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為留言版討論的內容,我實在太多話了,只好移到正廳!
***引用「老瘋癲」的留言***
夏天:
我隱約擔心她在承認"自己永遠是算對的"同時,有沒有想過那算不出的四十分,其實才是"翻案"的關鍵!但這部份卻是容易被多數人忽略或是抗拒面對的‧
我一開始就是先聽故事再看書,所以比較像在研究她的理論,而不是印證自己的人生.而且我發現一個相同的故事,不同人有不同的解答,有時候導向完全不同,我不知道是她在敘述時,因為太簡單或是解多了,顧慮不到問事者的情形、性格各異,所以造成事後討論時,好像一個故事有多個版本,我比較擔心在一知半解之下,不知道她的媒體影響力會引申出何種結果...
***夏天回文如下***
你的意思是不是說,他總表現得很「武斷」,雖然他口口聲聲聲稱有那40%未定的部分,但聽他說明的過程中,他總一副斬釘截鐵地說:「你這注定就是……」,就像你說的,他很少在面對個案說明的時候,把重點放在那40%,這部份好像在他的書中說的比較多!即使他會給許多建議,不過很難讓人聯想到是因為那40%其實掌握在自己手中,容易讓人覺得…「好吧~我認了!誰叫我上輩子…」。
一個故事有多個版本的部分我比較沒有注意到,我注意的是他每次推論的合理性。不過的確會有那種「不懂為何他會聯想到那種解釋」的疑惑。他有時說著說著,若跟當事人相印不強,他也會開始轉話,就像他口中所謂「怎樣他都算對!」。
其實我覺得他服務的方式算是很「粗糙」的!就像你說,每個人的個別差異這麼大,更別說在過去N世或今生活過的歲數中,挑出一個畫面就能解釋這麼多的因果來龍去脈,並且做出看起來像是標準答案般的解釋。很多時候,他可能在對當事人真正問題尚未清楚瞭解的情況下就開始解說,真的很容易對人產生誤導,尤其是大部分沒看過書就想直接在他那裡找到「解決方案」的大眾。特別是他比較喜歡服務的已婚中年人,可能我對他這方面也頗不以為然吧!
雖然我之前沒結婚,也不表示我的問題比較不重要,重不重要應該由我自己決定吧!我不能接受他標榜嚴格報名標準的公平原則之下,費盡千辛萬苦到場的人,只因為他本身不想再回答同類的問題就直接跳過的舉動,當然我沒有被他這樣不禮貌不合理的對待過,但我看過他這樣對別人,讓我非常非常不以為然!
還有,我覺得他的服務裡少了「慈悲」的味道。事實上他的確想幫助人,但是有時好像過於理性而忽略了人性。而且他好像想用「輔導」的方式來給個案婚姻親子互動的建議,但他並不具備輔導領域的專業知識,當他用「凡人」的立場給建議時,其他的「凡人」卻把他當成「神的使者」,認為他說的都是「神的旨意」那就不好了,而這樣的情況,不就是迷信?!
有看過他的書或家族留言應該知道他一向標榜「不迷信」,所以他說他堅持不算自己家人的因果。對此,我卻有不同的見解。如果他的因果理論這麼合理、坦然、願意接受考驗,如果他覺得大家知道了自己不管好或壞的因果故事都可以用正向積極的心態來面對,並且都能對大家有所助益的話,他為何不願算自己家人的因果,因為自己的習性及生命經驗自己最清楚,更能印證他的「上司」可信度有多少,除非他怕知道,這比較不可能,較可能的是「其實知道了未必好,不知道因果反正該做什麼就去做」,這也是他常說的,我能接受這個道理。但如果真是這樣,他又為何要讓大家知道這些因果呢?如果不知道對他的家人來說反而比較好的話?!這是我的疑問。
我常去他的家族觀賞,很久以前曾經被一個議題搞到後來變成某人對我個人人身攻擊之後,我發現那裡是「擁護者的天堂」,只要有人持不同意的意見,常就會被群起而攻之,到後來不同的聲音就愈來愈少了,我所說的不包括一些較偏激的宗教言論,而是就事論事的時候!我覺得這是很不好的現象,這樣下去的結果應該就是迷信了。甚至之前有一位先生多年前被說他今生未來的太太也在當時的座談會現場而現在才出面要來尋找這位女性,好讓這位女性這輩子來找他報恩的任務能早了早回天上報到。結果伶姬還舉例說他之前也這樣撮合,分合數載之後終於要步入禮堂,讓大家祝福,我看了差點昏倒,最後真的看不下去就直接告訴那男生這樣太迷信,話題才終止。重點是這麼多人都沒人點醒他,真是太可怕了!
我漸漸瞭解到,「依法不依人」的道理是對的,對於他的因果理論及勸人向善的部分,我持肯定的態度,但其他關於他個人的部分,我愈來愈覺得要有所保留。
其實這個社會本來就已經很怪力亂神,嚴格來說,我覺得他的通靈調畫面也是一種「迷信」,就像他回答某一位個案是否請師父把卡陰的證據照下來給大家看,那他又怎麼把他所看到的畫面照下來證明給我們看呢?用一個無法證明的、過去的、片段的、百分之六十的「解釋」,來判現世的對錯,真的很危險~
我不知道媒體接下去會如何操作,只能等待囉!這也是考驗大家智慧的時候吧!
【心理小語】包南效應(Barnum effect)
星象家、算命師對個人命運的描述都很類似,總使用一些定義很廣泛、模糊的形容字眼,但個人會主觀覺得恰好說中自己的問題。
多唸書真不錯~才知道很多事情,原來古人早就有交代!
文章定位: