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是卓越之本。
當好觀念轉化為“belief”,
你就有力量將危機變成轉機;
當好觀念轉化為“action”,
你就能鼓起勇氣接受挑戰。
若想在工作、理財、生活上
創造出專業、財富、幸福,
出版70年、在全球銷售超過6,000萬本的暢銷書《思考致富》作者拿破崙‧希爾(Napoleon Hill)曾說:「所有的成就,所有賺得的財富,起初都是由一個觀念開始。」
以《悲慘世界》聞名於世的法國浪漫主義劇作家雨果(Victor Hugo)也說:「我們可以抵抗武力入侵,卻抵抗不了觀念入侵。」
看起來像是個抽象的字彙,但在現代商業世界中,「觀念」兩個字的重要性,卻不斷被企業家強調跟重述。美國經營之神、前奇異電器(GE)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說:「有觀念的人才是英雄。」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更指出:「觀念力量大。」
改變觀念,就能改變命運
這些不同領域的大師,不約而同地肯定觀念的力量,為什麼?
因為觀念是一切卓越的根本。觀念影響態度,態度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結果;當我們的觀念改變,行動就會改變,習慣也會改變,最後,連命運也會改變。
擁有好的觀念,可以讓人晉升頂尖之列。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曾對全球上百名CEO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超過8成受訪者認為自己的才能並沒有比別人更優秀,這些人當中,甚至一半以上在學成績並非名列前茅。回溯他們成就的起點,多半在於擁有正確的觀念,進而建立起對工作的態度與價值觀。可以這麼說:觀念對了,就已經成功一半。
威名百貨(Wal-Mart)創辦人山姆‧沃爾頓(Sam Walton)便是一例。他說:「我這輩子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一間折扣量販店,在人口不到5萬人的小鎮是撐不久的』。」但他的觀念卻和其他競爭對手不同,他不相信一般人習以為常的「說法」,反倒依據自己的能力與優勢獨立思考,硬是從小鎮的量販店起家,最後發展成全球零售業龍頭,多次登上「財星500大企業」榜首。
堅定信念、勇敢行動、邁向目標
觀念比事實重要,也比個人背景、教育程度、金錢、環境、天賦、技能更為重要。觀念的影響範圍大至一家企業,小至個人生涯,都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當觀念變成信念,無論遭遇任何困難,你總會找到解決之道,因為你堅信沒有闖不過的難關;當觀念落實成行動,你不會始終躲在舒適圈中尋求安全感,你會樂於邁出步伐接受改變、接受挑戰;當觀念化為目標,你不會浪費時間去抱怨,會找到達成目標的道路,快步向前,不為路上無關的事物而分心。
因此,觀念的好壞,往往扮演著決定性角色。糟糕的觀念,造成退步;一般的觀念,造成停滯;好的觀念,造成些許進步;卓越的觀念,造成大幅進步。
帶領洋基隊12年期間,4度拿下世界大賽冠軍的傳奇總教練托瑞(Joe Torre),能在球星雲集的洋基隊寫下如此成就,在於他能獲得球員敬重,並以實際成績回報。這樣的結果,來自他的領導觀念:為已拼盡全力的隊友辯護。這是他對球員表達信任的方式。
托瑞認為,職業球員一整年球季難免有高低潮,平庸的打者,上場10次打出兩支安打(打擊率2成);傑出的打者,上場10次打出3支安打(打擊率3成),這微小的差異,經常被媒體放大解讀,一場比賽擊不出任何一支安打的明星球員,往往承受莫大壓力。所以他經常挺身而出,為球員發聲。例如,前洋基明星中外野手威廉斯(Bernie Williams),曾在一場比賽中遭到三振3次,但也用精準的外野傳球,將跑者狙殺在本壘之前,讓球隊保持領先優勢;賽後托瑞就特別提醒媒體,是他的長傳美技幫助球隊贏球。
一念偏差,一切努力皆枉然
正確的觀念帶來成功,錯誤的觀念,卻會讓一切努力變成枉然。原本被視為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波克夏海瑟威公司頭號接班人的索克爾(David Sokol),多年來成功扮演巴菲特的左右手,主導多項成功投資案,今年3月,他卻黯然離開波克夏海瑟威,原因就在於他先個人買進路博潤(Lubrizol)股票,然後再建議巴菲特收購路博潤,有內線交易的嫌疑。
這個動作,不但犯了巴菲特「不觸碰道德界限」的投資原則,後續還必須面對波克夏海瑟威與政府配合的司法調查。一個錯誤的觀念,竟毀了索克爾這位傑出金融人才大半輩子的努力。
對每天被例行工作,以及各種雜亂資訊充斥的上班族來說,如何建立自己正確的觀念?第1步,你要先停下來「思考」,從形形色色的事物中,跳脫出自己的框架。
養成1:思考技巧11招
領導策略專家麥斯威爾(John Maxwell)在《思考的黃金法則》書中指出:「為什麼有些人能成功,有些人不能?差異就在兩者的思考方式不同。」
他提出11項必備的思考技巧,可用來建立自己的觀念。
1.獲取宏觀思考的智慧
先別急著找出標準答案,多透過自己的經驗,並廣徵旁人見解,朝更多元的面向去看待同一件事,往往能找出更宏觀的觀念。
2.發揮專一思考的潛力
先建立目標,再將干擾達成目標的事物排除,從中找出能將力量集中達成目標的觀念。
3.發現創意思考的樂趣
先問自己「為什麼非這麼做?」「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對立面是什麼?」「這件事為什麼重要?」「如果完全不做會有什麼後果?」這類的問題,刺激創意思考,自問自答釐清一連串因果關係後,觀念也隨之浮現。
4.明白務實思考的重要
先做好準備工作,仔細考慮正反面因素,並且想像最糟的情況。將思考建構在事實的基礎上,自然能讓發展出的觀念貼近真實需求。
5.釋放策略思考的力量
在思考「怎麼做」之前,先弄清楚「為什麼要做這個」,找出問題的原點,更能發展出解決根本問題的觀念。
6.感覺樂觀思考的能量
當由觀念導引出成功的結果後,找方法激勵自己,去強化這個觀點對自己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7.接納反省思考的教訓
誠實面對即使觀念正確、成果可能還是不如人意的狀況,從中找出原因,獲取教訓去修正。
8.質疑從眾思考的接受度
適合別人的觀念,未必適合自己,不要囫圇吞棗別人的成功觀念。
9.鼓勵共同思考的參與性
與別人合作,或是聆聽對方的看法,並適時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別人互動,能讓觀念發展的速度更快、完整性更高。
10.體驗無私思考的滿足感
先不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試著從團隊、公司的整體角度去思考,能從中找出適合團隊適用的觀念,遠比局限在個人範圍的觀念更讓人有成就感。
11.享受核心思考的收益力
找出核心目標,才能最有效率地創造核心價值,將觀念對應到核心價值上。
養成2:跨領域碰撞3式
除了透過思考來發展自己的觀念,接下來則是透過跨界觀察,換個角度去激發對自己更具創新的觀念。
跨界思考專家約翰森(Frans Johansson)在《梅迪奇效應》書中指出:「踏進不同領域、科目或文化的異場域碰撞,可以結合現有觀念,形成大量傑出的新觀念,這種現象就叫做『梅迪奇效應』(Medici effect)。」
他提出3種創造梅迪奇效應的方式,可用來將自己的觀念與別人的觀念,進一步整合或放大。
1.打破聯想障礙
方法是接觸不同文化、用不同方法學習、扭轉假設,去發現不同的世界。採取多重觀點讓收穫加倍,不讓觀念受自己過往的經驗所局限。
2.讓觀念碰撞源源不絕
可透過發展多元職能、多學技藝、和不同專業背景的各類人士互動,如此一來,對於如何組合不同領域的觀念,態度會更開放、更熟練。
3.觀念爆炸後,去蕪存菁
經歷過異領域碰撞後,往往會因此產生大量的新觀念。再來要做的,就是在深度與廣度間求取平衡,積極將各種產生的觀念記錄下來,仔細評估,透過刪除法,找出其中最適合自己的觀念。
不 論在工作、理財或是生活上,所創造出的專業、財富或幸福,背後都可以源自一個觀念,正因為有了觀念,才能讓我們有所行動、堅持、選擇,千萬不要小看一個觀念的力量!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
在1月買耶誕賀卡
跟大師學觀念:從歷年波克夏年報、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整理而出的《巴菲特投資學》中,指出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精髓,就是當市場犯錯,出現價值被低估的股票時,即為最好的投資時機,買進後就耐心等待市場重新發現這檔股票的價值。
Google董事長施密特(Eric Schmidt):
任何事都比不上
孫子踏出人生第1步時牽他的手
跟大師學觀念:在2009年卡內基美隆大學畢業典禮演講中,儘管身為全球科技業的指標人物,施密特仍認為人性遠比科技重要,並鼓勵畢業生要有充實的生活,在生活中可以學習、嘗試新事物、找到創意靈感,這才是一種創新的文化。
星巴克執行長舒玆(Howard Schultz):
咖啡不會說謊
跟大師學觀念:在《勇往直前:我如何拯救星巴克》中,舒茲提到在2008年回任星巴克執行長之初,曾在某天下午暫時關閉全美所有7,100家門市,只為了讓所有員工重新學習泡出星巴克味道的咖啡,不惜成本確保服務品質。
《哈利波特》作者J. K. 羅琳(J. K. Rowling):
「失敗」意味剝光無關緊要的東西
跟大師學觀念:在2008年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中,J. K. 羅琳提到自己大學畢業7年後,結束婚姻、失去工作、成為單親媽媽的失敗經驗。但也因為失敗,讓她不用再偽裝不真實的自己,開始將全部精力投注在與小說創作有關的事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