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了很多年橄欖球,在球場上,經常會出現一種狀況:對方球員抱著球直衝過來,而自己已是球隊中的最後一員。這時候,不管他身型多魁梧、像卡車般迎面而來,也要咬緊牙關,相信「我一定能把他放倒」;就算他從自己身上踩過去,也要挺住,因為這是當下無可選擇、逃避的責任。
或許是打球培養出的習慣,面對生涯中突如其來的工作轉換、職務調整,我從沒拒絕過。
就像我擔任知本老爺大酒店業務部主管時,公司經營得不錯,很多外界合作、投資案主動敲門。這是新業務,過去沒人負責,公司問我要不要做?我記得當時給了個很妙的答案:「我可以做,但是我不會。」看來不合邏輯,卻是實話。雖然我只有行銷、業務背景,可是我對投資評估很有興趣,我想,如果一邊做、一邊問,應該可以勝任。
接下這項工作後,開啟我非常多意外的契機。我接觸了當時少數有實際購併、投資經驗的飯店業經理人,跟他們學習後,發現台灣缺乏相關專業課程,我又很想深入再了解,於是決定出國到美國康乃爾大學念旅館投資評估。沒想到,公司看我積極想學,又是組織正好欠缺的能力,不但讓我留職留薪,還補助學費讓我放心完成學業。
新任務來了,免驚!
之後,我又經歷了幾次調動,包括被調去知本老爺的現場當營運副總,再之後,籌備成立礁溪老爺大酒店,從什麼都沒有開始。每次都是我不會、也從沒做過的事,但我從沒有說過「不」,而是每次都滿懷好奇,當做機會與學習的開始。
為什麼我敢?可能因為我有股傻勁,也可能因為我打從心底相信:其實不用怕。你說,有哪項任務是真的「捨我其誰」?老闆在交付時,難道沒有考慮、比較過其他人選,難道不知道我有多少能力?與其煩惱失敗了怎麼辦,猶豫間,別人就接去做了。我始終覺得,只要努力過,都會從中得到經驗,有所收穫,就算結果不若預期,也不見得都是個人問題,所以,從個人的角度,nothing to lose(沒什麼好失去的),不用怕。
既然自己從中獲得許多珍貴歷練,當我擔任主管,交託部屬任務時,也比別人更放手、大膽。不過,這時候我突然發現:我不怕,但是被我賦予重任的幹部,他很怕!
好的授權,能讓部屬不害怕
最近,我們在飯店前蓋了個6千坪的公園高爾夫球場。這個案子在決策確認後,我選定一位主管來當專案負責人。第1次跟他說明時,我提到這個專案的規模、時程,然後說了句:「一切就交給你了。」
我以為沒什麼問題,不料他卻當場面有難色,說自己沒把握,怕影響到工程。
這觸動了我進一步思考,為什麼他會有這種反應?原來授權時,只從自己的經驗出發,認為「我都不怕,你怕什麼?」或是一句「我選你,你就去幹」,顯然是不夠的。我不能因為自己是個不怕的人,就希望別人也不怕。實際上,大多數人都會怕。
真正好的授權,應該具備幾個步驟:第1,跟部屬一起討論目標;第2,給他方向;第3,讓他知道提供他多少資源,例如,「全部交給你,但你需要的話,可以聘顧問」,而不是只有一句話「全部交給你」。第4,雙方都要有風險管理的意識,一旦有問題,他要即時回報,而我會從旁協助。
於是,我又找這位主管談了第2次。這一次,他終於欣然接受。後來我因為非常忙碌,不論是工地巡視、跟包商開會,預算追加減,幾乎都是這位主管全權處裡,我只在6個月工期中,每隔一個月問他一次:「進度怎麼樣?有沒有需要幫忙的?」他給我的答案幾乎都一樣:「進度正常。我還可以。」最後,我就看見飯店前多了一個非常漂亮的球場,只要負責開幕剪綵就可以了。
回到最初的「怕不怕」這件事,對工作者來說,天外飛來一筆陌生難題時,要不要怕?一點都不用。每次說「不怕」,一定會增加自己的能力和自信,還沒做就先計較得失,反而永遠停留在原地。
倒是有一天角色轉換,輪到自己扮演管理者時,要記得人不同、時空條件也不同,只從自己的邏輯出發來授權,不見得是跟部屬溝通最好的方法。所以,除了自己不怕以外,也要學習,如何讓別人也不怕!
延伸思考:
如果你是主管:授權時,你是不是只從自己過去的經驗跟心理狀態出發?有沒有充分考量部屬目前的狀況,以完整步驟和他溝通,協助他提高掌握度,降低不安跟不確定?
如果你是員工:你能不能勇於把每次挑戰都當作學習的機會,而不是當成困難?碰到新工作時,能不能充分做好向上管理,問清楚自己有多少資源、主管參與到什麼程度,主動去掌控情勢,讓授權給你的人也覺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