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12-11 10:40:34| 人氣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張岱與李漁

https://youtu.be/zpzrAL3C690


12花神

https://www.theplantaide.com/articles/what-are-the-12-month-gods-of-flowers-in-china.html

《山海經》,先秦時期的古籍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1%B1%E6%B5%B7%E7%BB%8F

諸子百家是後世對華夏先秦學術思想人物和派別之總稱。諸子是指中國先秦時期老子、莊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列子、孫子、申子、韓非子、鬼谷子、告子等學術思想代表人物。春秋後期已出現頗有社會影響的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陰陽家等不同學術流派,而至戰國中期,百家爭鳴,眾多學說紛呈,豐富多彩,為中華文化奠定了深厚基礎。

學派人物著作
道家老子莊子列禦寇老子》、《莊子》、《黃帝四經》、《淮南子》、《列子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曾子子思子夏論語》、《孟子》、《荀子》、《孝經》、《中庸》、《大學》、《禮記》、《春秋》、《左傳》等
墨家墨子禽滑釐孟勝田襄子墨子》、《墨子閒詁》、《田俅子》、《我子》、《隨巢子》、《胡非子
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尹文 、宋鈃鄧析子》、《公孫龍子》、《尹文子》、《惠子》、《黃公》、《毛公》、《成公生
法家管仲子產韓非商鞅慎到李斯申不害李悝商君書》、《韓非子》 、《法經》、《管子》、《申子》、《李子》、《慎子
陰陽家鄒衍漢書‧藝文志》著錄「陰陽家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現代都已失傳。
縱橫家鬼谷子張儀蘇秦捭闔策》《戰國策
醫家扁鵲岐伯 、淳于意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
兵家孫武孫臏吳起尉繚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起兵法》、《尉繚子
雜家呂不韋劉安尸佼呂氏春秋》、《淮南子》、《尸子
農家許行計然神農》、《黔老
小說家虞初屈原字玉虞初志》、《離騷》、《九辯》、《神女》、《高唐》
方技家

岐伯 、淳于意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6%AC%BD%E5%AE%9A%E5%8F%A4%E4%BB%8A%E5%9C%96%E6%9B%B8%E9%9B%86%E6%88%90/%E7%90%86%E5%AD%B8%E5%BD%99%E7%B7%A8/%E7%B6%93%E7%B1%8D%E5%85%B8/%E8%AB%B8%E5%AD%90%E9%83%A8#%E8%AF%B8%E5%AD%90%E7%99%BE%E5%AE%B6

筆記小說內容的複雜性以及功能的多元性。基本上有不少學者將筆記小說分成志怪小

說與軼事小說。陳文新先生以魏晉南北朝的作品為例,將志怪小說再細分為,以

張華《博物志》為代表的「博物體」、王嘉《拾遺記》為代表的「拾遺體」、干寶《搜神記》為代表的搜神體6

;軼事小說則有葛洪《西京雜記》為代表的「逸事

體」,劉義慶《世說新語》為代表的「瑣言體」以及侯白《啟顏錄》為代表的「排

調體」7

。魏晉之後筆記小說的分類大都不出其範圍。志怪小說在魏、晉、南北

朝時期已經發展到極盛,軼事小說則以《世說新語》為代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

就。到了宋朝,志怪小說的成就未能超越前朝,但軼事小說則由於宋朝特殊的文

士風格以及文學創作上美學與理學結合的特殊趣味,而形成另一個新的高峰期,

並對明、清兩代同類型的小說塑造出更典型的文體規範。因此劉葉秋《古典小說

筆記論叢‧宋代筆記概述》如此描寫宋代的軼事小說「則公餘瑣記,林下閒談,

大都信筆直書,於樸實自然之中顯露文采,蔚成一代風格。」甚至說其「文學價

值是不遜於其史料價值的」8

。陳先生試圖將宋朝的軼事小說歸類如下一、雜錄

型的軼事小說,涉及的範圍較廣,有朝廷軼聞、士大夫日常生活言行,以歐陽脩

《歸田錄》、王闢之《澠水燕談錄》為代表;二、叢談型的軼事小說,指記事與

考證並重,代表作品正是沈括《夢溪筆談》以及莊綽《雞肋編》。三、小品型的

軼事小說,在記事中抒發感想如蘇軾的《東坡志林》;四、排調型的軼事小說,

譏諷世情如《艾子雜說》,純粹記述生活有趣詼諧之事,如呂本中《軒渠錄》。五、

都市生活的記述描寫,如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吳自牧《夢梁錄》、周密《武林

舊事》。六、因黨爭所致,存有深刻的門戶之見,而敘事論人多所批判怨言如劉

延世《孫公談圃》、葉孟得《避暑錄話》等9

。其中沈括《夢溪筆談》被歸屬於軼

事小說中的「叢談」類,「叢談」者指的是記事與考證並重的筆記,因此在題材

上包羅萬象,從其目錄來看,「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

政」、「機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

謔」、「雜志」、「藥議」等,我們看不出為什麼《夢溪筆談》會被譽為「中國科學

史的標竿」,這正是受到筆記體影響所致,況且當時中國尚未有所謂科學專著的

想法,沈括創作本書也只是在政治失意退居鄉林「思平日與客言者,時纪一事於

筆,則若有所晤言,蕭然移日,所與談者,唯筆硯而已,謂之《筆談》。」

10亦

非刻意為科學著書,在文字筆法以及內容結構上自是承襲筆記小說的特質。只不

過由於是屬於軼事小說而非志怪小說,因此仍能延續沈括的科學考證精神,而無

損於整本書的特質。

竹林七賢是指魏末晉初的七位名士:山濤、阮籍、劉伶、嵇康、向秀、阮咸、王戎。活動區域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省焦作市)的竹林。

劉義慶(403年—444年2月26日),彭城郡綏輿裏(今安徽省蕭縣)人,劉宋宗室,武帝劉裕之侄,為著名文學家、政治家。本長沙王劉道鄰之子,過繼給劉裕另一弟弟劉道規,世襲臨川王。曾集士人門客作《世說新語》《幽明錄》等書,文筆簡潔,為世人所推崇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一說名陶潛,字元亮,友人私謚靖節先生,尋陽郡柴桑縣人[1]:165,中國東晉至南朝宋時期士大夫與詩人。

《酉陽雜俎》二十卷,續集十卷,〈內府藏本。〉唐段成式撰。

宋   沈括 夢溪筆談

宋  營造法式 宋通直郎試將作少監李誡奉敕撰

事林廣記    陳元靚 南宋

《事林廣記》,南宋末年福建崇安人陳元靚作[1],是一部日用百科全書類型的中國古代民間書籍,收藏有很多與當時民間生活有關的資料,並開拓了類書附載插圖的體例。淺顯易懂,因此成書後流傅廣泛。通過《事林廣記》「帝系」一欄中所列的「大元聖朝」一節,寫有「今上皇帝,中統五年(1264年),至元萬萬年[2]」一條可知:該書成書於元初,為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年間到至元年初期寫成。此書原本已經失傳,現存元朝、明朝時代和日本國刻本多種,都是經過增廣和刪改的。

東京夢華錄   孟元老 南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

李漁  明末清初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即萬曆十四年十一月二七日-崇禎十四年正月二七日),名宏祖,字振之,號霞客,直隸江陰縣人,祖籍江西南昌,是明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

頤養部·止憂第二

作者:李漁

 

憂可忘乎?不可忘乎?曰:可忘者非憂,憂實不可忘也。然則憂之未忘,其何能樂?曰:憂不可忘而可止,止即所以忘之也。如人憂貧而勸之使忘,彼非不欲忘也,啼飢號寒者迫於內,課賦索逋者攻於外,憂能忘乎?欲使貧者忘憂,必先使飢者忘啼,寒者忘號,征且索者忘其逋賦而後可,此必不得之數也。若是,則“忘憂”二字徒虛語耳。猶慰下第者以來科必發,慰老而無嗣者以日後必生,迨其不發不生,亦止聽之而已,能歸咎慰我者而責之使償乎?語云:“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慰人憂貧者,必當授以生財之法;慰人下第者,必先予以必售之方;慰人老而無嗣者,當令蓄姬買妾,止妒息爭,以為多男從出之地。若是,則為有裨之言,不負一番勸諭。止憂之法,亦若是也。憂之途徑雖繁,總不出可備、難防之二種,姑為汗竹,以代樹萱。

 

○止眼前可備之憂

 

拂意之境,無人不有,但問其易處不易處,可防不可防。如易處而可防,則於未至之先,籌一計以待之。此計一得,即委其事於度外,不必再籌,再籌則惑我者至矣。賊攻於外而民擾於中,其可防乎?俟其既至,則以前畫之策,取而予之,切勿自動聲色。聲色動於外,則氣餒於中。此以靜待動之法,易知亦易行也。

 

○止身外不測之憂

 

不測之憂,其未發也,必先有兆。現乎蓍龜,動乎四體者,猶未必果驗。其必驗之兆,不在凶信之頻來,而反在吉祥之事之太過。樂極悲生,否伏於泰,此一定不移之數也。命薄之人,有奇福,便有奇禍;即厚德載福之人,極祥之內,亦必釀出小災。蓋天道好還,不敢盡私其人,微示公道於一線耳。達者如此,無不思患預防,謂此非善境,乃造化必忌之數,而鬼神必間之秋也。蕭牆之變,其在是乎?止憂之法有五:一曰謙以省過,二曰勤以礪身,三曰儉以儲費,四曰恕以息爭,五曰寬以彌謗。率此而行,則憂之大者可小,小者可無;非循環之數,可以竊逃而倖免也。只因造物予奪之權,不肯為人所測識,料其如此,彼反未必如此,亦造物者顛倒英雄之慣技耳。

由明代文學家張岱編撰的一部初級小百科,列述一般中國文化知識;全書共計二十大類,四千多個條目

陶庵夢憶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wikisource.org)

夜航船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wikisource.org)

「只是排練而已,不是真的。」

聊齋誌異     蒲松齡 清

紅樓夢  清

《幽夢影》(清)張潮

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   永瑢 紀昀 辑

《全唐詩》,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主導下,蒐羅唐詩的合集。「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1],共計900卷,目錄12卷。

類書的淵源可追溯到先秦戰國時期,秦國相國呂不韋主編的《呂氏春秋》。[1]:5不具有原創思想,而以取各家所長,避各家所短為主旨。[5]

 

三國魏文帝時編纂《皇覽》40餘部,專供皇帝閱覽。其後歷代相繼沿襲仿效,依據皇家藏書纂修巨型類書。宋代王應麟稱「皇覽」為類書的始祖。[6]

 

南北朝時期類書非常繁榮。有劉杳的《壽光書苑》200卷,劉峻的《類苑》120卷,徐勉的《華林遍略》620卷,祖珽的《修文殿御覽》360卷等。[1]:16

 

現存最早而較完整的類書之一,是隋唐虞世南所編的《北堂書鈔》,原為173卷。唐代類書相當發達,現存世有四種:《北堂書鈔》、唐高祖令歐陽詢主編的《藝文類聚》(100卷)、徐堅《初學記》和《白氏六帖》。

 

宋朝有李昉等奉宋太宗之命而主編的《太平廣記》500卷和《太平御覽》1000卷,王欽若等編的《冊府元龜》1000卷。1267年南宋王應麟編《玉海》,共240卷。

 

明成祖永樂年間,解縉、姚廣孝編《永樂大典》22877卷,卷冊最具規模,惜毀於戰火,缺佚甚多,今約僅及原書三十分之一。明代類書的數量有明顯增加。明代嘉靖年間更出現類書體文言小說集編刊的繁盛期。這類書籍可以王圻《稗史彙編》、葉向高《說類》、董斯張《廣博物志》等為代表。透過類書體例編纂文言小說集,方便讀者檢索,促進明代小說的傳播。明代萬曆年間盛行通俗日用類書,主要提供下層民眾日常實用、道德教育,及文化娛樂之需要。如《事林廣記》、《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及《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台萬用正宗》就屬於綜合性日用類書。有用於人際交往的信件書寫的日用類書,如《新編事文類聚翰墨全書》、《新編事文類要啟札青錢》、《鼎鍥燕台校正天下通行書柬活套》等。萬曆年間余文台刊行《萬用正宗不求人》日用類書有「書啟門類」一門,收錄《干書謁貴》、《干人薦舉》、《干求囑託》等用於攀附權貴的書札套路。馮夢龍編輯《燕居筆記》一書,收錄有《大友與小官問安書》、《小官奉契友書》、《結契書》、《小官答書》等同性戀情書大全。黃虞稷在《千頃堂書目》著錄明代類書有128種。《明史·藝文志》則是依據《千頃堂書目》刪削而成。[7]《中國古籍總目》著錄明代類書有439種。

 

清代陳夢雷、蔣廷錫編《古今圖書集成》1萬卷,分6編、32典、6109部,成為目前中國存在之最大類書。清朝嘉慶年間,監考官姚元之發現考生經常夾帶一些《類典》、《文海題備》、《四書人物類典串珠》等應考的類書進場作弊[8],於是在1815年向嘉慶帝奏請查禁此類類書。嘉慶帝亦認為抄錄類書不是真才實學,諭令查禁類書。自此,類書的發展走入了末路。[1]:54-55

唐  陸羽  茶經

文人興懷●名士˙風度˙文薈:《世說新語》

生活游宴●品味˙養生˙花草:《茶經》、《閒情偶記》、《幽夢影》

繁華落盡●城市˙記憶˙藝趣:《東京夢華錄》、《老殘遊記》

山水遊歷●旅行˙奇幻˙異域:《鏡花緣》、《裨海記遊》

情愛生死●俠義˙愛情˙傳奇:《唐人小說》、三言

唐詩大廳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強大的統一的帝國(疆域約1100多萬平方千米)。並在當時的世界上是最先進、文明的國家!在唐鼎盛時期不僅物質富庶繁華,而且文化也極其繁榮,而詩歌更是發展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是中華詩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據全唐詩不完備統計,整個唐朝時期,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產生了有名記載詩人就有兩千三百多位,近五萬多首詩作。這與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遺留詩歌總數比較還超出兩到三倍!

在兩千多有名望的詩人中,特別突出的屬世界級的大詩人就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以外獨具風格的著名詩人五六十名,這一數字也大大超出戰國至南北朝著名詩人的總和。

 

 

 

 

詩骨--陳子昂:其詩詞意激昂,風格高峻,大有“漢魏風骨”,被譽為“詩骨”。

詩傑--王勃: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傑”。

詩狂--賀知章: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 因其詩豪放曠達,人稱“詩狂”。

詩家天子 (另一種說法--詩家夫子)七絕聖手--王昌齡:其七絕寫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舉為“詩家天子”。

詩仙--李白:詩想像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被譽為“詩仙”。

詩聖--杜甫:其詩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人稱為“詩聖”。

詩囚--孟郊:作詩苦心孤詣,慘澹經營,元好問曾稱之為“詩囚”。

詩奴--賈島:一生以作詩為命,好刻意苦吟,人稱其為“詩奴”。

詩豪--劉禹錫:其詩沉穩凝重,格調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贈他“詩豪”的美譽。

詩佛--王維:王維不少詩歌中有濃厚佛教禪宗意味,以禪入詩。

詩魔--白居易:其作詩非常刻苦,“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人稱“詩魔”。

 

 

 

山水田園詩派

代表人物:王維、孟浩然、

相思

相思

特點: 題材多青山白雲、幽人隱士;風格多恬靜雅淡,富於陰柔之美;形式多五言古詩 、五絕、五律。

代表作:

王維:《山居秋暝》、《西施詠》、《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孟浩然:《過故人莊》等

 

 

 

邊塞詩派

代表人物:高適、岑參、王昌齡、李益、王之渙、李頎。

特點: 描寫戰爭與戰場,表現保家衛國的英勇精神,或描寫雄渾壯美的邊塞風光,奇異的風土人情,又或描寫戰爭的殘酷,軍中的黑暗,征戍的艱辛,表達民族和睦的嚮往與情懷。

唐詩

代表作:

高適:《燕歌行》、《別董大》、《薊門行五首》、《塞上》、《塞下曲》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王昌齡:《出塞》

李益:《從軍北征》

王之渙:《涼州詞》

李頎:《古意》

 

 

 

 

浪漫詩派

代表人物:李白。

特點: 以抒發個人情懷為中心,詠唱對自由人生個人價值的渴望與追求。詩詞自由、奔放、順暢、想像豐富、氣勢宏大。語言主張自然,反對雕琢。

代表作:

李白:《月下獨酌》、《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等。

 

 

 

 

 

現實詩派

代表人物:杜甫。

特點: 詩歌藝術風格沉鬱頓挫,多表現憂時傷世,悲天憫人的情懷。自中唐到宋代以來都繼承了杜甫的寫實風格。

代表作:《三吏》、《三別》、《兵車行》等。

 

 

 

 

 

 

到公元8世紀初,唐王朝出現了所說的“開元盛世”,經濟、文化發展到鼎盛。詩歌創作領域也出現大批優秀詩人,寫下內容異常豐富的詩歌。其中田園山水詩和描寫邊塞戰爭的詩占相當比重,李白、杜甫也出現在這時。下面分別作扼要介紹。

山水田園詩

這類詩歌最有名的作者首推王維。王維,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習慣上又稱他王右丞。他受佛教思想影響,厭倦官僚生活,長期隱居於輞〔wǎng讀音同“網”〕川別業,熱愛自然,熟悉農村,詩寫得恬靜閒適,具有一種靜態美。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夕陽的餘輝映照著村落(墟落),歸牧的牛羊湧進村巷中。老人惦念著去放牧的孫兒,拄著拐杖在柴門外望他歸來。在野雞聲聲鳴叫中,小麥已經秀穗,吃足桑葉的蠶兒開始休眠。豐年在望,荷鋤歸來的農民彼此見面,娓娓動情地聊起家常。這美好的情景使詩人聯想到官場明爭暗鬥的可厭,覺得隱居在這樣的農村該是多么安靜舒心;惆悵之餘不禁吟起《詩經》中“式微,式微,胡不歸?”的詩句(意即:天黑啦,天黑啦,為什麼還不回家呀?),表明他歸隱田園的志趣。王維精通音樂、繪畫、書法,藝術修養深厚;蘇東坡評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上面這首詩就可以說是一幅田園畫。

詠鵝

詠鵝

 

與王維齊名的詩人是孟浩然,原籍襄陽(在今湖北省),常被稱為孟襄陽,據說他曾在張九齡官署偶然遇到唐玄宗。玄宗知道他的詩名,命他朗誦詩作。他誦讀了《歲暮歸南山》,其中有“不才明主棄”(我缺乏才能,所以聖明的君主不用我)一句,玄宗聽了大不高興,說:“是你不求當官,不是我不讓你當官,你怎么能怪我!”後來他考進士沒被錄取,也沒正式做官,長期漫遊和隱居,以山水詩聞名於世。他的《過故人莊》一詩流傳最廣: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老朋友殺雞做飯,請他到村中作客。近看,茂密的綠樹嚴嚴地圍住村莊;遠望,青翠的山巒向遠方延伸開去。打開軒窗,可見到堆著穀物的場院和青青的菜園;端著酒杯興致勃勃地聊起桑麻的長勢和收穫。在這樣天然圖畫中與好友飲醇酒,啖佳肴,縱情談笑,該是多么快樂和愜意!酒後,朋友間仍戀戀不捨,約定九九重陽節再來歡聚,痛飲美酒,醉賞菊花。

儲光羲也是一位失意的隱士,他的《釣魚灣》寫了隱居的情趣:

垂釣綠灣春,春深杏花亂。

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

日暮待情人,維舟綠楊岸。綠蔭蔽天,落花飄地,清潭見底,荷動魚散,漁翁之意不在魚,單是這美好的景致就是最好的享受了。日暮罷釣繫船,在綠楊芳草中等待好朋友(情人)來相見,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不就等於神仙了嗎?實際上他們的生活也不會沒有困擾和煩惱,然而作詩時要暫時拋開它,抓住某一美好的場景和情緒,盡情發揮和渲染,詩人滿足了創作欲,也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這就叫作詩。

邊塞戰爭詩

在唐代的對外戰爭中,許多文人參與進去,對邊塞和軍旅生活有親身體驗,從戎而不投筆,寫詩描繪蒼涼的邊塞風光,讚頌將士們的勇武精神,或詛咒戰爭帶來的災難,於是有了邊塞詩派。著名詩人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有代表性: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篇幅限制,省略)

詩中的“走馬川”、“輪台”、“金山”、“車師”都是常見的北方或西域地名,這裡用來做地名的代號,並非實指,所以讀詩時不必求真,只注重理解詩意詩情。這首詩一開始,就大筆淋漓地描繪出西域狂風彌天、飛沙走石的惡劣環境。匈奴(代表強悍的北方民族)來犯,狼煙四起;將軍帶兵奔赴戰場迎敵。夜行軍兵器互相碰撞,儘管寒風如刀,落雪的五花馬背上依然熱汗蒸騰,很快又結成冰凌。在帳幕里起草討敵的檄文(戰書),還未等寫完,硯台里的墨水已凍成冰塊。這樣吃苦耐勞勇武向前的軍隊,一定會使敵人聞風喪膽,不敢交戰;那我們就在車師的西門等待勝利凱旋的捷報吧!詩中表現的樂觀豪邁的氣概,正是盛唐時期時代精神的體現。李頎的《古從軍行》也很有名:

唐詩畫意-秋夕

唐詩畫意-秋夕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軍隊白天要登上山頭瞭望烽火報警的情況,黃昏時又匆匆趕到交河(在新疆吐魯番,此代有水的地方,非實指)去飲戰馬。刁斗是一種銅製的鍋,白天用它燒飯,夜裡做打更的柝〔tuò拓〕用。軍人們背著刁斗在颳得昏天黑地的風沙中艱難行進,這時聯想到漢代從這條路遠嫁烏孫王的公主一路上彈奏的琵琶曲,一定是充滿幽怨。在荒無人煙的地方野營過夜,飄起瀰漫天地的大雪,和遠處的沙漠連成迷濛一片。秋夜裡南飛大雁的鳴叫聲悽厲又哀傷,交戰對方的胡兵也耐不住這艱苦生活而落下眼淚。聽說朝廷已傳下不準後退的命令,只能拚著性命跟隨將軍(輕車將軍為官名)去死戰。玉門被遮,即不準退入玉門關,用的是《史記·大宛列傳》的典故:貳師將軍李廣利攻大宛失利,退至敦煌,請求朝廷退兵,漢武帝“聞之大怒,使使(派使者)遮玉門,曰:有敢入者輒斬之!”拚命向前的結果,十有八九是戰死,年年有無數人拋骨荒遠的異鄉,唯一的成果是葡萄(蒲桃)從西域傳入中原種植,供富貴者享用。詩中雖流露出哀怨的情緒,基調還是高昂進取的。

釣月

釣月

 

戰爭是殘酷的。公元714年唐朝軍隊與吐蕃在臨洮的長城堡附近有過一場大戰,殺獲吐蕃數萬人。王昌齡的《塞下曲》寫到這場戰爭: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戰爭過後多年,戰場依然暗淡淒涼,漫漫的黃塵,雜亂的蒿草,白骨散棄其中,永遠被人遺忘。無論死者是哪一方的,對其本人和家庭來說,都是悽慘的悲劇。

還有王昌齡的《出塞》,揭露了戰爭帶來的苦難,希望良將保家衛國。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李白的詩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最傑出的詩人,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他經歷坎坷,思想複雜,既是一個天才的詩人,又兼有遊俠、刺客、隱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氣質。儒家、道家和遊俠三種思想,在他身上都有體現。“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導思想。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省靜寧縣),一說生於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先人曾流落西域,大約在李白五歲時遷至四川昌隆(今江油縣),並在此度過青少年時期。李白家境富裕,少年時飽讀百家書,表現出不凡的文學才能。同時好交遊,受朋友和社會影響,喜談修道成仙,嚮往行俠仗義,慷慨有大志,性格豪放不羈。25歲時離開家鄉,漫遊長江、黃河南北各地,結交社會名流,以詩文獲得很高的社會聲望。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友人薦舉,唐玄宗召見他,任他為翰林待詔,做皇帝的侍從文人,居長安近三年,使他對宮廷和貴族社會有了直接了解。由於權臣排擠,於天寶三年(公元745年)離開長安,再度開始漫遊生活。在洛陽,他與比他小11歲的杜甫相識,結下終生友誼。安史之亂開始時,他已55歲,正在宣城(在今安徽)。在安史之亂中,他懷著報國之情,應永王李璘之邀,入其幕府做事;後李璘被肅宗李亨剷除,李白則被流放夜郎(在今貴州),中途遇赦而歸,生活於金陵(今南京)和宣城間,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逝於當塗(在今安徽),享年62歲。

李白留給後世人九百多首詩篇。這些熠熠生輝的詩作,表現了他一生的心路歷程,是盛唐社會現實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藝術寫照。李白一生都懷有遠大的抱負,他毫不掩飾地表達對功名事業的嚮往。《梁甫吟》、《讀諸葛武侯傳書懷》、《書情贈蔡舍人雄》等詩篇中,對此都有繪聲繪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時代就喜好任俠,寫下了不少遊俠的詩,《俠客行》是此類詩的代表作。在長安3年經歷的政治生活,對李白的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現實,發生了尖銳的矛盾,胸中淤積了難以言狀的痛苦和憤懣。憤怒出好詩,於是,便寫下了《行路難》、《古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等一系列仰懷古人,壯思欲飛;自悲身世,愁懷難遣的著名詩篇。李白大半生過著流浪生活,遊歷了全國許多名山大川,寫下了大量讚美祖國大好河山的優美詩篇,藉以表達出他那種酷愛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懷。在這一類詩作中,奇險的山川與他那叛逆的不羈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這種詩在李白的詩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數量,被世世代代所傳誦,其中《夢遊天姥吟留別》是最傑出的代表作。詩人以淋漓揮灑、心花怒放的詩筆,盡情地無拘無束地舒展開想像的翅膀,寫出了精神上的種種歷險和追求,讓苦悶、鬱悒的心靈在夢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句,更把詩人的一身傲骨展露無遺,成為後人考察李白偉大人格的重要依據。

 

李白作為一個熱愛祖國、關懷人民、不忘現實的偉大詩人,也十分關心戰爭這一重要問題。對保衛邊疆的將士予以熱情的歌頌(如《塞下曲》),對統治者的窮兵黷武則給予無情的鞭撻(如《戰城南》、《丁都護歌》等)。李白還寫了不少樂府詩,描寫勞動者的艱辛生活,表達對他們的關心與同情(如《長干行》、《子夜吳歌》等)。

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最鮮明的藝術特色。作為一個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調動了一切浪漫主義手法,使詩歌的內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的統一。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比如,他入京求官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想念長安時,“狂風吹我心,西掛鹹陽樹。”這樣一些詩句都是極富感染力的,極度的誇張、貼切的比喻和驚人的幻想,讓人感到的卻是高度的真實。在讀到“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些詩句時,讀者不能不被詩人綿長的憂思和不絕的愁緒所感染。李白的這一藝術表現手法在《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等詩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李白詩中常將想像、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采、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韻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語言正如他的兩句詩所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明朗、活潑、雋永。

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

李白終生幻想施展抱負,乾一番經天動地的大事業。這在他的詩中隨處可見。在《上李邕》一詩中說: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恆殊調,見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他以《莊子》里講的那個攪動天海的大鵬自比,對自己的政治才能充滿自信,受到世人嘲笑,還以孔子(宣父)“後生可畏”的話為自己辯解。詩人在政治上十分天真,實際他未必具備政治家的才幹,他的“大言”遭冷笑並不奇怪。然而作為詩人,他卻是個天縱之才,是一隻遨遊天海的大鵬。他一生作詩人,政治上無作為,在他自己看來是不幸,可是對中國文學來說,卻是大幸。唐詩如無李白,那就同華美的大廈拿掉一根棟樑,那才是極大的遺憾呢。

李白有相當數量的詩是對社會不平的揭露和抨擊,如《古風五十九首》之一首:

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

中貴多黃金,連雲開甲宅。

路逢鬥雞者,冠蓋何輝赫。

鼻息乾虹蜺〔ní倪〕,行人皆怵惕。

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

這是諷刺皇帝身邊得勢的佞幸人物。他們坐著華貴的大車招搖過市,盪起漫天灰塵。一些宦官(中貴)錢多得不得了,修起宏麗的住宅。替皇帝開心的鬥雞人,也坐著帶華蓋的車耀武揚威。他們鼻孔朝天,噴出的氣息仿佛吹動了天空的雲霞(極言其驕橫),路上行人被嚇得不敢靠近。最後詩人慨嘆,社會上再也沒有許由(洗耳翁)那樣的賢人了,誰還能分出好人(堯)和壞人(跖)呢?傳說古代的聖君唐堯要把帝位讓給許由;許由聽說後認為污染了自己的耳朵,就跑到河邊去洗耳朵,他被認為是厭棄名利的賢人。跖,是傳說中古代的“大盜”,當然是作為壞人的代名詞。唐玄宗後期政治腐敗,王朝走下坡路,李白敏感到這一點,在詩中給以暴露和諷刺。李白直接描寫人民苦難的詩不太多,但寫得極精彩,如《戰城南》:

 

“去年戰,桑乾源……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篇幅限制,省略)

這首詩用的是漢代樂府詩的題目,有意學習樂府詩的傳統,但比漢代那首《戰城南》寫得更形象,更深刻。“桑乾”、“蔥河”、“條支”、“天山”都是邊疆地名。唐代兵士遠離故土到這些地方征戰,往往有去無回。有些邊疆民族以戰爭劫掠為業,古今不知有多少人戰死荒漠之中。秦代修築長城防備匈奴的地方,至今(“漢家”,唐人習慣用“漢”代稱“唐”,實指唐朝)仍然烽火不息,戰爭不斷。戰敗的馬匹在戰場上悲鳴尋找它的主人,而它的主人卻被烏鴉和鷹啄食,腸子都掛上枯樹枝頭。士卒戰死,領兵的將軍也空忙一場,毫無所獲。最後詩人用古代兵書的話說:戰爭可不是好玩的東西,有德的君主只有在不得已時才用到它。唐玄宗好大喜功,連年征戰,百姓遭難,這首詩即為此而發。

李白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詩很多,多為傑作。他的這類詩同王維、孟浩然的詩格調不同,如果說王維、孟浩然的風景詩是細緻入微的工筆畫,李白的風景詩則是飛動椽筆的大寫意。他常常不是作一草一木的刻畫,而是從巨觀攝取大自然的神韻。長江大河,巉〔chán蟬〕岩峭壁,萬里風雲,幽石古木,一到他筆下立刻飛動起來,為他所驅遣,創造出一個與造化同在的神話般的世界。如《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中寫廬山景色:

登金陵鳳凰台

登金陵鳳凰台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樑。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這是多么宏大的氣勢!只有李白的胸懷才能裝下這樣的氣勢,只有李白的神筆才能寫出這樣的氣勢。又如著名的《蜀道難》中的一段: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使人聽此凋朱顏!”(篇幅限制,請參見原文)

唐詩

唐詩

這是一段絕妙的風景描繪。詩人用極度誇張的語言寫出蜀道的艱難險峻:太陽神駕著六龍的車子到這裡也要折回來,奔騰的江水也要撞回來;黃鶴飛不過去,猿猴也愁於攀援。著名的青泥嶺道路彎曲險怪,行人伸手可摸到天上的參星和井星,累得喘不過氣,無不拍著胸膛長聲悲嘆。山中幽深的古木之上,各種鳥類的鳴叫更增加了神秘恐怖的氣氛。這難於上青天的蜀道,不要說去通過,就連聽人說一說,也把臉都嚇白了。詩人筆下蜀道上的奇姿壯彩,真可開拓讀者的心胸神臆,令人魂悸魄動,驚起長嗟。這段詩句的奇思異想和豪壯奔放的風格,正是李白詩獨具的特色。

清代詩人趙翼評李白詩說:“詩之不可及處,在乎神識超邁,飄然而來,忽然而去,不屑屑於雕章琢句,亦不勞勞於鏤心刻骨,自有天馬行空不可羈勒之勢。”(《甌北詩話》卷一)這段話概括出李白詩的藝術風格。李白自覺地繼承了屈原以來詩歌的浪漫主義精神,加上他的天才和勤奮,創造出獨特的李白風格。他的詩歌,第一個特點是具有濃烈的激情。他心地純潔,胸懷開闊,憎愛分明,高興時美酒清歌,仰天大笑;悲憤時要“捶碎黃鶴樓”,“倒卻鸚鵡洲”(《江夏贈韋南陵冰》),歌哭笑罵,無所避忌。第二個特點是無比豐富的想像力。詩思來如迅電,去如疾風,縱橫變幻,大起大落,隨著他抒情的需要,上下古今人物,天文地理知識,真實的歷史,虛幻的神話隨時來到他的筆下,注入詩句,為他服務。第三個特點是常用誇張的語言抒發激情;如“白髮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一風三日吹倒山”之類極度誇張的詩句,在他的詩中所在皆是。唯其誇張,所以傳神,極不準確的語言卻極準確地表達了他的感情。

 

杜甫的詩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於河南鞏縣,出身於富有文化教養的家庭,祖父杜審言是著名詩人。他青年時期正值“開元盛世”,遊歷過南起吳、越,北至齊、趙等地。35歲到長安求官,過了10年窮困落拓的生活,最後才得到一個八品小官。安史之亂爆發,長安淪陷,杜甫曾陷 城中,後逃出投奔肅宗李亨,任左拾遺。49歲時,棄官攜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由好友嚴武保薦任過一段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常被稱為杜工部)。流落四川八年,57歲時出川,輾轉流徙於湖北、湖南各地,59歲時在岳陽附近病死於一隻小船上。

李、杜齊名,但他們的性格和詩風卻很不相同。李白像狂放不羈的駿馬,杜甫像忍苦載重的犍牛,各具風範,各有價值。杜甫詩風老成穩健,傾向現實主義。他的全部詩作,一方面反映了一個誠實的知識分子一生的遭際,同時也是唐帝國由盛轉衰那段歷史的真實寫照。杜詩又被後人稱為“詩史”,即本於此。

安史之亂是杜甫一生最痛苦的一段經歷,也是他寫進詩歌的重要內容。這一期間的詩,雖也有關於個人窮通利達的慨嘆,更多的詩卻著眼於百姓苦難。公元756年,唐宰相房琯率四五萬軍隊在陳陶同安史叛軍激戰,由於指揮失當,差不多全軍覆沒。杜甫為此寫了《悲陳陶》一詩: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

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

初冬(孟冬)時節,從十幾個郡征來的良家子弟,一戰之後鮮血都灑在陳陶水澤之中。藍天下的曠野死寂無聲,四萬兵士一日之內全部戰死。野蠻的胡兵箭鏃上滴著善良百姓的鮮血,唱著人們聽不懂的胡歌在長安街市上飲酒狂歡。長安城的百姓轉頭向陳陶方向失聲痛哭,日夜盼望唐朝軍隊打回來恢復昔日的太平生活。詩人的悲憤恰是人民的悲憤,他在替百姓呼號。杜詩中著名的“三吏”、“三別”,全面反映了安史之亂給百姓帶來的深重苦難。我們看其中的《無家別》:

“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篇幅限制,請參見原文)

這是用第一人稱寫的,詩中的“我”是個當兵歸來的青年農民。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後,農村普遍衰敗,田園廬舍一片荒涼。這個敗陣歸來的士兵看到家鄉已面貌全非,鄉鄰們走死逃亡,舊里已成空巷,連太陽都暗淡無光,一片悽慘氣氛。村里成了狐狸之類的樂園,它們反客為主,豎起毛來發怒,怪這個青年的哭聲攪亂了它們的安寧。在百無聊賴中,這個農民為活下去開始鋤地,灌園,盡莊稼人的本分。然而仍不能安靜地生活,縣吏知他回來,又召他去練兵。這次是當地方兵,不出本州,轉身看看家裡,任何可攜帶的東西都沒有。稍覺安慰的是,雖然隻身一人,在本地總比遠離家鄉不知所歸好些吧。可是又一想,家鄉已一無所有,無所留戀,遠近都一樣,無所謂了。他又想起已經死去五年的母親,生兒得不到孝順,母子都留下刻骨的遺恨。人生到了這種無家可別的程度,百姓還怎么活下去呢?

“三吏”、“三別”使人們想到:是誰把百姓弄到這個地步?自然是那些當權者們的腐敗導致的。安史之亂的訊息還未傳到長安時,杜甫寫過一首長詩《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對以唐玄宗為首的最高統治集團奢侈淫靡的生活進行了尖銳的揭露,指出他們的享樂是建立在殘酷剝削農民的基礎上的:“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極度的不平,使詩人寫出近乎控訴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的詩句。在這首詩的最後,詩人寫他回到奉先縣家中的情形:“入門聞號啕,幼子飢已卒。”他自己的孩子也餓死了!悲痛之餘他想到,自己做為小官僚,既不繳納賦稅,也不從軍打仗,生活中尚且充滿酸辛,那些平民百姓的苦難就更可想而知了。在安史之亂爆發後的第三年,杜甫寫了著名長詩《北征》,深深憂慮“乾坤含瘡痍”的全國動亂形勢,闡述了對時局的見解,熱切期望國家中興,愛國愛民之情充溢全詩。

 

杜甫的寫親友間真摯情感的詩,也非常動人,如《贈衛八處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篇幅限制,省略)

參、商是此出彼沒永不同時出現的兩顆星星,比喻朋友難得相見。在一個美好的夜晚,詩人與闊別多年的老友聚會在燈光下款敘離情;青春時光匆匆過去,彼此看到對方的鬢角都已花白。詩中寫到相見的驚喜,兒女的禮貌,招待的熱情,飲酒的暢快,最後寫到即將分別的悵惘,處處透出美好深摯的情感。有相當社會閱歷的中老年人讀這首詩,更容易被感動。

杜甫的律詩成就最高,歷來被承認是律詩的楷模。我們讀他《秋興八首》中的第一首: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這是杜甫晚年滯留在夔〔kuí傀〕州時寫的。時值秋天,霜露過後的楓樹林枯葉紛紛凋落,隱天蔽日的巫山巫峽氣冷天清,愈加蕭索森幽。長江中湧起連天的波浪,想望中的塞北天地間仍布滿爭戰的風雲。詩人到此地已見菊叢兩次開花,此刻又想起對花流淚的情景;被牢牢系在岸邊的孤舟,使詩人想到自己欲歸故園而又不得離開的境況,興起無限傷感。這裡的婦女們正忙著動刀動尺裁製過冬的棉衣,白帝城裡傳來陣陣搗衣的砧聲,這一切都攪動起詩人刻骨鏤心的鄉愁而無法開釋。過去人常用“沉鬱頓挫”四個字來評價杜甫七律的風格,這首詩就是一個典型。

在成都杜甫草堂里掛著郭沫若寫的一副對聯:“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這16個字是對杜詩很好的概括。杜甫的詩歌體現了古代優秀知識分子的良心。立身民眾中,與百姓同憂樂,替人民呼號,為黎庶請命,在這方面他是中國知識分子永久的楷模。他一生心血都用在寫詩上,其詩具有堅實的內容,純真的熱情,深沉的激憤,凝重的格調,從這方面說他又是詩人學習的榜樣。他“讀書破萬卷”,善於學習和繼承傳統;“語不驚人死不休”,寫詩態度嚴肅認真,無論古體詩和近體詩,都臻於妙境和化境。所謂“詩聖”,就是詩歌領域的聖人,中國3000多年詩歌史上得此殊榮的只有杜甫一人。

中晚唐歌

唐代中後期,王朝的鼎盛期已過,但詩歌創作仍未衰歇,先後出現了韓愈、柳宗元、張籍、李賀、白居易、元稹、劉禹錫、杜牧、李商隱、溫庭筠、杜荀鶴等等風格不一的傑出詩人。他們的詩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國走向衰落過程中的危機和民間苦難,藝術成就很高,對後世影響也很大。

韓愈的詩

韓愈是散文大家,同時也是著名詩人。他最崇拜李、杜,但並未亦步亦趨地去摹擬他們,而是通過自己的探索創出獨特的風格。韓詩的特點是求奇避俗,與他的好友孟郊一道被稱為“韓孟詩派”。他的《山石》是其詩歌代表作之一:

“山石犖〔luò〕確行徑微……安得至老不更歸?”(篇幅限制,請參見原文)

20句詩,等於一篇完整的遊記。開頭把讀者的想像從崎嶇的山路上,引到黃昏的寺廟中,恍惚看到迷茫的夜空中翩然來去的蝙蝠。作者很愜意地坐在台階上休息,看到雨後的梔子生意盎然,這該能引起人們多少有趣的遐想呵。接著寫看壁畫,吃飯,夜宿,直寫到第二天下山。這時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高低上下難以找尋的山路,兩旁山花爛漫,澗水呈碧,佳木蔥籠,再到清澈的澗水裡洗洗腳,涼爽的風吹到身上,該是多么快慰!最後四句是議論:人生里這就是快樂,何必去當那個官兒,讓人管束呢?我們一夥的那幾位朋友啊,你們能到老都不辭官歸來嗎?這首詩寫的全是眼前景物,選擇、敘述恰到好處,語句峭拔,意境清新。

 

李賀也是一位有名的詩人。他的詩受韓愈影響,但風格又不同於韓愈。其詩想像豐富,形象怪特,辭語瑰麗,常把鬼魅題材寫得陰森可怖,被稱為“鬼才”。據說他為了寫出好詩,常帶一個小奴騎驢出遊,想出好句就趕緊寫下來投入一個破錦囊中,回家再點染成篇。他的《南園》詩之一,抒發了他作為詩人的幽憤:

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

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漢代揚雄曾把吟詩作賦比作“雕蟲篆刻”,微不足道。此處“雕蟲”指作詩的人。李賀說自己是個專門“尋章摘句”為作詩拼盡心力的人,作詩經常通宵達旦,只有簾外彎彎如弓的曉月陪伴自己。國家重視武功,年年在遼海(指北方)打仗;寫詩作文的人只好在衰颯的秋風中哀哀哭泣。他果然壽命不永,27歲時便死去。

白居易的詩

中唐時代成就最高的詩人是白居易。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樂天,半生為官,與好友元稹齊名,被稱為“元白”。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即詩文要為時代服務,為現實服務。這種明確的理論是相當進步的。他熟悉和同情百姓疾苦,他的政治諷諭詩《新樂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是為民請命的好作品。我們讀《秦中吟》中的一首《輕肥》:

“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是歲江南旱,衢〔qú渠〕州人食人!”(篇幅限制,省略)

唐代政治腐敗的根源之一,就是太監專權。這首詩就是諷刺宦官的。他們穿紅佩紫,騎著高頭大馬耀武揚威地去到軍隊里赴宴,飲罷美酒佳釀,吃完山珍海味,得意洋洋,精神亢奮,旁若無人。詩的最後筆鋒突然一轉:這年江南大旱,衢州(今浙江省衢縣)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沒有一句議論,思想已鮮明地表達出來:原來這幫國賊吃的是人民的膏血!《秦中吟》、《新樂府》之外,同類的詩作還有很多,如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寫的《代賣薪女贈諸妓》:

亂蓬為鬢布為巾,曉踏寒山自負薪。

一種錢塘江上女,著紅騎馬是何人?

賣柴婦女亂草一樣的頭髮上扎著粗布頭巾,每天都到寒冷的山中去背柴;同樣是錢塘江畔長大的女人,為什麼另一些人卻穿紅戴綠、騎馬坐轎,過著舒坦日子?“著紅騎馬”的是妓女,其實她們過的是另一種辛酸的日子,表面穿戴好,付出的是被人玩弄的代價;真正的剝削者是那些欺壓農民、玩弄妓女的達官貴人。不平之中還隱藏著不平,詩頗耐人尋味。白居易詩名很大,在外國(如日本)也有很大影響。他的名作還有長篇敘事詩《長恨歌》和《琵琶行》,前者寫唐玄宗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後者寫一名樂妓的辛酸遭遇,都寫得優美和諧,真切動人,流傳千古而不衰。晚唐詩人杜荀鶴、聶夷中、皮日休等,學習白居易,寫過許多反映人民疾苦的好詩。

李商隱和杜牧是晚唐詩人中的佼佼者。杜牧的清新明麗的抒情小詩,廣為人知。李商隱擅長律絕詩,常以歌詠歷史題材來諷諭現實。我們讀他一首《隋宮》: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唐代詩歌,無論就其作者之眾多、題材之廣泛,還是就其藝術之高超、影響之深遠來說,都是空前的。我們要繼承和研究這份寶貴的遺產,吸收其精華,期望有一天再創造出一個中國詩歌的新高峰。

傳統美術[編輯]

序號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批次
300Ⅶ—1楊柳青木版年畫天津市
301Ⅶ—2武強木版年畫河北省武強縣
302Ⅶ—3桃花塢木版年畫江蘇省蘇州市
303Ⅶ—4漳州木版年畫福建省漳州市
304Ⅶ—5楊家埠木版年畫山東省濰坊市
305Ⅶ—6高密撲灰年畫山東省高密市
306Ⅶ—7朱仙鎮木版年畫河南省開封市
307Ⅶ—8灘頭木版年畫湖南省隆回縣
308Ⅶ—9佛山木版年畫廣東省佛山市
309Ⅶ—10梁平木版年畫重慶市梁平縣
310Ⅶ—11綿竹木版年畫四川省德陽市
311Ⅶ—12鳳翔木版年畫陝西省鳳翔縣
312Ⅶ—13納西族東巴畫雲南省麗江市
313Ⅶ—14藏族唐卡勉唐畫派欽澤畫派噶瑪嘎孜畫派西藏自治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藏族唐卡昌都嘎瑪嘎赤畫派墨竹工卡直孔刺繡唐卡甘南藏族唐卡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卡若區墨竹工卡縣甘肅省夏河縣二擴
藏族唐卡勉薩畫派西藏自治區三擴
藏族唐卡郎卡傑唐卡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五擴
藏族唐卡齊吾崗派西藏自治區
藏族唐卡拉薩堆繡唐卡西藏自治區拉薩市
藏族唐卡康勉薩唐卡西藏自治區昌都市
藏族唐卡天祝唐卡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
藏族唐卡化隆唐卡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
藏族唐卡班瑪馬尾釘線繡唐卡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
藏族唐卡藏娘唐卡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314Ⅶ—15內畫衡水內畫北京內畫鼻煙壺廣東內畫河北省衡水市北京市西城區廣東省汕頭市
內畫北京內畫鼻煙壺廣東內畫北京市西城區廣東省汕頭市二擴
內畫魯派內畫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四擴
315Ⅶ—16剪紙蔚縣剪紙豐寧滿族剪紙中陽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揚州剪紙樂清細紋刻紙廣東剪紙傣族剪紙安塞剪紙河北省蔚縣豐寧滿族自治縣山西省中陽縣遼寧省錦州市江蘇省揚州市浙江省樂清市廣東省佛山市汕頭市潮州市雲南省潞西市陝西省安塞縣延川縣旬邑縣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江西省新幹縣甘肅省會寧縣
剪紙廣靈染色剪紙和林格爾剪紙莊河剪紙岫巖滿族剪紙建平剪紙新賓滿族剪紙長白山滿族剪紙方正剪紙上海剪紙南京剪紙徐州剪紙金壇刻紙浦江剪紙阜陽剪紙漳浦剪紙泉州(李堯寶)刻紙柘榮剪紙瑞昌剪紙莒縣過門箋濱州民間剪紙高密剪紙煙臺剪紙靈寶剪紙盧氏剪紙輝縣剪紙孝感雕花剪紙鄂州雕花剪紙仙桃雕花剪紙踏虎鑿花苗族剪紙慶陽剪紙山西省廣靈縣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遼寧省莊河市岫巖滿族自治縣建平縣新賓滿族自治縣吉林省通化市黑龍江省方正縣上海市徐匯區江蘇省南京市徐州市金壇市浙江省浦江縣安徽省阜陽市福建省漳浦縣泉州市柘榮縣江西省瑞昌市山東省莒縣濱州市高密市煙臺市河南省靈寶市盧氏縣輝縣市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鄂州市仙桃市湖南省瀘溪縣貴州省劍河縣甘肅省鎮原縣二擴
剪紙包頭剪紙新干剪紙延川剪紙旬邑彩貼剪紙會寧剪紙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江西省新幹縣陝西省延川縣旬邑縣甘肅省會寧縣三擴
剪紙靜樂剪紙桐廬剪紙浦城剪紙水族剪紙定西剪紙回族剪紙山西省靜樂縣浙江省桐廬縣福建省浦城縣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甘肅省定西市寧夏回族自治區四擴
剪紙太原剪紙山西省太原市五擴
剪紙海倫剪紙黑龍江省綏化市海倫市
剪紙梅山剪紙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
316Ⅶ—17顧繡上海市松江區
317Ⅶ—18蘇繡江蘇省蘇州市
蘇繡無錫精微繡南通仿真繡江蘇省無錫市南通市二擴
蘇繡揚州刺繡江蘇省揚州市四擴
蘇繡常州亂針繡江蘇省常州市五擴
318Ⅶ—19湘繡湖南省長沙市
319Ⅶ—20粵繡廣繡潮繡廣東省廣州市潮州市
粵繡珠繡廣東省潮州市五擴
320Ⅶ—21蜀繡四川省成都市
蜀繡重慶市渝中區二擴
321Ⅶ—22苗繡雷山苗繡花溪苗繡劍河苗繡貴州省雷山縣貴陽市劍河縣
苗繡貴州省凱里市二擴
苗繡貴州省台江縣三擴
苗繡湘西苗繡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五擴
苗繡松桃苗繡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
322Ⅶ—23水族馬尾繡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
323Ⅶ—24土族盤繡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324Ⅶ—25挑花黃梅挑花湖北省黃梅縣湖南省隆回縣
挑花望江挑花花瑤挑花安徽省望江縣湖南省漵浦縣二擴
挑花苗族挑花湖南省瀘溪縣三擴
挑花巫溪嫁花重慶市巫溪縣五擴
325Ⅶ—26香包慶陽香包繡制甘肅省慶陽市江蘇省徐州市
香包徐州香包江蘇省徐州市二擴
326Ⅶ—27象牙雕刻北京市東城區廣東省廣州市
象牙雕刻常州象牙淺刻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四擴
327Ⅶ—28揚州玉雕江蘇省揚州市
328Ⅶ—29岫巖玉雕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
329Ⅶ—30阜新瑪瑙雕遼寧省阜新市
330Ⅶ—31夜光杯雕甘肅省酒泉市
331Ⅶ—32金石篆刻西泠印社浙江省杭州市西泠印社中國藝術研究院
金石篆刻中國藝術研究院四擴
332Ⅶ—33青田石雕浙江省青田縣
333Ⅶ—34曲陽石雕河北省曲陽縣
334Ⅶ—35壽山石雕福建省福州市
335Ⅶ—36惠安石雕福建省惠安縣
惠安石雕影雕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五擴
336Ⅶ—37徽州三雕婺源三雕安徽省黃山市江西省婺源縣
337Ⅶ—38臨夏磚雕甘肅省臨夏縣
磚雕山西民居磚雕山西省清徐縣二擴
磚雕固原磚雕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四擴
338Ⅶ—39藏族格薩爾彩繪石刻四川省色達縣
339Ⅶ—40潮州木雕廣東省潮州市
潮州木雕廣東省揭陽市汕頭市二擴
340Ⅶ—41寧波朱金漆木雕浙江省寧波市
341Ⅶ—42樂清黃楊木雕浙江省樂清市
黃楊木雕上海市徐匯區二擴
342Ⅶ—43東陽木雕浙江省東陽市
343Ⅶ—44漳州木偶頭雕刻福建省漳州市
木偶頭雕刻江加走木偶頭雕刻福建省泉州市二擴
木偶頭雕刻泰順木偶頭雕刻浙江省泰順縣四擴
344Ⅶ—45萍鄉湘東儺面具江西省萍鄉市
345Ⅶ—46竹刻嘉定竹刻寶慶竹刻上海市嘉定區湖南省邵陽市
竹刻無錫留青竹刻常州留青竹刻黃岩翻簧竹雕江安竹簧江蘇省無錫市常州市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四川省江安縣二擴
竹刻徽州竹雕莆田留青竹刻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四擴
346Ⅶ—47泥塑天津泥人張惠山泥人鳳翔泥塑濬縣泥咕咕天津市江蘇省無錫市陝西省鳳翔縣河南省濬縣
泥塑玉田泥塑蘇州泥塑聶家莊泥塑大吳泥塑徐氏泥彩塑苗族泥哨楊氏家庭泥塑河北省玉田縣江蘇省蘇州市山東省高密市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四川省大英縣貴州省黃平縣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二擴
泥塑惠民泥塑山東省惠民縣三擴
泥塑北京兔兒爺淮陽泥泥狗北京市朝陽區河南省淮陽縣四擴
泥塑北京泥人張北京市東城區五擴
347Ⅶ—48酥油花塔爾寺酥油花青海省湟中縣
酥油花強巴林寺酥油花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三擴
348Ⅶ—49熱貢藝術青海省同仁縣
349Ⅶ—50燈彩仙居花燈硤石燈彩泉州花燈東莞千角燈湟源排燈浙江省仙居縣海寧市福建省泉州市廣東省東莞市青海省湟源縣
燈彩北京燈彩上海燈彩秦淮燈彩蘇州燈彩佛山彩燈潮州花燈洛陽宮燈汴京燈籠張北京市崇文區朝陽區上海市盧灣區江蘇省句容市蘇州市廣東省佛山市潮州市湘橋區河南省洛陽市開封市二擴
燈彩忠信花燈廣東省連平縣三擴
燈彩樂清首飾龍浙江省樂清市四擴
350Ⅶ—51嵊州竹編浙江省嵊州市
竹編東陽竹編舒席瑞昌竹編梁平竹簾渠縣劉氏竹編青神竹編瓷胎竹編浙江省東陽市安徽省舒城縣江西省瑞昌市重慶市梁平縣四川省渠縣青神縣邛崍市二擴
竹編益陽小郁竹藝毛南族花竹帽編織技藝湖南省益陽市廣西壯族自治區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三擴
竹編安溪竹藤編道明竹編福建省安溪縣四川省崇州市四擴
828Ⅶ—52麵人北京麵人郎上海麵人趙曹州麵人曹縣江米人北京市海淀區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曹縣
面人麵人湯北京市通州區三擴
面人天津麵塑天津市河西區五擴
829Ⅶ—53麵花陽城焙麵麵塑聞喜花饃定襄麵塑新絳麵塑郎莊麵塑黃陵麵花山西省陽城縣聞喜縣定襄縣新絳縣山東省冠縣陝西省黃陵縣
麵花嵐縣麵塑山西省嵐縣四擴
830Ⅶ—54草編大名草編徐行草編萊州草辮沐川草龍湖口草龍河北省大名縣上海市嘉定區山東省萊州市四川省沐川縣江西省湖口縣
草編哈薩克族芨芨草編織技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托里縣三擴
831Ⅶ—55柳編廣宗柳編維吾爾族枝條編織河北省廣宗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
柳編固安柳編黃崗柳編霍邱柳編博興柳編曹縣柳編河北省固安縣安徽省阜南縣霍邱縣山東省博興縣曹縣三擴
柳編臨沭柳編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五擴
832Ⅶ—56石雕煤精雕刻雞血石雕嘉祥石雕掖縣滑石雕刻方城石猴大冶石雕雷州石狗白花石刻安岳石刻澤庫和日寺石刻遼寧省撫順市浙江省臨安市山東省嘉祥縣萊州市河南省方城縣湖北省大冶市湖南省瀏陽市廣東省雷州市四川省廣元市安岳縣青海省澤庫縣
石雕菊花石雕湖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三擴
石雕沅洲石雕富平石刻綏德石雕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陝西省富平縣綏德縣四擴
石雕巴林石雕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五擴
石雕綠松石雕湖北省
石雕大足石雕重慶市大足區
833Ⅶ—57玉雕北京玉雕蘇州玉雕鎮平玉雕廣州玉雕陽美翡翠玉雕北京市玉器廠江蘇省蘇州市河南省鎮平縣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揭陽市
玉雕海派玉雕上海市三擴
玉雕騰衝玉雕雲南省保山市騰衝市五擴
834Ⅶ—58木雕曲阜楷木雕刻澳門神像雕刻武漢木雕船模山東省曲阜市澳門特別行政區湖北省武漢市礄口區
木雕紫檀雕刻莆田木雕花瑰藝術劍川木雕中國紫檀博物館上海市福建省莆田市海南省澄邁縣雲南省劍川縣三擴
木雕永樂桃木雕刻東固傳統造像通山木雕山西省芮城縣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湖北省通山縣四擴
木雕泉州木雕福建省泉州市五擴
木雕曹縣木雕山東省菏澤市曹縣
木雕奉節木雕重慶市奉節縣
木雕藏族扎囊木雕西藏自治區山南市
835Ⅶ—59核雕光福核雕濰坊核雕廣州欖雕江蘇省蘇州市山東省濰坊市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
核雕大連核雕遼寧省大連市西崗區四擴
836Ⅶ—60椰雕海南椰雕海南省海口市
837Ⅶ—61葫蘆雕刻東昌葫蘆雕刻山東省聊城市
838Ⅶ—62錫雕山東省萊蕪市浙江省永康市
錫雕蓮花打錫江西省蓮花縣四擴
錫雕錦州錫雕遼寧省錦州市五擴
839Ⅶ—63漢字書法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書法家協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
840Ⅶ—64藏文書法德格藏文書法果洛德昂灑智四川省德格縣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
藏文書法尼赤西藏自治區四擴
841Ⅶ—65木版年畫平陽木版年畫東昌府木版年畫張秋木版年畫夾江年畫滑縣木版年畫山西省臨汾市山東省聊城市陽穀縣四川省夾江縣河南省滑縣
木版年畫老河口木版年畫湖北省老河口市三擴
842Ⅶ—66彩扎鳳凰紙紮秸稈扎刻彩布擰台邳州紙塑獅子頭佛山獅頭湖南省鳳凰縣河北省永清縣邯鄲市江蘇省邳州市廣東省佛山市
彩扎麒麟製作廣東省東莞市四擴
彩扎銅梁龍燈彩扎重慶市銅梁區五擴
843Ⅶ—67龍檔樂清龍檔浙江省樂清市
844Ⅶ—68常州梳篦江蘇省常州市
845Ⅶ—69麥稈剪貼浙江省浦江縣
麥稈剪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河南省清豐縣湖北省仙桃市四擴
846Ⅶ—70北京絹花北京市東城區
北京絹人北京市東城區五擴
847Ⅶ—71堆錦上黨堆錦山西省長治市堆錦研究所長治市群眾藝術館
848Ⅶ—72湟中堆繡青海省湟中縣
849Ⅶ—73甌繡浙江省溫州市
850Ⅶ—74汴繡河南省開封市
851Ⅶ—75漢繡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
852Ⅶ—76羌族刺繡四川省汶川縣
853Ⅶ—77民間繡活高平繡活麻柳刺繡西秦刺繡澄城刺繡紅安繡活陽新布貼山西省高平市四川省廣元市陝西省寶雞市澄城縣湖北省紅安縣陽新縣
民間繡活夏布繡江西省新余市四擴
民間繡活寧夏刺繡寧夏回族自治區五擴
854Ⅶ—78彝族(撒尼)刺繡雲南省石林彝族自治縣
855Ⅶ—79維吾爾族刺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地區
856Ⅶ—80滿族刺繡岫巖滿族民間刺繡錦州滿族民間刺繡長白山滿族枕頭頂刺繡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錦州市古塔區吉林省通化市
滿族刺繡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克東縣四擴
滿族刺繡寧安滿族刺繡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市五擴
857Ⅶ—81蒙古族刺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湖縣
蒙古族刺繡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左旗四擴
蒙古族刺繡圖什業圖刺繡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五擴
858Ⅶ—82柯爾克孜族刺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溫宿縣
859Ⅶ—83哈薩克氈繡和布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六師
860Ⅶ—84料器北京料器北京京城百工坊藝術品有限公司
料器葡萄常料器北京市東城區三擴
861Ⅶ—85甌塑浙江省溫州市
862Ⅶ—86磚塑鄄城磚塑山東省鄄城縣
863Ⅶ—87灰塑廣東省廣州市
864Ⅶ—88糖塑豐縣糖人貢天門糖塑成都糖畫江蘇省豐縣湖北省天門市四川省成都市
865Ⅶ—89瓷板畫江西省南昌市
866Ⅶ—90軟木畫福建省福州市
867Ⅶ—91鑲嵌彩石鑲嵌骨木鑲嵌嵌瓷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甌海區仙居縣寧波市廣東省汕頭市普寧市
鑲嵌潮州嵌瓷廣東省潮州市工藝美術研究院三擴
868Ⅶ—92新會葵藝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
869Ⅶ—93傳統插花北京林業大學
870Ⅶ—94盆景技藝揚派盆景技藝徽派盆景技藝英石假山盆景技藝江蘇省揚州市泰州市安徽省歙縣廣東省英德市
盆景技藝蘇派盆景技藝川派盆景技藝江蘇省蘇州市四川省盆景藝術家協會三擴
盆景技藝如皋盆景江蘇省如皋市四擴
871Ⅶ—95布老虎黎侯虎山西省黎城縣
872Ⅶ—96建築彩繪白族民居彩繪陝北匠藝丹青炕圍畫雲南省大理市陝西省山西省襄垣縣
建築彩繪傳統地仗彩畫遼寧省瀋陽市三擴
建築彩繪北京建築彩繪北京市西城區五擴
建築彩繪中衛建築彩繪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
1154Ⅶ—97棕編新繁棕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
1155Ⅶ—98苗畫湖南省保靖縣
1156Ⅶ—99嘉興灶頭畫浙江省嘉興市
1157Ⅶ—100永春紙織畫福建省永春縣
1158Ⅶ—101平遙紗閣戲人山西省平遙縣
1159Ⅶ—102清徐彩門樓山西省清徐縣
1160Ⅶ—103上海絨繡上海市浦東新區
1161Ⅶ—104寧波金銀彩繡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
1162Ⅶ—105瑤族刺繡廣東省乳源瑤族自治縣
1163Ⅶ—106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1164Ⅶ—107侗族刺繡貴州省錦屏縣
1165Ⅶ—108錫伯族刺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1166Ⅶ—109寧波泥金彩漆浙江省寧海縣
1314Ⅶ—110京繡北京市房山區河北省定興縣
京繡北京補繡北京市朝陽區五擴
1315Ⅶ—111布糊畫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
1316Ⅶ—112抽紗汕頭抽紗潮州抽紗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
1317Ⅶ—113水陸畫河北省廣平縣
1318Ⅶ—114畢摩繪畫四川省美姑縣
1319Ⅶ—115彩砂壇城繪製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
1320Ⅶ—116琥珀雕刻遼寧省撫順市
1321Ⅶ—117傳統玩具郯城木旋玩具山東省郯城縣
1322Ⅶ—118蒙古文書法內蒙古自治區
1323Ⅶ—119滿文錫伯文書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1324Ⅶ—120刻銅杜氏刻銅安徽省阜陽市
刻銅饒陽刻銅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五擴
刻銅貴溪鏨銅雕刻江西省鷹潭市貴溪市
1325Ⅶ—121錯金銀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
1326Ⅶ—122賞石藝術中國觀賞石協會
1471Ⅶ—123藤編懷遠藤編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
藤編漢中藤編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
1472Ⅶ—124蒙古族唐卡馬鬃繞線堆繡唐卡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1473Ⅶ—125烙畫南陽烙畫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
1474Ⅶ—126毛繡察哈爾毛繡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後旗
1475Ⅶ—127發繡東台發繡江蘇省鹽城市東台市
發繡溫州發繡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
1476Ⅶ—128廈門珠繡福建省廈門市
1477Ⅶ—129魯繡山東省
1478Ⅶ—130彝族刺繡涼山彝族刺繡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
1479Ⅶ—131布依族刺繡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1480Ⅶ—132藏族刺繡貴南藏族刺繡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
1481Ⅶ—133哈薩克族刺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1482Ⅶ—134水晶雕刻東海水晶雕刻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
1483Ⅶ—135瓷刻大豐瓷刻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
1484Ⅶ—136竹根雕象山竹根雕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
1485Ⅶ—137貝雕北海貝雕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
1486Ⅶ—138骨角雕合浦角雕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
1487Ⅶ—139皮藝蒙古族皮藝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台長: 多面向呈現
人氣(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