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案例分析
1.新聞(憲法、行政法、民法、刑法、權利救濟)
2.新聞摘要
3.新聞與法律領域的相關性
4.新聞的法律分析
5.個人想法
6.資料來源(時間、出處、版面)
相關:台灣法律網、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國語日報、
媒體視讀-----電視新聞報導觀察篇
1觀看電視新聞報導,找出犯罪新聞報導,填寫觀察紀錄表
媒體視讀-----電視犯罪新聞報導觀察
電視犯罪新聞報導觀察紀錄表(請以一則犯罪新聞填一張登記表)
日 期: 月 日 記錄人:____
電 視 台: 主播:
採訪記者: 、
新聞標題:
新聞摘要:
■觀察項目:若新聞報導中出現以下情形請勾選,並統計共違反 項
□ 1.拍攝嫌疑人 ,使之曝光
□ 2.拍攝嫌疑人之親人朋友或其住家,使其親友曝光
□ 3.拍攝被性侵害之被害人或相關人(例如父母親友、師長、同學等),使之曝光
□ 4.直接進入刑事犯罪現場拍攝(進入封鎖線 )
□ 5.拍攝鬥毆、兇殺現場之血跡、被害人屍體等畫面
□ 6.拍攝犯罪相關證物(例如凶器、槍枝、毒品、財物、贓物等)
□ 7.記者以訊問口吻採訪嫌疑人(例如:有無悔意?認不認錯?會不會再犯?為什麼犯下罪?等)
□ 8.記者以推論方式判斷嫌疑人犯行(例如指稱其因與被害人有恩怨,故可能引發殺機)
□ 9.於警方值勤時隨行採訪(例如圍捕、臨檢、酒測、掃黃、飆車等)
□10.因記者採訪導致干擾當事人送醫或治療過程(例如阻擋救護車,或在運送傷患時攔下救護人員、隨行家人做採訪)
■其他你覺得值得討論的報導方式:
■本則報導整體給你的感覺:
媒體視讀----平面報紙媒體觀察篇
閱讀平面報紙媒體報導,找出兒童、同性戀者、原住民、外籍配偶、精神病患、婦女新聞報導,填寫觀察紀錄表
平面報紙媒體兒少新聞監看紀錄表
報紙 |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聯合報 □蘋果日報 □其他: |
版面 | □全國版___ □地方版___ □其他:___ |
報紙刊登日期 | |
新聞主標題 (含報眉) | |
新聞副標題 | |
◎申訴的具體理由:
◎您也可以參考下列項目
□標題聳動渲染誇大 | □標題刻意標籤歧視當事人 | □照片未經馬賽克處理 |
□曝露當事人或相關關係人隱私權及資料 | □刊登照片過度描述犯罪手法 | □內容過度描寫犯罪或自殺過程,有教人模仿之嫌 |
□報導內容未審先判或妄下斷言 | □妨礙偵察不公開原則 | □刊登照片有暴力與血腥不當畫面 |
□過於標籤化及複製社會刻板印象 | □不當曝光當事人隱私資料(如身份影射,就讀學校,聲音,模擬圖片等) | □刊登求助資訊不正確 |
| 不願寶貝當菲勞 母攜子自殺 | 2008.07.03中國時報 2008-12-07 |
|
|
報紙 | 中國時報 | 時間 | 97.07.03 | 類型 | 兒少虐待、兒少人權 | 標題內容 | 不願寶貝當菲勞 母攜子自殺 | 事件摘要 | 台中縣一起母攜子自殺的人倫慘劇,先由母親悶死六歲男童後,再上吊自殺。而死者在遺書中聲稱不忍小孩被帶回菲律賓,日後又來台灣當外勞。而死者丈夫表示兩人最近因金錢及工作加班問題有所爭執與冷戰情形,且死者四天前曾開瓦斯自殺,並有憂鬱證的病史,不知是否與自殺動機相關。 但死者小腿上有瘀青流血,檢方懷疑有他殺之嫌或是加工自殺的情形,決定今剖驗。另外在死者電腦桌上所留下的多封一書中可知,死者對於夫妻之間的問題毫無溫馨可言,因次決定和別人一樣,自私的帶著小孩一起走。 | 兒少人權觀點/ 社會影響 | 【標題呈現具誤導性】 此報導的標題在用語上使事件本質錯放焦點,易使人誤認為死者的做法是對孩童最好的決定,但卻忽略兒童自身人權的觀點。 【相關照片處理不恰當】 在該報導中所呈現的照片為死者母子兩人之租屋處,已經暴露當事人的隱私與資料。 【過於標籤化及複製社會刻板印象】 報導內容中提及此名母親因對無法在家庭中獲得溫暖,而選擇與"別人"一樣,帶著小孩離開這人世間。因此從中可看出,在社會化的影響之下,認為攜子自殺已經是一種互相模仿後,所產生的一種解決困境的方法,進而無法挽回寶貴的生命。 另外,在傳統社會觀念中,許多家長將孩子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認為孩子沒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人生、是一個沒有決定權的個體,卻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基本人權與自由。 【文字內容描述不當】 文字敘述中,不斷以母親遺書作為焦點,將整篇報導誤導成攜子自殺的母親在為難且自私之下所做的最好決定,而卻忽略因而可能造成錯誤的社會示範與不良影響,且對於其應有的平衡性報導未作深入探討。 |
|
|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