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到這裡啊
我有去雅虎知識找了一些關於九份的歷史
大家不妨看看
對北台灣的歷史古蹟多一些認識
其實
台北市處處可見古蹟
只是我們沒仔細留意
最近忙著找資料
我的下一站該去哪裡啊
九份之行只玩一天太敢
要是連休六天把北海岸走一遭
恐怕時間還不夠呢
有沒有人有好提議啊
我的下一趟鄉鎮該到哪去呢?
九份位於台灣台北縣瑞芳鎮,早期因為金礦挖掘而興盛。礦石挖掘殆盡後從而沒落。後因悲情城市一片於九份取景,九份的獨特舊式建築,坡地以及風情透過此影片吸引了國內與國際的注目,也為此小鎮帶來生機,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很受歡迎的觀光景點。
地理位置
位於台灣北部,靠海,與基隆山遙遙相望,整個地區位於斜坡上,也因此形成了獨特的山坡和階梯式建築景觀。另外貫穿九份「丰」字道路的豎崎路也是絕無僅有的長階梯路。
歷史發展
根據《台北縣誌》的記載,由於在清朝初年的時候,這地方的村落住了9戶人家,每當外出到市集購物時都是每樣要「九份」,到了後來九份就成了這村落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自從1893年(光緒19年)在九份地區發現砂金,於是開始了此地的掏金人潮以及採金的歷史。之後歷經日據時代的金礦挖掘鼎盛時期,以及台灣光復後的衰退,最後於1971年正式結束開採。
特色
九份的舊式景觀引來很多觀光客,主要聚集在暗街-基山街,假日總有絡繹不絕的擁擠人潮。豎崎路是九份的直向道路,是一種階梯路,有很多觀景茶館。舊道口(基山街口)也有觀景台可以看九份的海景。
基山街內商家聚集,有很多九份舊式紀念藝術品,基山街內九重町是九份一個舊式建築中的佳作,橘黃色燈光也給人懷舊的印象。
豎崎路則是全然不同的景觀,很多舊式建築都聚集在此,觀景茶館聚集,其中也可看到昇平戲院。
輕便路民宿聚集,有九份金礦城懷舊壁畫,還有一些花店也在輕便路上。
以上的道路汽車全都不能進入,九份只有汽車路能對外聯通,也是九份特別的地方之一。
http://zh.wikipedia.org/wiki/九份
歷史文化
九份隸屬台北縣瑞芳鎮,相傳在陸路尚未開通之時,一切物資供給仰賴海路進行,由於村落中只有九戶人家,故對外採買時皆要求備妥「九份」,久而久之,人們便以此命名。九份之發展過程可謂一段先民採金史,隨採金人潮的湧入而繁華,又隨搽金事業的沒落而褪色。約略西元1890年左右,居民在福山宮土地祠巨小金瓜鳥遠處掘到金脈,這使得原本只有九戶人家的貧窮村落,頓時聚集了三、四千戶的淘金人口,此為九份的第一次繁華。
日據時代,大量的黃金被俞往日本,致使九份產金量達到顛峰。三0年代,隨著金價上漲締造了「亞洲金都」繁華絢麗的輝煌盛況,當時由海上遙望九份聚落,燈火燦爛,時人稱之為「小上海」、「小香港」。
台灣光復之後,礦因前期的開採殆盡,產量大幅下滑,終在缺乏開採價值與經營不善之下而結束,採金事業也因此走入歷史滄桑中。曾幾何時,隨著電影「悲情城市」一片在威尼斯影展中造成轟動之後,這個沒落數十埔的小城,又三度勾起了人們的注視與回憶。昔日繁華的老街、廢棄的礦坑、自成一格的礦區風光與淘金史,經由媒體的一再傳播,吸引了四方尋找靈感的藝術家尋蹤到此,嚮往復往的遊客也大量前來緬懷思古、細細品味這悲情城市中的有情天地。
建築特色
九份人於台灣東北部丘陵地,是依山面海的山城聚落,受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與居民職業、發展背景等人文條件之影響,形成錯落不齊、饒富礦工之力與美的獨特建築景觀。
九份地區常年飽受海風侵襲,除了建築物依山勢而建,高低層次分明外,為了要與颱風與霪雨季節的天氣型態相抗衡,因此屋頂使用屋樑,上覆木板,再橫直覆蓋兩層油毛氈(俗稱黑紙)以柏油塗黏保養,防風防雨。另為了增加使用面積,防止土壤流失與坍塌,當地以石頭為建材,運用類似修城牆方式駁坎建造。放眼望去,房屋沿著傾斜的山坡拾級而上,層層疊疊的漆黑屋頂與冬暖夏涼的石頭厝,形成一座座灰黑色的迷人山城聚落景觀。
曲折迂迴的階梯、狹窄交錯的暗巷與門口埕(門前活動小廣場),為九份聚落內另一特色。至於主要道路則呈「丰」字型,從南而北依序為一0二縣道的「汽車路」、當年小鐵路所在的「輕便路」與俗稱暗街仔的「基山街」三條東西衢道,中間則由石階構成的「豎崎路」貫穿,以上即為最能展現九份人文風情的老街。
九份老街產業
九份主要的產業為金礦,而日據中期 ,民營公司接手後,採三級租包制,使許多原本一無所有,來此打拚的人,能藉著自已的努力的及在地底的機運,而擁有財富。
除了採金礦外,延伸出來的還有煉金業,以水車間、窟間和發桶間為主,摶門以個種方式煉金。銀樓則成了黃金交易最方便的場所。 黃金產業吸引了大批的人潮和藉採金而不斷湧出的財富,同時帶動了九份礦山各種商業行為發展的契機,附近鄉鎮各行各業的人也看準了九份的「好賺於是,基山街的各種商站林立,菜市場、剃頭店、洗衣店、布店、西服店、棉被店、建材行、日用口店、銀樓、化妝品店、五金雜貨店、香燭和金紙店、傢俱店、飯館、小吃攤、酒樓酒家、旅館、棺材行等等,應有盡有。
輕便路則吸引了來自各地的鶯鶯燕燕,甚至有遠從朝鮮來的酒家女為班底的朝鮮樓。戲台口到城隍廟間的暗間仔(妓院)最多,以「十八銅仔」特別著名。
九份鄰近各地的小生意人,眼見九份有利可圖,也都不畏辛苦地挑著擔子靠攏過來。繁榮的商業景象、通宵達互的燈火及財富折起的歡樂氣氛,使九份博了「小上海」、「小香港」的封號。
九份老街觀光發展
九份的熱鬧景象隨著金礦業沒落而逐漸消失,讓九份沉寂好一陣子。如今九份轉向觀光,也創造出許多屬於自己的特產。除了木屐、童玩和陶笛等傳統藝術商品上,幾十年老店的九份芋圓、芋粿、草仔粿和紅糟肉圓等都有料多實在的好味道。九份第一老店的阿柑姨芋圓,在民國五十六年就成立,對於老店出名的訣竅,阿柑姨的兒子蘇宗德說:「第一當然是料要實在阿,客人的嘴很厲害的,再來就是經驗累積囉。」
從阿柑姨芋圓店往上走可到達九份國小,可說是九份老街的最高處。在非上課時間,遊客也可以到此眺望一下九份山下寬闊的景色,夜晚天氣晴朗的話,在沒有光害的九份山上,還可以看到滿天的星星呢!
九份另一個著名的豎崎路,可不是一般的馬路,這條名符其實的「豎崎路」依著山型建築,整條路用階梯舖成,充分展現九份山區的特色。沿著階梯走下,兩旁的茶坊、茶樓、咖啡館更是這幾年發展觀光之後逐漸開張的,更添九份不一樣的古早情調。
其中第一家茶坊「九份茶坊」,即是在民國八十年才開張的,設立者洪致勝當初和一群畫家朋友認為九份風景美麗,卻沒有落腳地方實在可惜,所以決定自己開設一家。在茶坊後門而出,還有洪致勝進一步創設的陶工坊,讓遊客欣賞品茗的茶具,以及每三個月換一次主題的靜態展覽。九份茶坊經理吳惠敏說:「設立陶工坊的目的是讓九份更有藝術氣息,讓遊客即使不花錢喝茶也能夠進來參觀,定期的更換展覽主題更不會讓重複來的遊客覺得乏味。」
從豎崎路往下走到階梯盡頭,可以看到日劇時期台灣第一家戲院─「昇平戲院」。兩層樓高的昇平戲院也見證過舊時九份的繁榮,現在的昇平戲院雖然已不再營業,但它的歷史意義也值得遊客體會一下。
以上
有耐心的看完嗎
呵呵
好期待下一次出去玩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