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5-30 05:31:25| 人氣1,16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公園路月暗暝

公園路月暗暝

 

我在太平國小附近出生,八歲的時候搬到公園路定居,一住就是六十多年,如果沒有其他變卦,我有可能就此住到終老。終其一生我住在公園路,也見證了它六十多年來的滄海桑田。因此我很喜歡一首台灣的古老情歌“青春悲喜曲”,它唱出情竇初開的少女,在公園路月暗暝春心蕩漾的情懷:

公園路月暗暝 東邊只有幾粒星

伴著阮目屎滴 不敢出聲獨看天

想彼時雙人結合好情意

想今日身軀不是普通時

公園路杜鵑啼 更深露水滴白衣

心內悶無元氣 煩惱身中的子兒

為難事不敢對人亂講起

運命現在親像在水墘

公園內花香味 花香可比阮舊年

叮嚀哥要會記 不通愛花不愛枝

阮心內為哥無變愛到死

阮一生不知幸福也是悲

當年封閉的社會,懷春的少女就好比公園路月暗暝稀微的路燈,相思之苦不敢對人亂講起。往往趁著更深露水滴的月暗暝,伴著東邊的幾粒星,目屎滴、心內悶、無元氣、獨看天,暗自在心中對著心愛的郎君叮嚀:「不通愛花不愛枝,阮心內為哥無變愛到死,阮一生不知幸福也是悲!」

早年的公園路就像情歌中的這位癡情少女,是那麼的清純無染,那麼的逗人疼惜。它留有我童年無盡的回憶,也留有我壯年奮鬥的印記,直到現在它已歷盡滄桑,但仍伴著我安享消遙自在的晚年。我與公園路耳鬢廝磨了一甲子,很難不磨出一段引人遐思的戀情,甜蜜也好,苦楚也罷,在我有生之年總該為它記下幾筆。

記得小時候公園路沒有舖柏油,只是泥土路,我們常在公園路與大誠街的十字路口玩棒球,直到我高中時代,公園路的月暗暝都還是情侶們的最愛。1967年我大學畢業要服預官役,親友們還在家門前的榕樹下為我餞行,可見當年公園路謐靜幽雅的氛圍猶存。就在那個時候,與公園路垂直走向的中華路,夜間已可見到零零落落的攤商設攤營業,似乎為公園路爾後的夜市埋下了伏筆。

早年台灣是農業社會,除了販賣魚肉蔬果的傳統市場,幾乎沒有其他的消費場所,頂多只有沿街叫賣或迎神賽會時的流動攤販。19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但民眾的消費習性並沒有因為經濟成長而提升,仍然停留在過去貧窮的年代,喜歡與路邊攤打交道,因而衍生了由固定攤販聚集而成的夜市。中華路夜市就因這樣的背景應運而興。當中華路飽和之後,攤販開始向公園路延伸,公園路的月暗暝終於變了樣。

夜市擺攤不用房租,也沒有賦稅,是省本多利的行業。由於利之所趨,不多久路邊就冒出了許多攤販,他們公然在商家店門外的馬路上擺攤營業,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似乎也默許這種據地為王的行徑。“路”真的是人走出來的,非法成了既存的事實,背地裡又有民代與黑道撐腰,政府也就順水推舟,將公園路北側的攤販就地合法。弱肉強食的動物求生法則,就這樣血淋淋地發生在文明社會,可憐的商家也莫可奈何,只能忍氣吞聲,眼睜睜地看著合法的店面被非法的攤販擋在前面。

尤有甚者,公園路北側被霸佔了不多久,適逢市政府拆除柳川兩側早年由退伍老兵所搭蓋的違建,這些違建戶趁勢佔據了南側的路面。警察似乎敵不過老兵的強悍,公園路兩側終於全部淪陷。各式各樣的攤販雲集,從南北小吃到生猛海鮮,從日用百貨到衣褲鞋襪,一應俱全。二十米寬的大馬路變成了羊腸小道,稀微的公園路湧進了人潮。不但招來附近的居民,也吸引了外來的觀光客,公園路變成了不折不扣的觀光夜市。

人潮帶來了錢潮,生意好的飲食攤一個晚上可以有五、六萬元的收入,六尺寬的攤位單單權利金就飆到了兩百萬元新台幣。1980年代的200萬可不是個小數目,這也難怪當年不少攤販開的都是雙B的名貴轎車。可是肥了攤販,卻苦了當地的居民。雖然規定六點才能營業,攤販們四點不到就開始搭設棚架,每當夜幕低垂,吆喝、嬉笑、怒罵之聲不絕,真的是人聲鼎沸。漫天價響的喧嘩要持續到清晨三、四點鐘,直等到攤販收妥攤架,才能有片刻的寧靜。

攤販們賺足了鈔票,收拾完攤架,一走了之,卻留下了蓋滿路面的剩菜、殘羮、果皮與垃圾。經過一夜的發酵,臭氣沖天,蚊蠅飛舞,豈是一個髒字所能形容。雖然黑道大哥收取了保護費,早上過後會派人過來掃除,但掃得了浮面的垃圾,掃不了四溢的油垢與泥濘。

由於寸土寸金,左鄰右舍的攤販往往就為了寸土爭得面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橫向受到了六尺寬的限制,為了增加營業面積,轉而向前後伸展,不但佔用了商家的騎樓,也爭相向馬路中央探頭,使得夜晚的公園路,車子幾乎無法通行。為了招徠客人,每個攤位的招牌都盡量的向前伸、往下降,擋了別人,千萬不能被人擋,使得招牌的高度只比一般人的身高多出一些些,不少高頭大馬的外國遊客都得低著頭走路,才能免於傷到頭部。人性的自私與貪婪,在夜市中一覽無遺。

早年受限於自來水的供應,「三桶水」成了夜市飲食攤的特有文化。三桶水要洗一個晚上,第一桶的肥皂水洗到最後已經污濁得看不到肥皂泡,第三桶清水最後才真正成為肥皂水。說“洗”是有點恭維,事實上都只是在三桶水中過一下水,到最後撈起來抺布一擦,一晃眼似乎也看不出留有什麼殘渣,反正攤商忙著炒菜,客人忙著動筷,誰也不會去在意這些事情。

逛夜市大都是過路客,「童叟無欺」派不上什麼用場,因為客人多如過江之鯽,根本不在乎少了你這一位,也因此服務品質與商業倫理就變了樣。有次我向鵝肉攤買了一大塊鵝肉,老板忙得頭也不抬,很快就剁好包妥,算帳時猛一抬頭,才認出我是他的家庭醫師,趕緊收了回去,重新又剁了一塊給我。我不明所以,後來他才私下告訴我,有一些比較肥碩的鴨肉,是可以魚目混珠的。

夜市的生意在不同時段會有不同的客源層。晚飯後大都是攜眷逛街的人潮,十二點過後,舞廳等風月場所打烊,帶舞女出場,順便到夜市吃個宵夜的舞客居多。這些火山孝子為了擺闊,吃東西通常不會問明價錢。攤商老板也很眼尖,遇到這些死愛面子的客人,往往就趁機敲他一筆,二隻明蝦沙拉索價上千元。雖然貴得離譜,但有女友在場,只得啞吧吃黃蓮,苦往肚裡吞,當場翻臉爭執的情況並不多見。但吃一次虧,學一次乖,這種客人很容易就成了拒絕往來戶。

夜市帶來繁榮,但也因為不同於大型百貨公司的消費型態,進出的份子良莠不齊,對地方發展反倒是一大傷害。當年光音育幼院搬走後,位於公園路與大誠街轉角的數千坪街廓打算要蓋大樓,為附近居民帶來了無限的期待。大樓終於完工了,裡頭設有兩家電影院,一樓的商店街也相當氣派,地下商場並開了一家頗具規模的書店,為地方帶來了一點文化氣息。剛開幕還真像個樣,可是好景不常,飲食攤的濃濃油煙將整棟大樓塗上層層油垢;吵雜的划拳聲驅走了書香客;一樓的精品名店街敵不過外圍攤販雄兵的包抄,紛紛歇業;地下的書局少了書香客,從此藏污納垢,成為不良份子聚集的場所。公園路的治安亮起了紅燈,我的診所三不五時就會進來一位青面獠牙的惡徒。進了診療室掀開衣裳,露出一身的刺青,我就知道他不是來看病,而是兄弟跑路進來要點跑路費。

俗云“富不過三代”。我一直很納悶,有了錢,錢滾錢,應該越滾越有錢,為何富不過三代?從公園路夜市的興衰,我終於找出了答案。古云:「為富不仁,為仁不富。」第一代只知歛聚財富,不懂得講求仁義誠信,更不會教育下一代做人做事該有的道理;第二代很自然地相沿成習,當然也就漸趨頹勢;直到第三代只能坐吃山空,何能期待富而可長可久?

公園路的夜市攤販,始而以弱肉強食的手段,強佔合法商家的地盤;繼而故步自封,以自己製造的垃圾,將自己掩埋在原始的經營模式中;終而不改掠奪之本性,違逆文明社會之潮流,竭澤而漁,最後嚇跑了所有的顧客。大約只有二十多年的榮景,人潮就漸漸退去,加以台中市中區漸趨沒落,郊區新的商圈興起,消費型態也跟著改變,公園路的夜市就像夜市本身見不得陽光一樣,隨著黑夜走入歷史,徒留令人唏噓的回憶!

公園路月暗暝長年來飽受夜市的蹂躪,於今失而復得,但已找不回當年在十字路口玩棒球,或在榕樹下納涼的思古幽情。但這又何妨?六十年來我不也歷盡滄桑,當年玩棒球的孩童,如今不也垂垂老矣!人世間誰能逃得過“成、住、壞、空”的輪迴?公園路的月暗暝雖然變了調,但我們相知相惜,每天吃過晚飯,我總是陪著老妻,踩著公園路稀微的路燈來到台中公園快走一個小時。公園路的月暗暝再怎麼變,仍然改變不了它在我心目中的那份幽雅靜謐。

 

台長: Dr. Lin
人氣(1,16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心情日記 |
此分類下一篇:美感距離
此分類上一篇:一張椅子經緯萬端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