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8-27 09:10:55| 人氣88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馬祖卡蹓~南竿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我看著它「從無到有」的南竿機場)

    在馬祖服役的一年四個月,我除了每天看海(天氣好的話,可以看到對岸),最關心的是機場什麼時候蓋好,能不能搭機退伍。搭船是每個馬祖兵的夢魘,通常返台休假的前一晚,會熬夜不睡拿鞋油擦皮鞋、銅油擦腰帶扣環。興奮是其次,主要是希望疲累能讓自己上船就一覺到台灣,浪大顛簸容易暈船。早上八點福澳港啟程,繞東引島,傍晚六七點抵達基隆港,第一天的假期往往在暈眩中度過。收假日晚上八點基隆港報到,十點開船,隔天早上八點到福澳港。來回二十幾小時的航程,要命!

    退伍前夕,眼看著機場就要完工,跑道成了我們每天專精訓練跑步的最佳地點。像軍教片的情節一樣,跑步的隊伍從整齊變成凌亂,連長騎著機車在旁邊鬼吼鬼叫,怎麼跑就是看不到跑道的盡頭。拼了老命到了終點,「折返!」『X的咧!你是騎機車耶!』弟兄們心裡暗罵。

(圖/八八坑道)

    我們的運氣真不是普通的好!到了南竿才早上八點,計畫第一餐要吃的古早麵,店面在我們的眼前被挖土機夷為平地,東找西找找不到,最後吃台灣也有的「弘爺漢堡」。聽說馬祖個把月沒下半滴雨了,我們才下機沒多久,天空開始轉陰飄雨,被雨困在民宿一個多小時又遇到停電(據說這也不常發生)。電來了,雨停了,Kiko的涼鞋壞了!臨時買雙應急的夾腳拖,開始騎車「環島」……

    八八坑道,坑道的主體由花崗岩構成,相傳是先民躲避海盜的藏身山洞。國軍進駐馬祖後,加以鑿高、挖深與強固,闢為戰車坑道,全長273公尺,可容納一個步兵團的兵力。正向出口可迎擊海上入侵的敵軍,後方出口可通往過去南竿的軍用機場。施工期歷時約十年,當時司令官為慶祝蔣公88歲誕辰,因此命名為「八八坑道」。後來,坑道一度成為中華電信的機房,至民國81年冬,軍方才正式移交馬祖酒廠使用。主坑道為罈裝老酒存放區,次通道為高粱酒系酒槽區。坑內冬暖夏涼,長年溫度為15至20度C之間,具恆溫穩定作用,是絕佳的儲藏酒窖。坑道內酒香四溢,置身其中不禁令人微醺。

    當時,部隊駐守在八八坑道上方牛角嶺,坑道左側有一條四百多階的步道直通嶺上,我們稱之為「天梯」。平常在島休假,勤勞的走天梯,懶得走就搭計程車,不計里程一次一百元。

(圖/主坑道罈裝老酒存放區)

(圖/次坑道內陳年大麴高梁儲存區)

(圖/枕戈待旦)

    你試著想像:十五天的假期結束,換上迷彩服到基隆碼頭搭船,經過一夜的航程,一路搖晃到天亮,醒來看到「枕戈待旦」時的心情,會有多麼消沉。

    枕戈待旦,是先總統    蔣公於民國四十七年十月蒞臨馬祖題字勉勵軍民,大字璧為司令部於民國七十七年製作完成。

(圖/從枕戈待旦看福澳港,放假搭船收假下船的碼頭)

(圖/鐵堡)

    馬祖有許多的海防據點,人數編制最多不超過一個排。仁愛村(舊名「鐵板」)西側海岸線長期由防區最精銳的兩棲蛙人部隊駐守。仁愛村西南海上有一座獨立的岩礁,由於地形險要,曾被闢為軍事據點,由一班兵力日夜戍守,故稱為鐵堡。由於防禦工事需要,將岩礁內部鑿空,上面覆以水泥掩體,粉刷迷彩漆料,並設置草綠色防護網架。堡內有地下石室、坑道、射口、砲台、房間、廁所及廚房等空間,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是海防上的要塞。當年為防止大陸水鬼摸哨與突擊,鐵堡岩礁上插滿玻璃碎片,也曾是昔日防區唯一有軍階的狼犬駐防之地。

    鐵堡在我服役時就已經開放為觀光景點。以前曾經遇過別的單位有逃兵,動員全島官兵搜索,後來被發現躲在鐵堡。逃兵在島上真的插翅難飛,沒有假單無法搭機乘船,更不可能游泳!所以逃兵都是躲在島上,而且容易尋獲 。首先,先看逃兵的衣櫃少了哪一件服裝就知道他目前身穿什麼衣服,司令部便會下命令要求全島官兵穿著與他不同的衣服進行全島搜尋。

(圖/鐵堡內的通道)


(圖/劍碑)

    馬祖之名,據察直到清末才出現,因澳口立有一座媽祖廟而得名。當時聚落稱為「馬祖澳」,村名以捕魚種田維生。民國後,由於聚落前方港灣開闊,鄰近閩江口航道,因而南竿島也被航海家稱為「馬祖島」。抗戰時,日軍為控制台灣海峽北面海域,船艦在此停靠補給水源。國軍進駐後,將「馬祖」的意義擴大,成為了自東湧至東犬等成串海上列島的統稱。

    此處馬祖劍碑,民國73年設置完成。位於馬港天后宮旁,軍管時期由軍方所建,後來經由連江縣政府多次整修,是馬祖的重要地標。

(圖/馬港天后宮)

    根據民間傳說,宋朝年間林默娘因投海營救父兄,不幸遇難。林默娘的遺體隨海漂流至南竿島附近,被漁民打撈上岸,漁民感佩其孝心,將她葬在海岸邊。之後,湄洲鄉親得知此事,跨海到南竿將媽祖的遺骸迎回,只保留衣冠塚。

    媽祖和馬祖的淵源很深,小小南竿島就有三座天后宮,並且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每年媽祖昇天的日子,馬港天后宮都會舉辦「媽祖昇天祭」。

(圖/全世界最大的媽祖像)

    天后宮的附近有座媽祖巨像,九十八年十月完工。因為馬祖全縣面積為28.8平方公里,所以就把神像的高度建為28.8公尺。很妙的是,後來經過重新測量馬祖的面積為29.6平方公里,所以就在媽祖神像頭上增加一支避雷針以符合29.6公尺。神像之高,遠在福澳港都看得見。


(圖/媽祖像前的順風耳與千里眼)

(圖/大漢據點)

    大漢據點位於南竿南方的鐵板海岸上。民國64年,國軍基於作戰任務需要,由當時國軍登步部隊官兵弟兄不分晝夜輪流施工,除用炸藥爆破外,其餘均靠人力一寸一土挖掘而成,於民國65年3月29日竣工。據點共分三層,最上層為軍方連部,第二層設有生活圈及預備機槍陣地,最下層設有四座九零高砲陣地、簡報室、中山室、庫房、儲藏室,總長約430公尺。隨著兩岸情勢和緩,因具有觀光發展價值,國軍便將大漢據點移交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圖/據點內的九零快砲)

(圖/北海坑道)

    南竿北海坑道於民國57年與北竿、東引坑道同時開鑿。北海坑道位於鐵板海岸線,為一深入山腹,貫穿岩壁,呈「井」字型交錯的水道。水道高18公尺,寬10公尺,長640公尺,漲潮時水位達8公尺,退潮時為4公尺,走到全長734公尺,走完一圈約需30分鐘。這座可供百餘艘登陸小艇使用的地底坑道,當年被視為高難度的工程,共出動兩個師、三個步兵營、一個工兵營以及一個傾卸車連混合編為三組,不分晝夜輪流施工,歷經820個工作天才完成。當時由於施工設備簡陋,除了用炸藥爆破外,全靠人力一鑿一釜挖掘花崗岩壁而成,不少官兵因而犧牲。

(圖/北海坑道內部)

(圖/馬祖日報社)

    特地拍一張馬祖日報社的照片,我在馬祖服役的時候所擔任的職務是營級心理輔導老師。當時輔導長對我說,只要我的文章能在馬祖日報被刊登出來,就可以放一天榮譽假。因此連上的弟兄很羨慕我,只要動動筆,榮譽假就輕鬆到手,不像他們得幹粗活、築工事很多天才能換得休假。


(圖/東引島燈塔)

    這不是真的東引島燈塔!而是之前擺在花博的展示品,我們到馬祖的前兩天才在雲台山上組裝完成,供遊客拍照。

(圖/津沙聚落)

    津沙村位於南竿的西南隅,是馬祖列島極西點。天氣晴朗時,對岸山脈清晰可見。津沙原名「金沙」,沙灘經陽光照耀閃閃發亮而得此名。這裡曾是南竿第二大村,早年因捕漁而致富,民國60年代馬祖漁源枯竭,居民大量外移,但卻也因此保存了這個百年聚落的原貌。

    馬祖仍保留傳統閩東式建築,造型方正、色彩鮮豔。後期才改良為洋式建築造型,外牆以黃色花崗岩或大陸青石堆砌,屋頂五脊四坡。外型方正像是一顆官印,又稱為一顆印式建築。

(圖/山隴)

    馬祖列島以南竿島最繁榮,南竿又以山隴最熱鬧,十分鐘就能逛一圈,其實毫無「熱鬧繁榮」可言!行程中與當地一些民眾互動,他們無奈地表示,許多軍事單位都已經裁撤,兵力剩下不到十分之三。雖然幾間7-ELEVEn在民國95年陸續進駐,亦不復當年榮景,走在路上也不見滿街的迷彩服。


(圖/馬港門市)

    另外一提,其實7-ELEVEn早在我當兵的時候就想在馬祖設點營業,但當地居民為了生計誓死抵抗。因此在我退伍前,仍無法在馬祖聽到便利商店自動門的「叮咚」聲。每次返台休假前,一些老兵總是會託付我收假時帶幾個「御飯糰」回馬祖,讓無法休假的他們嚐嚐「家鄉味」,表達對台灣的思念。




(圖/南竿地圖)


顯示文章地圖
台長: 塔裡的男孩
人氣(884)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行】 |
此分類下一篇:馬祖卡蹓~北竿篇
此分類上一篇:馬祖卡蹓~淵源篇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