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012)年初,工作單位一位志工夥伴開心地展示一串漂亮的串珠手鍊,那圓潤的珠子堅硬光亮,外表是深淺不同的灰階紋路,頗有琉璃珠的質感。正當一群人猜著這是何方寶物之時,朋友告訴大家,這是一種植物的種子,讓大夥兒跌破了眼鏡。至於是哪種植物呢?那就更難猜了,連物主自己都想破了頭才從記憶庫中喚醒這繞口的名字:「薏苡」。
當下,達可也獲贈了幾顆珠子,說是要讓我拿回去種。光亮的外殼,感覺上似乎經過打磨加工,讓人懷疑這珠子是否還具備發芽的能力?不過這位朋友拍胸脯保證,這些絕對是純天然的種子,種下去,一定會發芽。
懷著半信半疑的心情,達可將種子隨意種入堆肥盆中,春天一到,這神奇的種子果真發芽了。剛冒芽的小苗看起來像玉米,又像稻子,原來它是禾本科家族的成員啊!
禾本科草本植物生長速度原本就快,四月發芽之後,一部分留在盆內,因為有足夠的澆水照顧,很快就頂到三米高的採光罩,
到了八月下旬,已經開始開花、結果,跟玉米的生長時間差不多。
另有一批同時發芽的小苗,身負開疆闢土的重任,被發配到蘿蔔坑玩「我要活下去」的生存遊戲,沒有刻意澆水施肥,必須自行適應蘿蔔坑的氣候與環境。同在八月下旬觀察,竟還長不到一個成人的高度,而且顯然仍處於逆境求生的階段,不見花果,
一直到九月下旬,才見零星開花結果,比起花盆內的兄弟足足晚了一個月。生存環境對於植物生長的影響,可見一般。
薏苡的花外觀呈短穗狀,具有禾本科的草本風格,資料上說是雌雄同株,但說實在,達可不才,看了半天還是霧裏看花。
只道是雌花在花序基部,由一顆念珠狀的總苞包覆著,所以那長著兩根紫色觸鬚的圓珠子,應該就是雌蕊的所在了,而圓珠子外面的花穗,應該就是雄花了吧?
總之,當花落之後,這顆圓珠子由綠轉成黃、白、黑、灰,五顏六色,表面還散發光澤,難怪會成為工藝串珠的好材料。去年達可收成了二、三百顆,本來想送給小鴨妹妹練手藝、培養氣質,不過這小孩顯然沒有創作天份,也欠缺吃苦耐勞的毅力,手指頭不小心被針扎個兩下,就把珠子晾到洗衣間的角落去了。直到今年,梅峰的DIY活動恰巧需要各種不同的自然素材,才總算幫這些薏苡珠找到好去處。
其實,人們種植薏苡並不是要拿來做手工童玩的。只要把薏苡堅硬的外殼去掉,裏頭的種仁,就是我們所吃的薏仁了,無論是夏天冰涼的薏仁湯,或是冬天四神湯裏頭溫軟的薏仁,都是既養生又美味的珍饈。令人疑惑的是,這麼堅硬如石的外殼,當初是哪個天才想到把它敲開,拿來變成食物的呢?除了佩服之外,也讓人懷疑這傢伙當初可能餓到連石頭都拿來啃了。所以對於享用蘿蔔坑自產有機薏仁這件事,達可一直不敢奢望,想到要抄傢伙將薏仁一顆顆敲碎去殼,運勁還得恰到好處,才能維持種仁完整不碎。這等絕技,非大內高手恐無以成就,這麼想想,還是掏腰包到市場上買算了。
原以為流放蘿蔔坑自生自滅的幾棵薏苡,會跟之前種植的玉米一樣,營養不良,結不出像樣的果實,死不了也活不好。可沒想到,這幾棵薏苡送給達可大大的驚奇,不僅愈長愈健壯,今年結實的情形居然還比去年好,反倒是去年大豐收的盆栽植株,由於土壤養分耗盡,第二年結果率顯著下降。
而更神奇的是,在蝌蚪池畔居然出現了自生的薏苡,想必又是小鳥播的種。這叢直播的薏苡仍屬短小精幹型,長得比人工育苗的植株又更強壯幾分,
而所結果實的質與量,更是不在話下。
或許在未來的蘿蔔坑食物森林,薏苡也可以是收穫選項之一,只是關於去殼這件事,恐怕還有得傷腦筋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