認為死了以後就沒有了,也相信是沒有了,這是唯物論、唯物主義者。有人問我,唯物論者好不好?如果這一生沒有遺憾、沒有欠缺,死了就是死了,這一世生命就是一期,這只有少數的哲學家可以接受。多數的人都是茫茫然,覺得死了以後,就這樣沒有了,多遺憾呀!包括很多朋友、很多的關係人,還有自己這一生所奉獻的,從此以後都沒有了,實在太空虛了。如果非死不可,就這樣子離開人間,那也沒有辦法,只好面對。但總免不了有一點哀傷和無奈!

以上的說法是茫茫然地死亡。對宗教徒來說,死了以後,是有地方可以去的,不會這樣茫然。死了以後,會出現另外一個境界,體會另外一個生命。對凡夫而言,就是轉生。轉生是根據我們的業力,這一生造了什麼樣的業,惡業或善業,我們下一世轉生,就轉到惡道或善道。善業多做一點,就進入善道;如果做很多惡業,透過懺悔還可以進入善道,如果不懺悔就會進入惡道。

有宗教信仰,就不會畏懼死亡。因為知道生命是一個一個的過程,繼續不斷地往前走,所以這一世生命結束時,不是無奈、不是空虛,而是希望。有一個新的希望在前面,新的環境在前面,不僅要坦然地面對,而且要非常喜悅地接受死亡。

本文摘錄自:生死皆自在:聖嚴法師談生命智慧

 

台長: 果前
人氣(24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聖嚴大師開示錄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 如何活得快樂自在? 文/聖嚴大師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 謠言止於智者 聖嚴法師 文/聖嚴大師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