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思考與智慧〉
IQ相關的智力研究是建基於早期心理測驗的研究環境,而其本質是較偏向於實際應用的科學層面。整體而言,其著重的是屬於智慧的結構與因素面向。雖然在回答“智慧”這個科學議題上,這些早期的研究並沒有給予我們深入與相對適切的答案,但這確實是一個重要的第一步。然而在另一方面,當這些關於智力的新興科研知識逐漸普及簡化後,人們也逐漸形成對於智慧的內隱知識觀念,當我們認為IQ就是智慧;而智慧是絕對的先天遺傳;而智慧能力也決定了你的學習能力與社會及工作的層級時,我們理所當然會十分重視IQ;會深信IQ與人生成就的關係;會主觀的利用IQ或內隱的智力觀念去評估他人。我們在上述文章中可以看到因為這些科研知識所造成的教育與國家政策上的改變,而當這些科研知識是很初步或有錯誤時,許多科學普及的論述與社會評論很有可能會擴大這些錯誤與影響。即便更嚴謹的科學研究終會修正與釐清這些錯誤,而也會相對地影響改善不良善的政策。然而一個普遍化後的內隱觀念與普遍常識一但建立在人們心中,即便有更明確的知識訊息指出其錯誤之處,這種內隱的知識觀念可能仍舊不會在短時間內完全的改變,這也可能是為何我們現代仍有許多如以往一般關於IQ比較不當的迷思。
智慧的研究方興未艾。是始終吸引著我們去問,智慧究竟是什麼?為何有人是天才?而天才的心智又是如何的不同?如今,我們依然無法完美地回答這種種的問題,但很明確的,我們已經走的比以往更遠,而立論與實驗也比過去更加嚴謹與廣泛。過去的IQ所測得的只是智慧的某個單一面,而IQ與成功的關係可能只是很低的相關。在智慧的研究上,我們從更多層面去思考,涉及了自然演化、動機情緒、社會人際與決策統整等等。而也由於不同領域的合作整合,我們可以從人工智慧、計算模擬、認知歷程的運作、生理結構的差異與大腦作用的功能,以及社會文化的影響等等不同的角度去探討智慧。智慧不單只有先天的成分,還有後天的影響,理解先天與後天的因素如何相互的作用與演變是當下一個重要的問題,而一個整合性的心智科學將是開啟智慧之門的一把重要鑰匙。
〈我們學到了智慧嗎?〉
從早期的IQ到後來的智慧研究,我們除了理解這些科學知識訊息,是否還體悟了什麼智慧呢?
我們從過去體會到科學研究對於社會有重大的影響。許多人都談過,純粹的科學研究不能也無法干涉道德倫理或社會性議題等層面,但實際上,科研的知識影響我們的道德判準與社會文化顯而易見,也因此科學研究的態度與精神更是有志於從事這項志業的朋友所該重視的。科學理論是建立在嚴謹的觀察與繁複思辯過程,更重要的要有相對縝密的實驗檢證,而對於所建立的理論模式,更該抱持著挑戰與否證的態度,嚴格的修改除誤,這是科學該有的懷疑與負責的精神。另一方面,我們當然會因為個人喜好或偏見而不接受某些理論知識,然而如果我們真的是有志於這項志業,並且具有嚴肅的科學精神,那我們就必須提出更加嚴謹的解釋,以及可以區分不同理論假設正確性的實驗方法,挑戰的對象是我們自己的理論假設,而非針對那我們不喜歡而相對立的理論,這也是科學重要的包容與研究的態度。
另一方面,即便有許多人對科學這兩個字很反感,但科學知識確實影響人類生活越趨深廣,也因此科學普及的工作更顯重要。而這些重要的工作目前似乎皆由許多傳媒與許多平台上的評論家、觀察家為主要管道,其中也衍生了許多以往智力測驗研究中可以看到的危險錯誤,然而我們時常接受這些錯誤,而要到影響到自身權益時才會注意。例如一天你因為筆跡不符合、肥胖顯示愚笨、性別象徵能力等等,被雇主拒絕,或許才會深思這些知識。
然而有更多地影響在我們不注意之中散播傳遞,更可怕的是我們樂於運用這些理解不多的知識來為自己謀取各種不同的利益或攻擊不喜歡的人事,甚至只是因為感到愉悅,這可以論述太多太廣,不再此詳述。但有一個基礎的原則,我們都不是優秀嚴謹且具人文道德修養的科學研究者(或許有些觀看本文的朋友是,請見諒),當我們在論述傳播時,謹記多多捫心自問,我們真的理解多少,我們無法預測會影響到多少人事物,但可以儘可能掌控自己真實的理解範圍,這是我們可以真正由自身做起的。
科學由人心智而起,同時科學研究者同樣是人,心智的運作與許多影響他的作用,同樣也會發生在科學與科學研究者。科學在某種層次上是非民主的,這隱含重要的價值與思考,但這不表示贊同與遵循權威,然而現今許多科學或說科技,若說沒有受到許多政治、經濟、宗教與種種社會文化性力量影響,那是睜眼胡說,這不是全然的不好,但造成許多傷害也不可否認,但始終存有一些少數的優質的科學研究者,具有優秀研究能力也具有良善的道德人文修養,堅守真正的科學精神與理想,不為成就與名利,只是傳承這份生命的力量。
當我們看到在IQ的研究過程中,一些在能力上頗卓越的科學研究者,也會同樣錯誤的解釋與應用一些理論知識,加上許多社會性力量的催化,而造成許多嚴重問題與偏見歧視,一方面讓我們對於心智更加的好奇,另一方面我們更該謹記這些歷史知識,時時以嚴肅的科學該有的態度要求檢討自己,基礎科學研究確實沒有捷徑,而尋求一個完滿的人生智慧與成就更是沒有捷徑,一個在起跑點領先的人,不一定就能成功的攀爬至峰頂;而攀爬至峰頂的人,也未必就可以無悔無愧的俯仰天地。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