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何等為『十六特勝』
眾所周知:『十六特勝』者,勝於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等諸禪觀也。始從調心,終至非想,地地皆有觀照,能發無漏善業,而無猒惡自害之失,故受特勝之名也。至於何等為『十六特勝』?依《法界次第初門》開示:六妙門而辨『十六特勝』者,此二種禪定,大意雖同,而六妙門,一往豎淺橫廣;十六特勝,則豎長橫局;長則位遠難窮,次後而明。何等十六?即所謂
(一) 【知息入】。修習特勝之初,正依隨息,故以知息入為門,即代初數息調心之法。所以然者,數息則闇心而數,故觀慧不明。今知息入,則照息分明,故解慧易發,是以用知息入為調心法也。若將十六特勝,橫對四念處者,從知息入去,有五特勝,並屬『身念處觀』。
(二) 【知息出】。修特勝者,當以此知息出,代數息初調心法也。意如前釋,若對念處,猶屬『身念處觀』。
(三) 【知息長短】。修特勝者,藉觀以調心,心既靜細,則照了漸明,若得麤住細住,及欲界定,定中暗障薄,即便覺息入出,長短之相也。若對念處,猶屬『身念處觀』。
(四) 【知息遍身】。修特勝者,從欲界定,與觀相扶,入未到地,故證未到地定時,即覺身及定法,悉皆虛假,息之入出,遍身微微,如有如無,既於定中,照了分明,染著心薄也。若對念處,猶屬『身念處』。
(五) 【除諸身行】。修特勝者,從未到地,欲入初禪時,常應觀析,因此若發初禪覺觀之法,則身心豁然開朗,如明眼人開倉,即自了了,見倉中所有,分別所證境界,皆虛假空無人我。既無人我,誰作諸事,誰受禪定,是則顛倒所起身業,皆悉壞滅,故云除諸身行,若對念處,齊此猶屬『身念處觀』。
(六) 【受喜】。修特勝者,既常與觀慧相應,若證初禪,喜支即能照了,因是喜生無過,故云受喜。若對念處,從此有三特勝,並屬『受念處觀』。
(七) 【受樂】。修特勝者,既常與觀慧相應,若證初禪,得樂支時,即能覺了,便於樂支,不起見著,以無所受,而受樂觸,故云受樂。若對念處,猶屬『受念處觀』。
(八) 【受諸心行】。修特勝者,既常與觀慧相扶,若證初禪一心支時,即能照了一心,不起顛倒,於一心中,獲得正受,故云受諸心行。若對念處,齊此猶屬『受念處觀』。
(九) 【心作喜】。修特勝者,離初禪入二禪時,常自照了,因是若發二禪內淨喜,則真喜從觀慧而生,故名心作喜。若對念處,從此有三特勝,並屬『心念處觀』。
(十) 【心作攝】。修特勝者,既因觀慧,得二禪一心支,即照了一心,因是倒想不起,故云心作攝也。若對念處,猶屬『心念處觀』。
(十一) 【心作解脫】。修特勝者,離二禪入三禪,常有觀照,是故若發三禪即能照了,雖得妙樂,心不耽著,無累自在,故云心作解脫。若對念處,齊此猶屬『心念處觀』。
(十二) 【觀無常】。修特勝者,離三禪入四禪時,常修觀照,是故若發四禪不動定時,即自觀達,定中心識虛誑,念念生滅,故云觀無常也。若對念處,從此有五特勝,皆屬『法念處觀』。
(十三) 【觀出散】。修特勝者,從四禪入虛空處時,加修觀智,內外照了,是故若證空定之時,即知能離色界,緣空之識,自在逍散,而虛誑不實,心不愛著,故云觀出散。若對念處,猶屬『法念處觀』。
(十四) 【觀離欲】。修特勝者,離虛空處定,入識處時,常以觀慧,內自推撿,欲離虛空處,離欲之心,是故發識處定,即能觀達,識定虛誑不實,心不愛著,故云觀離欲。若對念處,猶屬『法念處觀』。
(十五) 【觀滅】。修特勝者,離識處入無所有時,以智照了所修之境,能修之心,是故若發無所有處定,即自觀達無所有處虛誑不實,心不住著,故云觀滅。若對念處,猶屬『法念處觀』。
(十六) 【觀棄捨】。修特勝者,離無所有,修非有想非無想定時,即自以智觀察所修之法,能修之心,是故若發非想定時,即觀照分明,知非想處兩捨之定,猶有細想,四眾和合而有虛誑不實,非是涅槃安樂真法,則心不愛著,故云觀棄捨。若對念處,猶屬『法念處觀』。
由此觀之,如是『十六』,即所謂『十六特勝』是也,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特勝行者,若於地地,修觀照了,則地地之中,顛倒不起,心不染著,隨其因緣會處,即於是地,發真無漏,證三乘道。又『十六特勝』,亦名阿那波那念,此翻遣來遣去。言特勝者,從因緣得名,如外道等,並能修得四禪四空,而無對治觀行,故不出生死,此『十六法』,有定有觀,具足諸禪,能發無漏,故名特勝也。又『十六法』,對四念處,每念處有四法,共成十六特勝。是故於四念處之觀,又修此『十六特勝』,始於調心,終至非想地,地地觀照,能照無漏善業,而無厭惡、自害之失者也。
總而言之,所謂(1)『知息入特勝』,謂數息調心之法,若闇心而數,則觀慧不明,今既覺知息入,則照息分明,故解慧易發,是為特勝;(2)『知息出特勝』,謂數息調心之法,若闇心而數,則觀慧不明,今既覺知息出,則照息分明,故解慧易發,是為特勝;(3)『知息長短特勝』,謂調心既靜,而照了漸明,即便覺息入出長短之相,是為特勝;(4)『知息遍身特勝』,謂從欲界定證未到地定時,即覺身及定法悉皆虛假,息之入出,遍身微微,如有如無,是為特勝;(5)『除諸身行特勝』,謂從未到地,若發初禪覺觀之法,則身心豁然開朗,所證境界,悉皆虛假,空無我人,既無我人,誰作諸事?誰受禪定?是則顛倒所起身業,皆悉壞滅,是為特勝;(6)『受喜特勝』,謂既與觀慧相應,若證初禪喜支,即能照了,而此喜支,則無過失,是為特勝;(7)『受樂特勝』,謂既與觀慧相應,若證初禪得樂支時,即能覺了,便於樂支,不起見著,以無所受而受樂觸,是為特勝;(8)『受諸心行特勝』,謂既與觀慧相扶,若證初禪一心支時,即能照了一心,不起顛倒;於一心中,獲得正受,是為特勝;(9)『心作喜特勝』,謂離初禪,入二禪時,常自照了,若發二禪內淨之喜,則此心真喜,從觀慧而生,是為特勝;(10)『心作攝特勝』,謂既因觀慧得二禪一心支,即照了一心,攝諸亂想,顛倒不起,是為特勝;(11)『心作解脫特勝』,謂離二禪,入三禪時,常有觀慧,即能照了;雖得妙樂,心不耽著,無累自在,是為特勝;(12)『觀無常特勝』,謂離三禪,入四禪時,常修觀慧,發不動定,了達定中心識虛誑,念念生滅,是為特勝;(13)『觀出散特勝』,謂從四禪入虛空處時,加修觀慧,內外照了,而證空定,能離色界緣空之識,自在消散,即能了達空定虛誑不實,心不愛著,是為特勝;(14)『觀離欲特勝』,謂離虛空處定,入識處時,常以觀慧,內自推撿,離虛空處離欲之心,於是發識處定,即能了達識定虛誑不實,心不愛著,是為特勝;(15)『觀滅特勝』,謂離識處,入無所有處時,常以觀慧,照了所修之境,能修之心,於是發無所有處定,即能了達無所有處虛誑不實,心不愛著,是為特勝;(16)『觀棄捨特勝』,謂離無所有處,修非有想非無想定時,常以觀慧,觀察所修之法,能修之心,於是發非想處定,即能了達非想處猶有細想,虛誑不實,非是涅槃安樂之法,心不愛著,是為特勝。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7年8月12日星期日
妙音書院【
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
http://hercafe.yam.com/blog/famscl/ 】
【
http://tw.club.yahoo.com/clubs/famscl/ 】
【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
http://groups.msn.com/c6uurjfl7afq6ghbsguhvnqp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