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10-09 14:27:09| 人氣5,3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14 張圖帶你認識情緒勒索:因為害怕而讓步,並不是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4 張圖帶你認識情緒勒索

為何總是深陷情緒勒索的深淵?讓我們用 14 張圖解釋情緒勒索的形成、特色與因應方法!

作者:海苔熊 校閱: 關於你的心裡事 - 周慕姿諮商心理師 本圖輯根據周慕姿所著《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製作

「我限你 1 分鐘之內出現在我面前,不然我就走人。」
「沒有關係,妳真的可以去啊。我一個人真的沒有關係」
  
這些對話熟悉嗎[1]?你總是在愛裡面犧牲到連自己都不見了嗎?為什麼你明明知道這樣的關係很辛苦,卻又一直被勒索、卻沒有辦法逃出來[1]?

在感情、工作或家庭裡,你有沒有「不想做,但還是勉強做」的經驗?

有沒有誰一直壓榨你,你卻又因為害怕不敢吭聲?這就是 Susan Forward(2004)[2]所說的「情緒勒索」( Emotional blackmail )。指的是有些時候我們為了維繫與重要的人的關係,為了不想要自己被貶低、為了降低焦慮,會重複被迫去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很多心靈成長書籍會教你「畫清界線」,但劃清界線看起來容易,在我們的文化當中做起來卻相對困難。讓我們看看下面的例子:

媽媽說:「沒關係,你可以不要回來啊!」
婆婆說:「你真的很自私,怎麼都只想到你自己?」[1](長頸鹿表示遺憾。)
老公說:「叫你幫我做這麼一點點事而已,你也要叫叫叫,我真是看錯你了,當初結婚我還以為你是個體貼的女人⋯⋯」(主婦團 OS:誰規定老婆就一定要體貼?)
老闆說:「我因為看好你才把這份工作交給你的,你不想做沒關係呀,後面還排一堆人等著要做。」於是你就接著做了[1]。(其他的同事表示欣慰)

那些對你重要的人,往往只要一句話,就能夠左右你的情緒。(推薦閱讀:「至少,他對我很誠實?」放下情緒勒索換來的假性親密

在我們的文化裡面,情緒勒索似乎是一種天賦技能(這樣可以算是華人之光嗎? ),生下來好像就會了,它的好處是讓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緊密,壞處是,我們在遺失了與家人、朋友、情人之間的界線的同時,也迷失了自己。

為什麼你總是無法拒絕別人[1]

為什麼我們沒有辦法拒絕別人呢?因為我們重視這段關係大於自己,因為我們把焦點放在對方的需要和情緒上面,而忽略了自己的情緒[1]。當你使用「不拒絕」這個技能的時候,為了減低傷害(感覺很像是線上遊戲的比喻),連帶啟動「合理化」的 buff,告訴自己:

媳婦本來就應該聽婆婆的話
我才剛進公司,新人多做一點是應該的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如果從楊國樞(2005)本土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當你登入遊戲選擇「華人」這個種族創立角色之後,我們這個種族的天賦就是:在意別人——尤其是那些和你很親近的人。(推薦閱讀:如何跳脫「情緒勒索」的惡性循環?

我們的文化裡面還有一個自帶技能,就是說反話。書裡面曾提到一個例子:「把孩子養這麼大,真是孝順,供他吃穿念名校,讓他不用擔心生活,結果這樣回報我們。」[1]
  
當然,還有其他例子,如:

「你最好啊、你最棒啊,你只要顧到自己不用顧到別人啊,對啦,自私的是我啊。」
「跟你說,我真的一點都不在乎成績,我在乎的是你的態度⋯⋯」(成績表示:你還不是很在乎我?)

說穿了,就是兩個不安的人,用不恰當的方式互相取暖,卻又各自讓彼此受傷。

「如果可以好好愛,不會有人輕易選擇恨」——小彬老師在書序中說[1]。

那些習慣使用情緒勒索的人,其實就是丟出一種「餌」,讓那些習慣被勒索的人上鉤

「餌」的範例:

你怎麼那麼不孝?
好吧,你這麼不知好歹就算了!
我就知道你根本不愛我⋯⋯

有些時候你不夠勇敢,並不是因為不愛自己,而是對方所說出來的一些話,勾住了你。最賤的是,那些勒索你的人,往往知道你的弱點,並且在這個很痛的地方踩[1]。

情緒勒索涉及六個重要的特徵[2]:
  
(1)勒索者提出「要求」( demand )
  
(2)被勒索者想要「抵抗」( resistance )
  
(3)勒索者讓被勒索者感到「壓力」( pressure )
  
(4)如果被勒索者沒有接受,或者是反駁,勒索者持續「威脅」( threat ),例如用金錢、關係的破裂等等讓被勒索者不得不就範。
  
(5)被勒索者「順從」( compliance ),於是看起來雙方的焦慮好像解決了,但其實是被勒索者「被摸頭了」。
  
(6)勒索者食髓知味,於是下一次又「舊事重演」( repetition )。

這個迴圈當中,有兩個重要的特徵——
  
第一,如果你是那個被勒索的人,請記得:

一個銅板不會響兩個銅板小叮噹 ,只有在你點頭同意的時候,這個迴圈才會形成。換句話說,只要你堅決的拒絕,他的戲就演不下去了。

第二,你一開始抵抗的時候,他會發現「咦?奇怪,為什麼過去的方式不管用了?」,所以一定會「繼續下猛藥」,倘若你沒有堅持,很快又會被他拉回那個圈圈裡面,而且他們往往知道你的痛點[1]。(推薦閱讀:心理師教你跳脫情緒勒索:你沒有責任滿足別人

各!位!觀!眾!
江!江!江!江!
  
這就是江湖上盛傳的情緒勒索,勒索者會持續用下面三種方式來達到他的目的
  
(1)貶低你的自我價值感:「我以為你是很聰明的人⋯⋯」

技能效果:施放後,對手產生自我懷疑、擔憂被淘汰、覺得自己不好等情緒效果持續數分鐘到數天不等。攻擊效果隨「兩人關係」深度而增加。

(2)增加你的罪惡感:「反正你從來沒有重視過。」

技能效果:施放後,對手覺得罪惡、一定機率他會把你的錯當成他的錯進而接受你的請求或幫你做事。效果隨對手的「責任感」等級增加。

(3)挑戰你的安全感:「沒關係我也可以去找別的女人⋯⋯」

技能效果:施放後,對手擔憂會被遺棄或不愛,產生「害怕關係瓦解」的情緒。對手身上若有「低自尊」或「患得患失」的 Buff,將追加 2 倍傷害。

當他的目的沒有辦法達成的時候,他就會用一些語言來威脅你,然後讓你不知不覺地、乖乖就範。(推薦閱讀:【心理學選書】讀《情緒勒索》你為什麼拿自己的人生滿足別人?

重要註解

此三階段是由周慕姿(2017)[1]所整理而成,對應於 Susan 早期理論提出的「Fear, Obligation, Guilt,簡稱 FOG (迷霧)」,有些差異與相同的部分,不過三言兩語說不清楚,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2],印象中圖書館可以借得到。不過滿厚 der 喔,有點硬。

什麼樣的人會變成被勒索者/勒索者?

基本上,有幾種人會變成 被勒索者[1] :

(1)一直想當好人
(2)習慣自我懷疑
(3)過度在乎別人的感受
(4)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
(5)過度孝順
(6)過度遵從權威

表面上看起來是六種人,實際上只有一種人——就是對自己沒有自信的人

當你不夠愛自己、不夠重視自己的感受、總是害怕會失去關係、失去別人的信賴、怕別人會討厭你,就很容易被勒索走。但有趣的是,看起來你這麼努力希望換到的是這段關係,希望可以換到對方看重你、愛你,殊不知長期被勒索的結果,你換到的不是愛,而是害怕與傷害。[1] 上述 6 點引自[1]

那麼,什麼樣的人會變成 勒索者 呢 ?
      
其實, 他們也是對自己沒有自信的人 ,或者在這段關係當中缺乏安全感的人。只是,勒索者比起被勒索者還有一個厲害的技能,就是把自己的感受「投射」( projection ) 到對方的身上,很巧妙地讓被勒索者認為「對啊,好像都是我害的」。
  
他們因為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怕會失去這段關係,所以用一些威脅的方式,想要綁住兩個人。
  
兩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同樣不重視自己的感受,不小心把對方的感受當作自己的責任(被勒索者)、或把自己的感受當作對方的責任(勒索者),就形成了一種「病態性共同依賴」( co-dependence )[3]。彼此都害怕失去愛,卻又互相傷害。

那該怎麼辦呢?

下面 3 個步驟是周慕姿(2017)[1]認為很困難,但卻又是必經的過程。
  
1.停 —— 不要太快回應,當對方在勒索你,或是你在勒索對方的時候,先停下來,看看發生了什麼事。以前面的例子來說,當對方找不到你,叫你 1 分鐘之內出現的時候,你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現在他在幹嘛?我真的有可能 1 分鐘之內出現在他面前嗎?如果我匆忙地在 3 分鐘趕到他前面,他會說什麼樣的話?

如果是家人或是上司的要求,你也可以給自己一段時間,不要太快做出回應,看看是什麼樣的「劇本」,正在操控這段互動。一個實用的技巧是「跳針」[1],當對方持續的用一些話來戳你的時候,你只要回覆「好的我想一想」,不管他怎麼說你都是講這句話,把它想像成一種防護罩。

2.看 —— 不論是勒索或是被勒索的人,往往都是不在乎自己的感受的人[1],當你可以先看看自己的感受是什麼,以及安撫自己的焦慮和罪惡感,有些時候甚至可以離開現場,漸漸就可以建立起兩個人之間的情緒界線。在上面的例子當中,你可能可以問自己:他「每次」都這樣,你的感覺是什麼? 你真的值得被這樣對待嗎?他說這些話的時候,是不是把他的焦慮和情緒「丟」到你的身上?(推薦閱讀:我是誰的探問練習:停止要求別人為你的情緒負責

3.應 —— 當對方情緒比較和緩的時候,你可以回到現場,然後做出比較恰當的因應。有的人還蠻有腦的,在冷靜的時候你可以跟他好好說,但如果他並不是那個可以好好討論的人,或者是他已經吃死死你吃很久了,那麼你只要持續做到前面兩個步驟就可以了。為什麼呢?還記得前面的討論嗎,既然是一個迴圈,當你這邊被切斷、他無法再勒索你的時候,你每次停下來,他就會受到挫折,而你繼續堅持,他就「不得不」改變和你相處的方式。

如果無法一步登天,你可以先練習「停」

然後有 3 個小技巧可以幫你做好「停」。
跳針唱機[1]、暫停鈕和翻譯蒟篛。

或是你可以設定:

「把手張開」=翻譯蒟篛
「握拳」=暫停鈕
「彈手指」=跳針唱機[1]

畢竟不是每個人天天都會在口袋放橡皮擦,但是你不可能不帶「手」出門。

做一陣子之後接著做「停」、「看」,感受一下發生了什麼,你的感覺是什麼。如果連你自己都不重視自己的感受,別人來踐踏你也只是剛好而已。最後可以進一步做出因「應」,嘗試跟他溝通。當然不可能一次搞定,無法的話再退回停看、停看練習。

「因為害怕而持續讓步,換到的只是暫時的焦慮解除,與往後更多的害怕。但並不是愛。」慕姿說。

兩個人的關係,本來就不應該只有一個人的聲音[1]。如果你一直以來都讓愛情/親情/工作等等人際關係綁架你的人生,或許你該思考的並不是為什麼自己總是遇到這樣的人,而是你內心有什麼樣的恐懼,讓自己變成一個有委屈,卻不敢說出來的人?

最後附上先前瘋傳的情緒結界

真的不行的時候,就放魔法吧!下面是慕姿在書中對自己暖心的鼓勵話語,去!去!武器走!

咒語:「你或許可以用很糟糕的態度對我,但我不需要忍受,也不需要被影響。因為你的情緒是你的責任;而我的情緒,當然也是我自己的責任。」

台長: 晨曦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