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今天,突然有一種感覺,
這2年在人際遇到的限制,
是要叫我得要去面對,我逃避已久,
得好好去看見與被懂的內在的一部份,
孤單與單獨。
雖說我偶爾會有孤獨感,
但其實有人來找時,
我心裏有時,是想一個人的。
其實,我沒那麼愛熱鬧,
那麼愛很多人聚在一起閒聊、瞎扯。
但是,
我喜歡我喜歡的人,能夠聚在一起聊聊生活、聊聊543,
其實我獨處的時間和空間需求滿高的,
我需要偶爾寫文章,需要看書,好沈澱自己。
其實,我沒那麼愛社交、交際、說話,
但我喜歡探索自己的內在、探索生命、思索人生。
看見理書不帶批判,就是帶著接納與喜歡,
說自己很宅,就愛跟家人在一起,
說自己隱居性格太鮮明,獨處需求很強烈,
看見錦敦帶著寬容與了解,說自己的害羞,是慢熱的人,
看見周健志坦然的說自己的一個人,說自己的獨處。
我想,
我對單獨和一個人,有著不以為然,不接納,
認為一個人,等同於寂寞、可憐、自閉、不善於社交、笨拙,
於是,其實心裏是有比一般人高的單獨需求時間與空間,
但因為和一般人不一樣,
而覺得自己很奇怪,
實際上,我是這樣的人,
但頭腦對這件事、對自己,其實是有評斷的,
覺得這樣不好,不合群什麼的,
於是心裏的拉扯與衝突就開始了。
知道 自己是這樣的人,
看見 自己是這樣的人,
接納 自己是這樣的人,
喜歡 自己本來的樣子,
愛
自己,因為我是。
不想說期待、與勉勵自己這樣做,
太逼迫自己,要求自己完美,
無需說,
因為我知道,我已在這條路上。
12/10
群組傳LINE,
因為A的未回應,
自己心情又開始不好,受到影響,
我一方面心情有小小的難受,
一方面有潛藏的批判自己,
怎麼心情不好,又來了,不要不好啦,不需要,
覺察意識到了,
重來一次,
發生了什麼,怎麼做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方式。
剛剛發生了什麼?
我把目光看向他,
他沒有照我期待的回應我,
他可以不這樣做,那是他的選擇,
但當他沒有照我的期待回應時,
我內在發生了什麼?
這件事的背後,我的感受是,
我覺得不被重視、不被喜歡、惹人厭,
跳脫出來看,
原來,
不是他的未回應讓我這麼難受,
而是我對這件事和他的未回應,
在我心中有一些評斷和對自己的批判,
是對自己的批判,讓自己難受。
然後,
我跟自己說,
親愛的,
我看見你的難受了,
我看見你覺得不被重視、不被喜歡、不被歡迎,
讓我來照顧你,
讓我來愛你,
我愛你。
當這麼想著,這麼說著時,
心頭的那塊緊,就漸漸鬆了。
12/9
婚前,想著何時遇到我真命天子呢?
遇見我真正的幸福?
心裏有著煎熬,有著深深的孤單;
遇見了對的人,
結婚了,
而在公司的人際關係中又遇到一連串的挫折,
於是內心,又開始經歷深深的孤單。
我開始思考著,婚前與婚後,
不一樣的情境、事件,
而相同的是,
我面對相似的黑暗與孤寂………..,
如果每一個挫折背後都有祝福,
那麼不斷經歷不同的情境,
面對相似的心情,
是要教會我什麼?!
我的目光從看向外人,
轉而看向自己的內在,
發生了什麼!
是的,我會看向他人,期待他人如何對待我,
是的,當對方不符合我的期待時,我會生氣,
而生氣的背後,
是失落,是不被重視與期待的悲傷。
當我看向他人,
我把我的力量鞏手讓人,
期待別人滿足我,
讓別人決定我的幸福,
當我開始朝向自己的內在時,
我把力量與主控權拿回來放在自己手上,
問我自己,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滿足什麼?
是我,可以決定讓自己幸福的關鍵。
是我,可以選擇讓自己幸福。
而對朋友的過度期待與失落,
我懂了,
我在滿足童年未完成的期待,
期待朋友,如同爸媽一樣,
可以給我,
我想要的重視、滿足、陪伴,
當這些無法要到,
我會生氣,忌妒、失落、出現佔有慾,
我有著小孩子的幻想,
期待自己是爸媽的中心,爸媽的全部,
爸媽,世界繞著我轉,以我為中心,
情感移轉,
那些未得到的,
我將對象轉移到他人,
但真實世界,和外境之人,
並非都可如同爸媽的角色來對待你,
他們也不需要如此。
我跟我內在的小女孩說,
親愛的你,
我,是大人了,
我來陪伴你,
這件事,
請你,讓我來做好嗎?
小女孩雖不說話,但她願意。
因為這份在內心跌到谷底的寂寥,
我開始,真的在生活,在心裏深刻了解,
每個人都是單獨的個體,
不論你有沒有結婚,
不論你有沒有父母,
不論你有沒有小孩,
重點,不在於你有沒有這些,
即使你全都擁有,
你還是有可能經歷孤單的感受,
因為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
都是一趟單獨的旅程,
哇哇墜地,成長,然後再單獨的離開這世界,
這些的單獨,
得你一個人去面對,概括承受,
親人、朋友、愛人,可以是支持,但也是過客,
這些經歷和感受,
只有得你自己感受、體驗最深。
於是,才懂得,
求外在因緣,只是緣木求魚,
捉到了這樣東西,滿足或不滿足一陣子後,
你又會想去捉住另一樣東西,
你總想捉個什麼,來讓自己有所依靠,
讓自己在大海中有根浮木可以免於沈淪,
但等到捉了一頭空後,
你才真正了解,
真正可以永恆和支持自己的,
原來是自己的自性,
用自已的自性、神性,
來滿足、支持自己,
才是最紮根,
最能陪伴自己走過。
如果無法看見自己的自性與神性,
捉外在再多的東西,再多的人,
你依然覺得不夠、不滿足,沒有安全感。
與A同事的漸行漸遠,
也讓我看見,
原來過去的熱鬧和與某些人的人際關係維持,
是A帶給我的附加價值,
我只是陪襯,
我是被動接受,
而不是主動創造。
那感覺有點像,是因為媽媽,給了小孩一切,
當媽媽走了,
也把小孩的外在一切有帶走了,
原來跟那些同事的人際關係,
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
而且明年後年,以後的每一天,
我還會不會在這世上也不知道,
又何須把這小事掛在心上那麼久?!
又或者,
十年後的我,來看今天的發生與我的煩擾,
是否也會笑起自己的癡與傻呢?!
親愛的神,
謝謝你,
在我經歷這些後,
讓我看見背後更深層的意義,
也請你帶領我,
讓我用我的自性引領我往前的道路,
即使單獨,
亦可以感受到人性的愛與光輝,
讓我有勇氣與支持,繼續往前。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