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終於搞清楚了。前一陣子我跟你提到的那位小提琴手⋯⋯你還記得嗎?⋯⋯他除了姓跟你媽媽一樣奇怪之外,也跟你...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20-06-18 20:37:32 | 回應:0
人僅僅靠一次肉體的誕生是不能成為人的。人需要第二次誕生,降生到歷史裏。所以人類跟動物不同,動物的誕生都是一次性...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20-06-17 21:08:54 | 回應:0
去了一趟新竹回來⋯⋯⋯漸漸習慣武漢肺炎之前的生活步調———把所有時間盡可能填滿的過動形態。除了,...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20-06-17 20:49:47 | 回應:0
這純屬意外,這是生命中的一次偶然事件。他暗自這麼想。不過,這樣說來,他又暗自這麼想,偶然這東西,不就像一張大嘴...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20-06-15 21:03:48 | 回應:0
快六歲時,我的人生發生了一件大事:爸爸在他的書架上騰出一小塊地方,讓我把自己的書放在那裡。確切的說,他給予我書...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20-06-14 20:32:27 | 回應:0
我可以想像到他的憂傷。爸爸和書有一種感官上的聯繫。他喜歡感受、撫摸、聞嗅他的書。他對書動手動腳,以此為快:他控...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20-06-13 21:08:17 | 回應:0
對我來說,寫作這件事情,題材、材料不會是我考慮的優先事項。甚至覺得,我或許是不會苦惱於有無題材的寫作者。似乎,...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20-06-13 21:04:51 | 回應:0
若所謂理論,是一種「看見」與「使人看見」的力量。他的確在此有所成長,並因為知識本身,收斂起自滿與力量感。過了幾...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20-06-13 21:02:05 | 回應:0
他依然讀,依然寫,一個人。有時接觸禁書,寫點關於自由,關於台灣歷史的論述,每隔一陣子,也就燒了。每逢燒香爐的時...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20-06-09 21:58:50 | 回應:0
習性比你的本質更為強大,它把你引進某個模式後,你就解脫不出來。我最初加入了焦慮的模式,慢慢不知不覺地認真承擔自...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20-06-08 20:48:15 | 回應:0
2030/6/7 星期五旅行是很有益的,能豐富想像力。其餘的一切只令人失望和厭倦。我們的旅行完全是虛構的,足見其生命力。...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20-06-07 20:15:09 | 回應:0
他是嚴父,卻吝於教養。於是造就了距離。
孩子們都知道父親是有學問的。家族間談到他,都相當尊敬。他在高中教授...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20-06-05 20:02:46 | 回應:0
2030/6/4 星期二「⋯⋯你可以學習我的筆法和技藝,但是你的作品永遠比不上我。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你必須...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20-06-04 21:15:55 | 回應:0
2030/6/3 星期一
活在世上的唯一理由,就是為死亡作漫長的準備。摘自威廉.福克納《我彌留之際》
這段話是書腰上的字...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20-06-04 06:03:11 | 回應:0
2030/6/2 星期日越過山丘社區的老人說,他被こころ簡報的這句話感動:老人要在「彌留之際」還持有學習的心。安養院取名...
(詳全文)
發表時間:2020-06-02 20:43:16 |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