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1-25 12:50:46| 人氣591| 回應7 | 上一篇 | 下一篇

值得推敲的[永不見佛]

推薦 1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值得推敲的[永不見佛]

 

上一篇好像少了一段[結論],趕時間吧,不耐煩吧,不知道在想甚麼吧,自己再回頭看了幾次才發現少了一段[接力大隊]來作結論。

 

很明顯[釋迦摩尼佛]是一時一地一人一事。有時候認真的推敲[佛]是自證自覺,是智慧、覺悟的境界,所以應該沒有名額限制,可以一時多人多地一事、甚至是多時多人多地一事。這裡從佛在法華經裡對舍利弗、阿難、聲聞、緣覺、阿羅漢、辟支佛、學、無學乃至聽聞一句一偈隨喜、供養蔬果花香、醫藥、衣服、技樂甚至合掌恭敬都給予受記做佛,典型的資格從寬、境界從嚴。接著就是引用名人說的話,引用的是海賊王哥爾D‧羅傑說的;[想要我的財寶嗎?想要的話全部都給你,去找吧!這所有的財寶都放在那裏。]

 

值得推敲的[永不見佛]

 

[永不見佛]這話說得很重,像合掌恭敬都可以被授記做佛,而[永不見佛]要怎樣的條件才會如此呢?

 

之前有一個情況,我試著對某人解釋、解說一種情況,可是不知是太熟識或太熟悉了,被一口回絕、拒絕接受,也因為太熟識和太熟悉了,所以我強加解釋、強加解說,又因為彼此太熟悉和太熟識,再被斷然地拒絕和接受。我是認為被拒絕的部分我可以接受,可是對方要了解、明白實際的情況,針對實際的情況做出拒絕接受的決定,而不是貿然不認識的做出決定。

 

以前也是和朋友聊天抬槓的時候,對方被說得啞口無言結果竟然搬出佛經來擋,後來我真的去金石堂買了佛光山版本的佛經來看,本來要買楞嚴經,可是不外傳,所以我買差了一個字的[楞伽經][唯識論][佛性論][阿含經][中論]另外還有[六祖壇經]...。其實讀這些論經很累,每次聚精會神都只能前進一頁兩頁,這一頁兩頁看完就筋疲力竭倒頭睡覺了,所以如果睡不著覺或不想睡覺,隨便一本佛經放在面前,意志力很快就會投降就會乖乖地想睡覺了。

 

現在認真的想想,[波若]是智慧[菩提]是覺悟,智慧到了,自然就覺悟了。智慧到了、覺悟了,自證自覺了,這就見佛了。讀佛經就是在見佛的過程,那些佛說的話語記錄成文字,然後透過文字閱讀的方式來見佛,現在回想起來還真的很辛苦,因為是自學、自修,總算有些情況算是了解,對於在同樣事項有興趣的人,我們可以提供自身的經驗給有緣人知曉。真的要有緣的有緣人,否則我們有心解說提供我們的經驗,可是無緣的人無心願意聽說、聽解我們的善意。這時候我覺得我自己被上了一課,真的有那種對面相遇不相識的緣分、僅止於擦身而過的緣分。我必須不強求但盡力而為、但求不愧於心。這事情不是單指宗教的事情,而是我們說得動的都是我們的有緣、而一切說不動的部分都是無緣,要如何分辨那一點點在臨界點有緣的這邊,那就要盡力而為了。

 

見佛、成佛的條件很寬,可是可能有很多人的這一生就是僅止於這樣的境界,有所謂的宿植德本、廣植德本、久植德本、植諸善根、深種善根,所以見佛成佛就可能不是一時一世的事了。在地藏經中有看到[利根柔軟]又在法華經中有看到[阿惟越致],這些就是宿植德本、廣植德本、久植德本、植諸善根、深種善根的基礎上再作修行。讀佛經很難懂,就是自己的根行、素行要改變、要調整,才會很難懂、很難明白,而這就是修行。

 

不知道哪個名人說的[諸惡莫做,諸善奉行]。

========================================11001251242

台長: 聊聊天
人氣(591) | 回應(7)| 推薦 (1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聊聊天 |
此分類下一篇:佛法的實用
此分類上一篇:釋迦摩尼佛還會醒來嗎?

其石山人
我的了解是:覺悟了,般若就開了。而不是先有般若,然後才覺悟。

般若不是學問和知識,非語言文字可傳,無法學習而得,也不是用人的頭腦可以想通的。必須了解、明白、清楚(覺悟),才能獲得。

佛陀在經上說過,覺悟就像進入千年暗室,本來完全看不見室內的情形,只能亂想亂猜;突然光明一現(開悟),就清楚明白室內有什麼。
2021-01-25 13:26:20
版主回應
這個有得抬槓了,我會比較傾向於智慧與覺悟的同時發生,足夠的智慧到了,就覺悟了,覺悟之後更加精進追求更高深的智慧,既然提到慧字,就有靈巧的意思在裡面,所以我同意智慧不是單指學問、知識,而是學問、知識的靈巧運用,當你很很很最最靈巧運用智慧的那一剎那,就覺悟了,我是指那樣的情形
2021-01-27 08:57:06
其石山人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自淨其意,放下所有雜念妄相,放到無可放處,一無所住(不執著於任何念相之上)。這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清淨心(般若)生起。悟後起修,繼續精進修行,就有可能花開見佛。
2021-01-25 13:38:33
其石山人
覺悟的同時就是般若的啓發,因為光亮照明了暗室,當然也就看到「實相」。了知實相,就是般若。光有強弱大小,悟有深淺,初悟所見有限,隨著覺悟的深入,對實相就越來越清楚明白。

我使用「般若」而不用「智慧」,因爲「智慧」這個名詞容易造成誤解。對實相的證悟,不能用頭腦去想、去理解的。反而恰恰在無念、無相、無住時,才有機會「靈光一閃」。般若不是人的聰明才智,兩者不同。
2021-01-27 10:16:22
版主回應
有看到一個片段分享給你

所以你打坐時,內心所起的法塵,不要去抓它。那個種子是永遠不會滅的,你幹過的好事、壞事,是永遠不會滅的,為什麼無漏行者不會被這些業來轉呢?能控制第六、七意識妄動的話,讓第八意識心自起自滅,你不去抓它的話,這個種子成不了氣候,有因沒有緣,果就不能即時成,就是這麼來解脫的。如果您不能做到這樣,常常心內取境,腦筋所栽的種子,都沒辦法滅掉第六、七意識的分別、妄執,那你就卡死在這裡,永遠沒辦法解脫。
2021-01-28 14:05:50
其石山人
謝謝你的分享,我沒學過唯識,對這門佛學不了解。不過腦中不斷紛起的念頭,應該就是「法塵」。不要執著在其上,也就是不去抓取。

這些法塵會在心鏡(明鏡台)上沉積,不抓取就是時時勤拂拭(放下)。靜坐禪定初期需要這種不去執著抓取的功夫,練習久了,逐漸就會進入明鏡亦非台的狀態。那時無塵亦無鏡,四大皆空。阿羅漢能長期維持這種深入禪定的狀況,不去輪迴。

但腫子還在,一旦出定,就會再墮入輪迴。

佛陀則已達到涅槃寂滅,永遠解脫。
2021-01-29 12:53:55
版主回應
是不是唯識我不知道,不過我一看就想到(應無所住)所有境外有色入眼心不起漣漪,就好像景象入鏡而無心,景象出鏡後,鏡子就只是鏡子。拉長整個人生來說,就生老病死,之間名利富貴爾虞我詐就是分別我執計較就是(抓)
2021-01-29 14:13:17
其石山人
沒有開悟並證悟之前,是很難八風吹不動的。可以不貪名利,但愛情、親情就不易放了。對自己這個「我」和「我所」(我的所有,包括我的身體、我的生命、我的健康、我的聲譽...父母、配偶、子女、...),這些「抓取」可以輕鬆放下嗎?

般若就是確證、確認了世間諸法無常、不實如幻,連「我」都不是真的。既然全是虛幻,抓取毫無意義,就不會去抓取了。
2021-01-30 12:19:12
版主回應
我不知道你有注意到你所說的範圍嗎?父母子女妻子自身的身體健康聲譽是沒看到身份財產地位...所以寫了個專篇給你。其實我有跟我丈母娘聊到:那天無常大限來臨的時侯,就不要管你的兒子女兒孫子財產房子,你已經準備轉世換身體了,你應該專心念佛號為你自己的前路做準備...我這樣會很殘忍嗎?
2021-02-02 08:52:39
其石山人
不會殘忍,而是慈悲。給老人家一份希望,將來臨終不亂。你做了一件很好的事。

以前我一位朋友媽媽還在世時,而且那時還沒中風。這裡中文電視台每天有一小段佛光山的節目,老太太一定觀看。

那時我就想教她唸坲,但被朋友當場喝止,朋友是天主教徒(但平日不上教堂的),不准我對她母親亂講。而且她也是好心,不想嚇老太太,並希望老母長命百歲,活越久越好。認為我這樣是觸老人家霉頭,彼此有點不愉快。

很可惜後來沒多久,老太太中風了。女兒盡心照顧,又過了許多年,她母親接近百歲離世。朋友才請法鼓山的義工去唸坲。

自己唸,和聽人家唸,功德不一樣。聖嚴法師說過,幫人家唸,對方僅能拿到三分功德,七分還歸自己。

雖然「應無所住」很難達到,但盡量學著做倒,能夠少煩少惱、少操心,自己活得快樂一些,當然是好的。
2021-02-02 13:26:09
其石山人
不好意思,上面回應中有錯字,是『盡量學著做到』才對。
2021-02-02 13:37:1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