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2-28 00:57:20| 人氣3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唱完這未盡之歌─未央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未央歌」讀後感──唱完這未盡之歌

  「未央歌」這本書,其實早在國中時就聽過了。那時候,代表學校參加一個學術性的讀書會時,就有老師略微提過這本書。那時候,只認定它是一本描繪三0年代西南聯大的大學生活的小說,對於求知慾強烈的國中生而言,即使三番兩次從書店的書架走過,也不曾引起我的興趣,去翻閱當時我認為會浪費我時間的濫情小說,因為那時候對大學的印象,除了「由你玩四年」外,再無其他。

  再度聽聞這本小說,是高中時國文老師推薦我們這群將考大學的高三生,唸書唸累時可以看看,也許會提升我們入大學的動力。但是那時候的我,一心一意只想著往前走,對於熱愛藝術的我而言,我已經有了那樣渴求目標的動力。所以我專心的在課業上努力,也就再一次地和這本書錯身而過。

  到了中山,追到了自己的夢想,新環境的一切是如此地令我好奇,但卻也讓我失去了以往沈浸在一個人的思考的時間。當我靜下心來,開始認真的省視這將陪伴我未來四年的大學時,也正是我拾起了「未央歌」這本書之時。不諱言,若不是國文課的關係,就算我真的開始想好好面對未來,我也不會想到還有這本書的存在。當我花了三個星期的時間將這本六百多頁的小說看完時,我終於能體會那種內心的激盪,原本為了應付報告的閱讀心態也在過程之中逐漸轉化成一種不可置信的吸引。它帶著媚惑的聲音輕聲地要我別急別急,好好地把它看完,也許我將會得到一些想法,是可以維繫我走過這人生中途的四年,而能堅定些什麼且不後悔的元素。

  書裡最令我感到不可思議的,便是這些校園中風雲人物彼此之間的關係了。他們在自己的領域裡,就算不是成績最出色的,也必定是有某項特質,讓他們成為別人眼中的焦點。然而,在另一方面,他們成為學校各項活動的參與者,不同的特質讓他們在眾人面前,展現出自己的魅力。就像文中所提,一個校園的風氣往往會受到幾位「英雄」的影響,而這樣的人物卻又是必須的,沒有他們,那麼一個學校的風氣便會顯得雜亂無章。但是,會問這些問題的人(像小童)是否曾經想過他其實也是別人目光的停駐?

  一位主角身邊要是沒有那眾多的配角圍繞,那充其量也不過是一部乏味的獨角戲罷了,許多人都會說這是一種襯托作用,就像緣葉襯紅花一樣。我卻不這麼認為,與其說是「襯托」不如說是「交互作用」。配角存在的目的不為別人,而是他自己也有屬於自己的耀眼,在與主角的相互激盪和交流後,兩個人都更加提升了,也更往前邁了一步。這些校園中的風雲人物,常常聚在一起,談人生哲理,抒發自己對於一件事物的看法,不知不覺中增加了自己的廣度。過程中間有爭執或認同,但這樣的火花只會讓彼此更加了解如何從別人身上去敬佩且學習自己所欠缺的。對他們而言,他們並不會成為像別人眼中那樣的完人,但是會在這四年內或甚至未來面對人生時,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我想,這是比什麼名譽都更重要。

  說實在,我很羨慕這樣的一種互動關係。在當今台灣的大學裡,或是對岸號稱第一的北京大學,都早已經不可能有這樣值得每個人去體驗的生命歷程。大多數的大學生,並不把學問當成第一目標,跟同性朋友之間的交流,是因為不習慣一個人行動的孤獨;跟異性朋友之間,又好像得把「感情」擺在第一位才能被對方看重,談論的是順應時尚的流行;使用的是極度物化的語言。這是趨勢,似乎是不可扺擋的。雖說未央歌裡在風雲人物這一方面,有過於誇大的傾向,但值得注意的是,它給了一個標的:一個我們可以去塑造或期待的未來大學的模樣。同樣是學長學姐的制度,為什麼現在的我們,無法做到像他們那樣?長者能夠給予幼者的不只是心靈上的安慰;而幼者能夠給予長者的,也絕對不是純綷的依賴。更重要的是生命中的經驗,要如何介由此分享和傳承?

  令人遺憾的是,很少人會覺得這樣的互動是吸引人的,起碼跟愛情比起來,它是極度薄弱的,以至於在時代進步的洪流中,被悄悄淹沒了。整本未央歌,幾乎就是以這些人的互動為主軸,它讓真正感同身受的讀者在閱讀時,重新點燃這樣的疑問和感嘆。更重要的是,它用這些象徵性的人物,來考驗有心的人,若能夠因為這樣的一個「憧憬」而看清了自己的定位,那麼這樣一本看似抒發心情的小說,便在內容的平穩堆砌中,踏實地完成了它最重要也最值得人讚揚的目的。

  就我個人而言,這本書在我看到一半的時候,就已經讓我深深地覺得無奈,無奈為何這樣的人、這樣的空間不是真實的存在這個世界上。每次跟一些學友聊天,都會讓我有度日如年的悲哀,但是就人情上而言,我們多多少少都會被這些世俗禮教影響,不好意思切斷,即使你明明知道那些話題除了笑一笑之外,毫無意義甚至是在浪費你的時間。漸漸地,帶著面具強言歡笑變成人的一種習慣,而當有一天驀然驚醒,卻發現自己早已在歲月的流逝中忘了自己原本的面貌。這樣的結局是可悲的,但是我卻沒能找到一個衝擊,改變這個事實,又或者是說,自己還沒有準備處理未來的決心。在別人看來,對一個大一的學生而言,似乎煩惱地過早,但是當你看待這一切不是以「煩惱」來定義時,那它就變成你時時刻刻都必須去注意和關注的焦點了。因為對自己負責、因為堅信自己跟別人在想法和看待事物的角度都有很大的不同,而期望自己與其待在原地不動,倒不如實際去嚐試、去執行。「未央歌」裡所架構的世界,給了我推行這樣的意念開始運行的動力,這也是我當初在閱謮時始料未及的。

  當小說中的人物,一個個找到自己的方向(不管是好或壞,都是自己的選擇。),並且真正受享受在所謂的「充實」裡,還有什麼事可以讓他們改變這樣的處世原則?就算是愛情,也是真的在彼此成長的互動下,一步步慢慢走向前。這樣的愛情觀是呆板的嗎?在未央歌裡,哪一個讀者不是隨著角色們之間微妙的情感變化而心動著?起碼對我來說,如果愛情只有單純的情感釋放或情緒渲洩,那便是看輕了「愛情」這兩個字的份量了。最長久的愛情,往往是在平穩的路上,為偶爾出現的火花而感動,而你會滿足地在白髮之際,回味這過程中一起成長的美好。

  令我覺得難過的是,看完這本書後,在某方面我開始惶恐於未來四年的生活。驚訝地發現,在我的週遭,竟然沒有那樣可以讓我學習且跟我一起成長的人,這條路會是孤獨而我將沒有人可以成為我不斷向前的目標。這樣下去,我是不是會越來越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最終成為一個自我意識過剩的狂人?這是我所極度害怕、也極度不想看見的結局。對於一個學習藝術的人而言,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模式當然是好的,但那並不表示我可就自己封在自己的象牙塔裡,啃著我以為是創新的思考但實際上卻幾百年前的舊框框。失去了可以一起並進的對象,我是否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陷入停滯不前而不自知的茫然裡?這令我相當憂心也給了我不少的壓力。

  但是隨著在中山的日子一天一天過,我開始從忙碌的生活中掌握了自己生活的步調和節奏,開始有時間去咀嚼一些書中的能量,我才發現,也許換個角度來看,會讓很多事情頓時之間豁然開朗。能過伴隨我的,不只是人啊!不管是書還是戲劇音樂,又或者是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都是值得去細細品味和發自內心的觀照的,從這些事物裡,可以感受到的是源源不絕的能量,足以讓我跨出無數個時間點上的無數個第一歩。不管是古人的思考還是時人的想像,可以帶給我的衝擊絕對不亞於一個伴隨成長的「知己」,這樣的念頭一出現,便讓我更加地看清楚自己想的是什麼、想實現的人生價值又是什麼,一切在目前看來是明確的了。但是我想我還是需要不斷地接受變數的刺激和生命中的模糊,因為渴望,所以才會義無反顧地向前追去,沒有退縮的理由;因為好奇,所以才會堅定信念地不斷嚐試,沒有懦弱的權利。

  如同作者鹿橋先生自己說的:「我的歌唱完了。」屬於「未央歌」的故事也許已經過去,又或許它有幸在未來重現,但是屬於每個讀者自己心中的那首主題曲,卻因為未央歌,而有了開頭。那是一個音符、一個序曲和一種誓必完成的決心,織成在每個人心中不同弦律的協奏曲,反覆地在人生的路上撥放,不只是讓別人看見,更是證明自己曾經活著──以不愧對每個時刻的自己、不後悔每次勇敢的抉擇的姿態!

台長: 女伶
人氣(3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書評 |
此分類下一篇:剎那之間,激起多少劇場漣漪─剎那間,賴聲川的劇場藝術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