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迴涅槃一切法,
超乎一多無有餘,
是故萬法無實質,
若能了知如是見,
禪修深奧之空性,
何等幸運弟子眾,
此即幸運之義也。
輪迴和涅槃中的一切事物,
無一例外的,不是一也不是多,
所以,一切現象毫無實質。
而如是了知之後,如果你禪修甚深的空性,
如此一來,你是多麼的好運──
這就是幸運的意義。
在聲聞乘,以及辟支佛,也就是緣覺乘的傳統中,空性的唯一觀點,就是教導自我、個人的空性。然而,這並非大乘的傳統。大乘則開示了,在輪迴與涅槃之中,一切現象無一例外的,都不是一、也不是多。無論在輪迴之中,或涉及證悟狀態的事物,一切現象本來就不存在。它的存在超越了一或多,因此,它不真實存在。它不具有實質。它就像是顯現在夢中的事物。它不是真實的存在。如果我們能夠這麼的知道,然後去禪修甚深的空性,這就是幸運的意義。
然而,為什麼「空性」這個名詞的前面,要用「甚深」來形容它呢?因為,如果我們沒有聽聞空性的教法,如果我們不運用邏輯分析的話,那麼我們就無法理解它。空性是非常的甚深。如果我們不運用智慧,試著去瞭解它的話,那是不易理解的。然而,如果我們能夠實際去禪修,這個甚深的空性,意思是說,我們運用智慧聽聞這個教法,並且以邏輯去分析它,如此一來,我們是幸運的。
首先生起相對的菩提心,接下來以「人無我」的禪修為基礎,然後我們再禪修一切現象的空性(法無我)。透過這個過程,我們就能夠證得諸佛的了悟。因此,能夠禪修空性,讓我們非常的好運,而這就是幸運的意義。
為了要認識它的真實本性,如果從邏輯分析的觀點來檢驗的話,我們所探究的主體就是:我們所看見的、我們要更深入瞭解的、我們所專注的任何一件事物。以專門的術語來說,我們可稱為「探討的主體」或「推理的基礎」。因此,在此處,邏輯推理的重點,就是我們嘗試著,想要去探究這個主體的本質。由於實相不是一、也不是多的邏輯,我們因此能夠確信它的空性本質。它並不存在。因此,我們可以創立一個邏輯推理、一個無瑕完美的邏輯。我們可以用這樣的說法來表達:
宗旨:輪迴和涅槃中的一切現象,本來都是不存在的。
原因:它們不是一、也不是多。
因此,這向我們證明了,我們所探究的主體,本來就是不存在的。
我們也可以成立這樣的邏輯:
宗旨:當我們是眾生時,我們所經驗到任何一切的痛苦,
沒有一個是真實存在的。
原因:它們全都不是一件事物,也不是多件事物。
這就如同我們在夢中經歷痛苦的例子。為什麼痛苦不是一、也不是多呢?如果我們觀察痛苦,所有過去的痛苦都結束了,完全的消逝了。所以,痛苦並不存在。然而,未來的痛苦尚未發生,所以這個痛苦也不存在。所剩下的是當下的痛苦。
如果我們嘗試尋找當下的痛苦,會發生什麼呢?我們觀察到,當我們的分析,更細微的時候,我們發現到,更細小的時間單位。我們試著尋找當下痛苦發生的精確剎那,可是,我們卻只能尋找到更小、更小、更小的剎那。
在我們的探究之中,我們絕對無法尋得一個真實存在,而且不可分割剎那的痛苦。因此,痛苦不是一件不可分割的事物,因為你連一件事物都無法尋獲,你又如何能夠尋獲多件事物呢?因而,痛苦不是一、也不是多,因此它本來就不存在。
我們可以用下面的邏輯來回應。我們可以這麼說:
痛苦確實是存在的。
痛苦不是超乎一或多的。
它真的存在,因為我明顯地經驗到它、明顯地直接經驗到它。
但是,這不是一個好理由。只因為你經驗到痛苦,就說痛苦是真實的,我們是無法就這樣採信的。我們在夢中經驗的痛苦,就是一個例子。我們在夢中經驗的痛苦,無論多麼的糟糕,並不是真實的存在。它不是一、也不是多。即使它看起來好像是真實的,即使我們認為它是真實的,即使我們經驗到它,它也並不是真實的存在。所以,它看起來是真實的事實、我們執著它是真實的事實、我們經驗到它的事實──這些事實,都無法證明它的真實存在。這只是個夢。
同樣的,既使我們白天的痛苦經驗,在我們看起來、感覺起來是這麼的真實,因此,我們執著它們的真實,然而,這不會因此將我們的痛苦,轉變成真實的。因為它本來就不是真實的。
仁波切造了一個偈子來幫助我們對這個道理,更容易理解。仁波切開示:
因為它不是一、也不是多,
所以,憤怒不真實的存在,
就如同夢中的憤怒。
因為它超越一或多,
所以,貪欲不真實的存在,
就如同我們在夢中經驗到的貪欲。
因為它超越一或多,
所以,愚癡不真實的存在,
就如同夢中的愚癡。
因為它超越一或多,
所以,傲慢不真實的存在──傲慢無自性。
就如同夢中的傲慢。
因為它超越一或多,
所以,嫉妒無自性,
就如同夢中的嫉妒。
因為它超越一或多,
所以,疑惑無自性。
就如同夢中的疑惑。
因為它們超越一或多,
所以,錯謬的想法、惡念是無自性的,
就如同夢中的惡念。
我們必須好好的瞭解,為什麼煩惱本來就是不存在的。當我們自在的擁有煩惱、憂惱時,也同時非常的輕鬆、寬廣。
修持空性斷有源,
慈悲令離寂靜邊,
若能不住有寂邊,
智慧方便合一時,
何等幸運弟子眾,
此即幸運之義也。
禪修空性,讓你斬斷存在的根源;
修持慈悲,讓你遠離寂靜邊。
當你結合了智慧與方便,
你就不會停駐在存在(輪迴),或寂靜(涅槃)的任何一邊,
如此一來,你是多麼的好運──
這就是幸運的意義。
禪修空性,讓你斬斷存在的根源。修持慈悲,讓你遠離寂靜邊,讓你遠離只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執著寂靜的一方。當悲心結合了悟空性的智慧時,就會同時帶來既不耽溺於輪迴,也不自私地偏執於寂靜一方的善巧方便和智慧。以這樣的方式,同時帶來智慧和善巧方便這二者,這個修持使我們非常的好運。如果我們能夠這麼做,這就是幸運的意義。
以大乘道為磐石,
深知一切之顯相,
無邊清淨廣境時,
四灌成熟爾心流,
若爾禪修生圓法,
此即幸運之義也。
當你以大乘之道,作為你穩固的根基,
而且你清楚的知道,
一切顯相的特性
都是無限寬廣而清淨。
接下來,四種灌頂
將成熟你的相續(心流)。
當你修持甚深的生起與圓滿次第──
這就是幸運的意義。
第一個階段,就是以上述偈子所解釋的方法,讓大乘之道,成為你堅穩的根基。這是修持金剛乘的基礎,因為在修持金剛乘之前,我們必須能夠結合空性與悲心。如果在修持金剛乘之前,我們沒有將空性的領悟,結合悲心去修持的話,這樣的金剛乘修行,就是一個缺乏深度的修持。如此一來,金剛乘就變成一門不深奧的修持。這就是為什麼一開始就必須安立,大乘的慈悲與空性的修持。
接下來,當我們開始修持金剛乘的時候,我們的基礎見地,就是一切的顯相,都是無限寬廣的清淨。這個意思是,器世間,也就是外在實質的環境,它是無量的宮殿,而居住在器世間內的眾生,都是男、女本尊。當我們對這個道理很清楚,並且有正確領悟的時候,這就不只是一種見解。而是我們已經瞭解了,這就是事物真實的狀態時,那麼,接下來的四種灌頂(瓶灌、密灌、智慧灌、名灌),將引領我們見到心的實相,並將成熟我們的相續(心流)。這就是甚深的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修持。當我們禪修這兩個次第時,那麼這就是幸運的意義。
當我們談到甚深的生起、圓滿次第的偈子時,我們可以這樣問:「是否有不甚深的生起、圓滿次第的修持呢?」答案是:「有的。」如果我們只是禪修本尊的形象顏色,這樣的生起次第就不是甚深的了。另外,如果我們只是禪修本尊的明點和阿謝(ashe),這樣的圓滿次第,就不是甚深的了。當我們結合明點和阿謝的禪修時,生起次第的修持,就變得甚深了。當我們禪修樂空不二,這個心的實相時,圓滿次第的修持,就變得甚深了。
如是生圓次第果,
必成熟於適切時,
而此取決於淨觀,
淨觀金剛師兄姊,
如是淨觀需增長,
若心已漸生淨觀,
此即幸運之義也。
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的成果,
一定會在適切的時機成熟。
而這端賴於你,
對於金剛師兄姐的淨觀──這必須要增長!
所以,如果你的心中,開始生起了清淨的觀照──
這就是幸運的意義。
這個生起和圓滿次第的成果,一定會在適切的時機成熟,但是這端賴你對於金剛師兄姐的淨觀。這必須要增長。如果你的心中,開始生起了淨觀,這就是幸運的意義。淨觀要如何在行者的心中生起呢?當行者了知:無論顯現的是什麼,都只是顯相和空性,這二者無差別的本質;一切外在實質環境的顯相,無論是什麼,同樣都只是顯空無差別的本質;在器世間內,眾生的色身是顯空無差別的;所有眾生的心是明光和空性,這二者無差別的本質。當你具備以上這些時,淨觀就會生起。通曉了這些,將會生起淨觀,而當淨觀生起的時候,那麼這就是幸運的意義。
簡而言之,這一生所有的顯相,就如同夢一般。它們就像水中月的反影。它們就如同彩虹。心是光輝的明光。心是明空無差別的。當我們了知,顯相和心的本質時,淨觀就會生起。這是因為,當我們認知了顯相,就只是顯空無差別的時候,怎麼可能會有任何一個顯相,有不清淨或錯誤在其中呢?因為這些全都只是顯空不二的。因此,去除了對於事物不淨的許多想法時,各種錯謬的想法,就不會出現。因為我們看待一切的事物,都只是顯空不二的,而這就是淨觀或聖觀。
關於我們自己和他人的心,我們覺悟到:心的根本本質,是明空無差別的,而且是完全無垢染的。或許,想法是迷惑概念的內心運作,但是這個內心概念運作,並不是真實的存在。當我們如是了知時,就絕對不會批判他人的心,而且也會生起淨觀的心。
爾誠幸運另一因,
暇滿此身誠難得,
以此正修尤可貴,
故若已入正修道,
此即幸運之義也。
另一個你可能幸運的原因是──
閒暇和圓滿(人身),這個完好的根基,
如此難得;而比這個更難得的是,
運用它來正確的修持佛法。
所以,如果你走在正確修持的道路上──
這就是幸運的意義。
了知幸運之義已,
日以繼夜無散亂,
為能成就佛正法,
以及有情廣大利,
祈願我等皆修持,
幸運者之佛正法。
明瞭了幸運的意義,
日以繼夜、無散亂的,
為了實現廣大的利益
於教法和一切眾生,
祈願我們都能夠修持
幸運者的佛法。
最後一個偈子是仁波切的祈願。瞭解了幸運的意義之後,日以繼夜無散亂的,實現教法和一切眾生的廣大利益,並祈願我們都能夠修持,幸運者的佛法。
仁波切於1998年9月11日,給予加拿大溫哥華的那爛陀菩提中心,以及噶瑪特謙秋林中心的開示。
文章定位:
人氣(30)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