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云何為『菩提心之涵義』
眾所周知:『菩提』者,略說二斷、二智,是名菩提。二斷者:(1)煩惱障斷;(2)所知障斷。二智者:(1)煩惱障斷故,畢竟離垢,一切煩惱不隨縛智;(2)所知障斷故,於一切所知,無礙無障智。是故『菩提心』者,即追求成就二斷、二智之心也。至於云何為『菩提心之涵義』?茲依《大方廣佛華嚴經》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菩提心者,則為一切諸佛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
(二) 菩提心者,則為良田,長養眾生白淨法故。
(三) 菩提心者,則為大地,能持一切諸世間故。
(四) 菩提心者,則為淨水,洗濯一切煩惱垢故。
(五) 菩提心者,則為大風,一切世間無障礙故。
(六) 菩提心者,則為盛火,能燒一切邪見愛故。
(七) 菩提心者,則為淨日,普照一切眾生類故。
(八) 菩提心者,則為明月,諸白淨法悉圓滿故。
(九) 菩提心者,則為淨燈,普照一切諸法界故。
(十) 菩提心者,則為淨眼,悉能睹見邪正道故。
(十一) 菩提心者,則為大道,皆令得入一切智城故。
(十二) 菩提心者,則為正濟,悉令得到出要處故。
(十三) 菩提心者,則為大乘,容載一切諸菩薩故。
(十四) 菩提心者,則為門戶,令入一切菩薩行故。
(十五) 菩提心者,則為宮殿,安住修習三昧法故。
(十六) 菩提心者,則為園觀,於中遊戲受法樂故。
(十七) 菩提心者,則為勝宅,一切眾生所歸依故。
(十八) 菩提心者,則為依止,因修一切菩薩行故。
(十九) 菩提心者,則為守護,能滿菩薩諸大願故。
(二十) 菩提心者,則為慈母,增長一切諸菩薩故。
(二十一) 菩提心者,則為養育,守護一切諸菩薩故。
(二十二) 菩提心者,則為善知識,離一切惡諸恐怖故。
(二十三) 菩提心者,則為大王,勝諸聲聞緣覺心故。
(二十四) 菩提心者,則為最勝,成滿一切無比願故。
(二十五) 菩提心者,則為大海,悉能容受諸功德故。
(二十六) 菩提心者,則為須彌山王,等觀眾生心不動故。
(二十七) 菩提心者,則為金剛圍山,攝持一切諸眾生故。
(二十八) 菩提心者,則為雪山,長養智慧清涼藥故。
(二十九) 菩提心者,則為香山,出生一切功德香故。
(三十) 菩提心者,則為虛空,諸妙功德無邊際故。
(三十一) 菩提心者,則為蓮華,不染一切世間法故。
(三十二) 菩提心者,則為寶象,悉能調伏一切根故。
(三十三) 菩提心者,則為寶馬,遠離諸惡[怡-台+龍]悷法故。
(三十四) 菩提心者,則為調禦師,悉能守護摩訶衍故。
(三十五) 菩提心者,則為良藥,療治一切煩惱病故。
(三十六) 菩提心者,則為沃焦,消盡一切不善法故。
(三十七) 菩提心者,則為金剛,壞散一切諸惡法故。
(三十八) 菩提心者,則為和香,出生一切功德香故。
(三十九) 菩提心者,則為妙華,一切世間所愛樂故。
(四十) 菩提心者,則為白栴檀,除滅五欲諸熱病故。
(四十一) 菩提心者,則為樂器,微妙音聲聞法界故。
(四十二) 菩提心者,則為勇健,摧滅煩惱諸怨敵故。
(四十三) 菩提心者,則為善鑷,拔出一切煩惱刺故。
(四十四) 菩提心者,則為尊主,于余一切莫能勝故。
(四十五) 菩提心者,則為毘沙門天王,舍離一切諸貧苦故。
(四十六) 菩提心者,則為妙德,莊嚴一切諸功德故。
(四十七) 菩提心者,則為莊嚴具,嚴飾一切諸菩薩故。
(四十八) 菩提心者,則為火災,焚燒一切有為法故。
(四十九) 菩提心者,則為無壞藥王樹根,長養一切諸佛法故。
(五十) 菩提心者,則為龍珠,除滅無量煩惱毒故。
(五十一) 菩提心者,則為水珠,淨諸心垢煩惱濁故。
(五十二) 菩提心者,則為如意珠,具足一切功德利故。
(五十三) 菩提心者,則為天德瓶,滿足一切所欲樂故。
(五十四) 菩提心者,則為劫初樹,出生一切莊嚴具故。
(五十五) 菩提心者,則為恒娑衣,不受一切諸塵垢故。
(五十六) 菩提心者,則為正業,本性淨故。
(五十七) 菩提心者,則為利犁,修治一切眾生田故。
(五十八) 菩提心者,則為那羅延箭,悉能鑒徹身見鎧故。
(五十九) 菩提心者,則為厭離,決定了知苦患相故。
(六十) 菩提心者,則為利槊,能刺一切煩惱賊故。
(六十一) 菩提心者,則為甘露雨,能滅一切煩惱火故。
(六十二) 菩提心者,則為利劍,斬除一切煩惱惡故。
(六十三) 菩提心者,則為金椎,壞散一切憍慢山故。
(六十四) 菩提心者,則為利刀,斬截七使煩惱鎧故。
(六十五) 菩提心者,則為勇健幢,傾倒一切諸魔幢故。
(六十六) 菩提心者,則為釿斧,斫伐無知諸苦樹故。
(六十七) 菩提心者,則為器仗,防護一切諸艱難故。
(六十八) 菩提心者,則為善手,防護一切諸度身故。
(六十九) 菩提心者,則為妙足,安立一切諸功德故。
(七十) 菩提心者,則為眼藥,除滅一切無明曀故。
(七十一) 菩提心者,則為善拔刺,悉能拔出身見刺故。
(七十二) 菩提心者,則為安隱床,除滅一切生死苦床故。
(七十三) 菩提心者,則為善友,度脫無量生死難故。
(七十四) 菩提心者,則為善利,遠離一切衰耗法故。
(七十五) 菩提心者,則為天人師,善知菩薩出要道故。
(七十六) 菩提心者,則為寶藏,無量功德不可盡故。
(七十七) 菩提心者,則為湧泉,清冷智慧無窮盡故。
(七十八) 菩提心者,則為淨鏡,顯現一切諸法門故。
(七十九) 菩提心者,則為淨池,洗濯一切諸垢穢故。
(八十) 菩提心者,則為大河流,引諸度四攝法故。
(八十一) 菩提心者,則為龍王,悉能普雨甘露法故。
(八十二) 菩提心者,則為命根,任持菩薩大悲法故。
(八十三) 菩提心者,則為甘露,能令安住不死法故。
(八十四) 菩提心者,則為羅網,網取一切所應化故。
(八十五) 菩提心者,則為善罥,攝取一切諸眾生故。
(八十六) 菩提心者,則為鉤餌,釣出生死淵居眾生故。
(八十七) 菩提心者,則為阿伽陀藥,除滅一切諸惡患故。
(八十八) 菩提心者,則為波羅提毘叉藥,悉能療治五欲毒故。
(八十九) 菩提心者,則為大地,消滅無量邪想水故。
(九十) 菩提心者,則為風輪,壞散一切諸障蓋故。
(九十一) 菩提心者,則為寶洲,出生道品功德寶故。
(九十二) 菩提心者,則為種性,長養一切白淨法故。
(九十三) 菩提心者,則為居宅,納受一切功德寶故。
(九十四) 菩提心者,則為大城,菩薩商人所住處故。
(九十五) 菩提心者,則為金藥,消煩惱垢令清淨故。
(九十六) 菩提心者,則為香蜜,具足一切功德味故。
(九十七) 菩提心者,則為正道,令入一切智城故。
(九十八) 菩提心者,則為寶器,容受一切白淨法故。
(九十九) 菩提心者,則為時澤,悉能除滅煩惱塵故。
(一百) 菩提心者,則為安住,出生菩薩之所住故。
(一百零一) 菩提心者,則為壽行,不取聲聞諸解脫故。
(一百零二) 菩提心者,則為琉璃寶,其性淨妙不受垢故。
(一百零三) 菩提心者,則為伊尼祿寶,勝諸聲聞緣覺智故。
(一百零四) 菩提心者,則為法鼓,覺悟煩惱長寢眾生故。
(一百零五) 菩提心者,則為淨水,其性清淨無垢濁故。
(一百零六) 菩提心者,則為閻浮檀金,令有為善如聚墨故。
(一百零七) 菩提心者,則為山王,超出一切諸世間故。
(一百零八) 菩提心者,則為歸依,悉能救護諸眾生故。
(一百零九) 菩提心者,則為實義,遠離一切虛妄法故。
(一百一十) 菩提心者,則為無上寶,悉令歡喜得滿足故。
(一百一十一) 菩提心者,則為大會,隨彼所須令充悅故。
(一百一十二) 菩提心者,則為尊長,于諸眾生無倫匹故。
(一百一十三) 菩提心者,則為寶藏,受持一切諸佛法故。
(一百一十四) 菩提心者,則為因陀羅網,攝諸煩惱阿修羅故。
(一百一十五) 菩提心者,則為毘樓那風,震動教化眾生心故。
(一百一十六) 菩提心者,則為因陀羅火,焚燒一切煩惱習故。
(一百一十七) 菩提心者,則為無上塔,一切天人應供養故。
由此觀之,菩提心者,有如是『一百一十七種』功德成就,悉與一切諸佛菩薩諸功德相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諸佛成正覺故。
總而言之,『菩提』者,舊譯為道,求真道之心曰菩提心;新譯曰覺,求正覺之心曰菩提心。如同《維摩經佛國品》曰:「菩提心是菩薩淨土。」《觀無量壽經》曰:「發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論》曰:「菩薩初發心,緣無上道。我當作佛,是名菩提心。」《觀經玄義分》曰:「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大日經疏》曰:「菩提心,即是白淨信心義也。」又曰:「菩提心,名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8年2月15日星期五
妙音書院【
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
【
http://blog.1-apple.com.tw/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
http://tw.club.yahoo.com/clubs/famscl/ 】
【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
http://groups.msn.com/c6uurjfl7afq6ghbsguhvnqp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