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6-24 23:28:37| 人氣2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何謂真實?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GIJSBRECHTS, Cornelius
Reverse side of a painting
1670
Oil on canvas, 66,6 x 86,5 cm
Statens Museum for Kunst, Copenhagen



Jean-Claude Lebensztejn, “Starting out from the frame (vignettes),” in Deconstruction and the Visual Arts. Art, Media, Architecture, ed. Peter Brunette and David Wills (Cambridge, 1994) , 118-140.

「所謂的『畫框』(frame)究竟是什麼?」作者從如此的「大哉問」出發,勾勒出西方繪畫史當中一段屬於畫框的物質文化史。根據作者的考察,畫框可謂是存在於真實(畫框外的自然世界)與虛構(畫框內的人造世界)之間的現象或空間,其它如雕塑、戲劇、電影……等藝術門類,其實也有不同形式的「畫框」,事實上,可以說任何事物本身都含有「畫框」,亦即界限的要素。

畫框本身具有規範性(normative)與決定性(decisive)的功能,因為它對畫作加以剪裁、壓縮,並且幫助觀者集中視線。同時也過濾、排除不屬於畫作本身的事物,另外,畫框還有提高畫作價值、保護作品本身的功能。在對畫框歷史作考察時,作者也發現,畫框本身事實上經常是畫家創作時所考量的要素,畫框經常「參與」作品本身,或反過來被作品所「介入」,甚至「放棄」其原有的功能,反而企圖混淆真實與虛構的界限,變成一種「混淆視覺」的媒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聖經手抄本的插圖以及教堂的天篷壁畫,尤其是在巴洛克藝術中,經常利用畫框的雙重角色,使真實的光源與虛構的壁畫、雕塑相融合,營造出宗教與藝術上的氣氛與效果。在現代藝術中,利用人類眼睛造成視覺欺騙效果的創作更是屢見不鮮。

相較於藝術史家夏皮洛〈M. Schapiro〉將畫框視為是一種符號,並探討藝術家如何運用此種符號來製造視覺效果,發掘符號背後所隱藏的「意義」;Lebensztejn無疑是從「解構」的角度出發,對於繪畫本身、繪畫史以及繪畫史研究提出更深刻的質疑,作者事實上想要問的是:我們所習以為常的「繪畫」究竟是什麼?西方再現傳統下的繪畫藝術向被視為再現「真實」:畫框猶如一扇向畫家與觀者敞開,面向「真實世界」的窗戶,畫框內也許是裸女、風景或靜物。然而,畫框的存在卻也提醒我們,繪畫本身最終不過是覆蓋著許多顏料的畫布,繪畫僅是一種幻象,這種「解構」突顯了畫框的雙重本質,也促使我們重新思索:「何謂真實?」。

一件繪畫作品的本身包含了畫框嗎?換句話說,如果畫框也是畫家創作時所考慮的因素之一,那麼我們在研究、了解一件繪畫作品時,是否應該同時考量畫框這個因素?如果畫框本身也成為畫作本身一部分,那麼所謂真實與虛構的界限又在哪裡?就如同德希達(Derrida)對於藝術史家Schapiro與哲學家海德格Heidegger的質疑:梵谷畫的那雙鞋子究竟是誰的?對於繪畫作品及其傳達的意義本身,我們所能把握到的「真實」究竟有多少?

台長: ㄚ笑
人氣(24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