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有些人可以在某些地方呼風喚雨,例如:軍中.醫界,商界.藝文界.學界,官場........一但勢力大到一個極點總是會福禍相隨, 有些地方不宜久留,有些權力不宜眷戀, 趨幽乃避禍也
https://fb.watch/mqmQAyZNfO/
雖然現在已經理解,爸爸不是故意對年幼的女兒說謊,不過直到我成長到可以理解的年紀之前,曾經因此受到許多打擊。我親身體驗了「失望」是什麼意思。這樣長大的我,一點也不喜歡「希望」這個詞彙。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所謂的希望,就是先讓人有所期待,再讓人流下眼淚。
如何不因期待而受傷?認清一切都是借來的
身為一個經常在群眾面前曝光的作者,即使知道不該抱有期待,也仍然忍不住期待。「新書宣傳期要開始了!希望大家可以多讀我的書」、「希望我的書能登上暢銷榜第一名」、「希望讀者們上傳很多購書憑證」、「希望大家熱絡參與活動」……當我隔絕所有聲音,獨自一人待在房間裡、盯著電腦螢幕寫稿時,腦海中也時不時浮現「希望讀者們喜歡這篇文章」。
這樣的心理讓我無所適從,深恐沒有得到預期中的結果時,世界將大舉嘲笑我的天真。
儘管害怕失望,下定決心不再相信一切沒有問題,但是我也不能因為這樣,交出連自己都沒有把握的稿子吧。於是我一次又一次相信,一次又一次失望,然後再次相信,又再次失望,如此不斷重複播放。(相關閱讀:對未來感到憂慮?心理師:一天感謝5件事,負面情緒自然遠離)
我的外公比任何人更熱愛閱讀、也比任何人更支持我成為作家的決定。
有一次我問他這樣的問題:「外公,我明明不應該期待,卻還是會期待。頭腦裡很清楚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歡我的文章,心裡還是希望大家喜歡我的文章。寫作一點也不累,可是期待太累了。」身為一名作家,最大的難處居然不是寫作,而是自己的期待,這是一件多麼荒謬的事啊!但是外公沒有取笑孫女的幼稚,騰出了自己的膝蓋讓孫女躺下。
「這世界上沒有屬於我們的東西。都是借來的。如果認為那是自己的所有物,就會覺得很累。」
我不太理解外公的話。
「這是我寫的文章,為什麼不是我的?您說借用,是要怎麼借用呢?」
外公給了我一段以人生閱歷才能兌換出的見解。
他說以前有一個非常節儉的人說過:「別人問我省那些錢,是要在死之後當路上的盤纏嗎?金錢、名譽、權力,這些都沒辦法交換生命。人只是借用歲月來享受幸福後離開,沒有人能永遠擁有。即使坐擁一切,只要想到那些最終必須放下才能離開,就不會再依依不捨了。既然只是借用,終究要歸還,不一定要擁有太多也無妨吧。」
汲汲營營反而心累 所有擁有終須歸還
位於美國加州一座小城市布拉格堡的玻璃海灘Glass Beach,曾經是一處垃圾掩埋地。各種生活垃圾、家電產品,甚至連汽車也被棄置在那裡。數十年以來堆滿了垃圾、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於是從1960年代起,政府禁止人們在此處丟棄垃圾,並開始了淨灘行動。最後雖然清理了大部分的垃圾,卻很難清除大量的玻璃碎片,因此便封鎖該地區,將海岸閒置封閉。
然而大約過了50年後,到海邊一看,令人難以置信的景象出現在眼前。原本尖銳的玻璃碎片在長長的光陰中和海浪碰撞數萬次,被打磨得像鵝卵石、玻璃珠一樣光滑。整片玻璃海灘彷彿散落著形形色色的寶石、十分美麗,從此成了遊客絡繹不絕的景點。
因為是人、就因為是人、只因為是人,所以要強迫自己付出努力後絲毫不期待回報,絕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是,假如對明天無法預知的結果寄予厚望,失望自然也將隨之而來。要是一開始就抱持著,要把玻璃海灘打造成旅遊勝地的念頭,想必這裡不會擁有如今的名聲。人們總是希望儘快看見成果,不可能願意空等50年的時間,一定會加入許多不必要的人為干涉。原本只是垃圾掩埋場的玻璃海灘,是因為將自己完全交付給大自然,才能在數萬次海浪的沖刷之下,創造出如此美麗的傑作,也擁有脫胎換骨、充滿魅力的故事情節。
只要是能夠實現的事,總有一天會實現。
只要是能夠成功的人,有朝一日必定會成功。
風浪無時無刻在打上來,倘若時時因此患得患失,在實現夢想之前、在做出任何事情之前,早就已經先筋疲力盡而墜落。我們都是在借來的歲月中度日,如果知道無論得到再多、最後都必須歸還才能離開,那麼本來深怕錯過而緊握的拳頭,也能慢慢鬆開。
人生就是僅此這麼一趟,沒有理由因為成功而傲慢,也沒有理由因為失敗而失望。
(本文摘自趙宥美著,《世界的尖銳,我以溫柔抵擋:感知生命中的每段相遇與對白,找到和自己合拍的堅定力量》,蘋果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