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11 16:04:55| 人氣1,841|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原來,我們都被騙了‧有關於孟母三遷(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簡單看一下孟子的生平。

孟子姓孟名軻字輿,戰國時期鄒人,生於西元前三七二年(周烈王四年),卒於西元前二八九年(周赧王二十六年),父孟激,字公宜,三歲喪父,孤兒寡母相依為命,母親倪氏(又有一說是仇氏或李氏,也不知哪個版本才正確)含辛茹苦,最初住在馬鞍山下的范村,為了讓小孩接受良好的教育,只好四處搬家尋求適當之所,後來因為孟子的逃學翹課,倪氏一氣之下,把織好的絲布剪斷用以訓戒一番,所以三字經中,以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用來紀念此事,而孟子也非常爭氣,沒有讓母親失望,最終成為一派宗師,博得亞聖之名。

三字經簡短的十二字中,道出孟母堪為華人母性典範的史蹟,值得令人讚賞,可是光就三遷一事,現在回想起來,當初年幼無知的疑惑,至今還是沒有得到答案。

古代沒有明確的戶籍制度,房屋與土地產權也不盛行,只有物價的不同,並沒有房價的差異,除了大戶人家的農地租賃,想住哪就住哪,即使隨意搭個草蘆竹屋,也不用擔心建管處的人前來取締違建,這與現代人搬家時的大費周章,實在是難以相比,因此古人對於搬家一事,相較之下是容易許多,再者孟家貧寒行頭不多,大概只有那台織布機,勉強稱的上是大型傢俱,所以不斷搬家,是孟母缺乏識地之能,還是真的因為交通不便,搬來搬起只能就近搬到那幾個地方?

豎起手指,算來算去孟家也不過搬了兩次,何以會有三遷之說,這或許是孟母搬家太多次,後人僅以三遷表示眾多,而墓地與屠場較具代表性,居住時間也較久,所以就廣為流傳,這樣的推測其實不無可能,否則也不會將二遷的舉動,稱之為三遷;至於為什麼一直搬遷,是真的為了讓孟子好好唸書嗎?

在古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理念下,只重視文學而忽略各項技藝發展,由此推斷孟母的行為可以得到理解,不過,孟母若是真的通達嫻淑,應該不會對於墓地環境感到排斥,因為讀聖賢書,該知聖賢事,孔子不正是出身於殯葬業的『西索米』樂團嗎?孟子學於子思,就倫常來說,孔子應該算是孟子的師公師,孔子的出身,最初不過是個在西索米長大的孩子,後來苦學不倦,並用此基礎制定禮樂,成為至聖先師,既有此前例,孟母又怎會看輕殯葬業者,這其中原因,究竟是歷史上沒有記載、或是礙於聖人之母不敢記載,實情早已不可考,既然不可考,那就只好隨後人亂想,於是,亂想之下,想出了幾個可能性。

一、躲債。

自古將相本無種,一身成就之人,多半幼時顛沛,才能促成發奮圖強之決心,因此貧困舉債總是難免,如果古時候有金融制度,孟家想必也是卡奴一族,然而無論是錢債或人情債,古時女權不張,並不盛行職業婦女,以當時孤兒寡母的窘況,舉債渡日並非不可能。

二、避婚。

孟母年輕貌美就守寡,又帶著一個三歲小孩,不管是出自憐惜、抑或男人雄性激素的垂涎,在法紀不彰的戰國時期,鄰里男士對於孤兒寡母必定有番滋擾,不過孟母冰心玉潔情操堅貞,只想一心撫養孩子成材,為了避免一些登徒子的覬覦,無奈再度搬家。

三、希望孟子朝向學術發展。

孟母只希望孩子朝向學術發展,因此不喜歡殯葬業,也不喜歡養殖屠宰業,搬來搬去,後來搬到子思書院才放下心來。雖說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身,但孟母心中依然唯有讀書高,所以瞧不起九流百工,即便窮困潦倒,仍要維繫那份自恃為知識份子的狂狷與孤高,可是這樣的賭注未免也搏的太大,萬一孟子沒有著書流傳,也沒有亞聖名號,那豈不是酸書生一名,終日百無一用,被人白眼看待?


亞聖之名是後人所封,孟母在世並不知情,要是孟母真能預測天機、得知現在未來,也不用辛苦搬家數回,而且戰國時期兵荒馬亂,儒家學說根本行不通,管管魯國小境或許可行,真要有治國之能,尚需海納百川兼併各家所長,也就是儒家所提暢卻又做不到的中庸法則;在那個年代誰也不服誰,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論調就是最好,要不是漢朝採用儒家學說得到成效,華人世界的法統,會是哪個學派還很難說。

古人重文輕武,幾千年來,像孟母這樣的母親,就算沒有上億,倒也有千萬之眾,可是歷史習慣用成敗來論英雄,這種千萬中選一的樂透機率,只出現一位孟子,就算把歐陽脩的母親也加進去,才不過是千萬中選二,微乎其微的中獎率,卻要如此的擴大解釋,進而無比讚揚,這種馬後炮還真是教壞囝子大小。

孟母斷機確實值得肯定,但就為了萬般皆下品而三遷一事,您敢不敢當個孟母或孟父,狠狠的賭一把?

台長: 北極駱駝
人氣(1,841)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
此分類下一篇:原來,我們都被騙了‧燒肉粽的聯想~愛國詩人?(上)
此分類上一篇:原來,我們都被騙了‧陷害伊索的北風與太陽

雪豆
呵呵,這篇深合我意。
孟母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正是三遷的原因。

另,古時候,殯葬業是很低微的。
我覺得,孟母甚至可能不知道孔子這號人物。
(年代和地點不同,
更別說諸子百家孟母哪知道孟子將跟隨儒家?)
如此,自無輕視殯葬業會奇怪的道理可言。

老實說,我從小到大,
從沒聽哪個老師拿這個例子來教我們要孝順,
都是拿來說什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類的道理;
所以聽到你講你小時候的經驗,
還覺得你這老師真是「有趣」到不行。

只是我也有點困惑。
我那篇kuso文看起來很嚴肅嗎?
2007-05-11 22:40:22
版主回應
我也是在kuso啊,從秦始皇開始,整個系列就是用來kuso的,而且,我對孟母的肯定只有孟母斷機,三遷並不能讓我覺得有何偉大之處,我也明白的講了,說三遷是偉大之舉,那是一種馬後炮,幻想樂透機率現實化,只是不知道這樣的kuso法,能不能真的推翻過去,破舊立新。
2007-05-12 07:14:30
蛋蛋
其實文學就是一種想像力不是嗎?
中國人本來就喜歡把很簡單的東西變成很複雜,
不過也賦予了他一種美及想像,
雖然這樣比喻有點奇怪,
但是就司馬遷來說,史記之所以可以變成抒情散文的始祖,也就是因為他受自宮後,滿身的悲憤【染指】了文章,我覺得這就是一種美與想像,說不定還因此而流傳,所以很多東西都是不適合切割的,哈,我想我不那麼實際。
2007-05-12 20:23:39
柳緋兒
呵 換個方向去看 就把整個事情變得很不一樣
改成這樣 嗯 孟母可真有心機呀
為了孩子 花了好一番的心思 
2007-05-20 02:13:43
版主回應
每一件事情,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向去看,而不是完全的歌功頌德。
2007-05-23 15:28:1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