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hotox.pchome.com.tw/s10/spring13960/6/124626023369)
是因為類似的故事已經聆聽太多,所以顯得冷漠而不為所動。亦或是太過了解到生命洪流的強大,熟悉那背後的無可奈何而選擇從容。每個人所面對的生命的苦痛都是相同,是無從比較的,都必須學著堅強地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過的時刻,在越過那令人心力交瘁的高峰後,放眼望去便是一片開闊的天空。
「我應該是要獲得幸福的人阿!」
每當有人向我陳述他無奈的生命跟多舛的經歷時,我總是說這世上必定還有更悲涼的生命是超乎我們所能想像,應該要為這其中落差的幸福感到珍惜與快樂。我知道生命無從比較,但這是最直接也是唯一的選擇。人無法改變環境強人所難的惡劣行徑,只能被迫接受。說服自己坦然、釋然、用更加廣闊的高度看待迎面而來的種種,會讓自己有足夠的勇氣能繼續走下去。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人很麻煩的一個東西叫做”理智”,總會想著”如果我能不理智”,然而不理智會替自己招致更大的麻煩跟災難。就像賭博一樣,只會擴大身上的債務,身陷泥淖當中難以脫身。我們無法掌握別人的心思,控制別人的想法,只能企求藉由自我的改變去撼動他人的印象,換得信任。然而現世的人包括自己多無法理智的面對自己跟面對社會,他任由慾望支配著自己的軀體,以放縱的姿態行走在世界當中。慾望是需索無度的,故想當然爾,自我在無窮無盡的比較當中,醞釀著大大小小的不甘心的憤恨,將自己束縛在其中,過著認真忙碌的生活卻不快樂。
「我只想找個能安心休息的地方。」
又多了一個人能夠體會我這句話最本質的期盼,是件好事,也是件壞事。那是一種擺脫了物慾的牢鎖跟追逐後,卻發現心靈處於窮困貧苦的根本事實。還記得過往我陷入情緒的低落跟憔悴時,部分友人總約我去夜店喝酒,他信誓旦旦的說跳舞可以可以消除煩惱,我知道,但我仍不會去做,一方面是我個人對夜店有某種偏見,令一方面我明瞭激情過後,只會剩下無止盡的空虛。當我歷經一夜的躍動,必須強忍著身上的酸痛的時候;當我藉由酒精麻痺掉清醒的思緒,必須強忍著如凌遲般頭痛的時候,在那個當下,思緒會更加清醒,會更加理智,身體所依賴的是冰涼的床鋪與孤單的被窩,面對止不住的嘔吐更希望能連帶著痛苦一同沖走。那種從內心最深處襲攫上來的無助,我懂,所以我不會去做。因為那無益於事情的解決,只會迫使自己必須面對更加巨大的寂寞。
「好還要更好,多還要更多。」
為何找不到可以安心休息的居所?更多元的選擇促使自己變成一個越發挑剔的人,卻遺忘了原始的初衷。更多元的選擇迫使自己走向失望跟冷漠,因為在經歷一次又一次公式般的謊言、掩飾跟假象過後,讓自我投入信任的條件會變得十分嚴苛。彷彿看見開頭,便能意識到結果如何。我對於這種景況無可奈何,那是一種接近惡性循環的過程,當彼此追求的目的不同時,那就注定會是互相傷害的過程。你會在一次又一次的清醒過後,變得越發行屍走肉,將自我生命的目的寄託在追逐的過程與短戰的激情當中;而妳會在一次又一次的醒來過後,變得越發理智冷漠,因一次又一次的信任投入,回收的卻是損失慘重的失望心痛。每個人都想找個安心地方,卻因為過往的經驗變得小心謹慎,變得吝於信任。我無能譴責此種過程,因我亦活在當中。
「理智總在反省過後」
”想”與”說”與”做”是截然不同的三種層次,它習習相關卻又各自獨立。如何意識到不使自己走向心中所厭惡的那條道路;在意識過後如何節制自己不走向心中所厭惡的那條道路;如何讓自己持續著節制的意志不踏入那心中所厭惡的那條道路。很難,也很辛苦。每當聽見身旁的朋友抱怨著遇人不淑時,我總感到難過。為她難過也為自己難過,因是否有一天我也會成為別人口中所抱怨的那種人。為此我膽戰心驚,每當我意識到自己正逐漸邁入心中最厭惡的那種生命型態時,便會對自己發脾氣,怎麼會這麼沒有用。我亦對那逐漸灰心跟失望的朋友感到難過,因為生命還有很長一段路需要走,太早對世界冷漠不是一件好事,我曾聽人這樣說。
「不坐在最深處的黑暗,怎能了解光明多麼讓人期盼。」
每當我仔細聆聽著別人朝我敘述著他的苦痛時,我總會說:「我懂」。有人會疑惑的問著:「你懂?你懂什麼!你經歷過嗎?」嗯……我確實不曾經歷過,相反的與我所知所聞的許多故事相比,我告訴自己已經十分地幸福。然而每當我聽取一個故事的同時,我會將自己抽離,投注到別人的生命當中,仔細地思索著他所經歷的一切細節種種是如何,他會產生如何的苦痛與心理的轉折,他會因此更加堅強亦或更加冷漠。因為這樣,我才能說:「我懂!」我才能更加專心地投入聆聽,而這是我思考過後,發現自己唯一能做的。
-------------------------------------------------------------------------
會談持續到將近午夜三點,從公園、音樂廣場移動到樓梯間。談的內容很多亦很複雜,有許多事情是我早已意識到,只是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出改變的事情。
下禮拜就要面臨陸陸續續的考試,我跟蠻多人討論到關於這件事,原先對我自己而言,我總是告訴自己這是我非走不可的一條道路,後來逐漸覺得,其實也沒這麼了不起。從伴讀的朋友身上印證到這半年在家自學,卻遠超過去四年所學就很夠了,雖然我仍感到不足。
那天遇見一個老師在談論他求學的過程,他說當初他大學畢業後沒考上研究所,在工作中一面賺錢一面讀書自學,後來覺得差不多了,想說就去考個試好了,然後就上了。”興趣嗜好”跟為了”準備考試”那種產生出來的讀書效果是天差地遠的,只要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花多久時間達成也就無所謂了。又有人問我暑假想不想去國外半工半讀,順便遊歷一下,家裡倒是挺無所謂的,反而是對我考試一事採取不支持的態度「我寧願你去麵包店、飯店當學徒都比讀什麼研究所來得好。」
但這暑假我心心念念的還是朋友約環島一事,雖然去年摔了個狗吃矢,撿回了一條小命,一年一次應該也無所謂吧。
聽了這麼多,只覺得心情還挺輕鬆的,考試壓力也沒這麼大了,反正書照唸、試照考、未來怎樣不知道,這一年最大的體會就是”很多事情他總是自然而然的就發生了”,不要忘了自己想幹麼就行了。
「莫忘初衷」這是那天的結論。
我是三四郎
一個自己常失眠的輔導者
2009/02/18 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