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25 15:43:10| 人氣1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媒體改造論壇】文化立國,請從無線電視公共化開始◎曾國峰。

阿扁總統在連任後曾提出「文化立國」的宣示,不過這樣的口號是需要有更具體的行動證明。在總統五月二十日就職的前幾天,傳播學生鬥陣、媒體觀察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與其他民間團體等,在新聞局前召開記者會並演出行動劇,提醒總統不要忘了2000年自已的傳播政策白皮書中對華視台視公共化的承諾。

成本考量文化立國難成

四年來無線電視公共化似乎不受上位者重視,不過在去年「廣電三法」修正要求黨政軍需在二年內退出無線電視台的壓力後,重新有了新的轉機。

過去在歷任新聞局長不斷換人的變動下,兩台公共化的的規劃,也轉成一公一私,甚至是兩私。政策的不斷轉向基本上歸究於國家財源惡化、華視台視公司應如何合法清算、數位化將新增頻道、與公視收視率低等問題有關。因此經建會曾建議華視台視可考慮私有化,而新聞局雖強調三案將在六月並陳行政院,但是在上週「無線電視事業公股釋出執行條例草案」的公聽會上,卻也不經意的透露出「兩私」的處理程序是最快速方便的。

政府應該花多少錢來製作優質節目本來就沒有一個標準,我們不敢期望如英國BBC與日本NHK一年有超過一仟多億新台幣的預算,但是至少看看鄰近的韓國與西歐幾個比台灣人口還少的國家,一年人家公視的預算也有近百億。台灣國家財政再困難,也不應該在幾兆的預算中,只能擠出九億而已吧!如果說兩私是為了籌湊數位化預算,或一公一私是賣一台才有錢另買一台,政策背後的邏輯完全是成本考量,實在看不出誠意宣示要以「文化立國」。

數位頻道模糊公共化焦點

其實現在政府投入電視頻道的經費如果加上客家電視、原住民電視、宏觀衛視與教學頻道,總共也有約二十億新台幣了,其中大部分內容是由華視台視競標製作,如果能整合成公共電視集團,將可增加製作綜效,預算並不會等倍數成長到新聞局所提的六十至九十億新台幣。至於新聞局擔心解散清算華視台視會被視為共產黨,公共化的過程又不是沒有補償民間股東,實在無需污名化。

另外有些反對華視台視公共化者認為,現有公視數位化後便可以多出三到五個新頻道,所以不需再有數位化的華視台視併入公共電視,不然便有多達十五個數位頻道。其實以台灣的市場規模、政府預算與其他國家的經驗,如果包括新聞、孩童青少年、人文知識、娛樂、藝術、少數族群與弱勢頻道等,總數不超過八個頻道。

擴大無線電視公共化其實是整合現有數位化傳輸設備的第一步,五家電視台可組成一數位傳輸平台,在「製播分離」的方式,多餘的頻道可以再委託給其他有能力製作優質節目的非營利組織與商業電視台,再將廣告收入補助公共電視集團,如同英國公共電視模式。

籲請朝野體現公視承諾

未來有線數位電視將會有數百個商業經營頻道,政府實在不需再將屬於全民資財的無線電波頻率賣給財團了。至於收視率低的評批,除了公共電視節目內容製作確實尚有改善空間外,也就是缺乏足夠的經費與人才所致,更應該擴大公共電視的規模,怎麼是減少公共化的資源呢?

過去四年中原本反對華視台視公共化的國新立委,在擔心兩私可能會被泛綠色彩的財團併購下,反而有可能轉向支持公共化。而標榜人權,關心弱勢的民進黨政府,應該體會無線電視公共化是具體展現公民傳播權與公共領域論壇的契機,也與文建會將推動的公民社區意識,和教育部以同心圓的歷史觀是息息相關的。要實現公民社會與文化立國,請以具體行動實踐無線電視公共化承諾的第一步吧!(作者為政大廣電系助理教授,媒體改造學社社員)

台長: 小蔡
人氣(1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