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22~25歲跨入職場,65歲退休來計算,40多歲的年紀,剛好在這段職場旅程的中點,堪稱是個人職場的重要分水嶺。
為什麼說是分水嶺?因為進入40歲以後,再也不能用過往20、30多歲的方式來面對工作。40歲猶如是人生中體力與智慧兩條曲線的交叉點,再往後,體力與耐力開始下滑,相對地,工作經驗與智慧卻持續上升。
繼續用30多歲時,靠體力與耐力苦幹的工作方式,那麼,40歲這個點就變成每下愈況的「死亡交叉」;若轉換工作方式,讓經驗與智慧持續發揮,那麼,40歲以後的生涯,就等於跨過蒸蒸日上的「黃金交叉」。
日本著名生活經濟評論家川北義則,在《關鍵40歲》書中,用「中古車」與「古董車」來比喻兩者的差別。川北義則指出,有人像中古車,價值隨年紀年年降低,有人則像古董車,反而年年增值。古董車型的工作者,時時將智慧應用在工作上,別人難以取代,如同古董車在打造過程中,每個細節都是藝術,一點一滴都是心血。
究竟,什麼才是40多歲該有的工作方式與態度?
以舉辦企業研修課程為主的日本企管顧問公司EmaMay董事長大塚壽,在《40歲,好日子才開始》書中,提供了幾項參考做法。
大塚壽指出,過了40歲以後,他開始發展出在某項領域成為日本第一的概念,把決勝戰場拉到自己最擅長、有利的領域。
例如,他認為在企管顧問這一塊,無法和大前研一相比,但他發現自己在企業法人行銷顧問與業務員實績訓練上,有機會成為日本第一。選擇強項的領域深耕,才能凸顯自己。
立可人事顧問科技事業群顧問諮詢總監鄧耀中,以他擔任獵人頭工作,面談過上萬名工作者的經驗分析,40歲以上風采迷人,讓人印象深刻的工作者,「都是具備 insight,能提出化繁為簡的洞見,」他指出。關鍵來自鎖定自己的專長領域後,成為有自信的專家,真正變成這個戰場上讓別人叫得出來的名字。
過了40歲,經常開始扮演主管或是專案負責人的角色,被要求能夠快速做出正確決策。沒有人希望被貼上優柔寡斷、決策反覆的標籤。
台灣愛普生影像科技事業群副總經理呂理迪以自己的經驗為例,他認為,要提高決策速度,避免反覆修改,最重要的,是養成自己「多聽少講」的習慣,一方面讓團隊成員把意見與現況充分表達,掌握正確資訊;另方面,邊聽就可以邊想,用邏輯去推演各種可行方案,「這樣的決策,才會更solid(堅定、可被信賴),」他表示。有時反而能從團隊一片混亂中,找出更快速的解決方式,也不需要在後頭邊做邊修改。「隨時提醒自己不要衝動,還沒聽清楚就草率做決策,」呂理迪說。
台達電子品牌長郭珊珊則指出,看待40歲以上工作者的履歷,除了過往成績外,她最看重整合與合作的能力。因為40歲以後的工作者,在公司的層級高,經常需要跨部門整合人力與資源,「過去如果不會團隊合作,40歲以後就更不會。」
大塚壽認為,這個時期的工作者,必須具備「驅使他人做事的技巧」。這是複合式的管理技巧,因為驅使他人做事並非魔法,只要一招就能搞定。光靠命令,除非是團隊成員十分優秀,否則絕對無法讓人投入工作。具體做法是必須提供對方「工作技巧」或「工作動力」,必要時再給予「遠景」,讓大家知道,做這件事情的意義,
以及能創造的價值為何?
身為資深員工或是管理者,經常被公司賦予更多本身工作以外的期待。例如,身處第一線擔任業務,雖然盡全力衝高業績,但公司卻期待能培養更多年輕的業務高手。在這樣的認知落差下,自然很難在內部獲得很高的評價。大塚壽建議,在思考什麼事想做與不想做之前,先搞清楚公司到底希望自己做的是什麼,再去配合與調整。
鄧耀中也指出,若40歲以後換工作,面談時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問對方:「請問公司將如何定位我?」減少雙方認知的鴻溝,才能更準確的將心思投注在最有價值的工作內容上。
過了40歲,開始擔任管理職,經常成為上下層級間的夾心餅乾。因為瑣事多、時間被切割破碎,很難有完整的時間做長遠規畫,於是拖著拖著,不知不覺就進入年齡5字頭,之後因而後悔不已。
大塚壽指出,這時,可以有意識地每週設定一個「讓自己興奮的目標」,化被動為主動,自己找工作來做。每週都創造一些不同的突破,不僅能為公司開創新業務,更能避免陷入人到中年缺乏衝勁的泥淖,鍛鍊自己成為夠成熟也夠開創的人才。
同場加映
想在40歲豐收,你要先這樣做
要能在40歲以後,像古董車一樣「越老越有價值」,在不同的職場階段,各有不同的努力方向。
25:播種
認真眼前工作
曾擔任東麗經營研究所社長的佐佐木常夫,在《25句話,送給年輕上班族的你》書中指出,職場初期,很少有人能真正進入第一志願的公司,做自己憧憬的工作。
他認為,這段時期工作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即使單調的工作,也用自己的方式去想類似「這麼做是不是更有效率」、「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來處理」的做法,慢慢從眼前工作延伸思考。
另外,要多從主管、前輩、同事、客戶、朋友身上獲取靈感,找出學習或效法的對象,形塑自己的工作觀,為將來長遠的發展鋪路。
35:養成
技能以外,開始磨練直覺
川北義則在另一本著作《成功30》中指出,30歲以後,與工作相關的基本技能,應該都能駕輕就熟應用。
這個時期,若已熟練某種技能,可以將重心轉往其他方向。他建議,這時可開始磨練自己的直覺,因為在變化快速的職場中,應變力比以往更重要,而應變力經常必須仰賴直覺。
可以從熟悉的技能與經驗中,開始練習做判斷,因為還不是最終決策者,任何判斷都可能被主管或資深同事調整,這個往來修改的過程,就是最好的進步機會,藉此磨練自己的直覺更精準,朝下一階段的主管工作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