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10-03 17:59:41| 人氣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貓與長壽與紙

https://youtu.be/zpzrAL3C690

https://fb.watch/nrDSR7rka7/

|閒情四事 — 四司六局|

https://medium.com/@touchinghistoryeducation/%E9%96%92%E6%83%85%E5%9B%9B%E4%BA%8B-%E5%9B%9B%E5%8F%B8%E5%85%AD%E5%B1%80-f7a510390807

https://theme.npm.edu.tw/exh111/FourLeisureAffairs/index.html#main

「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戾家。」— 宋 吳自牧《夢梁錄》

「四司六局」為上述能手,若想在宴席上掛幅好畫,得知會排辦局一聲~

根據故宮書畫文獻處副研究員許媛婷的研究:今日我們若想了解「四司六局」,可以從宋代吳自牧所撰寫的《 夢粱錄》來認識,作者吳自牧按筵席流程,以及各局的工作事項,依序列出「四司」: 帳設司、茶酒司、廚司、台盤司;以及「六局」: 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燭局、香藥局、排辦局。

「四司六局」各有分工,本文引用許研究員的文章〈 「閑情四事」商機無限 — 打造插花、焚香、掛畫、喝茶幸福感的「四司六局」〉來分別列述。

按筵席流程後,「四司」首先由帳設司人員負責宴會環境的佈置。

帳設司人員的工作,包括:

「仰塵、錄壓、卓幃、搭席、簾幕、繡額、罘(ㄈㄨ ˊ)罳(ㄙ)、屏風、書畫、簇子、畫帳。」

許研究員的文章寫道:「仰塵」,指張設在桌席及座位上方, 作為承接塵土的小帳,意指從架棚子開始。

架了棚子,接著得固壓棚架、展開桌幃、搭座席、掛簾幕。

完成以上的工作,帳設司人員會在棚外擺放「罘罳」,這是一種原先放置在屋檐下防止鳥雀飛入掠食的金屬網或絲網,後泛稱為放置屋外的屏風;棚內則是以各式屏風、書畫陳設,或是簇子(簇為小竹之意,此處可能指竹子畫軸)、掛畫等物裝飾及布置,以營造精緻典雅的宴席氛圍。

等到賓客開始入場,就由茶酒司人員負責招呼賓客。

有趣的是,茶酒司有官府、民間之分。

許文指出:為官府貴家服務的茶酒司為「賓客司」,負責賓客「專掌賓客過茶湯、斟酒、上食、唱揖。」; 用於民間百姓,則稱「茶酒司」,工作包含「掌管筵席合用金銀酒茶器具及直茶湯煖盪,斟酒、請坐、諮席、開話、斟酒、食上、唱揖、歇坐席。」

許文寫到:「賓客司」人員需先「過茶湯」,「過茶湯」即所謂的奉茶、送茶水;至於「上食」,則是獻食,得先送上小菜;「茶酒司」工作項目比「賓客司」多,從準備筵席適用的金製、銀製的酒、茶這類器具,還是取用溫好的茶酒,送到客人面前;接問詢問、引導找到席次,並倒茶、斟酒請客人入席歇坐等等都屬於他們的工作範疇。

此外,「茶酒司」負責迎賓之餘,需要當BD,開拓各種業務~從「迎送親姻、吉筵慶壽、邀賓筵會、喪葬齋筵、修設僧道齋供、 傳語取覆、上書請客、送聘禮合,成姻禮儀、 先次迎請等事。」各種宴客需求,都是「茶酒司」的業務範圍!

在筵席開始的前後時刻,就是廚司人員最忙的階段。

廚司負責備料、剁切、 烹煮生熟食、調製羹湯等廚務。

正式上菜之前,要先把提供給客人「看食」 (只能先看菜色,還不能吃)的菜色裝入盤中, 所以「事前後,掌筵生熟、看食、籹飣、合食」, 籹飣指盛裝食物如餖飣般的小樣,飣亦有置放的意思,再放入合食(食盒)之中。

筵席正式開始後,席中上菜有一到九盞酒的時間,所以才有「前後筵九盞食、品 坐歇坐、泛勸品件、放料批切、調和精細美味美湯、精巧簇花、龍鳳勸盤等事。」的記載。

廚司負責廚房事務,炊、烤、烹、煮都精通,至於果蔬雕花擺盤也是必備的技能,厲害的廚司人員能雕出龍鳳呈祥的精緻擺盤;而最重要的筵席通常得行酒九盞,每回的行酒,就稱一盞酒,通常每一盞酒搭配的菜餚,都有所講究。例如飲到第三盞酒時,廚司才能提供下酒菜的肉類;到第五盞酒時,才提供羹湯(縷絲羹)等。此類關於九盞食的先後順序,極可能是源自於宋朝宮廷宴會的做法。(許媛婷)

最後由台盤司人員負責出盤,台盤司負責將美味餐點送至賓客面前,打菜清盤,以及後續回收用餐後的碗盤。

工作項目是「把(一作「托」) 盤打送、賫(ㄐㄧ)擎勸盤、出食椀楪等。」其中的賫擎,指捧持;勸盤,則是指敞口扁淺的盤子,用以盛裝食物或酒杯;「楪(ㄧㄝ ˋ)」, 係指盛食物的小盤。

用一句話來統整:台盤司負責筵席前後的送菜、清盤,以及收拾杯碗碟盤等善後事宜。

閱讀許文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四司」的工作內容,至於「六局」,從許媛婷研究員的文章我們掌握一個概念 : 「六局」是依照各局負責的工作性質分類。「六局」的前三局提供筵席開始前的「視覺饗宴」,分別是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至於後三局的油燭局、香藥局與排辦局,則與用餐環境的空間設計有關。

果子局要在筵席正式開始前,預備給客人「看果」的各式蔬果跟小點心,他們會把蔬果點心切成丁狀小塊,按類分裝成小堆,置 入小盤中,「裝簇飣盤看果、時新水果、南北京果、海腊肥脯、臠切、像生花果、勸酒品件。」

蔬果點心有當季時令水果,也有南來北往的遠地水果,像是蘋果、桃、李、梨、龍眼、西瓜等;而魚乾、肉乾、肉塊,亦有「像生花果」, 會仿如花果造型的裝飾品, 也會加入各種下酒菜。

蜜煎局負責「簇飣看盤果套山子、 蜜煎像生窠兒。」這裏的「看盤」同於前面提到的「看食」、「看果」,都是把食物先放在客人面前供其觀賞之用。

盤內裝著「果套山子」又稱「繡花高飣果壘」,高飣有將食物貯置得高高的意涵;果壘,則將水果堆疊起來成一座小山。

「蜜煎像生窠兒」又稱「雕花蜜煎」,因為蜜煎就是今日的蜜餞,是將金橘、 青梅、石榴、鵝梨、木瓜漬以蜂蜜或糖,來製成各式果乾蜜餞,再雕成花鳥蟲魚形狀的食物。

菜蔬局的工作也是預備「看盤」 用的菜蔬,「掌筵上簇飣看盤菜疏、供筵泛供 異品菜蔬,時新品味、糟藏像生件段等。」這類工作負責筵席開始前放在客人面前的小菜,這些小菜可能較少見的青蔬,或是用酒糟、鹽、糖等調料先醃製過,以維持食物的保鮮度與不同口感。

油燭局的職務為:「掌燈火照耀,上燭、修燭、點照、壓燈、辦席、立臺、手把、豆臺、竹籠、 燈臺、裝火簇炭。」當時已採蠟燭來照明,因此會將燃燭安全地放置在各種立臺(落地的高燈臺)、手把、豆臺(長柄小盞的豆形 燈臺)、竹籠等燈臺,若棚外要添裝炭火等內外照明事宜,則會全數交給油燭局負責。

香藥局人員「掌管龍涎、沈腦、 清和、清福異香,香壘、香爐、香毬、裝香簇 畫細灰,效事聽候換香、酒後索喚異品、醒酒 湯藥餅兒。」

受到上層社會及文人之間流行的品香文化影響,加上海外貿易發達,商人大量進口香料,使得市面上的香鋪也可見到龍涎、 沈腦(沈香與龍腦香的併稱)、清和、清福異香這類昂貴的香;民間的茶肆酒樓因應顧客需求,備有各種等級的香篆、香印、香餅,而筵席也少不了負責香事的工作人員。

香藥局的工作除了將香置入香爐,或製成香毬之外;此外還要「效事聽候換香、酒後索喚異品、醒酒湯藥餅兒」,效事有從事或出力服務、 效勞的意涵,所以他們不但要在香焚盡之前隨時替換,還必須支應筵席上客人取用異品奇香的需求,或提供醒酒用的湯藥等,處理可發生的各種臨時狀況。

許文指出:「四司六局」是經濟繁榮、消費力強的社會背景下發展出來的宴席模式。

準備一場筵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能夠替自己分擔解勞,宴會主人如果想開趴,凡是婚喪喜慶之物,只要透過「四司六局」就能方便又省事~

當時,富貴人家與官府中,會設有自家的「四司六局」,

民間跟隨上層階級的風潮,也會舉辦筵席,所以也在民間產生「四司六局」這樣的商業團體,由此也可看到宋代的繁華安定。

從許研究員的文章,我們可以知道「四司六局」四司為帳設司、茶酒司、廚司、台盤司;六局是果子局、菜蔬局、蜜煎局、香藥局、油燭局、排辦局。

這些司局的名字可對他們所掌管的事物略知一二,而上述關於四司六局的解釋是引用許研究員翔實的研究分析,全文請參考此處並購買之。

最後的最後我們得來認識一下排辦局,在宋人吳自牧《夢粱錄》所列在四司六局最後一項的排辦局,他們負責「掌椅桌、交椅、卓(一作「桌」) 凳、書桌及洒掃、拭抺、供過之職。」

排辦局需要排列筵席上的桌椅座位,也負責清潔打掃。

這些「供過」(侍候人)都是排辦局人員的工作。

然而,與吳自牧寫法不同的是, 耐得翁在《都城紀勝》則是寫「排辦局專掌掛 畫、插花、掃灑、打渲、拭抺、供過之事。」(許媛婷)

耐得翁在《都城紀勝》將排辦局人員工作內容具體寫出「掛畫、插花」 事宜,這代表當時排辦局人員協助裝飾筵席的用餐環境,將掛畫及插花列入他們的工作項目中。

許多宋朝文人有收藏書畫的嗜好,收藏的山水畫想欣賞,自然得「掛畫」。

「掛畫」是宋代自皇宮貴族到庶民都會流行的生活雅趣,非專屬於文人雅士的活動。當時,官府與富貴人家設有「四司六局」,民間所出現類似的商業機構提供服務,專門辦理宴席及接待賓客,皆有「排辦局」負責掛畫、插花等務,將環境佈置成雅集之所。

若主人想舉辦一個雅興集會,他希望擁有「花、香、畫、茶」的優雅品味,這一切的鋪張之繁瑣,不能藉由一己之力來做到,這印證何孟元老《東京夢華錄 · 筵會假賃》:「主人只出錢而己,不用費力。」

簡單來說呢,花花銀子請「四司六局」來代辦,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而這是為何耐得翁會說:「凡四司六局人祇應慣熟,便省賓主一半力。故常諺曰: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許戾家。」 主人忙著社交應酬,如果還得花心思在打點宴會上,那可能就會先累倒了~這也是為何吳自牧《夢梁錄》這一段完整的敘述是:「蓋四司六局等人,祇直慣熟,不致失節,省主者之勞也。⋯⋯俗諺云: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 宜戾家。若有失節者,是祇役人不精故耳。」

看來,主子的命令,奴家也只能遵從

也不知若畫掛得特好,有無賞賜呢?

|閒情四事 — 插花、焚香、掛畫、喝茶|

Four Leisure Activities : Arranging Flowers, Burning Incense, Hanging Paintings, Tasting Tea

展覽日期 Date|09/16 (Fri) - 12/18 (Sun)

開放時間 Opening hours|09:00–17:00

展覽地點 Place|陳列室 Gallery 105

參考資料:

1. 《閒情四事 — 探訪古人花、香、畫、茶的世界》,國立故宮博物院,111年,9月。

2. 閒情四事展覽官網 https://is.gd/49sLyO

3. 許媛婷,2022,〈 「閑情四事」商機無限 — 打造插花、焚香、掛畫、喝茶幸福感的「四司六局」〉,故宮文物月刊,第474期,p.5-p.19 。

千年以前,相傳曾有一場被傳為佳話的「風雅盛會」,是宋駙馬爺王詵(1036-約1093)宴請當

時的名士蘇東坡(1037-1101)、黃庭堅(1045-1105)、李公麟(1049-1106)、米芾(1051-1107)

等十餘人在庭園的一次聚會。聚會上,眾人所關注的主角常常是這些文人名士們,然而本文試

圖透過文獻資料,將視角轉移到穿梭在文人周圍,現場負責筵席、聚會服務的工作人員身上。

正因為他們的專業付出,才能營造出充滿「花、香、畫、茶」的閑情氛圍。

▌許媛婷

「閑情四事」商機無限─

打造插花、焚香、掛畫、喝茶幸福感的「四司六局」

5

故宮文物月刊─ 第 期

474

這是一次邀集眾多重量級文人參與的雅集

宴會,更是一場後人傳誦不絕的世紀盛會。然

而,這場盛會究竟是真有其事?還是屬於傳說

中的文人同樂會,歷來研究者的論述不絕,但

並非本文想要探討的重心。真正令筆者好奇的

是,十一、十二世紀文人們是如何在不需要自

己動手的情況下,出現像(傳)南宋劉松年(活

動於1174-1224)所繪〈西園雅集〉那樣的宴會

場景呢?根據後人研究,在每一場歡樂宴聚的

背後,事實上是有著受過專業訓練的一群人,

在默默地奉獻他們的心力及勞力。究竟是什麼

樣的一群人?他們的分工情況又是如何?將是

以下本文的重點。

籌備宴席的商業機構―四司六局

透過南宋文人耐得翁《都城紀勝》記載,

我們了解到南宋時期的杭州確實有專門提供籌

辦宴會的商業服務,當時人稱這類商業機構為

「四司六局」。這個機構最初很可能是專為官府

或富貴人家服務而發展出來的。根據耐得翁形

容:「官府貴家置四司六局,各有所掌,故筵

席排當,凡事整齊。」然而,他所稱的「四司

六局」並非官府或富貴人家的專屬機構,一般

百姓若願意花錢,同樣也可以請其代辦禮席。

故云:「都下街市亦有之,常時人戶,每遇禮席,

以錢倩之,皆可辦也。」1 由於倩字有請的涵義,

一般老百姓只要「以錢倩之」,依然可以請「四

司六局」代辦筵席事宜。(圖1)

然而,「四司六局」究竟是指哪四司,又

有哪六局?他們各自的工作性質,跟插花、焚

香、掛畫及喝茶有何關連?除了經由耐得翁的

描述之外,我們另外還可以從吳自牧《夢粱錄》

卷十九〈四司六局筵會假賃〉進一步瞭解「四

司六局」的組織及其工作性質。再者,從卷名

所稱「筵會假賃」看來,「假賃」具有租借涵義,

從字面上理解,「四司六局」更像是筵會租借

或代辦的商業服務機構。2(圖2)

由於當時只要是婚喪喜慶所用物品,多流

行採用租借方式,方便又省事,不用費心。因

此,在周密(1232-1298)《武林舊事》就提到:

圖1 南宋 耐得翁 《都城紀勝》 舊鈔本 國家圖書館典藏圖2  南宋 吳自牧 《新編夢粱錄》卷十九〈四司六局筵會假賃〉 

明正德間安愚柳氏藍格鈔本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平圖009022

6「閑情四事」商機無限— 打造插花、焚香、掛畫、喝茶幸福感的「四司六局」

「凡吉凶之事,自有所謂茶酒廚子專任飲食、請

客、宴席之事。凡合用之物,一切賃至,不勞

餘力。」3(圖3)

《夢粱錄》作者吳自牧按照筵席流程順序,

以及各局負責的工作事項,依序列出「四司」:

帳設司、茶酒司、廚司、臺盤司;以及「六局」:

分成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燭局、香藥

局、排辦局。至於「四司六局」各部門的分工

情形,及人員工作事類之廣、細項之多,相較

於今日常見的代辦婚宴規模,實有過之而無不

及,令人咋舌。以下分別列述,再進一步瞭解

各單位的工作內容。(圖4)

四司:帳設司、茶酒司、廚司、臺盤司

「四司」按筵席流程先後,首先由帳設司人

員負責宴會環境的佈置與整理。這類工作包括

「仰塵、錄壓、卓幃、搭席、簾幕、繡額、罘

(ㄈㄨ ˊ)罳(ㄙ)、屏風、書畫、簇子、畫帳。」

所稱「仰塵」,是指張設在桌席及座位上方,

作為承接塵土的小帳,意指從架設棚子開始。

接著固壓棚架、展開桌幃、搭好座席、懸掛簾

幕等等。除此之外,工作人員也會在棚外擺放

「罘罳」,這是一種原先放置在屋檐下以防止鳥

雀飛入掠食的金屬網或絲網,後泛稱為放置於

屋外的屏風;棚內則是以各式屏風、書畫陳設,

圖3 宋 劉松年 西園雅集 卷 局部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7

故宮文物月刊─ 第 期

474

圖4 宋 徽宗 文會圖 軸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8「閑情四事」商機無限— 打造插花、焚香、掛畫、喝茶幸福感的「四司六局」

圖5 宋 徽宗 文會圖 軸 局部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或是簇子(簇有小竹之意,此處可能指竹子畫

軸)、掛畫等物裝飾及布置,以營造精緻典雅

的宴席氛圍。

等到賓客開始入場,就由茶酒司人員負責

招呼賓客。有趣的是,茶酒司名稱及工作項目,

還有官府、民間之分。為官府貴家服務,稱為

「賓客司」,負責賓客「專掌賓客過茶湯、斟

酒、上食、唱揖。」;用於民間百姓,則稱「茶

酒司」,工作項目包含「掌管筵席合用金銀酒

茶器具及直茶湯煖盪,斟酒、請坐、諮席、開

話、斟酒、食上、唱揖、歇坐席。」上面提到

的賓客司人員需先「過茶湯」,這是指奉茶、

送茶水的意思;上食指的是獻食,先送上小菜;

至於茶酒司人員工作項目更多一些,不管是準

備筵席適用的金製、銀製的酒、茶這類器具,

還是取用溫好的茶酒,送到客人面前;接問詢

問、引導找到席次,並倒茶、斟酒請客人入席

歇坐。(圖5 ∼ 7)

此外,茶酒司人員在負責迎賓之餘,他們

還要開拓各種業務項目,舉凡「迎送親姻、吉

筵慶壽、邀賓筵會、喪葬齋筵、修設僧道齋供、

傳語取覆、上書請客、送聘禮合,成姻禮儀、

先次迎請等事。」上述包山包海的各種宴客需

求,都是屬於茶酒司人員的業務範圍。

9

故宮文物月刊─ 第 期

474

圖6 宋 徽宗 文會圖 軸 局部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7 宋 徽宗 文會圖 軸 局部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而在筵席開始的前後時刻,就是廚司人員

最忙的階段。他們在廚房要負責備料、剁切、

烹煮生熟食、調製羹湯等這類廚務。

在正式上菜前,要先把提供給客人「看食」

(只能先看菜色,還不能吃)的菜色裝入盤中,

所以「事前後,掌筵生熟、看食、籹飣、合食」,

籹飣指盛裝食物如餖飣般的小樣,飣亦有置放

的意思,再放入合食(食盒)之中。

等到筵席正式開始之後,席中的上菜會有

一到九盞酒的時間,所以「前後筵九盞食、品

坐歇坐、泛勸品件、放料批切、調和精細美味

美湯、精巧簇花、龍鳳勸盤等事。」廚司人員

負責的廚房事務,不僅炊、烤、烹、煮樣樣都

要,還得果蔬雕花擺盤,厲害的廚司人員甚至

可雕出龍鳳呈祥這樣高難度的精緻擺盤;最重

要的是,筵席通常會行酒九盞,每回行酒就稱

一盞酒,通常每一盞酒搭配的菜餚,都有所講

究。例如飲到第三盞酒時,廚司才能提供下酒

菜的肉類;到第五盞酒時,才提供羹湯(縷絲羹)

10

「閑情四事」商機無限— 打造插花、焚香、掛畫、喝茶幸福感的「四司六局」

圖8-1 宋 張訓禮 圍爐博古圖 軸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11

故宮文物月刊─ 第 期

474

等等。此類關於九盞食的先後順序,極可能是

源自於宋朝宮廷宴會的做法。4

最後由臺盤司人員負責出盤,將美味餐點

送至賓客面前,打菜清盤,以及後續回收用餐

後的碗盤。工作項目像是「把(一作「托」)

盤打送、賫(ㄐㄧ)擎勸盤、出食椀楪等。」其

中的賫擎,指捧持;勸盤,則是指敞口扁淺的

盤子,用以盛裝食物或酒杯;「楪(ㄧㄝ ˋ)」,

係指盛食物的小盤。換言之,臺盤司人員要負

責筵席前後的送菜、清盤,以及收拾杯碗碟盤

等善後事宜。(圖8)

六局: 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

油燭局、香藥局、排辦局

另外還有「六局」,是依照各局負責的工

作性質分類,前三局是提供筵席開始之前的「視

覺饗宴」,分別為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

至於油燭局、香藥局及排辦局,則與用餐環境

的空間設計有關。

身為果子局的工作人員,要在筵席正式開

始之前,預備好給客人「看果」的各式蔬果或

小點心,切成丁狀小塊,按類分裝成小堆,置

入小盤中,「裝簇飣盤看果、時新水果、南北

圖8-2 宋 張訓禮 圍爐博古圖 軸 局部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12

「閑情四事」商機無限— 打造插花、焚香、掛畫、喝茶幸福感的「四司六局」

京果、海腊肥脯、臠切、像生花果、勸酒品件。」

有的是當季的時令水果,或是南來北往的遠地

水果,像是蘋果、桃、李、梨、龍眼、西瓜等等;

也有魚乾、肉乾、肉塊,亦有「像生花果」,

就是仿製得栩栩如生,很像花果造型的裝飾品,

或是一些使人增強喝酒慾望的食物。

蜜煎局人員是負責「簇飣看盤果套山子、

蜜煎像生窠兒。」這裏的「看盤」同於前面提

到的「看食」、「看果」,都是先放在客人面

前供其觀賞之用。至於盤內裝些什麼呢?「果

套山子」又稱「繡花高飣果壘」,高飣有將食

物貯置得高高的意味;果壘,則將水果堆疊起

來成一座小山。「蜜煎像生窠兒」又稱「雕花

蜜煎」,蜜煎就是今日所稱蜜餞,就是將金橘、

青梅、石榴、鵝梨、木瓜漬以蜂蜜或糖,製成

各式果乾蜜餞,再取之雕成花鳥蟲魚等物的形

狀。5(圖9)

另外,菜蔬局人員的工作同樣是預備「看盤」

用的菜蔬,「掌筵上簇飣看盤菜疏、供筵泛供

異品菜蔬,時新品味、糟藏像生件段等。」這

類工作是負責筵席開始之前放在客人面前的小

菜,這些小菜可能有些較為少見的青蔬,或是

用酒糟、鹽、糖等調料先醃製過,以維持食物

的保鮮度與不同口感。

圖9 桌上所放「果套山子」又稱「繡花高飣果壘」,高飣有將食物貯置得高高的意味;果壘,則將水果堆疊起來成一座小山;旁為花形燭臺。

13

故宮文物月刊─ 第 期

474

  後三局則是油燭局、香藥局及排辦局,其

中油燭局人員「掌燈火照耀,上燭、修燭、點

照、壓燈、辦席、立臺、手把、豆臺、竹籠、

燈臺、裝火簇炭。」由於當時已經採用蠟燭來

照明,因此將燃燭安全地放置在各種立臺(落

地的高燈臺)、手把、豆臺(長柄小盞的豆形

燈臺)、竹籠等燈臺,或是棚外要添裝炭火等

內外照明事宜,全數交給油燭局工作人員負責。

  此外,還有香藥局人員「掌管龍涎、沈腦、

清和、清福異香,香壘、香爐、香毬、裝香簇

畫細灰,效事聽候換香、酒後索喚異品、醒酒

湯藥餅兒。」受到上層社會及文人之間流行的

品香文化影響,加以海外貿易發達,商人大量

進口香料,使得市面上的香鋪也可見到像龍涎、

沈腦(沈香與龍腦香的併稱)、清和、清福異

香這類昂貴難得的香;民間的茶肆酒樓因應顧

客需求,同樣備有各種等級的香篆、香印、香

餅,故而筵席間自然也少不了負責香事的工作

人員。(圖10 ∼ 12)

他們工作除了將香置入香爐,或製成香毬

之外;此外還要「效事聽候換香、酒後索喚異

圖10 宋 陳敬 《新纂香譜》 鈔本 國家圖書館典藏

圖11  北宋至金 定窯 弦紋樽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弦紋樽作為香器使用,呈現日常焚香的生活氛圍。

14

「閑情四事」商機無限— 打造插花、焚香、掛畫、喝茶幸福感的「四司六局」

品、醒酒湯藥餅兒」,效事有從事或出力服務、

效勞的意涵,所以他們不但要在香焚盡之前隨

時替換,還必須支應筵席上客人取用異品奇香

的需求,或提供醒酒用的湯藥等等,處理可能

發生的各種臨時狀況。6

被吳自牧《夢粱錄》列在最後的排辦局工

作人員,他們「掌椅桌、交椅、卓(一作「桌」)

凳、書桌及洒掃、拭抺、供過之職。」除了排

列筵席上的桌椅座位,還要負責清潔打掃、拭

抺桌椅,這些「供過」(侍候人)都是排辦局

人員的工作。然而,與吳自牧寫法不同的是,

耐得翁在《都城紀勝》則是寫「排辦局專掌掛

畫、插花、掃灑、打渲、拭抺、供過之事。」

將排辦局人員工作內容具體寫出「掛畫、插花」

事宜,這代表當時排辦局人員也會協助裝飾筵

席的用餐環境,將掛畫及插花列入他們的工作

項目之中。(圖13)

營造插花.焚香.掛畫.喝茶的「幸

福感」的關鍵

上述所說的「四司六局」是在經濟繁榮、

消費力強的社會下發展出來的商業模式,需求

創造供應,從筵席的流程到各局負責的工作細

項,端視客人要求筵席的規模大小,進而估計

動員人力的多寡。在這背後,必然有著龐大的

商機。

圖12  金 霍窯 瑩白三足盤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此件白瓷盤為燒香時所用香器,可將香餅或香篆置於盤中。

15

故宮文物月刊─ 第 期

474

圖13 宋人博古圖 軸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16

「閑情四事」商機無限— 打造插花、焚香、掛畫、喝茶幸福感的「四司六局」

圖14 宋 劉松年 西園雅集 卷 局部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17

故宮文物月刊─ 第 期

474

18

「閑情四事」商機無限— 打造插花、焚香、掛畫、喝茶幸福感的「四司六局」

圖16  南宋 吳自牧 《新編夢粱錄》卷十九 明正德間安愚柳氏藍格鈔本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平圖009022

圖15 南宋 耐得翁 《都城紀勝》 舊鈔本 國家圖書館典藏

圖17 宋 徽宗 文會圖 軸 局部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19

故宮文物月刊─ 第 期

474

註釋:

1. ( 宋)耐得翁,《都城紀勝.四司六局》(國家圖書館藏吳興張氏韞輝齋藏舊鈔本)。

2. ( 宋)吳自牧,《新編夢粱錄》(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明正德間安愚柳氏藍格鈔本),卷19,〈四司六局筵會假賃〉,平圖 009019 ∼

009022。

3. (宋)周密,《武林舊事》(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曆間(1573-1620)繡水沈氏尚白齋刊本)。

4. 有關宋朝宮廷宴會所列九盞酒食的介紹,參考自《百科知識中文網》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5%AE%8B%E5%9C%8B%

E5%AE%B4(檢索時間:2022 年8 月20 日)。

5. 「 簇飣看盤果套山子」又稱「繡花高飣果壘」,「蜜煎像生窠兒」則是「雕花蜜煎」,詳見 https://chikoching.blogspot.com/2015/09/

0908.html?m=1(檢索時間:2022 年8 月20 日)。

6. 此處「效事」亦有將其寫成「職位」之意,詳見〈宋代掌管香藥的官員都負責幹什麼?〉https://zhuanlan.zhihu.com/p/150040883(檢

索時間:2022 年8 月20 日)。然筆者根據耐得翁《都城紀勝》記載:「香藥局專掌藥楪、香球、火箱、香餅、聽候索喚諸般奇香,及

醒酒湯藥之類。」並未見到「效事」一職的描寫,疑此二字應為動詞「從事、出力服務」之意,而非名詞「職位」。

7.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國家圖書館藏舊鈔本),卷4,〈筵會假賃〉。

對於主人而言,想要舉辦一個雅興集會、

歡慶筵席,又希望擁有「花、香、畫、茶」四

大元素的優雅品味,然在過程中卻有這麼多的

繁瑣事項,如何以一人之力完成?因此,孟元

老《東京夢華錄.筵會假賃》:「主人只出錢

而己,不用費力。」7 直接出錢請「四司六局」

代辦,確實不失一個解決之道。(圖14)

不過,古人同樣會面臨現代人遇到的煩惱,

若是找筵席租賃公司代辦,花錢不打緊,最怕

是花了錢又受氣。要如何解決這個煩惱?耐得

翁《都城紀勝》與吳自牧《夢粱錄》有志一同,

都提出相同的觀點。耐得翁說:「凡四司六局

人祇應慣熟,便省賓主一半力。故常諺曰:燒

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許戾家。」

(圖15)而吳自牧則說:「蓋四司六局等人,祇

直慣熟,不致失節,省主者之勞也。⋯⋯俗諺

云: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

宜戾家。若有失節者,是祇役人不精故耳。」

(圖16、17)

換句話說,若是想要辦一個充滿幸福感的

雅興集會、喜慶筵席,必須找到「四司六局」

行業中的佼佼者、專業的行家,千萬別為省錢

而找到那些技藝不精、外行的,或是業餘、兼

辦的公司人員。看來,古今一同,若是想要一

個被花、香、畫、茶圍繞的幸福聚會,不但要

付出相應的經濟成本,還要眼明心亮,挑對專

業的商業機構與訓練有素的人員,才能體會到

「不用費力」的幸福感。

本文係配合本院今(2022)年9月16日至12月18日

「閑情四事─插花・焚香・掛畫・喝茶」特展文

章,展名由吳密察院長拍板定案,本展由余佩瑾副

院長率領策展團隊何炎泉科長、王亮鈞助理研究員

及筆者共同辦理,另有謝鎮鴻助理研究員、林姿吟

助理研究員以及王韻寧小姐協助導覽手冊及展覽事

宜。

作者任職於本院書畫文獻處

圖1 宋 蘇軾 致運句太博尺牘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宋朝開始流行著各種品香的活動,尤其是社會上層的人們,不僅對於各種香味相當敏銳,也發

展出香的各種品評與審美。品香也就與喝茶、插花、掛畫、聽琴、談禪等,都成為生活中不可

或缺的文藝雅事。古代的香味當然難以保存,連文字記載也相對困難,因此過去藝術史研究中,

鮮少提及嗅覺的部分。這些作品出現時,也不容易聯想到香,甚至連黃庭堅手抄的嬰香方都被

定名為「藥方」。然而,透過宋人最愛的梅花,可以將此四件看似無關的作品聯繫起來,分別

是蘇軾的折枝梅、善畫梅的揚無咎、宋徽宗的梅花、具梅香的嬰香。儘管梅花在作品中各自代

表著不同的象徵意義,卻又彰顯出其兼容並蓄的豐富內涵。透過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北宋香

文化的無所不在,儘管味道早已煙消霧散。

香合、梅花與嬰香─

▌何炎泉

宋人品香二三事

21

故宮文物月刊─ 第 期

474

宋朝開始流行著各種品香的活動,尤其是社

會上層的人們,不僅對於各種香味相當敏銳,也

發展出香的各種品評與審美。品香也就與喝茶、

插花、掛畫、聽琴、談禪等,都成為生活中不

可或缺的文藝雅事。隨之而來的就是爭奇鬥艷

的私家配方,例如宋徽宗(1082-1135)在宮中

設香坊,指揮匠人開發新香方,妃子們也會加

入行列,文人喜愛蒐集、研發不同香方,以加

強各自的文化優勢。從王公、貴族、大臣到文

人,莫不以追求新奇獨特的香品與香具為目標。

為了讓品香體驗更加豐富,許多人並不僅

止於研發新香品,而是對香展開了全面研究,

只要能夠相得益彰的都會加以考慮,例如范成

大(1126-1193)〈雪寒圍爐小集〉:「席簾紙

閣護香濃」,就利用冬季保暖用的紙閣、紙帳

當作焚香的最佳場所。唐宋時代,過冬時禦寒

的紙閣,是以木槅為基本屏架,上糊白紙,然

後將朝陽開窗的牆壁前圍合三面,留出門道,

以草簾障蔽,上面用同樣的紙屏蓋頂。這種小

巧的房中房,陽光透窗,火爐置中,溫暖適意,

深受文人喜愛。1

香合

蘇軾(1037-1101)〈致運句太博尺牘〉(圖1):

軾啟。適辱教不果。即答悚悚。晚來尊

體佳安。惠貺臨安香合極佳妙。領意之

厚。敢不捧當。但深感怍也。謹奉啟。

上謝不宣。軾再拜。運句太博閣下。

十六日。

用筆圓潤秀麗,線條流暢優美,為其早年書風,

推測約書於熙寧四年(1071)。此時期蘇軾因

為批評新法,忤逆王安石(1021-1086),在熙

寧四年四月被外放擔任杭州通判。點畫之際無

不顯露傳統書學功底,與貶黃州以後的書風差

距甚大。這種早年書風因為不夠典型,往往遭

無識之士冷落棄置,導致傳世數量不多。現今

看來,除了書量上的珍稀性外,對於探索蘇軾

書法也有著關鍵性的地位,缺乏這些前期作品,

所有的探討很容易淪為臆測與空談。信札內容

很簡單,主要是致謝對方贈送自己一個極佳妙

的「臨安香合」。

香合即是香盒,盛放香料的容器,從漢代

即有實物出土,北魏時期(386-535)已經很

普遍。作為賀禮使用,在晚唐以後開始流行。

到了宋代,從皇帝、貴族、官員到平民,贈送

香盒賀壽成為一種禮節,也是流行時尚。紹聖

二年(1095),蘇軾被貶至惠州,而其弟蘇轍

(1039-1112)則貶在筠州,在蘇軾給表兄程之才

(字正輔,約1035-?)的書信中,就曾有提到給

其弟作為「生日禮物」的香盒,「有一信篋並

書,欲附至子由處,輒以上干,然不須專差人,

但與尋便附達,或轉託洪、吉間相識達之。其

中乃是子由生日香合等,他是二月二十日生,

得此前到為佳也」(蘇軾《東坡全集》,〈與程輔提刑

二十四首之九〉)。

生日賀禮的香盒應該還是以金銀材質為

主,不過宋代瓷香盒也被大量使用,只是瓷盒

品類用途極廣,不容易區分,可能是粉盒、油

盒、花盒、藥盒等。另外還有雕漆香盒,明人

屠隆(1543-1605)《考槃餘事》:「有宋剔梅

花蔗段盒,金銀為素,用五色漆胎,刻法深淺

隨妝露色,如紅花綠葉,黃心黑石之類,奪目

可觀。」認為雕漆香盒為諸物之冠。2

梅花

蘇軾這封信,光是紙張材質選用與處理,

就顯示出有多麼慎重其事,加上書寫時,字裡

行間所顯露出的從容與自適,都讓觀者不難想

22

香合、梅花與嬰香— 宋人品香二三事

像,收到臨安香盒的蘇軾有多麼愉悅。這張紙

經過約千年的歲月蹂躪後,很清楚可以見到紙

面加工的物質脫落不少,連帶使得墨跡部分也

受到損傷,不過因為還帶有一股特殊光澤,尚

能推測出是一張相當高級的加工粉蠟箋。相較

一般抄造後未經加工的生紙,這種熟紙因為工

序的繁複而更顯貴重,也更適合書寫。事實上,

不僅止於此,雖然已經是一張很高級的熟紙,

還額外在表面施作砑光來裝飾。可惜目前從正

面幾乎完全見不到任何紋樣,僅能在從墨線上

面可依稀見到隱隱約約的小局部,對於整體圖

案更是完全處於一種不明的狀態。

筆者在與國立故宮博物院照相室攝影師林宏

熒討論下,依據砑花箋紙的製作方式與特性,決

定不採一般正面取景模式,改從側面斜向拍攝,

之後再由攝影助理林子淵負責後續影像處理,終

於取得到一個完整的折枝梅花圖案。(圖2)

折枝梅花裝飾的消失,最大原因就是砑光

施作的技法,據宋代砑花箋紙實物及文獻記載,

當時文人會自行在紙張上砑花裝飾,也會依據

需求製訂加工砑花箋紙所需的雕板。製作的過

程十分簡易,只要將紙張放置於雕刻好的凸板

上,利用光滑硬物在紙面上加以研壓,板子上

的紋樣就會突起,圖案內的紙張也會因為被研

磨過而更顯緊結光滑,此時也很容易因質地的

鬆緊變化出現反射光澤上的變化,因此才會被

稱為砑光。

不難想像,在剛剛砑製好的時候,因為圖

案邊緣有明顯壓痕與光澤,加上讀信時的眼睛

與紙張角度都不固定,要看到現今十分不明顯

的圖案並不是問題。然而,這類出於文人自行

加工製作的砑花箋紙,往往因為只是施以物理

性加工,所以經過裝裱的工序之後不僅整體呈

現平整的狀態,原來砑光的緊密表面也可能因圖2 宋 蘇軾 致運句太博尺牘(特殊攝影)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為噴溼而還原。

總之,蘇軾特意使用一張等級非常高的砑

光折枝梅花粉臘箋,顯示此人與此物在其心中

之地位。除了紙張的精心加工與書寫之外,折

枝梅花圖案的選擇也饒富意味。折枝梅在北宋

箋紙上的出現,說明了不只在文藝上,即使在

日常生活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冬天的紙帳、

閣中就會以折枝梅瓶花布置,或以水墨梅花加

以裝飾,如此便可以在清幽梅香、梅影中入睡

與醒來。3

梅花清新脫俗與傲雪盛開的特質,自古即被

賦予君子人格。宋初梅妻鶴子的林逋(967-1208)

寫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被譽為詠梅千古絕唱。透過歐陽修(1007-1072)

與蘇軾等人的推波助瀾,梅花與林逋的隱士形

象更是緊密結合,讓梅花的君子意象有了進一

步的發展,讓北宋這群有志難伸的文人們,往

往將自身比喻為孤高絕俗與貞潔自愛的梅花,

23

故宮文物月刊─ 第 期

474

圖3-1 宋 揚旡咎 書尺牘(特殊攝影)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讓世人得以見到極其罕見的狂放大草作品。這

樣的作品往後再也沒有出現過,因為與其書寫

觀相牴觸,他五年(1085)後《題王逸少帖》:

「顛張醉素兩禿翁,追逐世好稱書工。何曾夢見

王與鐘,妄自粉飾欺盲聾。」清楚表明完全不

贊同唐朝狂草的態度。顯然,這樣大膽的書寫

嘗試,發生在謫貶黃州初期,更像是一種人生

宣示或是切割,預告接下來的蘇軾將有所不同。

除了梅詩,梅畫當然也是北宋文人的重頭

戲,尤其是墨梅的出現。據載墨梅創始人為北

宋花光和尚(釋仲仁),長期居住湖南衡州花

蘇軾就寫了四十多首關於梅花的詩,幾乎涵蓋

所有的梅花意象與象徵。

他被貶至黃州的途中,在麻城春風嶺上,

看見一株株高潔的梅花盛開,獨自於困境中奮

鬥,不禁想到自己剛剛脫離險境,有感寫下〈梅

花〉:「春來空谷水潺潺,明皪梅花草棘間。

昨夜東風吹石裂,半隨飛雪渡關山。」表面寫

詩梅花,實際上卻是訴說不幸的遭遇,巧妙地

讓梅花成為自己的代言者。此詩書跡《梅花詩

帖》是初抵黃州(1080)所寫,幸運地被保存

在《西樓蘇帖》(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中,

24

香合、梅花與嬰香— 宋人品香二三事

光寺,揚無咎(1127-1206)得其畫法而有所變,

更能表現梅花的特性。

揚無咎,字補之,號逃禪老人。自稱為揚

雄(西元前53-18)後裔,故其書姓從「扌」。

他常常對著梅花臨寫摹畫,最能表現梅樹的形

神,除了形象逼真外,更富有文人的寫意情

趣。據《皇宋書錄》所載,揚無咎書法學歐陽

詢(557-641),稍變其體,江西碑碣多其所書,

書畫皆受到時人的珍藏。〈尺牘(均休帖)〉

(圖3)寫於折枝花卉之砑花箋上,信中允諾,

日後會為友人寫〈千字文〉,可見揚無咎書法

為時人所喜。此作結字緊峭,筆法遒勁,確實

源自歐陽詢。筆畫使轉變化,線條豐厚流暢,

則承繼自米芾(1052-1108)書風。

面對梅花的風潮,藝術天賦很高且深具文

人精神的宋徽宗,自然也不能免俗,〈蠟梅山禽〉

(圖4)即為傳世梅畫中之代表作。畫冬日裡,

瘦硬蒼老樹枝上綻放幾朵梅花,枝上棲息著兩

隻依偎的白頭翁,梅枝間胡蜂飛繞,樹下更有

二株山礬。由於他格外重視寫生與觀察,對於

物象描繪,莫不刻畫入微,因此花鳥在他的筆

下,就顯得栩栩如生,精采傳神。徽宗以瘦

金書題:「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已有丹

青約,千秋指白頭。」筆畫瘦而挺勁,結體雖

是楷法,然而整體運筆飄逸豪放,帶有一般楷

體書寫所容易缺乏的靈動性。書寫時刻意將筆

鋒使轉、運筆提按等動作外顯出來,清楚保留

下寫字筆法,頗具書法教育的意識。若將此舉

動放置於當時文人間紛亂的筆法之爭脈絡中觀

察,完全吻合其對於繪畫、醫學、音樂、建築

等等的統一行動。詩中「丹青約」指愛好繪畫

的堅定心意,白頭翁經常借喻為相愛一世的夫

妻,也成為徽宗一生投身丹青世界的借喻。圖4 宋 徽宗 蠟梅山禽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圖3-2 宋 揚旡咎 書尺牘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25

故宮文物月刊─ 第 期

474

頃刻開。笑說巫陽真浪下,寄聲驛使未須來。

為君浮動黃昏月,挽取林逋句法回。」方回

(1227-1305)《瀛奎律髓》注:「此非梅花也,

乃制香者合諸香,令氣味如梅花,號之曰返魂

梅。」

生活於南北宋之際的張邦基(約1131 在

世),曾在一僧人處聞得韓魏公濃梅香,感覺

「香韻不凡,與諸香異」,將此事記載於《墨莊

漫錄》中:

予在揚州,一日獨游石塔寺,訪一高僧,

坐小室內。僧於骨董袋內取香如芡許,

炷之。覺香韻不凡,與諸香異,似道家

嬰香,而清烈過之。僧笑曰:「此魏公

香也。韓魏公喜焚香,此香乃傳其法」。

值得注意的是,他聞到香味的當下,居然認為

與道家的嬰香類似。「嬰香」之名出自陶弘景

(456-536)編《真誥》中:「神女及侍者,顏容

瑩朗,鮮徹如玉,五香馥芬,如燒香嬰氣者也。

香嬰者,嬰香也,出外國。」黃庭堅墨跡〈書藥方〉

(圖5),所書內容正是嬰香方:

嬰香。角沉三兩,末之。丁香四錢,末

之。龍腦七錢,別研。麝香三錢,別研。

治了甲香壹兩(刪去)錢,末之。右都

研勻,入艷(點去)牙消一(圈去)半兩,

再研勻。入煉蜜四(圈去)六兩,和勻。

蔭一月取出,丸做雞頭大。略記得如此,

俟檢得冊子,或不同,別錄去。

方子基本上與陳敬《陳氏香譜》中〈嬰香〉一

致,唯獨少了旃檀香,然《武岡公庫香譜》中

〈嬰香方〉亦無旃檀香。由於張邦基曾將不參旃

檀的〈韓魏公濃梅香〉誤認為嬰香,從配方上

的異同便能推測黃庭堅的配方應該比較合理。

這些香方中還有個關鍵,就是黃的主香為

海南角沉,《陳氏香譜》則是沉水香。自從宋

嬰香

梅花香氣清幽,是香方中恬淡一味的代表,

深受宋代文人所喜。梅花香方之中,最著名的

當屬韓琦(1008-1075)的「濃梅香」,北宋末

陳敬《陳氏香譜》中記〈韓魏公濃梅香又名返魂

梅〉:

黒角沉半兩、丁香一分、鬱金半分(小

麥麩炒令赤色)、臘茶末一錢、麝香一

字、定粉一米粒(即韶粉是)、白蜜一

盞。右各為末,麝先細研,取臘茶之半,

湯點澄清調麝,次入沉香,次入丁香,

次入鬱金,次入餘茶及定粉,共研細乃

入蜜,令稀稠得宜,收砂瓶器中,窨月

餘取,燒久則益佳。燒時以雲母石或銀

葉襯之。

《陳氏香譜》同時記載了一則軼事,以畫梅著

稱的花光長老,派人將兩幅作品送給黃庭堅

(1045-1105), 黃便與好友惠洪(1071-1128)

一同在舟上欣賞。他馬上感嘆,很遺憾沒有香

味,惠洪隨即取出一香來點焚,隨即就好像初

寒天剛亮時,走在於西湖孤山梅花林籬笆旁,

可以聞到新鮮清晰的梅花香。黃庭堅好奇此香

從何而來?惠洪說此款〈韓魏公濃梅香〉是蘇

軾從韓琦府中所得,後來傳授給我,不知因何

故沒有傳給向來有香癖的你。

周紫芝(1082-1155)〈漢宮春〉詞序:「明

日劑成,下幃一炷,恍然如身在孤山,雪後園

林、水邊籬落,使人神氣俱清。又明日,乃作

此詞歌於妙香寮中,亦僕西來一可喜事也」。

〈韓魏公濃梅香〉還有個響亮名字叫「返魂梅」,

是黃庭堅所取,他認為「濃梅香」未能貼切梅

花的香氣,故而改為「返魂梅」。南宋曾幾

(1084-1166)〈返魂梅〉:「徑菊庭蘭日夜摧,

禪房未合有江梅。香今政作依稀似,花乃能令

26

香合、梅花與嬰香— 宋人品香二三事

初丁謂(966-1037)流放海南,為海南沉香寫下

〈天香傳〉後,便確立其獨尊的地位,深深影響

了文人對角沉的喜好,例如黃庭堅的香方就只

用海南所產。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曾針經比

較過兩者,指出「大抵海南香氣皆清淑,如蓮

花、梅英、鵝梨、蜜脾之類,焚一博投許,芬

蘙彌室,翻之四面悉香,至煤燼氣不焦,此海

南香之辨也」,而海外「舶香往往腥烈,不甚

腥者,意味又短,帶木性,尾煙必焦。」顯然,

宋時海南沉香的氣味,基本是類似蓮花、梅花

及果香般的清甜香氣,氣味幽遠耐久且無焦氣。

至於來自中南半島等地貿易所得的沉香,帶有

濃烈的腥味,即使腥味淡者,尾香也容易出現

焦味。4

主香海南角沉的使用與具有梅香氣味的特

色,無疑再次確認黃庭堅的嬰香配方可能在某

些方面接近〈韓魏公濃梅香〉,才會導致張邦

基一聞馬上聯想到可能是嬰香。

從香方手稿的書風與最末的附記內容推

測,應為黃庭堅於元祐年間憑藉記憶所書,其

間才會出現一些塗改。蘇軾〈香説〉:「嬰香

出《真誥》,其香見沈立《香譜》」,晁公武

圖5 宋 黃庭堅 書藥方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27

故宮文物月刊─ 第 期

474

(1101-1180)《郡齋讀書志》提到洪芻(1066-

1127?)《香譜》有「《真誥》嬰香」方。洪為

黃庭堅外甥,書中也多記載黃之香事。

宋代潛齋《香譜拾遺》所載此〈嬰香方〉

之由來:「昔沈推官者,因嶺南押香藥綱,覆

舟於江上,幾壞官香之半。因刮治脫落之餘,

合為此香,而鬻於京師。豪家貴族爭而市之,

遂償值而歸。故又名曰償值香。」亦知嬰香初

出時亦名為「償值香」。嬰香還有「本出《漢

武内傳》」的說法,實況並不清楚。程泰之

(1133-1195)《香說》懷疑此說法:「《漢武內傳》

載西王母降爇嬰香,品多名異,然疑後人為之。

漢武奉仙,窮極宮室帷帳器用之屬,漢史備記

不遺,若曾制古來未有之香,安得不記。」5

除了〈嬰香〉,以香癖自居的黃庭堅還提

到不少香方,其中又以〈意和香〉、〈意可香〉、

〈深靜香〉、〈小宗香〉最為知名,被稱為「黃

太史四香」,載於《陳氏香譜》。

面對香癖學生黃庭堅,大才子蘇軾也不惶

多讓,不僅對香有相當的研究,也著手開發相

關器具,曾經設計過一件〈小有洞天〉石,南

宋趙希鵠《洞天清祿集》:「東坡〈小有洞天〉

石,石下作一座子,座中藏香爐,引數竅,正

對岩岫間。每焚香,則煙雲滿岫。今在豫章郡

山谷家。其家珍重,嘗與告身同置一篋。」向

來喜歡奇石的蘇軾,顯然也相當有設計上的天

分,將此石配個木質底座,在挖空的底座內放

入香爐,在幾個靠近岩穴位置開孔,只要一焚

香,便會見到雲煙繚繞的神奇效果。此石後來

為黃庭堅所收,成為他最珍愛的藏品之一。

結語

古代的香味當然難以保存,連文字記載也

相對困難,因此過去藝術史研究中,確實鮮少

提及嗅覺這一塊。當這些作品出現時,確實不

容易聯想到香,甚至連黃庭堅手抄的嬰香方都

被定名為「藥方」,著實令人不解。有趣的是,

透過宋人最愛的梅花,可以將此四件看似無關

的作品聯繫起來,分別是蘇軾的折枝梅、善畫

梅的揚無咎、宋徽宗的梅花、具梅香的嬰香。

儘管梅花在作品中各自代表著不同的象徵意

義,卻又彰顯出其兼容並蓄的豐富內涵。透過

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北宋香文化的無所不在,

儘管味道早已煙消霧散。

作者任職於本院書畫文獻處

註釋:

1. 黃孟暉,〈古人的「裝修經」:「李漁之壁」與紙閣護香〉,《光明日報》(2012 年6 月28 日),12 版,頁41。

2. 揚之水,《香識》(香港:香港中和出版,2014),頁23-29。

3. 孟暉,〈梅花紙帳里的冬天〉,《中華手工》,2011 年11 期,頁40-42。

4. 劉靜敏,〈靈臺湛空明—從〈藥方帖〉談黃庭堅的異香世界〉,《書畫藝術學刊》,7 期(2009.12),頁99-119。

5. 商海鋒,〈北宋本洪芻《香後譜》辨正輯佚〉,《故宮學術季刊》,36 卷1 期(2019.7),頁1-36。

台長: 多面向呈現
人氣(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