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曲》
得了一個文學獎之後,我承認,很久沒有那種欣喜若狂的感覺了。雖然,僅僅是短短幾天的、安安靜靜的,喜悅。
在那個網路文學獎報名截止的前10分鐘,我把e-mail上的那個send的鍵,按了下去,就這麼輕易,完成了報名手續。然後就是,準備參賽作品,以及等待。
第一階段評審揭曉,赫然,出現在前十名入圍者的名單之列,當時就已經是第一個層面的開心了。我承認在報名初期,是有想過這個問題─如果連初賽都沒有晉級的話,那豈不是,嚴重打擊信心?但終究得嚐試看看,反正網路寫作,原本就是興趣使然,不就是為了自己尋找一個心情上的出口嗎?
接下來是不清不楚、不明不白,而且,冷冷清清的第二階段─投票,在摸不清遊戲規則的情況下,只好抱持著「順其自然」的心態,反正一切都是在欠缺熱度的冰冷下,進行;也保持一貫的冷寂下,結束。
說心裡頭沒有抱持任何期待,真的是騙人的;雖然,「志在參加,不在得獎」,又或者,「入圍即是得獎」,但心中仍懷抱著一絲絲,不為人知的,盼望。或許是,年輕時候的夢想與理想交疊,隱藏在表皮底層的「文學細胞」,又開始蠢蠢欲動起來的緣故吧!
終於,進入最高潮─宣佈名次,「想飛的魚兒」得了散文組第一名!!!
那一整天,我笑得差點合不攏嘴,偷偷地,跟幾個好朋友分享這份榮耀(我不得不承認,剛開始時,沒幾個人知道我在網路裡,傾注了這麼多的心血與熱情)。
有多久沒有拿過第一名了?最近的一次記憶,應該是倒推回大一上學期結束的時候吧!糊里糊塗、莫名奇妙地,就在五、六十個人中,拿了第一名的成績。大學時參加各種文學獎,從七言絕句、七言律詩、詞、曲、新詩、散文等,也「收藏」了不少校內與校外的獎狀,但,畢竟還是與「第一名」絕緣。
這是個,莫大的喜悅!
《終曲》
得了一個文學獎之後,第一名的狂喜,逐漸地,被淹沒在一天天流逝的時光裡。
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過去了,幾乎已經被蒙塵的文學獎,終於,要頒獎了。
結果,歷經了一個前所未有、且「別開生面」的頒獎典禮。最初的主辦單位之一,早在「謎底」揭曉之後,就已經提前退場,頒不頒獎、得不得獎,好像,都已經毫無瓜葛。另一個共同主辦的出版社,倒也讓會場擠得水洩不通,既熱鬧又盛大,但並非是為了這個網路文學獎而舉辦,我們只是,這個具有「歷史性一刻」的酒會中,僅僅獲得10分鐘的「演出」機會,是整個盛會裡頭的幾分之一而已。
「想飛的魚兒」代表的是什麼?恐怕沒有人會在意或記得這件事,除了,魚兒的好朋友們之外。而我,連評審的面也沒見著,自然也就沒有辦法了解,為什麼會擊敗強勁的競爭對手們,憑藉著什麼特質可以脫穎而出。當然在得獎網頁上,也有著簡單扼要的講評,但,真的是非常之「精闢」,總想再多聽些鼓勵的話或見解,尤其是出自知名作家的口中。
我上了台,朝著台下那一大群人,微微地笑了一下,領了一張有護貝的獎狀,拍了照留影紀念,下台,結束。這是我領過最「簡潔有力」的獎,絲毫不拖泥帶水,一氣呵成。
我們終究還是,誰也不認識誰,包括,台上共同享有這份榮耀的人,以及,台下前來參與這場盛會的人,仍然是,跟往常般,一逕地陌生。主辦單位的人,從頭到尾,也沒有來跟得獎的人,握手寒暄。室外的溫度,高得驚人;室內的溫度,格外冰冷。
看到了趨勢大師詹宏志,他朝我笑了笑,說聲「恭喜啊!」我也輕輕笑了一笑,嘴角微微牽動,但終究是什麼也沒有開口,走回座位去。心想,或許他覺得我有點「眼熟」,但可能想不起來,這隻魚兒究竟是哪裡竄出來的一張面孔。因為工作的緣故,跟詹先生有過一面或者幾面之緣,但並不熟悉;而我,並不想對太多人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
我寧可繼續「躲在」網路世界裡,自由自在地,游與飛。
《插曲》
得了一個文學獎之後,時間依然在走,日子仍然在過,一切,都沒有改變。
「想飛的魚兒」仍然是一個熱愛寫、不停地、寫個不停的人,即使是被工作折磨得不成人形也無法阻止她停下筆來,寧可犧牲睡眠、拚命熬夜,也要寫下去。
「想飛的魚兒」並沒有因此而聲名大噪,也沒有多少人會記得這個所謂的網路文學獎,更沒有因此而改變魚兒的人生。(想太多了,哈!)
我還是我,一隻在缺了水的魚缸裡,擱淺了,就快要從一隻悠遊自在的魚兒,變成了無生氣的魚乾。但,我還是熱切地渴望著,那一片汪洋的大海與浩瀚的藍天,想要回到那隻,可以展翅飛翔的魚兒。
《曲終人散》
得了一個文學獎之後,你問我有什麼感受?
是的,除了無法磨滅的狂喜心情之外,那個親愛的且心有靈犀的「麻吉」,美麗耀眼且出奇不意地出現在我的面前,送給我一束小巧的、精緻的、浪漫的捧花,這比掌聲來得更珍貴。還有親愛的「X情人」陪伴在一旁,心中,也有另一股溫暖。
喔!差點忘了說,第一名的獎品中,可以獲得誠品圖書禮券一萬元,以及一套據說高達49本之多的叢書。只是,頒獎那天,竟然沒有拿到禮券!!!(有點小悶哪~~)
■照片■
2003年8月9日,拍攝於鶯歌陶瓷博物館。
一棟很有特色的建築物,一個值得佇足觀賞的好地方。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