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J戀又重新上演了嗎?喔不,這次是兩個好動的老男人一同演出,而且,此練非彼戀,他們不演斷背山,倒是練起功夫來了。
期待以久,眾所矚目,眾望所歸,眾志成城,唉呀,想不出什麼形容詞了,總歸一句,要讓Jackie與Jay共同擔任主角,而且大打出手,這個難度等級好比是中華男籃打進奧運,雖然中華男籃至今仍未拿到奧運門票,但是雙J『練』已經進駐大戲院正式開打。
兩大巨星合作,慕後工作人員當然也不是阿貓阿狗的隨便挑,充滿創意的劇本,是來自於資深編劇約翰福斯科,執導者則是中國女婿勞勃明考夫,這個人的老婆也許知名度不高,不過他的舅子孔令奇,聽過的人倒還不少,功夫要打的漂亮不落花拳繡腿之流,動作設計就顯得相當重要,人稱天下第一武指的八爺,跟雙J兩位都是老搭擋了,多年合作經驗,默契自然不在話下,至於抓住每個精彩鏡頭,將畫面呈現給觀眾,那就考驗著攝影師的功力,該如何融入八爺的風格,精準掌握每個細節,若找杜可風來操刀或許有點怪怪的,由奧斯卡最佳攝影鮑德熹來掌鏡,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本片一開始,是由白光演唱的經典老歌~等著你回來,拉開序幕,一個年僅十七歲、熱愛功夫片的波士頓少年傑森(麥克安格萊諾飾),來到時常光顧的古董店購買功夫片,傑森總是希望自己也能成為片中的大俠,但希望與現實總是有著很大差距,就連地方上的小混混們,也知道他是個不會功夫的功夫迷,因此時常藉故欺負他,某天,傑森無意間發現一根奇怪的棍子,但是老闆(成龍飾)卻不願讓少年接觸這根棍子。
老闆說:「很多年了,它一直在等待著主人到來,這是無價的非賣品。」
這一天,那些混混變本加厲,強押傑森進入古董店行搶,並槍殺了老闆,一陣慌亂之中,傑森抓了棍子就跑,做為逃命時的防身之物,最後傑森被逼到高樓之上,握著棍子重重摔下,沒想到這一摔,竟然穿越時空,摔進古代的中國世界。當傑森醒來,發現自己置身在不知名的村落,眼前盡是不同膚色的人,說著聽不懂的話語,除了善良的村民們,還有一批兇神惡煞,要搶奪他手上的棍子。即將絕命時刻,醉俠魯彥(成龍飾)出手相救,認出了傑森手上的棍子,就是傳說中,齊天大聖孫悟空(李連杰飾)的金箍棒。
魯彥向傑森說了一個古老的故事,故事是關於齊天大聖與玉疆戰神(鄒兆龍飾)的戰鬥,孫悟空失去金箍棒,中了玉疆戰神的抓風成石,從此成為一尊石像,魯彥還說,這根棍子,就是孫悟空的金箍棒,傑森必需讓金箍棒物歸原主,使得孫悟空破石而出,才能回到屬於自己的世界。
於是魯彥帶著傑森尋找孫悟空,同時一路躲避追殺,途中還遇上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金燕子(劉亦菲飾)與默僧(李連杰飾),最後眾人勇闖玉疆戰神總部,趁著大混戰,傑森用金箍棒敲破石像,令孫悟空重生,消滅了玉疆戰神與其手下白髮魔女(李冰冰飾),傑森也如願回到自己的世界。
戲末結尾,古董店老闆重傷未死,傑森也用這段奇遇學來的功夫,將小混混狠狠教訓一番,為這部戲劃下圓滿句點。
以西遊記為藍本,加上西方文化,這樣怪異的創意,好不好見仁見智,但從劇情發展看來,似乎能找到編劇想表達的理念,故事中主人翁傑森,從一個沒自信又無知的少年,蛻變為一個具有武德涵養的功夫小子,剛開始,傑森以為看過一些功夫片,學會擺幾個架勢就是功夫,在魯彥與默僧調教之下,不願從基本學起,直到初窺門徑略有小成,又老是懷疑自己是否能做到,而不能向前邁進;東方哲學深受佛儒兩家的影響,強調謙虛的小我,而西方哲學較常於自信的自我,但劇中的傑森,一直無法吸取兩造之間的優點,經過兩位師父潛移默化之後,傑森不但從小我之中,認識更深層的自己,而且也找到了自信,或許,這是乏味的劇情裡,唯一值得玩味之處。
劇情如何,早就不是本片賣點,既然找來兩位功夫天王,重點當然是還在於打鬥場面,兩位天王分飾兩角,李連杰飾演的默僧與孫悟空,都有極為吃重的武戲,成龍的武戲僅止於醉俠魯彥,另一個古董店老闆的角色,是個白髮蒼蒼行動不便的老伯伯,才剛出場沒多久就中槍,再出現時已是故事結尾;李連杰扮演的默僧中規中矩,雖沒有突出的演技展現,還不至於太差,不過美猴王部份表現的太油,把潑猴應有頑皮過度over了。
破廟裡,兩人將近五分鐘的打鬥,是片中最精彩的武戲,這場戲八爺似乎沒有做出什麼改變,而是讓兩人扮演自己盡情發揮。李連杰依然是過去黃飛鴻的打法,成龍則是延續醉拳系列裡的套路,其實早在鐵雞鬥蜈蚣裡,李連杰也打過醉拳,但李連杰的醉拳重意不重形,因此在視覺感觀上,還是成龍靈巧的身手,最能表現出醉拳的刁鑽,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八爺沒讓李連杰打醉拳,不過,李連施展螳螂拳,倒是令人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可惜兩人在劇中都不是反派,對打也僅止一場,打完就攜手共闖玉疆總部,拯救美猴王去了。
無論成龍或李連杰,他們片中的女主角,多半只是花瓶之用(只有楊紫瓊例外),就連這次的功夫之王也是如此,金燕子與白髮魔女,武戲仍是以特效為主,畢竟劉亦菲與李冰冰不是打仔,關於肢體動作,就不用為難她們了。
多年以來,成龍與李連杰到底誰強,網路上的討論,總是一面倒支持李連杰,關於這一點,不免要為成龍叫屈,一般人認為李連杰較強的原因,是在於李連杰出身於武術學校,又拿過五屆的武術冠軍,在所謂的名門正派與正統來說,李連杰是有著優良血統,而成龍只是戲班的雜耍小子。
但是,英雄何必問出處,每個人從小的生長環境無從選擇,在李連杰的年少時期,中國仍是堅守共產主義的社會,參加武術隊既可練武又不愁吃穿,一切有國家照料,但成龍生長的香港是資本主義地方,唱戲練武是為了掙得三餐,如果當初成龍加入中國武術學校的話,或許也能拿下幾個武術獎盃,可惜未曾發生的事情無從驗證,不過,要說到武術正統,還真沒有所謂的正統,天下武術萬流同宗,不過是肢體的攻守與器具運用,李小龍曾說過:任何功夫練不好,都是軟手軟腳。因此,武術完全是取決於使用之人,而不是武術本身,反倒是華人影壇中,個人較欣賞劉家良、李小龍、甄子丹、熊欣欣、鄒兆龍他們無招之招的打法,貼近於真實格鬥,而非僅止是套招之後的美感表現。
現今所謂的武術名家,或是打仔,大多不脫三個出處,武館或武術學校,戲班,舞蹈。武館方面既被認為正統,那暫且不提,戲班的武術是否真的如此不堪,看看目前電影圈的武術名家們,卻多半出自戲班,成龍是于占元底下的七小福之一,當年于占元創立中國戲劇研究學院,便以紮實的武術底子為基礎,訓練孩子們唱戲,大師兄洪金寶最早進入電影圈,從李小龍時代便擔任武師,若要說戲班沒真功夫,洪金寶曾經私下與李小龍對打,據說兩人以不分勝負收場,但是李小龍已不在人世無法求證;至於其他七小福成員,元彪當年與成龍及洪金寶並稱嘉禾三寶,元華年輕時擔任李小龍替身,元奎是李連杰公開稱讚最有默契的武術指導,還有,號稱天下一武指的八爺袁和平,其父袁小田是北派武學宗師,也是出自於北京戲班的武生,而後輾轉來到香港發展。除了于占元與袁家班,已故抓鬼大師林正英、還有董瑋、劉洵,以及最早扮演黃飛鴻的關德興,都是戲班底子,再看看國內,朱陸豪是國劇武生,左孝虎、林小樓出身於劇校,陳子強在明華園長大,他們都是來自於戲班,誰說戲班功夫就不如人呢?
追溯歷史,乾隆時期火燒少林寺,死裡逃生的五位少林弟子,也就是俗稱的少林五祖,初期為了躲避清兵追緝,隱匿在戲班中混口飯吃,將武術傳授予戲班眾人,暗中糾集抗清人士,從此戲班加入武打元素,改變傳統文戲的生態,並令其他戲班群起而效尤,一直流傳至今,所以要說到正統,戲班武術源自於少林嫡傳,也算是一種正統。再看舞蹈方面,從舞者成為打仔的人,大多為女性,女性天生骨骼柔軟,加上經過舞蹈訓練,學習各種武術動作容易入門,極快上手,如鄭佩佩、上官靈鳳、惠英紅、楊紫瓊、李賽鳳、楊麗菁、章子怡等人,都是由舞蹈邁向女打仔的例子。
本片之中,除了成龍與李連杰,還有鄒兆龍也是個會打又能打的狠角色,卻也是個可惜的角色,在鄒兆龍與李連杰幾場打戲之中,都是拿著兵器飛來飛去,真功夫的展現著實有限,比不上破廟中的對打那麼精彩,有點糟蹋身手的感覺,再看鄒兆龍這人,不禁要為我們台灣男人小小發個牢騷,在香港打出一片天的台灣子弟中,從早期的上官靈鳳,直到狄威、李賽鳳、鄒兆龍、楊麗菁等人,上官靈鳳俠女形象未減,李賽鳳年紀不小依舊清純甜美,楊麗菁也多半飾演正義女警,怎麼狄威跟鄒兆龍卻老是演反派,鄒兆龍好不容易從倪星改回本名,在霍元甲裡擔任父親角色,成為德術兼備的一代宗師,可惜戲份卻不多,跟姓趙的打完一場之後,都還沒演到死,劇情一跳,兒子就長大成人還有了孫子,自己卻只剩下一塊神主牌,當初無間道沒找他演實在太可惜了:我想當個好人。這句台詞要是由他說出口,也許更有說服力吧!
很有創意的故事,卻有些小小遺憾,第一個是在玉疆戰神部份,自呂布之後,好像所有的戰神戰將之人,都非得手持大傢伙,才能表現出威猛的感覺,三國呂布號稱戰神,方天劃戟所向披靡;關羽被稱為武聖,青龍偃月刀五步探人首級;三國戰將勇,首推趙子龍,手上長槍也不是什麼小玩具;就連異度魔界的戰神吞佛童子,也是長長的朱厭揮來揮去;到了本片的玉疆戰神,不是握個長戟,就是抓支斬馬刀,如果能在兵器上發揮更大創意,捨棄長兵器來塑造威武雄風,相信會使本片更加精彩。
第二個則是語言上的使用,在劇情中,少年來到古代中國,遇到的村民都是使用華語,直到成龍發覺少年口說英語之時,才改以英語對談,這樣的安排看來有點怪,因為西遊記的故事,是在七世紀初期的唐朝,大約是西元600年,那個年代還沒有英語這種東西,即使劇中人物曾經到過飄洋過海去過英國,根本就沒機會、也不可能會說英語,但是孫悟空卻能開口說英語,果然齊天大聖就是齊天大聖,有著凡人不可及之聖,他的年代沒有英語,照樣可以用英語應答如流,此等境界,實在不是吾等凡夫所能憶測呀!
英語是印歐語系日耳曼語的其中之一,古時候英國地區使用語言為羅馬語與拉丁語,至於英語的出現,則是在十一世紀之後,盎格魯撒克遜人結合拉丁語、日耳曼語、法語等其他語言,融合自身的語言而形成英語,但當時仍不普及,直到十三世紀才成為英國官方語言,不過雖為官方語言,卻因發展過程是屬於大雜燴,造成語言與文字上缺乏一致性,時有各說各話的情況出現,因此在十六世紀時,才制定正式的英語,成為現今的英語。
劇情刻意將年代模糊,把唐僧取經的故事稱為古老傳說,但是劇中人物沒有薙髮,因此在年代上,再怎麼年輕也是明朝之前,還有,劇中出現過中土一詞,而中土是明朝才有的稱呼,所以故事的發生應該是在明朝時期。明朝歷經十四世紀至十七世紀之久,假設是在明朝末年的十七世紀,當時英語也不過才剛成形沒多久,自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之後,開啟東西方的接觸,當第一位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時,那也是十六世紀時期,而且,利瑪竇也是義大利人,他會義大利語、羅馬語、希臘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偏偏就是不懂英語,歐洲人向來民族性強,只喜歡使用自己的語言,反倒英語在歐洲是屬於少數民族,這個現在從千年前就是如此,一直沒有改變過。劇中人物沒接觸過英語,卻會說英語,這豈不怪哉,當然,美國人拍的片子,說英語有何不可,但是怪就怪在這裡,如果片中打算以英語呈現,就應該全部用英語,至於華人地區則改為華語配音即可,但是劇情安排是華語及英語穿插,就連玉疆手下的小兵,也說得一口流利英語,這就有點不太合理。
戲嘛,看完就算了,達到娛樂效果,放鬆一下心情,這樣就已經足夠,不用計較太多,只不過歲月催人老,兩位天王都敵不時間洪流,這次之後,想要看到兩人再次對打,不知要等到何時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