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9-19 21:27:39| 人氣2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3980-云何為『菩薩思惟一切諸佛現前三昧』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標題:云何為『菩薩思惟一切諸佛現前三昧』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云何為『菩薩思惟一切諸佛現前三昧』?依《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開示云何名為菩薩思惟一切諸佛現前三昧?若有菩薩具足成就此三昧者,即獲如前諸功德事,亦得其餘殊異功德。即所謂

(一)心念諸佛皆現在前其心不亂。

(二)不捨作業勝上智勇猛精勤荷負重擔度脫眾生。

(三)承事供給諸善知識常修空寂廣大思惟。

(四)親善知識滅除諸蓋遠離惡友息世語言塞諸根門。

(五)初中後夜減損睡眠不貪衣服食飲湯藥堂房屋宇床座眾具恒樂空閑住阿蘭若。

(六)愛己身不重我命不著形色不縱其心修以慈心薰以悲行一切時喜常行捨心。

(七)破壞煩惱成就諸禪於中思惟不著滋味。

(八)觀察色想唯得空心不亂正念。

(九)不取諸陰不著諸入思諸界不貪生處。

(十)調伏慢高不妒他財為諸世間多作饒益。

(十一)          於諸眾生起平等心又於眾生生父母想亦於眾生所作一子心一切法中無有諍想。

(十二)          雖念持戒而不執著常在禪定亦無[*]染。

(十三)          好樂多聞不起分別戒聚不缺定聚不動智聚不妄諸法無疑。

(十四)          不背諸佛不謗正法不壞眾僧不好乖離親近眾聖遠離愚癡。

(十五)          不志求出世雖聞語言意不樂聽亦不耽著世間六味。

(十六)          習近熏修五解脫法除滅十惡念修十善斷滅眾生九種惱處心常不離九想觀門。

(十七)          常思棄捐八種懈怠一心修習八大人不著禪味不恃多聞摧伏我慢一心聽受。

(十八)          求法慇重修道證知憐愍眾生離我分別壽命想畢竟難得。

(十九)          觀察諸陰無有物想不住涅槃不著生死。

(二十)          諸行煩惱輪發大恐怖想陰怨家想諸入空宅想諸界毒蛇想三界衰惱想涅槃利安想。

(二十一) 觀諸欲惡猶如唾涕樂出家不違佛教於眾生所勸行功德於諸世界無復染心。

(二十二) 見一切佛皆悉現前受一切身皆若幻夢一切諸相觀察滅除。

(二十三) 思惟往來不見三世於信清淨深信真妙。

(二十四) 念一切佛三世平等無有動轉而能持諸善根一切諸佛三昧自在終不染著諸佛相身。

(二十五) 於一切法皆悉平等不與一切世間共諍所可應作不相違背。

(二十六) 通達甚深十二因緣窮盡一切如來道得勝上忍入真法界。

(二十七) 見眾生界性無生滅見涅槃界本來現前慧眼清淨觀法無二菩提心無中無邊。

(二十八) 一切諸佛體無差異入於無礙清淨智門明見菩提自然覺知。

(二十九) 於善知識起諸佛想於菩薩所不念乖離已於生死破壞魔軍一切眾事皆悉如化

(三十)          見諸如來如鏡中像應當求彼菩提之心諸波羅蜜莫不平等實際無盡集佛功德。

    由此觀之,如是『三十者』,即所謂菩薩思惟諸佛現前三昧。何以故諸佛現前三昧』者,謂見十方世界諸佛,現顯自己前說法之三昧。又『三昧』者,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華譯為正定,即離諸邪亂,攝心不散的意思。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云︰「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云︰「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3919日星期四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官網

台長: 果前
人氣(2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學佛心得分享論叢 |
此分類下一篇:3981-為何『菩薩摩訶薩能成就諸佛現前三昧』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知福惜福最幸福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