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9-14 12:41:04| 人氣4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最珍貴的基金理財課 每次股災,都是一種淬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最珍貴的基金理財課 每次股災,都是一種淬鍊 (From今週刊)

跌一跤 富一生
撰文:楊紹華
每次股災,都是一種淬鍊。在本次股災期間,《今周刊》與「台北金融發展基金會」合作,委託政大統計諮詢中心進行基金投資行為大調查,數據顯示,國人對基金投資的觀念雖然趨於成熟,但仍有部分瑕疵需要改進。據調查,在過去一年,每四位基金投資人就有三位能夠獲利,然而,相較於過去的全球股市普遍上漲,在後股災時代,你需要更精確的資產配置。透過股災、發現錯誤;修正錯誤,重新布局。從正面的角度解讀股災,你會發現,雖然讓你的投資小跌一跤,但卻也透露出令你富足一生的玄機。
「你看,這些區域都是當今地球上經濟前景最棒的市場,而且,每一檔基金都是我用四四三三法則辛苦篩選出來的優質基金。」躊躇猶豫了好一陣子,俞詩維這回終於下定決心,一口氣,單筆投資了六檔基金。時間是七月下旬。
電腦螢幕顯示出他的投資明細,果然,無論是台股、拉丁美洲、韓國、東協等地,都被視為最具成長力道的市場,而他所投資的標的,也的確是在各區域分類當中表現相對良好的基金。接下來,俞詩維的右手食指往螢幕右方緩緩移動,在盡頭處,滑鼠指標遇到了這樣一串殘酷數字:短短二十天內,總體基金淨值已經慘跌兩成以上。
問題出在哪裡?時不我與,剛好買在次級房貸股災前的最後高點,這當然是問題之一,但俞詩維卻有更深刻的體認:「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我的錢全都集中壓在新興市場。」他自我反省,當時會在高點進場,是因為聽到太多身邊朋友賺錢的故事,忍不住的結果,不但買在高點,「而且有點腦充血的現象,一心只想要短期獲利,所以眼裡只看到最會賺錢的新興市場,完全忘了風險。」
一場股災,讓俞詩維的基金投資跌了一跤,幸運的,這是有價值的一跤。今天,他終於深刻體認到什麼叫作「波動風險」。
重新認識波動風險 七五%投資人未考慮風險因素
什麼是波動風險?簡單地說,就是「短時間內市場異常變動」的風險。乍聽之下似是想當然耳,投資嘛!本來就是有漲有跌,有急漲也會急跌,這個道理連投資菜鳥都知道。可惜,簡單的道理往往容易被人遺忘,九月初,美國《商業周刊》封面標題是這樣為次級房貸風暴寫下注腳:「在到處都是金錢的年代,專家們忘記了最簡單的一件事——派對總是會結束的。」
檢視股災,因為忘記這是個會波動的市場,專家們忽視房地產景氣衰退對相關商品價格的向下撩撥力道。美國財經官員不斷強調次級房貸的金額不高,卻忘了市場價格波動並非單純決定於理性基本面,否則,價格波動又怎會釀成一場股災?忘了「連菜鳥都懂」的波動風險,美國聯準會(Fed)也被迫忘記情勢燃眉的通膨壓力,利率態度只能由升轉降;歐洲央行被迫釋出四兆台幣,花上比九一一事件更多的資金代價,勉力支撐羸弱的市場信心。
波動風險可以撼動全球最強大的經濟體,自然,也會讓個人財富一夕間迅速翻盤。俞詩維回想七月下旬的投資決定:「本來我是想拿出手邊所有的資金來全力一搏,好險,最後我只拿了其中三成。」試想,如果當時他把所有資金「全梭了」,恐怕長期工作累積的財富也已完全覆沒在波動風險之中,再也沒有閒情逸致討論他的股災經驗,或者該說,討論他的悲劇。
基本上,三檔目標基金分別是為了計畫將在二○一五年、二○年、三○年退休的投資人所設計,其中,二○一五基金的投資人因為將在八年後退休,所餘時間較短,因此基金操作風格偏向保守,在股災之前,該檔基金的股、債配置是二五%與七五%比重;至於二○二○、二○三○基金,則分別持有四五%及八○%的股票。
不同的股債配置,明顯展現不同程度的抗跌力道,以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十七日股災期間的淨值跌幅來看,持股比重最高的二○三○基金,淨值跌幅為七.七%,二○二○基金跌幅為三.九%,至於股債配置絕對保守的二○一五基金,股災期間則僅有一.七%的淨值衰退。以上數據的重點,不在於三檔基金表現是否優於大盤或其他基金,而是可以清楚發現,專家們老生常談的資產配置,的確是對抗波動風險的最佳方法。
除了股、債兩種工具的配置之外,富蘭克林投顧資深經理羅尤美則從基金的投資市場範圍來解釋資產配置的抗跌功能。股災期間,美國雖是禍首,但美國股票型基金的跌幅並不特別嚴重,同樣爆出次級房貸重大地雷的歐洲,基金跌幅亦相對較輕,事實上,被認為適合當作基金投資「核心部位」的歐洲、美國及全球股票型等三種基金,股災期間的跌幅多半都能控制在一成以內。
在資產配置的法則當中,核心部位強調的是中長期增值效果,衛星部位則是用來掌握波段價差的機會財。財經作家阮慕驊如此定義:「核心部位是人生財富基礎,是完成生命週期各階段理財目標的主要力量。至於衛星部位,只是伺機加速理財目標達成的時間。」依據這樣的任務分派,屬於財富主力的核心部位需要相對較高的穩定度,才不會造成所有財富瞬間翻船的窘境,衛星部位則可容許較高風險,但它畢竟只是資產配置的周邊配菜,投入資金不宜過度。
「問題是,這幾年很多人把配菜當成主菜來吃。」林鴻胤提出他對基金市場的觀察,近年來,基金公司大量採用「故事行銷」的手法推廣基金,「奢華精品的故事、當地產大亨的故事、當高速公路主人的故事,故事太短不精采,但故事說得太長太遠,投資人會誤以為長期穩定的收益來源代表這檔基金沒有短期波動風險。」他強調,這些基金或許是符合趨勢的好基金,但因為包裝手法,容易讓人誤以為符合趨勢就沒有波動風險,說穿了,這類主題式基金就是一種特定產業基金,是為了增加投資組合多元化的配菜,波動不低。
第二堂課:理性入市 市場回歸基本面 進場時機正好
這也是林鴻胤認為股災後是投資人著手資產配置最佳時機的原因之一,「這下子,大家應該看得比較清楚了,也比較知道,選基金時不能只憑題材想像,還要從基金過去的表現當中評估風險。」
是的,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但過去績效卻能顯現出這檔基金的實際操作風格,成立時間愈長的基金,投資人愈能從中看清這檔基金的真實表現,挑選適合自己風格的基金,這是完成資產配置的最後一步。據《今周刊》的問卷調查顯示,國內投資人在選擇基金時,僅有五%會考慮基金成立時間的長短,這或許是過去幾年主題式基金經常被誤認為是核心部位成員的原因。
股災讓投資人認真思考資產配置,更重要的,是提供一個進行資產配置的最佳時機。「現在值得進場的原因,是全球股市瞬間回歸標準值。」朱彥忠認為,在經過股災修正後,現階段全球股市回到最合理的價位區間,就像媽媽走進一個價錢最公道的菜市場一樣,不必擔心哪個東西價錢太貴而少買一點,也不會因為哪個東西正好便宜而多買一點,可以完完全全從需求出發,買到最適量的菜色組合。
在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的眼裡,這波股災的最大意義就是「還原」,不但是讓全球投資氣氛從過度樂觀還原理性,也讓各地市場指數還原到年初時的理性水準。以道瓊指數來看,在股災期間的最低點,約莫相當於今年一月的指數水位,此外,包括英股、法股,以及屬於新興市場的台股指數,都被股災這把刮刀一刀刮去了投機心態所堆砌的超漲部分,回到今年第一季的價位區間,重新蓄積反彈能量。「以現在的市場狀況,投資人不必想太多,可以完全依照本身需求,建構資產配置。」朱彥忠強調。
第三堂課:目標投資 認清自己投資需求 擬定操作策略
需求,就是投資目的。事實上,這是進行所有投資行為之前首先必須釐清的第一要點。確定了投資目的,才能以此計算出完成目的所需要投資報酬率,設定了投資報酬率,才能進行兼顧風險控管與獲利空間的資產配置,並且擬定操作策略。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設定投資目的及報酬率,那麼,前面所說的風險評估、資產配置等等,都會失去最基本的衡量基礎。
在科技公司上班的賴慧媛小姐,就曾犯過這種錯誤。雖然在二○○一年拿到第一份薪水之後就投資富達歐洲基金,但當時只是跟著身邊朋友起鬨,沒有預設投資目的與報酬率目標。「沒有目標,就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什麼結果,然後,很容易被對帳單上的短期數字嚇到。」九一一事件,富達歐洲淨值急跌,賴慧媛看到對帳單上的虧損數字,決定認賠出場。
幸好,這次的認賠殺出,讓她學習到「目標導向」的投資觀念,也扭轉她接下來的投資命運。「朋友說,買這檔基金的目的是存錢,既然是存錢,只要五年下來的年化報酬率比同期定存利率高就好,以歐洲市場的經濟穩定度來說,五年的報酬率一定能高於定存。」
「我開始思考,原來,確定投資目的是最重要的,可依照報酬目標找出適合的基金;知道自己期望的是多久期間的報酬表現,不會被短期波動嚇到;另外,心裡會很清楚買進這檔基金的理由,這會讓人進退有據。」賴慧媛再度投資富達歐洲基金,其間經過科技股泡沫、SARS等事件,都未動搖她的投資信心,去年十月獲利了結,五年下來報酬率約100%。
隨後,她提撥部分資金轉進新興市場,試圖以衛星配置的概念掌握機會財,「報酬率目標是平均一年一五%;買進這檔基金的理由,一方面是看好新興市場中產階級消費力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另方面,是看好這個基金團隊。」在這一波股災期間,賴慧媛持續加碼:「次級房貸不會讓新興國家中產階級興起的趨勢不見,我的基金也沒有更換團隊,既然買進這檔基金的理由都還存在,那麼,不但不必贖回,反而應該趁低加碼才是。」
因為投資目的明確,所以她能完全掌握自己的資產配置及操作準則,在面對波動風險時,也能保持理性從容因應,不會因為恐慌而造成非理性的進出動作。
操作的理性與非理性,原來就是取決於投資目的是否明確。如果你在股災期間曾因非理性恐慌而錯殺投資部位,那麼,採取目標導向的投資策略,就是這波股災帶給你的最佳啟示。
聯傑財務顧問執行長蕭碧華說:「確立投資目標是小額投資致富的第一條件。」某種程度上,基金像是磚石,而投資目標則是你不同階段的施工方向,今年打基礎、明年砌牆面,慢慢的,循序構築屬於自己的財富人生。
回頭想想專家們怎麼提醒投資人的股災教訓?因為重新認識風險,所以此時最能接納資產配置觀念,既然資產配置是完成投資目標的最佳方式,那麼,此刻的確就是投資人勾勒人生財富工程圖、擬定投資目標、展開富足人生的最佳時點。
兩大弊病,扼殺你的投資績效!

弊病1:不考慮波動風險

輕忽短期下跌的傷害,造成財富一夕翻盤
Q:您認為波動風險是選擇基金的重要考量嗎?(回答「是」的比率)分析:各類型投資人中,注意波動風險者普遍低於30%,整體平均則為25.4%,多數投資人容易輕忽短期下跌的傷害,造成財富一夕翻盤。

弊病2:不考慮成立時間長短

錯估投資風格,易影響資產配置的正確性
Q:您認為基金成立時間長短是選擇基金的重要考量嗎?(回答「是」的比率)分析:各類投資人留意基金成立時間長短的比重普遍低於5%,整體平均則為4.5%,在缺乏歷史資訊做為判斷基礎下,容易錯估基金風格,買錯基金。
資產配置的三大課題
股票多一點?債券多一點?
依據朱彥忠的過去經驗,若投資組合當中的股債比重為五比五時,相對於全球股市,這個投資組合應能發揮40%左右的抗跌力道,也就是說,會比全球股市少跌四成,如果全球股市下跌10%,這個投資組合的跌幅應能控制在6%上下。以此為判斷基準,投資人可依照自己的風險承受度,概略找到股債配置比重的基本方向。
全球多一點?區域多一點?
羅尤美表示,若以全球、歐洲、美國等股市的波動風險為中間值,那麼,新興市場或特定產業基金的股價波動會比中間值高出一至一‧五倍,新興市場債、一般公司債的波動風險則是中間值的六成或一半,至於政府債或信評等級較高的債券,風險只有中間值的20%。投資人可視個人屬性,挑出適量的主菜與配菜組合,建立核心與衛星部位資產配置。
老基金?新基金?
在決定了股債與投資區域的配置之後,最後一步,就是挑選適合自己風格的基金商品。林鴻胤表示,基金的操作風格可以從過去長期績效表現當中看出端倪,因此,基本上,有歷史的基金會比新基金適合作為布局重點。至於新基金,並非不能投資,但最好是有同集團的同類型基金可供參考,大致推敲這個基金團隊對於這類基金的操作風格。
設定投資目標的五個原則
明確的:投資目標必須明確具體,不能只說出國玩,要說幾年之後去哪玩。
可量化:明確具體的目的,才能轉換為明確金額數字,進而訂定報酬目標。
可達成的:金額不能是個天文數字,必須是可能達成的。
現實的:在這裡,現實的意義就是「看得見好處」,於是,你才會樂於追求。
時間表:投資目標的設定必須附加時間表,一方面確定進度,另方面追求加速。
【更多詳細內容,請看本期《今周刊》】

台長: Evans
人氣(45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理財特區 |
此分類下一篇:資深上班族謝文通賺遍全世界 基金天王一六○○%的祕密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